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5年5月同等学力教育学综合复习笔记(共43页).doc

    • 资源ID:13987862       资源大小:92.5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5年5月同等学力教育学综合复习笔记(共4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独立的条件:丰富积淀;客观需要;分门别类的总趋势和科学方法论的奠定;不懈努力独立的标志:研究对象上;使用的概念和范畴上,研究方法上,研究结果上,组织机构上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第一次教育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本系统教育学著作,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形式教育学:洛克、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学:赫尔巴特、斯宾塞自然主义:拉特克、夸、卢、裴国家主义:孔多塞、爱尔维修,杰斐逊,费希特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洛布罗;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布厄蒂尔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性,服务与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问题领域的扩大;基础的扩展;研究范式多样化;进一步分化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关系日益密切;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教育: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上,指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现代教育:指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致力于人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意义日益扩大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由分离走向统一4.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5.教育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教育时空空前拓展,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制度的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6.教育地位不断提升,教育功能逐渐增强,教育成为立国之本7.现代教育由目标到课程、方法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都不断革新8.教育的理论自觉性不断提高,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日益被克服9.教育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知识和理论基础10.教育的对外交流日益深化11.教育的终身化趋势明显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1.用于教育的投资高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 2.教育要优先于社会其他行业或部门而先行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保存,传播-丰富,选择-提升,创造-更新教育现代化:是社经发展,科技进步导致的教育面向现代化未来化,面向世界的发展进程教育现代化的一般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2.逐步构建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3.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个性化教育民主化的含义:1.是政治民主化在教育系统中的反应,表现在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在制度上的逐步实现2.教育系统本身体制内部的民主化,如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意识的渗透教育主体性的含义:1.尊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由发展2.尊重教育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打破模式化教学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发展规律和能动性1.教育与生产力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本身的继承性上:内容、方式、理论与经验的继承人的发展:指青少年身体心理上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身体(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心理(认识能力、心理特性、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一般发展:赞可夫研究了教育与发展,一般发展是指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总体发展。在智力发展中以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与阶段性2.不均衡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4.个体差异性5.互补性 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两个前提:1.人的可教育性2.人对教育的需要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自身状况3.家庭环境4.社会发展状况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有各级各类学校来实施。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职能的专门性、教育作用的主导性、组织的严密性、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学校教育的局限性:1.学校教育没有占据学生活动的所有时间与空间2.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有可能将学生的生活制度化、符号化,非主体化;强调规范、统一,强调知识本位扼杀学生个性,脱离现实家庭教育的特点:先导性、感染性、针对性、终身性、个别性社区教育:指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旨在促进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组织体制社区教育的特点:开放性与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的意义:1.纵向上,将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与老年教育衔接起来形成终生教育网络;横向上,扩展到了社会各个方面,形成教育社会一体化体系2.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3.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教育目的: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在头脑中设定教育活动结束时所需要的结果,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达到什么样的规格如何理解和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人才。教育目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1.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2.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地总称,包括施教机构系统与管理机构系统双轨学制: 上下:大學中學(預備班);下上:小学(初中)职业学校。两轨不相通也不相接,由于二次与三次工业革命之矛盾越来越尖锐,导致学制改革,促进两轨之间的融通,给与每人更多的机会,保证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谈谈你对我国学制改革的看法:1.学前教育应基本稳定,发展也应量力而行2.义务教育学制分段应多样化3.中等教育,尤其高中教育应多样化、综合化4.高等教育学制逐步向多层次多类型的方向发展5.应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教师:教师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专业人员。俄国乌申斯基: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人物与新一代的中介人,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劳动结果的双向性教师为什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品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将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传授给年轻一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教师是学生的潜能开发者,对人的智力发展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1.初始化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 法国天主教神甫 拉萨尔)2.提升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量质)3.严格意义上的职业专业发展:学科领域、教育领域双专家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求:1.对群体专业素质的要求:专业知识、伦理、训练、发展、自主、组织(知伦训发自组)2.对个体专业素质的要求:道德的要求 专业知识的要求:精深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修养 丰富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专业技能的要求:课程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教师教育:2002年教育部:教师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的统称教师教育改革涉及的内容:1.建立相应机构制定教师专业标准2.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认证和淘汰3.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教师教育课程认证标准4.教师教育全面纳入高等教育系统,开始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中小学教师5.建立新型的教师教育体系,体现教师教育的开放性,一体化和综合化6.加强教研结合7.大学与中小学结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形式加强教师教育的实践环节8.强调教师教育的终身性和实践性9.实现教师培养与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学生的特点(学生观):1.发展中的人2.完整的人3.有独特的个性4.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如何培养学生集体:1.提出共同确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现代学校的危机有哪些:1.学校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学校变为“资源”“身份”的象征,陷入世俗利益冲突2.面对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如何保证自己的公共性质,保持机会均等和教育公正理想的问题就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问题3.由于不同国家、地区间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办学条件、水平、质量差距很大,严重挑战现代教育的公正理念,并带来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社会后果4.随着学校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学校类型越来越多,原有的学校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关系需要重新界定5.以科学知识传递与智力开发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学校在知识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今天面临新挑战,教师传统权威基础受到严重动摇学校文化(校园文化):指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的集合体(价行语 制知建)教师文化: 是教师主体创造、传承和享用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知识符号等的集合体,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精神和职业道德学生文化:是由教师文化和学生原有文化身份影响下形成的,由学生自己创造、传承和享用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知识符号等的集合体,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构成一个完整而多样的“学生生活世界”学校观念文化:是一所学校所追求和实践的学校精神、学校理念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整套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等 学校文化(校园文化)的功能:1.学校文化分身具备直接的、巨大的教育意义(促进和削弱)2.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要素为学生吸纳,同时可以成为隐性因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作为亚文化,学校文化可以为主流文化提供新的价值观念4.不同学校文化是不同类型学校相互区别的表征 如何建设理想的学校文化(校园文化):1.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教育价值,特别是人格陶冶价值2.整理继承优良的学校文化传统,使之在未来发扬光大3.突出学校文化的时代特征,使之与时代主流文化精神趋于一致4.加强对学校文化的研究:包括事实性研究,也包括对学校文化价值性的分析和策略性的探索5.充分发挥各种文化主体的主体性,尊重他们,并使之激活6.给与学校中处于文化处境不利的人群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学校事故: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意外/过错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经验及其获得过程。这一经验的获得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当代课程设计发展呈现代化什么趋势:日趋合理,综合化,多样化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课程与教学的现实关系:在教育实践中,课程与教学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2.理论关系:虽然各自建立了严密的概念和范畴体系,但在研究内容上,彼此渗透交叉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引文件,规定学科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与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综合课程:与单一课程相对,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是将有关学科合并起来编订的课程形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出成就何在:1.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打破“集权制”,力求集权制、分权制优势相结合,确定一纲多本2.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新世纪课程改革呈现哪些发展趋势:1.力求完善,提升新课程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2.在课程政策上实现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整合3.在课程内容上,实现学科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4.在课程结构上,丰富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综合化5.在课程实施上,努力实现课程预设和课程创生相结合6.在课程的评价上,超越目标取向,强调过程取向和主题取向的评价 教学: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特点:1.是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过程2.教学是学生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3.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1.教育哲学2.教学期望3.支持系统4.程序5.操作要领述评布鲁纳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2.传播知识与发展能力3.形成技能与培养能力4.培养与发展个性教学评价:测评:是进行数值的测定和计算取得数据;估价:是对这个测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 静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具备的条件进行判断;动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 世界各国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现代教育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2.在评价功能上,现代教学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3.在评价的方法上,现代教学评价注重采用绝对评价和多元评价4.在评价类型上,实施形成性评价5.在对待分数的态度上,现代教学评价要求树立新的分数观,使每个分数都具有教育意义,都成为学生前进的一种动力 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1.理念:建构主义认识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知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2.技术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3.基础: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容: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里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认知或经验2.教师与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自然、社会)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组成,其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最典型:情景教学、随机访问、支架式教学。其共同特点就是反对传统教学中机械的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体在情景的交互作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动的建构起来的,知识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蕴含着主体的价值追求,因此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给与充分的尊重,体现了教学论的发展方向德育(广义):政治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狭义)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模式:实际是上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式等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直接:以德育课程直接进行的道德教育;间接:通过非专门课程的怎样才能正确、合理、有效地发挥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的功能: 1.应当成为各科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2.各科课程中也应尽量避免片面德化倾向马卡连柯(集体教育、前景教育、平行教育)集体教育: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前景教育:在集体与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平行教育:指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是给与集体的一种影响道德两难法:即主张用道德两难的故事问答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以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的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现当代学校德育的新特点:1.理论与探索特征2.寻求平衡(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宗教与道德,社义与资义,学校、社会与家庭之间)3.全球化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一般趋势:1.反对道德灌输2.认知主义成为道德教育理论的主流3.道德相对主义在理论上被普遍重视4.形式主义由盛到衰5.趋向多学科参与与整合 我国当前德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1.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2.知识主义3.主观主义4.经验主义5.形式主义; 1.在思想观念上,教育者要切实认识和理解德育在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德育为首”2.在知识基础上,加强了研究、探索其规律性,推动德育工作科学化3.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体系4.提高教育者自身的道德素质,起到示范作用5.在德育目标上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外教育史  西周:辟雍、泮宮汉代太学(學室)的特点:1.为国家培养经明行修的官吏2.御定统一教材3.传经须遵守师法、家法4.定期考 东汉:鸿都门学与官邸学唐代儒学与专科学校的特点:儒学:1.加强了学校的等级2.制定了完备的教学计划3.增加了考试类别4.休假制度5.出仕需经过科举专科:1.将行政职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2.迅速反映官署对人才的需求,可以及时培养、输送3.学校的水平与成效随着官署长官的文化素质与科技水平而变化察举:汉代选官制度为察举,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考察选拔,层层推荐,向朝廷荐举,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授以不同的官职宋元明清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的特点:中央官学:1.加强教育改革,重视发挥太学的地位和作用2.教育世俗化程度加快,对象不断扩大,入学资格慢慢变宽3.学校类型多样化(武学,画学,回回国子学)4.教学内容不断扩大(史学、文学,天文,地理)5.对学生的思想控制不断加强庆历兴学:宋仁宗期间范仲淹经义与实践并重、因材施教与学友互助切磋熙宁兴学:宋神宗期间王安石“三舍法”:外内上三舍,制定升补法德行经义并重,私试与公试舍试并重,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太学的地位与教学质量崇宁兴学:宋徽宗期间蔡京主张太学州学县学都推行三舍法地方官学: 1.加强了地方教育的管理,设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2.学校经费相对固定3.加强了对老师的管理4.学校分部地区更远5.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庸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的原因极其意义: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原在周王宫中司礼、司乐等较有知识的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其中一部分人将官府中的典籍、礼、乐带入民间,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私学以齐鲁为发祥地,很快向各地发展。精舍与精庐,及门弟子与著录弟子,意义:1.私学派别,探讨学术,多倾重社会、政治等问题的研究2.为教育团体,讲学授徒史镏篇最早的蒙学教材书院的起源及其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起源:宋代著名理学家效法佛教徒于山林名胜之地修习讲经制度,并在理学思潮推动下,出现了高于蒙学的高级组织形式,即精舍与书院组织管理的特点:1.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2.课程设置灵活,不同书院有不同安排3.学规严密4.经费自主5.重视自己的特点教学上的特点:1.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2.允许不同学派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3.入学“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4.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辨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5.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流弊及对教育的影响产生:隋炀帝分科选拔人士的旨意越来越明确,且其中仍有“文才美秀科”即进士科,且以考试策问为主历史作用:科举较详明严密的开创了考试取士的规模,具有一定客观标准,多少要凭才学,与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比较公平、合理也比较符合历史发展需求,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选才与育才的标准一致,科举制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然而学校完全屈从于科举的要求,沦为科举的附庸流弊:国家只注重科举考试,忽略学校教育,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中国第一个学制壬寅學制1902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付诸实施的癸卯学制1904奏定学堂章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改变清末学堂各自为政互补相联的局面起了积极作用,对以后中国学制的组织形式产生了极大影响。首先,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使用中国封建阶级的灵魂。其次,规定了一套详尽整齐的学校系统,远非当时中国人力财力所能达到,因此新学制的根植还需要一个中国化的过程1912蔡元培對於教育方针之我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壬子癸丑学制五四运动壬戊学制1922新学制: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地方伸缩余地孔子的教学思想:1.因材施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2.启发诱导:主要解决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3.学思并重:学习与思考,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4. 由博返约: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或知识的广博与专一孔子关于教师的论述: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孟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1.持志养气2.反求诸己3.改过迁善4.刻苦锻炼 学记关于教育学原则与方法的论述: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5.启发诱导6.长善救失 董仲舒对贤良策:兴设学校养士,改革选士制度;兴教化正万民;独尊儒术;朱子读书法:1.循序渐进(量力)2.熟读精思(巩固)3.虚心涵泳(客观)4.切己体察(结合实际)5.着紧用力(积极)6.居敬持志(目的) 张之洞关于 “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中学”中的伦理、圣道、心术看作是不可变更的立国之本,而法制、器械、工艺等“西学”则是可变的附庸,只是来补助,强化,保存中学,而不可替代中学。其主旨是维护清王朝统治地位与儒家纲常名教的至尊地位,政治上的反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教育,强调了中学经世致用的成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肯定了科技知识是救国富强之实政,扩大了西学的范围,主张在更大规模上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教育制度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德智体美,和谐发展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3.论教育应该独立4.尚自然,展个性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容: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内容:活教育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方法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重视室外活动,重视生活的体验 苏格拉底法:即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下定义 苏格拉底法基本特征:只要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相互讨论由具体到抽象,由未知到已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与真理的发现,当然受教育者学要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并且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的积累,更加适合有推理分析能力的成年述评苏格拉底的 “智德统一论”: 道德是苏格拉底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不是天生的,人之所以不能为善或是为不善,是由于人们对于什么是善没有真正的认识,正确的行为基于人们正确的判断,错误的行为基于人们错误的判断,因而知识与道德是密切联系的,知识和道德也是统一的。意义:这在教育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对人进行道德教育是可能的,道德是可以教给人的,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就是教人形成正确的认识,然而,这个观点又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人的道德还有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亚里斯多德的文雅教育思想述评:人的特点是有理性,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可以实现自我,“文雅教育”就是培养和发展理性的教育。条件:1.有闲暇时间,人们无需为生计操劳,不去从事各种贱业,以保护心灵,自幼人才就可以从事高尚的沉思活动,发展运用自己的理性2.有自由学科,不具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才是自有人应当学习的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等。总之,不是在进行职业准备,避免专业训练,促进人的高级能力和理性发展为目的罗马教育:西塞罗论雄辩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骑士教育:是中世纪早期西欧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经院哲学对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影响:经院哲学是基督教教义的卫道士,有其时代和神学的局限性1.促进了古典学术和文化的传播2.力图使理性与信仰协调一致3.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和方法4.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促进了大学自由探讨,有助于大学发展英国近现代教育:公学:(英国)公学由公众团体兴办,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如伊顿、温彻斯特九大公学学园:(英国)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由于非国教派(清教)受到国教的压制,17C由非国教派创办的新的学校形式“导生制”学校:(英国)星期日学校的发展引起人们对师资的重视,导生制就是先将学生编成小组,每组10人,再指定一个年纪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教师先教授导生,再由导生对小组进行教学新大学运动:1828伦敦大学成立,以自然科学为主不进行宗教教学,面向中产阶级,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扩大受教育对象1870年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地方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世俗科目与宗教分离巴尔福教育法1902: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规定地方教育应当保证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中等学校的权力,地方当局负责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资助费舍教育法: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巴特勒教育法(1944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与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2.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中等,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3.5-15岁实施义务教育同时加强超龄者提供全日制与业余教育4.同时还提出宗教、师范、高等教育改革法国近代教育:胡格诺派:由教堂就有一所初级学校,实行强迫教育,主要学习读写算与诗歌冉森派:强调教师要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教导学生,重视法语的地位。教学上,重视判断力的培养和读写技能的训练,采用实物教学基佐法案:初级小学进行基本知识、道德和宗教教育。高级小学设计职业课程,使得学生获得实际的知识费里法案:1.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2.第二个法案是三个原则的具体化。a.6-13岁为义务教育年龄b.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c.废除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公民与道德课德国近代教育泛爱主义教育:18C70s,巴西多提出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中的进步教育主张。教学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以直观性原则为依据,通过对话、游戏和参观等方式,培养儿童智力,让儿童主动学习洪堡德教育改革:发展学生理性,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宗教情感公立学校运动:(美国)随着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大量的外来移民,19C30s掀起了一次普及公立学校的运动,也是义务教育运动 贺拉斯.曼毛雷尔拨地法:(美国1862)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并将其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校国防教育法: 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教育面临改革内容有:1.加强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加强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普及科学2061计划:80s中后期对于21c提出了改革新设想1.主要是以学科课程改革为重点2.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美国“八年研究”计划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及特点、影响: 1. 原因:20c30s美国高中教育发展带来了就业与升学的矛盾,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研究大学与中学的关系问题,并制定了为期8年的高中教育改革试验计划,即“8年研究计划”由于选出了30所中学实验,也称为“30校实验”2.主要内容及特点:参与学校具有代表性,以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实验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实验主要围绕教育目的,教育管理,课程和方法等问题展开3.影响:通过研究,揭示了中等教育的许多问题,对美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述评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 “返回基础”教育运动: 是主要针对中小学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问题而言的,在小学强调教学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基本技能,在中学强调英文,自然科学,数学,历史的教学,要求教师在一切阶段采取主导作用,并对一些“点缀性课程”与“社会服务课程”进行改革教育敕语:(日本1890)明治天皇签署成为日本近代教育总纲领1.指出教育根本是基于“忠君爱国”伦理道德思想2.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具体条目3.指出具体目的普遍意义,要求国民遵守终身教育:(法国,朗格朗)1.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2.其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3.各国应根据自己的状况作出终身教育的模式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和影响基本主张:1.文艺复兴前期:比较重视古典语言和古典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2.文艺复兴后期:较重视教育的世俗性和贴近现实生活,强调教育应培养新人3.宗教改革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注重教育的世俗性,但更强调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4.宗教改革以后:出现了唯实主义教育思想,其注重提高人的地位,强调应按照人的自然发展顺序进行,教学过程应当运用新知识与新方法,表现出了一种求实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1.促进了古典人文学科的发展,使人的发展和世俗利益为教育关注的内容2.奠定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基础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基本主张及影响形成发展: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卢梭,裴斯泰洛齐。卢梭时代:是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强调教育要以人的自然发展为中心;裴斯泰洛齐时代:强调既要注重人的自然发展,也要注意人与社会的结合基本主张: 1.卢梭:a.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得到自由发展b. 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c.自然的教育是培养自然人d.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特点,给儿童充分的自由e.自然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施教。2. 裴斯泰洛齐:a.可以通过学校与家庭进行b.应依据自然的法则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c.从简单得要素开始教育d.在教学中启发儿童的兴趣与自觉性,发展儿童在道德、智慧、身体方面的潜力影响:1.确立了教育遵循自然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2.影响了几代教育家(赫尔巴特、杜威等)3.奠定了现代欧美新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形成发展:形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19C在德国较快发展,拉夏洛泰(法),费希特(德)基本主张:法,爱尔维修、狄德罗等反对教会的教育管理权;主张有国家创办世俗教育,并由国家管理,推行强迫义务教育;拉夏洛泰论国民教育中主张,每个国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由国家兴办,教育首先考虑的也是国家;费希特主张只有教育才可以培养国民素质,国家的振兴也应通过教育,教育应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操,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国民教育应通过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来实现影响:对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以及拿破仑中央教育集权体制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对统一德国民族精神以及当时的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形成发展:有瑞士裴斯泰洛奇率先提出,在方法一文中首次提出要将人类教学过程心理学化,将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周围环境以及与别人的交往协调起来;由赫尔巴特得到发展并提出教育是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和障碍基本主张: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心理学化就是要根除旧教育教学的新机制,并将其建立在符合人类本性的永恒规律的基础上;就是要把教育提高到科学水平并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教育者应当认识到人的天赋的道德、智慧和身体的潜能;各种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都要适合儿童学习的心理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要心理学化;教育者要适应儿童心理时机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赫尔巴特认为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教育学大部分缺陷产生于缺乏心理学;教学过程应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为基础,他是教育中认识活动的心理过程;兴趣是形成统觉的条件,兴趣赋予统觉主动性;依据伦理学和心理学,儿童教育的过程可以分作儿童的管理、教学和训育;认为应当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选择课程并对兴趣进行分类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影响:成为人的和谐发展、要素教育、简化教学和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教育家开始将教育学自觉的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形成欧洲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基本主张及影响形成发展:形成于16/17C,兴盛于19C,19C中后期在欧美广泛的传播。19C30s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并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改革学校教育,要求提高自然科学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加强科学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此时斯宾塞与赫胥黎与古典主义教育传统观点展开论战基本主张:1.斯宾塞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在指导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都具有最重要的价值2.赫胥黎主张,a.应当运用自然科学改造英国传统的古典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教育b.在科学教育上反对把一切知识传授给学生,强调应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一般原理,并在科学方法上受到训练c.还强调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要保持平衡影响:1.适应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反映教育客观规律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论断2.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的推动了课程改革3.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欧洲新教育思潮形成发展:伴随欧洲新教育运动出现,最初由雷迪创办乡村寄宿学校开始,艾伦·凯,德可乐利、蒙台梭利、凯兴斯坦纳基本主张:艾伦·凯在儿童的世纪中提出20C成为儿童的世纪,强调教育者要了解保护儿童,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德可乐利主张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有刺激的环境,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要求创立德可乐利教学法,还提出以兴趣为中心的课程论思想。蒙台梭利重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创立适合儿童发展的儿童之家,认为教育者应当关注儿童的发展特点使得每个每个儿童的潜能可以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的发展。凯兴斯坦纳主要提出了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强调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提出了国家公民应具有的三项品质: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为国家服务的能力,热爱国家的品质;并认为劳作学校是为国家培养有用公民的主要机构,其主要任务有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影响:促使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全面反思,推动了人们对教育现象的再认识,许多教育家通过创办新型学校为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发展、基本主张及影响形成发展:产生于19C以来,20C初随着美国禁不住以教育运动而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20C前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源于卢梭、裴斯泰勒齐并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进化论的影响,30s有进步主义分支改造主义出现。进步主义:杜威,克伯屈;改造主义:康茨基本主张:1.杜威a.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儿童的联系b.生长就是教育目的c.以“做中学”为中心的活动性与经验性课程论思维d.五步教学法e.培养儿童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相统一2. 克伯屈,体现在学习理论与教学方面,认为有机体通过

    注意事项

    本文(2015年5月同等学力教育学综合复习笔记(共43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