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英语七年级unit2topic3sectionC导学案(共3页).docx
-
资源ID:13951639
资源大小:23.7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仁爱英语七年级unit2topic3sectionC导学案(共3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SectionC年级 :七 科目:英语 课型 :新课 执笔人 : 李爱水审核人:李爱水学习目标 :1 知识(1) Learn three new words: new classmate clothes(2) 复习描述人的外貌与着装。(3) 复习物主代词与名词所有格。(4) 了解英语语音中不完全爆破现象。2.方法 图片和实物法。3.情感 学会怎样熟悉周围的人和物。学习重点 :学习描述人的外貌与着装。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学习难点: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别。突破策略:运用对图片中事物的描述进行对比练习。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找出疑难(学法指导: 1 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并牢记。 2 阅读 1a 并在文中画出你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 3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 并填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一单词大比拼(看谁的单词记得牢又快,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音标写出下列单词及中文意思。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选出优胜组。)_ / njU: /_ / k?:sme ?t/_ /k?z / _二 阅读提示 1:1 阅读教材 1a 中的内容找出描述 着装和颜色的单词 。-三阅读提示 2:1 仔细阅读 1a,回答下面的问题。(1) Where is Kangkangs new classmate from ?_(2) Do they look different ?_(3) Whose T-shirt is red ?_(4) Whose shoes are black ?_2再读 1a 完成 1b.3 根据关键词复述 1a 中的短文4 完成 2.四我的疑惑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专心-专注-专业堂上与老 和同学探究解决。 )-角色表演探究解疑一角色表演 。1 四人小 的成 拿出各自的物品,并把他 混在一起,然后模仿3 中的例子 行一 一答。2 做“失物招 ”小游 。老 从各小 中借一些文具和其他物品, 同学 逐一拿起物品 。 如:Whose is this? Is it yours? 尽量用 mine yours 等物主代 作答,知道“失物” 完 止。3 听 音并跟 完成 4.三探究解疑1 知 点解疑But we are in different clothes.( 但是我 穿不同的衣服。): clothes意_, 是人所 穿衣 服 的称, 常 以_形式出 ,不直接与 _ 用。Eg: I have some new clothes.(我有一些新衣服。 )如果 到具体的一件衣服,通常用具体服装的名称。Eg:acoat (一件上衣)adress(一条 衣裙 )四 梳理小 通 学案的 我学会了,将你的收 写下来。学以致用1 完成根据 1a 写的 。Kangkang=KKangkang s classmate=SK : Hello,S.S:Hello, Kangkang.K: He is from _ . S:What does he look _?K:He has _ hair and _ eyes . We look the same. S:What color is his T-shirt?K: His pants are _ and his shoes are _. 2 用所 的适当形式填空。1)-Whose dress is this? -It s _ ( I ).2) This bike isn tMary s. _ (she) is over there.3)Are those _ (you) apples?4) _ (child) Day is on June 1 st.5)These are our oranges. Those are _( their).6)Mr Gao is _ (he) teacher.7) _(Jim) parents are from the USA. Homework: Finish Section C in the workbook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