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陈共第八版课后答案(共13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财政学陈共第八版课后答案【篇一:陈共八版财政第一章课后习题】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篇二:第八版陈共财政学大题目整理】txt>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区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预算内收入仅涵盖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中的一般预算收费,它的明显特征是纳入国家预算统计、按国家预算立法程序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预算外收入是和预算内收入相对应的,如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都属于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在收入性质上明确定义为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国家预算统计、管理和统筹使用,而是另外编制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现实生活看,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以及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确定我国合理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收与支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谁决谁的问题,而是相互制约、相互牵动的关系,以支定收或以收定支不是绝对的,二者都是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政策性问题。3、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4.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5.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6.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 为什么收费有时与税收难以截然区分: 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2、税收是作为政府的一般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3、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可以有所不同;4、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费的法制性和规范性比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因而法制性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收费项目过多,并应强化管理。 对当前个人所得税的看法和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实行分类或分项课征模式,理想的模式应是实行综合课征制。但由于目前我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多数人的收入达不到税制设置的征税标准,采用综合课征制则缺乏必要的纳税人基础。同时,由于收入分配方式多样,现金流通领域较广,仍然存在隐性收入且较为普遍,难以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情况,采用综合课征制也缺乏必要的征管基础,因此,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课征模式。所谓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就是将一部分有连续性或经常性的收入项目实行综合征收,实行统一的累进税率,这类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同时对其余所得,包括财产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股息、利息、红利以及偶然所得等,仍按现行的比例税率分项课征。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税收入占50%左右,重视工薪所得税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但若确实发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还必须重视对那些高收入者所得项目的征管,特别是通过信息共享,追踪高收入者的动态,切实掌握税源资料,以便确实体现对高收入者征收,对低收入者少征或不征的原则。 如何评价土地财政问题? 合理性:我过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政府是国有土地的代表者兼经营者,有权转让使用权,因而土地出让收入纳入国库,构成一项收入天经地义。 政府向房地产也提供土地,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经济增长,是应当肯定的。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供给有限,投入市场必然长期是卖方市场的一种特殊商品,随着需求的增长,价格上升是必然,不是管理制度所能改变的。 当前怵然土地主要是采取“招拍挂”方式,如果拍卖市场是公开公正透明的,拍卖程序是正常的,那么从市场供求角度看也是无可非议的。 近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是土地供应规模加大,二是商业用地和商品房用地比重增大,出让价格高。问题的核心在于执行国家政策的角度考察是否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政策。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贫乏,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涂点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形势严峻。 土地出让收入既是一项财政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杠杆,因此必须责令各地政府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土地出让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的规定,知之为了创造“政绩”而肆意出让土地攫取财政收入的短期行为。 如何有效实施扩围? 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 1.课税比较公平。个人拥有财产的多少往往可以反映其纳税能力,对财产课税符合量能纳税原则。企业或个人占用的国家资源有多有少、有和无的差别,有质量高低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又会直接影响纳税人的收益水平,课税可以调节纳税人的级差收入,也合乎受益纳税原则。2.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效能。对财产的课税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限制挥霍和浪费。对资源的课税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防止资源的无效损耗。3.课税不普遍,而且弹性较差。这是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固有的缺陷。无论是财产课税还是资源课税都只能选择征税,不可能遍及所有财产和资源,因而征税范围较窄。同时,由于财产和资源的生成和增长需要较长时间,速度较慢,弹性较差,因而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不可能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税种,一般是作为地方税种。【篇三:陈共财政学习题】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 )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 )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 ) ( )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 上: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 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 )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 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a.社会公共需要 ( ) b.私人需要 c.混合需要 d.国有企业的需要 ( ) 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 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 ) 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 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c.政治权力的滥用 14.寻租是指: 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 ( )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 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c.弥补市场缺陷 ( ) 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 d.实现公平分配 ( ) 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国家机关 d.公共事业单位 17.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a.人类 b.社会 c.国家 d.经济活动 ( ) 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供求关系 c.公平分配 d.价格 ( ) 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a.政府 b.计划 c.市场 d.宏观调控 ( ) 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b.劳动力结构问题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d.经济效益问题 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a.财政收支平衡 ( ) b.国际收支平衡 d.充分就业 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四、判断题 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 (错 )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 错 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 (对 ) (对 ) ) 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 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 ) 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 ( 错 ) ) 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 ( 对 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 (错 ) (对 ) ( 错) 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 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 五、名词解释 1财政 2公共物品 3混合物品 4公共需要 5配置资源 6稳定经济 7外部效应 8市场失灵 六.简答题 1公共需要有哪些特征?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为什么是失效的? 4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哪些具体表现? 5政府干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6财政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七.论述题 1怎样从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来理解财政对经济的干预 ? 2.财政的职能表现为哪几方面?财政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来实现其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 ) 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 ( ) 3.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 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4.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 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 c.大中型国有企业 b.垄断性国有企业 d.小型国有企业 ( ) ( ) 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权力分配 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 ( ) 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财政措施是: a.税收 b.国债 c.财政投资 d.转移支付制度 7*.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最低条件是: ( ) 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 8.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 ) 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 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 ) 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其标准是: 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 b.征税成本最小化 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 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 ) 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文化教育项目 d.公共事业项目 ( ) 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 a.经济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公共事业项目 d.基础设施项目 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的定价方法是: ( )a.平均成本定价法 c.二部定价法 三、名词解释 1搭便车 2要素分配 3规模收入分配 4政府采购制度 5最低费用选择法 6二部定价法 7负荷定价法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而不是由市场提供? 2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性及矛盾性? 五、论述题 1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品)的生产方式及提供方式有哪些组合? 2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其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有何意义?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二、单选题 1.扩大再生产是指: ( ) b.边际成本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 )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 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 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 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生产性支出 ( ) d.非生产性支出 ( ) 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