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复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实验探究专题(共9页).doc
-
资源ID:13992552
资源大小:53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届中考复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实验探究专题(共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9届中考复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实验探究专题1. (2018·山东烟台)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氨气水溶液呈碱性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做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 、 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NaHCO3和 NH4HCO3两种物质。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同学们取两份等质量的该品牌膨松剂样品,利用图提供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序号实验操作测得数据实验1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装置C增重1.98g实验2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人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装置B增重0.34g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 NH4HCO3的质量比是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2.(2018·江苏无锡)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I、吕布兰法: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1)碳酸钠俗称 。(2)在高温条件下,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 (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 。、索尔维法: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操作如下: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加热时间/mint0t1t2t3t4t5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请回答下列问题:(5)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 ;(7)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 NaHCO3固体的分解率(已分解的 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若加热前 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8)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3(2018·云南昆明)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冬天捞碱的“碱”指Na2CO3,夏天晒盐的“盐”指NaCl。【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Cl 猜想三:Na2CO3和NaCl【实验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猜想 不成立实验二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猜想三成立【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 (用方程式表示)。(3)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0.44g,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4.(2018山东威海)某纯碱厂生产的某批次碳酸钠产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定性检验(1)要确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氯化钠,你的方法是_。定量测定:(2)若利用沉淀法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确定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3)假设你取样的质量为m1,根据你确定的反应原理,你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沉淀(填化学式)_的质量(假设你测得的沉淀的质量为m2)。(4)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获得数据m1、m2,把方案填在下表中。选用的仪器名称实验步骤 (5)数据处理:请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分析讨论:(6)要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可通过化学方法将不易测定的物质转化为易测量的物质。除沉淀法外,还可依据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2018湖南岳阳)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找资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3)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2NaCl+H2SiO3(白色);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SiO3+CaCl2=2NaCl+CaSiO3(白色)。【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钠和碳酸钠;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评价第1组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同学们认为猜想 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第2组第一步产生白色沉淀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第二部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II成立。【反思交流】(1)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 ;(2)氢氧化钠溶液必项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6.(2018·广西桂林)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讨论。【猜想与假设】猜想I: 白色粉末是碳酸钠猜想II: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III:白色粉末是_【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_肯定不成立。(2)若操作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产生。其可能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3)适合操作的X溶液是_(填字母序号)。A. CaCl2溶液 B. Ca(OH)2溶液 C. Ba(OH)2溶液 D. Ca(NO3)2溶液(4)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5)请写出操作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方案一:_。方案二:_。7.(2018甘肃武威)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b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提出问题】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实验探究】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 。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 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溶液变红产生 实验结论清液中有氢氧化钠清液中有碳酸钠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8(2018·湖北十堰)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NaHCO3,NaOH,Na2CO3,NaCl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甲猜想:NaHCO3溶液;乙猜想:NaOH溶液;丙猜想:Na2CO3溶液;丁猜想:NaCl溶液【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物质NaHCO3NaOHNa2CO3NaCl常温下溶解度/g9.610921.536常温下稀溶液的pH913117【实验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生气泡。【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 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已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CO3溶液。【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 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 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9.(2018·山东泰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 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1) 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2SO3 +O2=2Na2SO4;(2) 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3)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作出猜想】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_。【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没有变质,还是Na2SO3乙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已部分变质【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实验探究II】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影响忽略不计)(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填”偏小”或”偏大”)。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第一步:称取试样ag;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 ×100%。试完成下列问题:(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2019届中考复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实验探究专题参考答案1.【设计实验】A装置试管中有白色固体剩余 D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吸收A中产生的CO2,防止对检验NH3造成干扰 【拓展探究】210:79 【实验反思】实验1外界空气中的水和CO2会进入装置C,实验2中外界水蒸气会进入装置B,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2.(1)纯碱、苏打 (2)Na2SO4+4C高温Na2S+4CO (3)使固体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加快溶解速率,提高产率 (4)排放的CO、HCl污染环境(合理答案均可) (5)NaHCO3+HClNaCl+H2O+CO2 (6)随时添加饱和食盐水并平衡气压 防止氨气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尽可能多吸收CO2,增大NaHCO3的产率 (7)设原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为x,t2时分解的碳酸氢钠固体质量为y,则2NaHCO3Na2CO3+H2O+CO2168 106x 10.6g168:106x:10.6g解得x16.8g2NaHCO3Na2CO3+H2O+CO2 固体质量减少168 106 16810662y 16.8g13.7g3.1g168:62y:3.1g解得y8.4g则t2时碳酸氢钠固体的分解率8.4g/16.8g×100%50%偏小(8)3.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装置吸收;2NaOH+CO2Na2CO3+H2O;10.6;4.(1) 取药品,溶解于水,加入足量的硝酸钙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再滴入稀硝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样品中混入了氯化钠(或取样,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样品中混入了氯化钠) (2) Na2CO3+BaCl2=BaCO3+2NaCl(或 Na2CO3+CaCl2=CaCO3+2NaCl) (3) BaCO3 (或CaCO3) (4)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托盘天平(或电子秤)、(洗瓶、干燥仪器) 称量样品的质量m1;溶解;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m2 (5) ×100%(或 ×100%) (6)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2NaOH + CO2= Na2CO3 + H2O5.;Na2CO3+2HCl2NaCl+H2O+CO2;酚酞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影响检验氢氧化钠;6.碳酸钠和氢氧化钠;II;H2SO4+2NaOH=Na2SO4+2H2O ;AD;玻璃棒、烧杯、漏斗;滴加无色酚配酞溶液,溶液变红,溶液A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方案二:用PH试纸测量溶液D的PH值,PH大于7,溶液A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7.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CO2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Na2CO3CaCl2=CaCO32NaCl;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8.丁;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Na2CO3+2HCl2NaCl+H2O+CO2;氢氧化钠;敞口放置;Ca(OH)2+Na2CO3CaCO3+2NaOH;9.作出猜想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实验探究I小组实验操作 现象结论乙组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评价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实验探究II10% 解释偏小(1)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2)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反思密村保存防止氧化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