2008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科质量分析(共19页).doc
-
资源ID:13941913
资源大小:24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8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科质量分析(共1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08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科质量分析一、试题总体评价2008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 “命题要求”中“以能力测定为主导”的命题思想。全卷注重基础、内容紧扣教材。试题着重加强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突出了学科内各部分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继续对传统试题推陈出新;试题难度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与往年测试相比没有大起大落,与近年来化学试题命题的难度和要求基本一致;试题常规中有变化,既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又顾及整体内容的完整性。试题涉及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计算等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知识内容。试题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均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难度不大,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试题有意寻找师生在化学复习或教学中易忽略的盲点和容易忽略的基础知识巧妙设问,引导师生复习导向基础,回归教材,比如试题考查了氢化物、氧化物的概念,考查了重要的工业设备名称、基础化学实验装置等,虽然较基础,但学生不全回答。试题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充分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比如第28题考了无机富锌材料,29题利用甘蔗渣开发化工产品等。试题内容和要求不仅体现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让师生做完试题后感到耳目一新,长了见识,由此增加了对化学学科学习的热爱。全卷没有偏题、怪题和难题。本次全省参考人数为98779,实考人数97930人,缺考849人。最高分:108分(满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61.56分,及格率为49.79%。各分数段考生人数统计见表1。表1 分数段统计分数段1081011009190818071706564515041403130212011100人 数346486261164514507104642145313306850141531481330从表上看,考生分数段主要集中在64-51分,有21453人,占考生总人数的21.9%;分数段为80-71的考生为14507人,占考生总人数的14.8%;90分以上的考生占总考生人数的12.3%,40分以下的考生占总考生人数的6.09%。值得提醒的是考生人数在及格边缘的学生占的比例最大,这提醒我省的教师在今后的复习中要关注这类学生的发展。图1为本次考试的频数分布图。师生们要引起重视的是刚好达到及格线或略在及格线以上的考生(65-70分)人数比较比正常值预测少1000多人,直方图往下缩水,而刚好在及格线以下的考生也偏高,说明教师对中等学生的关注可能偏少。图1 频数分布图二、试题主要考点全卷试题中,6、7、8、9、10、11、12等七道试题为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题,占42分,27、28两大题为元素化学试题,占30分,13和29题是有机化学题,约占22分;26题为实验题,占14分;综合性的计算虽没有,但体现量的计算的试题并不少,如9、13、28、29题都不同程度涉及计算。表2为化学试题主要考点。表2 试题主要考点分布题号考 点要 求6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7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原理8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递变关系9物质的量及阿佛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及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概念10离子方程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律11物质结构与化学键了解物质结构与化学键的基础知识12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原理的含义13有机物的性质理解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26化学实验掌握基础的化学实验及反应原理27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理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8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掌握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9有机化学掌握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三、 试题抽样情况分析1、 全卷及各大题的基本情况从全省随机抽取1043份考生的考卷进行统一评卷,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及格率等结果见表3。从平均分和及格率看,抽样阅卷的情况与全省各学校上报数据相差较大,其中平均分前者高出后者10.8分,及格率前者高出后者15.41%。可能的原因是抽样的考生都是各州、市相对比较好的县的考生。表3 抽样阅卷基本情况样本数满分值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104310872.380.6721.9568065.21080 抽样结果显示,试卷对抽样地区难度值偏高,难度偏低,但考虑到全省考生的实际情况并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比较,难度比较适中。另从各所学校的反应看,部分一级完中有考生考满分的情况,说明全卷没有难度特别高的试题。这与化学学科这几年高考的命题思想基本是一致的。2、 选择题考试情况分析本部分通过对1043份考生回答选择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包括各选项考生人数及比例、未选或多选人数的统计、选择题的难度、区分度、平均分、标准差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观察,师生们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尤其要注意的是化学选择题为单向选择,但还是有学生多选或不选,这都是不给分的,要注意这是6分的选择题!这种低级错误的出现是不应该的。表4为抽样中选择题的得分情况分析。表4 全省选择题抽样得分的基本情况题号满分值正确答案A人数A比例B人数B比例C人数C比例D人数D比例未(多)选人数未(多)选比例66D938.92807.6711110.6475572.3940.3876C323.07878.3486282.65575.4750.4886B302.8898194.06201.9290.8630.2996B12411.8969466.54787.4814013.4270.67106B111.0594390.41413.93454.3130.29116A74571.43262.49444.2222521.5730.29126D474.5115414.77797.5775972.7740.38136C151.4417516.7875172979.350.48表5为选择题抽样的平均分、区分度、标准差。通过对表4和5的观察,可以看出,除第9难度值略小于0.7外,其余7道选择题的难度都不大,选择题总分48分,考生抽样平均得分37.3分,平均难度0.78。题 号满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标准差满分人数满分率第6题64.340.720.472.6975572.39第7题64.960.830.442.2786282.65第8题65.640.940.291.4398194.06第9题63.990.670.52.8369466.54第10题65.420.90.451.7894390.41第11题64.290.720.372.774571.43第12题64.370.730.442.6675972.77第13题64.320.720.462.6975172表5 全省选择题抽样得分的基本情况3. II卷各大题分析表6为II卷各大题抽样统计情况。从抽样看,第29题难度偏大,难度值为0.45,该大题中各小题的难度值均低于0.5,说明考生对有机化学部分内容尤其是糖类、蛋白质掌握得并不好。其实,该题在命题时已经通过给出重复的信息来提醒考生,而且稍微难一点的设问(比如书写葡萄糖的结构)都没有出现,但考生总体水平都表现不好,如果以全省所有考生统计,情况将更不乐观。表6 II卷各大题抽样情况题 号满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标准差及格人数及格率满分人数满分率最高分最低分26-I题85.840.730.542.4570267.3147645.648026-II题63.070.510.562.3661759.1624223.26026题148.920.640.683.8654151.8715014.3814027-1题42.260.570.531.2533632.2128327.134027-2题53.160.630.611.9965762.9944742.865027-3题52.240.450.612.0650448.3227826.655027题147.660.550.774.149847.75918.7214028-1题43.630.910.370.8689585.8185581.984028-2题42.670.670.481.3853951.6845043.144028-3题21.220.610.490.9763460.7963460.792028-4题63.760.630.712.4351849.6650648.516028题1611.280.710.794.0172469.4220019.1816029-1题41.660.420.661.7432431.0632130.784029-2题62.880.480.732.2845944.0120519.656029-3题41.840.460.691.943541.7143441.614029-4题20.810.410.620.9337335.7637335.762029题167.190.450.785.9940839.1212912.37160单选题4837.330.780.859.7988284.5626425.31480第II卷6035.050.580.9414.5653451.2111.05600导致该试题难度偏大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糖类、蛋白质的知识在近两三年的高考中均未有大题考过,考生复习时重视不足;其二,糖类、蛋白质的知识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薄弱点。我省实行会考制度,绝大多数考生在高二下学期末参加化学会考,有部分学校甚至在高二上学期就参加会考了,由于盲目赶进度,势必导致有机化学部分的内容讲得比较草率。到高三时,教师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复习课讲,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如作为新课上学生又失去兴趣;其三,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训练不足,比如常见的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淀粉等的分子式记不住。三、试题分析1、选择题分析6在溶液导电性装置中盛有CuSO4溶液,通电时灯泡发光,若不断加入某种物质,发现灯泡逐渐变暗,直至熄灭,再继续加入该物质,灯泡又逐渐变亮,则加入的物质是AZn粒BBaCl2溶液CKOH溶液DBa(OH)2溶液答案:D,难度0.72,区分度0.47,标准差2.69,平均分4.34,满分率72.39%分析 电解质是中学化学中的比较基础的概念,本试题是在高一化学课本第18页的习题四的基础上创编的变形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电解质的电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答案为D,其他选项比较均匀,不具有代表性。抽样得分率为72.39%,达到命题的要求。7已知Cl、Fe2+、H2O2、I、SO2均具有还原性,且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依次增强。下列各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A2Fe2+ +Cl2 2Fe3+ +2ClB2Fe3+ +SO2+2H2O2Fe2+ +SO42-+4H+CH2O2+ H2SO4 SO2+O2+2H2ODI2+SO2+2H2O H2SO4+2HI答案:C,难度0.83,区分度0.44,标准差2.27,平均分4.96,满分率82.67%分析 本题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由强制弱规律的应用试题。一般情况下,由强还原性物质可制备弱还原性物质,强氧化性物质制备弱氧化性物质,反之则不能。依据这个规律,根据所给出的信息不难得出正确答案C。8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为原子种类NSOSi原子半径(nm)0.0750.1020.0740.117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0.100nmB0.110nmC0.080nmD0.070nm答案:B,难度0.94,区分度0.29,标准差1.43,平均分5.64,满分率94.06% 分析 本题是考查元素周期律的递变关系。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素的递增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同一主族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增大可以很快选出答案B。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变化规律误选了其他答案。9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B1mol液态CHCl3中原子总数等于NAC1mol C5H12分子中所含单键数为16NAD常温常压下,1 mol D216O中含中子数、质子数、电子数均为10NA答案:B,难度0.67,区分度0.5,标准差2.83,平均分3.99,满分率66.54% 分析 本题是历年高考中较为传统的试题,试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及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化学键等进行了考查,本题由于每个选项中包含了简单的计算,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选择A、D错误选项的考生均超过10%,选择A的同学没弄清物质的量与质量间的换算关系,选D的同学不了解氢的同位素的组成。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电解A钠跟水的反应: 2Na+2H+2Na+H2B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 H2+C12+2OHC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 BaSO4D酸性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2O2 Fe3+2H2O答案:B,难度0.9,区分度0.45,标准差1.78,平均分5.42,满分率90.41%。 分析 本题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试题。要求考生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规则,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除遵守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反应中出现的弱电解质、难溶物质、气体等要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也应该保留在离子方程式中,且电荷要保持守恒。本题是比较传统的试题,从抽样看,考生掌握得比较好,满分率达到90.41%。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醋酸溶于水时,分子中羧基上的氢氧共价键部分发生断裂B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C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答案:A,难度0.72,区分度0.37,标准差2.7,平均分4.29,满分率71.43% 分析 本题是细节题,试题涉及的4个选项各不相同,属于学科内不同知识点的综合。B、C、D 三个选项尽管对答题的干扰性不大,但由于部分考生不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部分电离本质故发生错选。 从抽样看,误选D的考生占了21.57%,说明同学们对化学键的知识掌握不到位,要引起重视。1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关于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只有在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C可逆反应进行得越彻底,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大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答案:D,难度0.73,区分度0.51,标准差2.66,平均分4.37,满分率72.77%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与往年的试题不同,试题不涉及具体的反应,也不涉及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问题,而是要求考生从理论上能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但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加快了反应速率,但平衡却不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只表征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与反应的进程无关。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由于各物质浓度发生了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就会跟随变化。本题满分率72.77%,其中B、C造成的干扰分别为:14.77和7.57,说明考生对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关系还要加强复习。13.某种甜味剂A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由于它热值低、口感好、副作用小,已在9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A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的分子式为:C14H13O5N2BA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中和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CA物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中,一定含有醇类D在一定条件下,1 mol A最多能与 1L 2mol·L-1 NaOH溶液反应答案:C,难度0.72,区分度0.46,标准差2.69,平均分4.32,满分率72%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化学式的计算等知识点,从给出化合物的结构看,该物质分子中含有双键、苯环、酰氧键、酰胺键等,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加成反应、酸碱反应等、从有机物的结构看,要发生消去反应则比较困难。由于酰氧键的存在,若化合物发生水解,产物分子中一定含有醇类。由于化合物中的酰氧键、酰胺键均能发生水解,故1 mol A最多能与 3mol NaOH溶液反应。本题B选项造成的干扰达到16.78%,考生对中和反应、消去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尚存不足。2、II卷试题分析多孔塑料隔板26. (14分)(I)某同学拟用右图装置分别制取H2和NO。而实验室只有水、浓硫酸、浓硝酸、铜片。制取H2时,还缺少的固体试剂是 ,(填名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制取NO时,请你从上述试剂中为他选择比较合理的试剂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用 法收集。(II)有一份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白色混合物,分别取适量该混合物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加热第一支试管中的白色混合物,试管口有水滴凝结在第二支试管中逐滴加入4mol·L-1的NaOH溶液至过量,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在第三支试管中逐滴加入4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1)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混合物(填选项);ANaHCO3、AgNO3BBaCl2、MgCO3CNH4HSO3、MgCl2·6H2ODNH4Cl、Ca(HCO3)2(2)该混合物中的某一物质水溶液的pH7,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3)该混合物在实验中产生白色不溶物的离子方程式: 。本题共16分,难度0.64,区分度0. 68,标准差3.86,平均分8.92分,及格率51.87%,满分率14.38%。分析 本题是一道化学实验题,由两道小题组成。第一小题考查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装置比较简单,几乎所有学生都认识该套装置图。试题涉及的两种气体也是中学化学中最常见的。但试题比较有新意,给出了反应所需要的部分试剂,尚缺乏一些试剂,要求学生进行补充;而且从氢气、一氧化氮两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看,分别要用到稀硫酸和稀硝酸,所给出的试剂中,浓硫酸、浓硝酸不能直接选用,都需要用水稀释,一些同学不清楚反应原理漏选了水。制备氢气时,尚缺活泼金属,但并非所有的活泼金属都能用,要考虑到制备实验的安全性。第二小题考查未知混合物的鉴定,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出的化学反应现象推断未知物的组成,由所给的实验现象“加热第一支试管中的白色混合物,试管口有水滴凝结;”可推断出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必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可排除(1)中的B选项,其化合物组成中没有氢、氧两种元素;由第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气泡产生可排除A选项;A选项中的两种化合物进行第步实验不可能有气体产生;由第步实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可排除C选项,因为若含有HSO3 ,会产生有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将D选项对照实验步骤进行验证,符合题意。第三步要求考生书写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题目中给出NaOH溶液过量,每摩Ca(HCO3)2消耗两摩尔氢氧化钠。故离子方程式为:Ca2+ + 2HCO3 + 2OH CaCO3 + CO32+2H2O。考生比较典型的错误是第(1)中把补充的金属写为Na,死记硬背实验原理,忽略了实验的安全性;选用浓硝酸与铜制备一氧化氮,没有选择水是不知道反应的原理。第(2)中,错误最多的是将离子方程式写为:Ca2+ + HCO3 +OH CaCO3 + 2H2O,没搞清每摩Ca(HCO3)2 要消耗两摩尔氢氧化钠。本试题是中学化学中两个比较常规的实验题,近年来化学实验考题回归教材的趋势比较明朗化,师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将课本中的实验落实到位。同时本题也在往年出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求考生在复习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每个实验所用的仪器、原理,而且要了解实验涉及的试剂。本题答案:(I) 锌,Zn+2H+Zn2+H2 (本题两空填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水、浓硝酸、铜屑(试剂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排水集气法。(II) (1) D ;(2) NH4Cl ;(3) Ca2+ + 2HCO3 + 2OH CaCO3 + CO32+2H2O(或分两步写成 HCO3 + OH CO32 + H2O 、Ca2+ + CO32 CaCO3 也可)27(14分)A、X、Y、Z是中学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转化中的部分产物已省略。+A+AXYZ(1)若A为氧化性的单质,Z为淡黄色固体。则Z中阴阳离子个数的最简比是 ;如果将Z投入到含有少量酚酞的水溶液中可能出现象是。(2)若X为黑色非金属单质,A既是氧化物又是氢化物。写出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Y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与同族其它氢化物相比,其沸点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3)若X是由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俗名:黄铁矿),且上述转化是无机化工中生产某种酸的重要反应。则:X Y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Y Z的工业设备名称是 。本题共14分,难度0.55,区分度0.77,标准差4.1,平均分7.66分,及格率47.75%,满分率8.72%。分析 本题属于学科内综合试题,考查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简单的转变关系,要求考生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推断化合物、解释化合物的性质、书写重要的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熟悉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化工设备的名称等等。本题阅卷中的典型错误表现为:1、读题不认真,基础不扎实;虽然推出了Na2O2,但阴阳离子个数的最简比答为2:1,显然没有注意看阴阳离子四个字;对Na2O2的组成仅从数字上死记硬背,没有了解其真实结构O2-的组成;对Na2O2与水的反应,许多同学把它和钠与水的反应混淆了,导致现象描述成了钠与水的反应的现象;大多数出错的同学在于描述现象不全,不了解过氧化钠的漂白作用等。2、许多同学在书写C+H2O(g)CO+H2的化学方程式时没有注明反应条件,还有的同学把产物写为CO2等;3、对氢键的概念理解不清楚,不懂得氢化物、氧化物等简单的化学基本概念;4、不熟悉常见化合物的俗名,不会书写FeS2的化学式,对化学方程式4FeS2 + 11O2 高温 2Fe2O3 + 8SO2 不能配平,有的同学记不清反应的产物是Fe2O3还是Fe3O4;5、对中学化学重中要化工工艺流程了解不够,对重要的化工设备没有印象。从本题考生的出错看,在今后一段时间,加强基础,回归教材仍然是提高中下学生成绩的关键所在。本题答案:(1) 12 ;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后再褪色。(本题现象复杂,但只要答出两点合理的现象即可给满分);(2) C+H2O(g)CO+H2;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3) 4FeS2 + 11O2 高温 2Fe2O3 + 8SO2 ;接触室。28(16分)水溶性无机富锌涂料对防止钢铁腐蚀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无机富锌涂料中掺入少量铝粉可延长钢铁的抗腐蚀年限,请回答下列问题。(1)铝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 (填周期数、主族数);Al3的结构示意图为 。(2)无机富锌涂料在防止钢铁腐蚀的过程中,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掺入少量铝粉的无机富锌涂料能使钢铁抗腐蚀能力增强的可能原因之一是。V(NaOH) / mLabcn(沉淀) / mol(3)铝热反应在冶炼金属及定向爆破等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用途。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当转移3mol电子时,产生铁的质量是 g。(4)铝铵矾NH4Al(SO4)2·12H2O是一种重要的复盐,当向铝铵矾稀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 NaOH溶液出现了如下a、b、c三个阶段的图像根据上图完成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b阶段: ;c阶段: 。本题共14分,难度0.71,区分度0.79,标准差4.01,平均分11.28分,及格率69.42%,满分率19.18%。分析 水溶性无机富锌涂料是近年来国内外材料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试题充分体现化学研究的热点,题干新颖,但切入比较容易,给人一种亲切感。此外,四个小题的设问有梯度,体现试题的选拔性功能。问题(1)要求考生回答A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属于送分题,书写Al3+的结构示意图也是最起码的要求。问题(2)要求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原理,会书写电极反应式,第二空要求学生回答掺入少量铝粉的无机富锌涂料能使钢铁抗腐蚀能力增强的可能原因,尽管答案比较开放,但要求层次比较低,只需要回答可能的原因之一即可,这对高三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问题(3)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与物质量的关系,是一道常规计算题;问题(4)要求考生具有识别图表的能力,能根据图表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判断发生的反应并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试题综合性较强,但对考生的要求不高。Al28Al3+28从阅卷看,比较典型的错误主要有:1、不会书写罗马数字,将第IIIA写成AIII 、IIIB等五花八门的写法;2、对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掌握较差,许多学生将Al3+的结构写为:或 ,表现出很差的水平;3、没有掌握电极反应的书写规则,对金属锌的性质和价态比较陌生。如部分学生将电极反应写为:Zne = Zn 或Zn +2e = Zn2-等等;4、回答掺入少量铝粉的无机富锌涂料能使钢铁抗腐蚀能力增强的可能原因时,过于笼统,如只答“形成了原电池”或“形成了合金”,还有不少考生答为形成了铝热反应等,显然对原电池的原理非常模糊。5、识别图象的能力较差,许多同学不能准确说明哪一段发生了哪些具体的反应,把两个离子方程式合在一块写;还有的同学将b段写为:Al3+3OH =Al(OH) 3 。+1328本题答案:(1) 第三周期、A族; ;(2) Zn2e = Zn2 ,可能的原因 相同质量的铝、锌相比,铝失电子数目比锌多;铝的活泼性比锌强,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铝先失去电子,对钢铁产生了双层保护作用;铝可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使钢铁表面的涂层更加牢固。(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3) 56g;(4) NH4OH NH3·H2O 、 Al(OH)3OH =AlO2 2H2O 。甘蔗渣A乳酸C乳酸菌浓H2SO4 酒化酶BD浓H2SO4 E 催化剂合成纤维F(C5H8O2)nBr2/CCl4 G甘油酸HCH2OHCHOHCOOHNaOH/H2O 稀H2SO4 H2O 催化剂29(16分)云南部分州市大面积种植甘蔗,为充分利用蔗糖生产中的甘蔗渣,现研发以甘蔗渣(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为原料制备合成纤维及甘油酸等化工产品,工艺流程如下:已知: A既是甘蔗渣也是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C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 A、C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且M(A)=2M(C)。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B 、F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C D: ,反应类型 ;NaOH/H2O G H的钠盐 : ,反应类型 ;(3)任意写出C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4)经测定45gA固体完全氧化生成液态水时能放出701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本题共14分,难度0.45,区分度0.78,标准差5.99,平均分7.19分,及格率39.12%,满分率8.43%。分析 本题是一道紧密联系生活的有机化学试题,试题以副产物甘蔗渣为原料合成多种化工产品,题目信息明确,直观,设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简单明了,为防止考生对糖类、蛋白质的有关知识空洞,命题时甚至不惜给出了重复的信息。试题涉及到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典型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及热化学方程式等,同时也含有量的计算,因此,试题的综合性较强,较能考查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阅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1、有机化学反应的产物不全,书写酯化、消去反应时漏写了水;2、化学方程式不配平;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写状态,不标热量单位或标错热量单位,如KJ·mol-1写为KJ;不配平方程式等;4、对缩聚、加聚反应的产物漏写n;5、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在端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6、对该大题的回答分化比较严重,得高分的、低分的同学都比较多,而中等成绩的同学较少。当然值得肯定的是,现在基础再差的学生都会主动将反应类型做一下,不让试卷白空着,这是比较好的。导致该试题难度偏大,分化严重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糖类、蛋白质的知识在近两三年的高考中均未有大题考过,考生复习时重视不足;其二,糖类、蛋白质的知识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薄弱点。我省实行会考制度,绝大多数考生在高二下学期末参加化学会考,有部分学校甚至在高二上学期就参加会考了,由于盲目赶进度,势必导致有机化学部分的内容讲得比较草率。到高三时,教师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复习课讲,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如作为新课上学生又失去兴趣;其三,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训练不足,比如常见的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淀粉等的分子式记不住。从平均分7.19分、及格率39.12%、满分率8.43%和难度0.45的统计结果再次提醒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分化比较严重,好的较好,差的较差,要引起重视。COOC2H5 本题答案:(1) CH3CH2OH、 CH2CHn ;浓H2SO4 (2) CH3CHOHCOOH CH2=CH-COOH + H2O ,消去反应;CH2BrCHBrCOOH+3NaOH CH2OHCHOHCOONa +2NaBr+ H2O ,取O代反应;(3) HOCH2CCH2OH、CH2OHCHOHCHO(其它合理答案均得分)(4) C6H12O6(s)6O2(g) = 6CO2(g)6H2O(l);H= - 2804 KJ·mol-1。四、对复习的建议1 加大并规范化学用语的训练本次测试中涉及大量化学用语的书写,不少考生在回答时都出现了问题,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微粒结构示意图的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氧化钠化学式的组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等,在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中,不少考生都出现了失误,要引起师生今后复习的重视。要突破化学用语的教学,多练当然重要但还要规范化。2 重视教材中实验的复习近两三年来,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热衷于对课本实验的修饰、改造上。就拿本次考到的两个小题看,所涉及的内容学生都比较熟悉,只是在试剂、原理或装置上作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