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讲义(2015版)(共111页).doc

    • 资源ID:14038404       资源大小:1.37MB        全文页数:1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讲义(2015版)(共11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一、统计学的性质(一)统计学的概念(识记)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做出判断或者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二)统计学的性质(领会)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例题.单选题】统计学的性质不包括()。A.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B.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C.统计学研究的是个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D.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正确答案C二、统计学的分类(领会)(一)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统计理论与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反过来这些理论与方法又被不断地应用于实践。从统计学理论方面来看,人们在认识数量方面时,常常受到研究方法的制约,这就需要应用相关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数学原理,寻求研究客观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方法,并从理论上对其加以科学论证,使其真正成为科学的方法论。从统计学应用方面看,统计学又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科学。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中都能不同程度地找到统计方法的应用。例如,统计方法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形成了国民经济统计学;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形成了生物统计学;在人口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形成了人口统计学;等等。所有这些都属于应用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科学的数量方法为应用统计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条件,而应用统计学的发展又可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发展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数量方法。(二)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统计方法统计学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进行计量、观测、概括和表述。描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其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及其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图表、集中趋势测度、离散程度测度、统计指数和时间序列常规分析等理论方法。推断统计学研究如何根据总体中的部分数据(样本指标)去推断总体数据(总体参数)的方法。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以概率论为理论依据,利用部分数据对总体数据的某些性质或数量特征进行推断和检验。其主要内容包括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验证、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等。两者之间的关系:描述统计学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学则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推断统计学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描述统计学也很重要。从描述统计学发展到推断统计学,既反映了统计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是统计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例题.判断题】描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推断统计学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和个体(识记。重点、难点)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整体,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或母体。总体中的每个个体事物则称为个体。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称为总体容量,通常用N表示。两种总体:在实际研究中所遇到的统计总体,一般有下列两种:一种总体是由自然物体所组成的总体。例如,要研究全国人口状况,则全国人口就是总体,每一个人是个体。又如,要研究一批产品的质量状况,则这批产品的全部产品就是总体,每件产品是个体。另一种总体是由变量值所组成的总体。例如,要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则该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水平的集合构成总体,每个职工的工资水平是个体。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总体,分别属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一般来说,由自然物体所组成的总体能够满足多方面的研究需要,而由变量值所组成的总体主要是满足对该变量的研究需要。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如果总体中只包含有限个个体,即总体容量是一个有限数,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总体中包含有无限多个个体,即总体容量为无穷大,则称为无限总体。例如,全国人口、某地区工业企业、某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都是有限总体;而宇宙中的星球、海洋中的鱼等则可看作无限总体。总体的确定:确定统计总体就是确定统计活动的研究对象及范围,这需要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进行。研究目的不同,统计总体往往也不同,例如,研究目的是了解某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则总体就是该行业的全部企业所组成的集合;而假若研究目的只是了解该行业的职工生活情况,则总体就是该行业的全部职工所组成的集合。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总体中的个体是很不明显的。如,要考察某一段河流的水质污染情况,则总体就是该段河流中的全部水,而个体很不明确。在上述情况发生的条件下,一般是将每个观察单位看作一个个体,而观察单位的大小以及计量方法则根据观察手段而定。如,将每立方米水域或者每升水看作一个个体。【例题.判断题】要研究一批产品的质量状况,则这批产品的全部产品就是总体,每件产品是个体。()  正确答案对二、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子集。构成样本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通常用n表示。通常将由样本构成的总体称为抽样总体。样本的特点:(1)样本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2)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个不同的样本。总体是唯一确定的,而样本则是不确定的,一般情况下,从一个总体中能抽取许多个容量相同的不同样本。(3)样本是总体的代表。(4)样本的随机性。三、变量(识记。重点、难点)(一)概念广义的变量是指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概念,凡是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可定义为变量。它包括可以用数字表示变量取值的数字变量,如年龄、收入和消费支出等;也包括不能用数字计量、只能用类别表示的属性变量,如反映人口特征的性别,产品质量的合格与不合格,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等。狭义的变量仅指可用具体数字表示取值的数字变量。(二)变量的特征(1)变量是用于研究总体和个体具有属性变异与数值变异的量化概念。(2)变量是一个具有量化性质的概念或名称,它不是指具体的数字。变量所表现的具体数字称为变量值,变量与变量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变量的取值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取值,如历年职工工资水平;二是在空间上取值,如某一时期内不同行业或地区的职工工资水平。(三)变量的分类(1)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可用数字表示,一般分为属性变量与数字变量两种。(2)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凡变量的取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时,这样的变量被称为离散变量,如职工人数、设备台数、家庭人口等,通常采用点计的方法取得变量值。凡变量的取值在整数之间可以取无限的数值,即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这样的变量被称为连续变量,如身高、体重、收入、支出等。(3)变量按其变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凡变量的变动具有确定性、方向性的,称为确定性变量,如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都是确定的,并随企业规模增大而增大。凡变量的变动没有确定的方向,并具有一定偶然性的,称为随机变量。如一支股票价格水平,由于受宏观政策、基本面情况、技术面情况、行业情况以及各种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其价格就是一个随机变量。(4)变量按其在因果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因变量与自变量。因变量是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结果性变量,通常作为研究的目的或对象来对待,又称为被解释变量;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各种原因性变量,又称解释变量。例如,用居民收入解释支出时,收入为自变量,支出为因变量。(5)变量按其是否由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内决定,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由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决定的,外生变量是由研究对象体系范围之外决定的。外生变量数值的变化影响内生变量的数值变化,但它并不受内生变量数值变化的影响。例如,研究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时农产品的供应量、需求量和价格等都是在农产品市场范围内决定的,都是内生变量,而土地资源、雨量、农业投资和科技投入等都是在农产品市场范围以外决定的,都是外生变量。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是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重要概念。(6)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具有客观性,可分为实在变量和虚拟变量。凡取值是客观实际存在的变量,称为实在变量或实体变量。虚拟变量则是为了满足统计研究的需要,对客观现象的各类属性表现人为规定的数字,又称工具变量或开关变量。如男性定为1,女性定为0;合格定为1,不合格定为0;旺季定为1,淡季定为0。虚拟变量在定性分析、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中也往往要用到。【例题.多选题】变量按其是否由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内决定,可分为()。A.自变量B.因变量C.内生变量D.外生变量E.虚拟变量  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AB是按变量在因果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划分的。【例题.单选题】()是指变量的取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的变量。A.随机变量B.离散变量C.实在变量 D.确定性变量  正确答案B四、指标及其测度(领会)在统计活动中,人们所真正关心的主要是总体的某些特征数量,而总体特征数量的数值则完全取决于总体中各个个体的相应特征数量。例如,国家对全国的人口总体进行调查,主要是要了解全国人口总数以及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的人口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其中,测度总体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总体指标,而测度个体特征数量的概念则称为个体指标。例如,人口数、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经营利润等都是统计指标,显然,统计指标是可以测度计量的数量概念,对于任何一个统计指标,只要给定相应的总体或个体,都可以通过测度计量得出其具体的指标数值。例如,某地区人口总体,2013年年底的人口总数为125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总数为615万人,女性人口总数为638万人。一般来说,总体指标的数值往往都是未知的,而个体指标的数值则是可以通过观测得到的。统计活动最初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研究总体中的个体的某种或某些特征的观测计量来取得数据,进而推断得出所需要的总体指标的数值。要对所研究总体中个体的特征进行观测计量,就必须有科学的测度计量尺度。四种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一)定类尺度1、定义:定类尺度又称为名义尺度,它是对个体进行类别划分的测度计量尺度。例如,根据人的性别特征,可将人口划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这种既不能用数值大小直接测度,又不能用等级顺序计量,而只适合用划分类别来测度的计量尺度就称为名义尺度或定类尺度。特征:定类尺度是最简单、计量层次最低的个体特征测度计量尺度,主要用于对个体品质特征的测度计量。在统计分析中,为了将定类尺度的测度计量结果也用数值表示,通常将人们重点关注的那一类别记作1,而将其他类别都记作0。例如,可以用1表示男性,用0表示女性。通过这种数量化方法,定类尺度的测量结果也就全是取1和0的数值了。(二)定序尺度1、定义定序尺度又称为顺序尺度,是对个体进行排序或分等基础上的测度计量尺度。这种不能直接用数值大小测度而只能用顺序等级来说明个体特征表现位次的测度计量尺度称为顺序尺度或定序尺度。特征:定序尺度虽然比定类尺度精细,但是相邻顺序等级之间的差距却并不一定相等。对于定序尺度的测量计量结果,可以分别用自然数1、2、3、4、5、6等来依次表示各种顺序等级,从而也将其测度计量结果完全数量化。【单选题】将银行柜台人员的服务质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属于指标的()。A定比尺度B定类尺度C定距尺度D定序尺度  正确答案D(三)定距尺度定距尺度又称差距尺度,它是对个体特征的差距进行测量的测度计量尺度。这种测量得出的数值结果是相对于某一个标准水平的差距数值。(四)定比尺度定比尺度又称为比例尺度,它是对个体特征的绝对数量大小进行测量的测度计量尺度。例如,对于某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如电视机的产量,可以逐台地点数得出。在这种测度计量尺度中存在着数值绝对零点,如电视机的产量为0台,就是没有产出。特征:用这种具有绝对零点的测度计量尺度测量得出的数值除了具有差距尺度数值的全部特性以外,还具有数值之间存在比例关系的特性,如,产量500万台是产量10万台的50倍。这种具有绝对零点的测度计量尺度就称为比例尺度或定比尺度。上述四种测度计量尺度对个体特征的测量层次是依次递升的,其中定类尺度是最粗略的测度计量尺度,而定比尺度则是最精细的测度计量尺度。不同层次计量尺度的转化:对于不同层次的测度计量尺度的测量结果,如果要统一化为同一层次的测度计量尺度的测量结果,则只能将高层次的测度计量尺度的测量结果转化为低层次测度计量尺度的测量结果,而不可能将低层次测度计量尺度的测量结果转化为高层次测度计量尺度的测量结果。要取得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就需要对总体中的个体的相应指标进行观测。显然,不论采用何种测度计量尺度进行测量,个体不同,其观测指标的数值也就可能不同,这表明个体的观测指标往往可以取多个不同的数值,因此可以将个体的观测指标看作一个变量,并可用变量X或y等来表示。要得到总体观测指标的确切数值,就必须了解总体中全部个体观测指标的取值。通常将所考察的个体观测指标全部取值的集合称为总体,并将其每个可能的取值称为个体。如果统计活动所要考察的个体指标只是一个,那么就称为单变量总体或一元总体;如果统计活动所要考察的个体指标有多个,那么就称为多变量总体或多元总体。对于单变量总体,可以用一个代表所要考察个体指标的变量x或y等来表示;而对于多变量总体,则可以用一个代表所要考察个体指标集的向量X或Y等来表示。第三节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识记)为什么要构建统计指标体系?因为一个统计指标一般只能反映研究对象一个方面的特征数量,而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的集合就可以全面地反映和描述所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的特征数量。而任何一个统计总体都有许多方面的特征,要完整地对总体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描述,就需要通过测度取得总体各个方面的特征,从而就必须对该总体中各个个体的相应方面的特征数量进行测度。这就需要设计和构造出反映总体及所含个体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统计指标,用于对总体及其个体特征的观测分析。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反映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例二、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分类(识记) 一个统计指标体系通常由许多个统计指标所构成。这些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用来描述总体的各个方面特征。从一个统计指标体系中所包含的指标的表现形式上看,一般分为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三大类。这里只介绍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平均数指标在第四章中介绍。(一)绝对数指标所谓绝对数指标,是反映统计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绝对数量的统计指标,通常又称总量指标。这类指标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描述研究对象的规模大小或者水平高低,如人口数、财政收入、货币供应量、社会商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利润总额、存款总额等。其数值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都有计量单位。绝对数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流量)和时点指标(存量)两类。时期指标是反映研究对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累计发生数值总量的指标,如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季工业增加值、月商品销售额、年新增人口数等都属于这类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研究对象在某个时点上所表现数值总量的指标,如年初(末)人口数、月初(末)库存数、季初(末)存款余额、年初(末)固定资产占用额等。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是:(1)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所反映的时期长度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所统计的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2)时期指标的前后各时期上的指标值直接相加有实际意义,而时点指标前后各时点上的指标数值直接相加没有实际意义。【单选题】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劳动生产率B.商品库存量C.单位产品成本D.计划完成程度  正确答案B按其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不同,总量指标又可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两类。实物指标是指使用实物单位进行计量的指标。如以自然单位计量:个、辆、公斤、件等。价值指标是指使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的指标。如固定资产总额以人民币计量,进出口总额以美元计量等。实物指标意义具体明确,但综合性能差,不同物品的总量不能相加汇总;价值指标综合性能强,任何物品的价值总额都可以相加汇总,但意义却比较抽象。因此,在经济统计中,单一物品的总量往往用实物指标表示,而多种物品的总量则用价值指标表示。【单选题】将统计指标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的依据是()。A数据的内容不同B计量单位不同C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D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  正确答案B(二)相对数指标所谓相对数指标,是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相除而得出的比率,又称为比率指标,它反映了研究对象内部各部分之间或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数值表现形式有无名数和有名数两种,其中绝大部分相对指标的数值都采用无名数表现,最常用的是系数和百分数,而仅有部分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采用有名数表现。常见指标:结构、比值、动态、弹性、强度相对指标1.结构相对指标是指总体中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的比率,它可用来反映研究对象内部的构成状况。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部分数值/总体中全部数值例如,投资额与国民收入的比率称为投资率,消费额与国民收入的比率称为消费率。又如,居民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与全部消费支出总金额的比率为食物消费支出比重,通常称为恩格尔系数,可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比值相对指标是指某个总体对另一个总体或某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的同一指标数值的比率,它可用来反映两个总体或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比值相对指标=某个总体(或个体)的某个指标数值/另一总体(或个体)的同一指标数值如,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另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了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又如一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另一个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反映了两个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3.动态相对指标是指本期(报告期)数量与过去某期(基期)相同性质数量的比率,或者本期与过去某期相减的增长量与过去该期数量的比率,统称为动态相对指标。在实际中又分别称为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可用来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或:(报告期水平一基期水平)/基期水平例如,本年国内生产总值与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发展速度;本年与上年相减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量与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增长速度,分别是对一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测度。又如,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与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2000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发展速 度;而2010年与2000年相减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量与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则是20002010年的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增长速度。4.弹性相对指标弹性相对指标又称弹性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它反映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幅度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增长幅度的依存关系。其计算公式为:弹性系数=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率/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率5.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值的比率。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值/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值如,某地区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总数/该地区土地总面积再如,某年的粮食总产量与该年人口总数的比率称为该年人均粮食产量。强度相对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事物的密度、强度和普遍程度。对时间的规定:强度相对指标可以是两个存量指标的比率,也可以是一个流量指标与一个存量指标的比率。为了保证相互比较的两个指标的可比性,进行比较的两个指标其数值的时间规定必须相同。若相互比较的两个指标是存量指标,则二者的数值必须是同一个时点上的。若相互比较的两个指标一个是流量指标另一个是存量指标,则该存量指标的数值必须按照该流量指标所属时期的长度进行平均,如上述人均粮食产量指标的计算就是如此。三、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领会、重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前提。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设置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研究的目的确定需要对所研究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哪些方面进行观察计量每个方面需要设置哪些指标确定出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例如,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则需观测与分析研究的总体就是该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家庭,对于这一总体中的每个居民家庭,从生活水平的角度考虑,有衣、食、住、行,以及医疗保险、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各个方面,可在每一方面设置若干个适合该国或地区实际情况的统计指标,这样就可以构建出一套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及其框架。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电话通话次数、户均文化消费支出、每万人拥有医疗设施数等。(二)确定每一个指标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每个指标下定义来揭示指标的内涵与外延。统计指标的外延又称为指标口径,是指统计指标所包括的具体范围。例如,对于工业企业总体,工业企业数、职工人数、工资总额是三个不同的指标。对于工业企业数来说,其指标口径是指哪些企业应包括在内。对于职工人数来说,其指标口径是指上述企业内的哪些职工应该包括在内,固定工与合同工无疑应该包括在内,而临时工与退休职工以及在外进行学习的职工呢?客观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每一个统计指标都必须明确其外延即指标口径。(三)确定每个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统计指标是对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特征数量的计量测度,因而都具有计量单位。许多统计指标往往可以有多种计量单位,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选择,挑选出最适当的计量单位。(四)确定每个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任何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都既要符合数学原理,也要符合研究目的所属领域的专业理论。对于有些指标来说,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往往会有不止一种计算方法,这就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所属领域的专业理论来进行比较,选择出最恰当的计算方法,但若结合研究目的所属领域的专业理论来考虑,一般只有一种计算方法是适当的。四、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领会)四项: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联系性(一)目的性原则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应紧紧围绕着研究的目的,满足科学研究或生产管理的需要。即使是对于同一总体,研究目的不同,观测和分析的角度也不同,所用的统计指标也就不同。(二)科学性原则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科学的原理,准确地刻画和描述研究对象的各种特征数量。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考虑研究目的所属领域的专业理论和数学原理,而且有时还必须考虑到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历史环境。(三)可行性原则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实用可行,每个指标都必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其指标数值。因此,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时,还必须考虑到计量手段的特点和计量方法是否简便可行,使得每个统计指标的计量与计算都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对于一个班组来说,可以直接按此定义计算,但是若要计算全部职工或者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则按此定义直接计算显然是不可行的。需按下面这个公式进行计算:劳动生产率=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四)联系性原则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指标体系内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避免信息的重复与遗漏。统计指标体系是全面测度描述研究对象各个方面的一个完整体系,其中的各个指标应当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如何做到不重不漏:一方面,对于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来说,往往可用若干个不同的统计指标来测度描述,但是这些指标往往提供重复的信息,因此,应当只挑选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包含信息量最多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其余指标则应舍弃。另一方面,对于研究对象的每个方面来说,都应当用一定的统计指标来测度描述,而不能有所遗漏。【多选题】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包括()。A.目的性B.科学性C.客观性D.联系性  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选项C应为可行性。五、案例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作为描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体系,按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可划分为环境、社会、经济、科技四大部分。因此,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体系也分这四部分。(一)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地理环境、资源环境、社区环境、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五个方面。1.地理环境统计指标地理环境就是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地貌状况和气候状况等地理要素状况。具体有平原、山地、丘陵面积、耕地、森林、水域面积、气温、降水以及旱涝灾害等指标。2.资源环境统计指标资源环境就是指各种自然资源的拥有和蕴藏量,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指标。3.社区环境统计指标社区环境就是社会生活环境,包括社区面积、社区绿化、公园建设等方面的指标。4.环境污染统计指标环境污染是指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弃物质超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而对环境的破坏,包括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和光污染等方面的指标。5.环境保护统计指标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包括动植物保护种类,自然保护区数目,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率及三废综合利用成果等方面的指标。(二)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生活主体状况、社会物质生活、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社会组织管理四个方面。1.社会生活主体状况指标社会生活主体状况指标也就是人口和家庭状况指标,包括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以及出生、死亡、迁徙变动指标,就业、婚姻、家庭以及生育等方面的指标。2.社会物质生活指标社会物质生活指标包括家庭收入、住房、饮食、营养、衣着、交通、医疗等方面的指标。3.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指标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指标包括社会教育、文化娱乐、新闻出版、文艺创作、体育活动、宗教生活等方面的指标。4.社会组织管理指标社会组织管理指标包括社会成员政治活动参与程度,如政府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廉洁程度、选民投票率、党派组织活动、社会治安与秩序等方面的指标。(三)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由宏观经济指标体系和微观经济指标体系两部分构成。1.宏观经济指标体系宏观经济指标体系是反映社会再生产状况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生产条件。主要包括社会劳动力数量及其构成,国民财产数量及其构成,如固定资产数量及其构成、流动资产数量及其构成等指标。(2)社会生产成果指标。包括各种总产出指标和净产出指标,如社会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等。(3)社会产品分配指标。主要反映社会产品在家庭、企业和政府各部门的分配状况,如工资、税收、利润、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4)社会商品流通指标。既包括国内市场商品流通,也包括国际市场商品流通,有国内市场商品零售额、进出口贸易额、各种物价指数等指标。(5)社会产品消费指标。包括居民家庭消费和政府团体消费两方面,有各种商品消费额及其构成比例和人均消费支出等指标。(6)储蓄投资积累指标。储蓄以至投资到积累形成新的资产,将推动再生产过程的进一步循环。主要有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与交易、外资引进、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新增固定资产等指标。2.微观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微观经济指标体系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指标体系,又称为企业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生产条件指标。包括企业劳动力数量及构成、各种机器设备数量、资金总额及构成等指标。(2)生产投入指标。包括劳动工时投入、原材料投入与消耗、能源投入与消耗、固定资产投入与消耗以及总成本等指标。(3)生产产出指标。包括各种产品的产量、产值、增加值、质量、销售收入、纯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4)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是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指标,反映企业各种投入的产出效益,有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四)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由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过程、科技产出成果三部分构成。1.科技活动投入指标科技活动投入指标主要是科技活动人力和物力资金的投入数量及其构成,有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科技活动投入经费等指标。2.科技活动过程指标科技活动过程指标主要有研究与开发课题数,即基础研究课题数、应用研究课题数、实验开发课题数,以及研究生教育和科技培训数目等指标。3.科技产出成果指标科技产出成果指标主要有科技专利数、科技论著数、科技成果转让数,以及新技术、新产品产值、科技成果转让收益等指标。 第二章数据的调查与整理第一节数据调查的方式与程序一、数据调查的方式数据调查的概念(识记):统计数据的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要求,对所研究总体中个体的相应特征进行观测记录取得数据的工作过程。所调查到的数据资料要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是对统计资料调查的基本要求(识记)。代表性,就是要求所抽取的样本必须对所研究总体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则是要求所调查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统计数据的调查方式主要有现场调查和试验观测两种(领会:两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现场调查是指为了了解客观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对其进行的直观的观测。如,为了了解某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而对该市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状况的访问调查。特点:由于现场调查中的观测是在事物处于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所得到的数据资料都是反映事物在自然状态下的现状,这种数据资料通常称为原始资料。现场调查过程中对影响所观测事物的各种因素都无法加以控制。它是人们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重要依据。试验观测是指为了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在人为安排的环境条件下对所研究对象进行的观测。例如,在市场研究中为了了解产品包装对产品销售量的影响,将几种不同包装的产品安排在若干个商店销售,观测不同包装产品的销售状况。特点:试验观测中对事物的观测都是在人为安排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试验观测过程中,人们对影响所观测事物的各种主要因素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所得到的数据除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外单纯反映了所考察的因素对观测事物的影响,从而能够准确揭示所考察因素与观测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述两种采集数据的方式各有不同的目的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对实物产品研制与生产工艺革新过程中,采集数据资料的主要方式是试验观测;而在对社会经济和大自然现象的研究过程中,采集数据资料的主要方式则是现场调查。【多选题】下列关于数据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调查适用于对实物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数据采集B.在对社会经济的研究过程中,采集数据资料的主要方式是试验观测方式C.试验观测过程中,人们对影响所观测事物的各种主要因素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D.现场调查过程中对影响所观测事物的各种因素都无法加以控制E.现场调查是为了了解客观对象的实际情况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数据调查的方式。二、数据调查的一般程序(识记)三个环节:制订数据调查的方案、现场观察登记取得数据、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数据调查方案的制订包括:制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的组织实施1.确定调查目的:首要问题数据调查目的是调查项目和调查方法选择的依据和出发点,数据调查的目的不同,调查的项目和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谓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进行调查的客观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上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体。确定调查对象就是要明确规定总体的界限,以防止在调查过程中产生重复和遗漏。调查单位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与总体中的个体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总体中的个体是观察指标的具体数值的承担者,是统计分析的基本单位,而调查单位则是数据调查过程中进行观测记录的基本单位。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时,总体中的个体都是调查单位;而在抽样调查的条件下,调查单位就是样本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特征。例如,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根据调查的目的拟定了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19个调查项目。将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上,就构成了调查表。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表,另一种是一览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如果所调查的客观现象属于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调查资料所反映的起止时间。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点现象,调查时间就是规定的统一标准时点。调查期限则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任何调查都应尽可能缩短调查期限来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5.调查的组织实施调查组织工作包括调查机构的设立,组织和培训调查人员,落实调查经费的来源,编制调查经费的使用预算,以及确定调查资料的报送方法和公布调查结果的时间等。(二)现场观测登记有了数据调查方案,就应根据调查方案的安排对所研究总体中个体的观测指标进行具体的观测,并将观测到的数据登记在观测指标数值登记表中。现场观测登记是数据调查活动中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三)数据的整理显示调查得到各种数据资料以后,接着还需要对其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需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显示出来,这就是资料的整理显示。它是数据资料调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数据资料的整理显示应当根据统计分析推断的要求进行,所以,这一环节既是数据资料调查过程的结束,又是统计分析推断过程的开始。 第二节现场调查一、调查的抽样方式(重点:各种方式、简单应用)现场调查适用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调查。普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观测取得样本数据,然后再依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数据。现场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和非随机抽样调查(识记)。(一)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调查。它是指在抽样调查中,被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中或不被抽中的概率是相同的(概率可被计算出来)。在实际抽样调查工作中,随机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识记)。1.简

    注意事项

    本文(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讲义(2015版)(共111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