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运用(共12页).doc
-
资源ID:14041479
资源大小:577.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运用(共1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张传凤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孩子的创新、个性化的培养。中国教育最受诟病的是什么?是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与个性。如何能够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保持孩子们的创新和个性?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这个问题。在十几年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方法、策略、观念充斥着教育世界,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怎样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学会学习?下面就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与大家交流一下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思维导图的概述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Tony Buzan(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近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在世界和中国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思维成长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教师能尽早地掌握这样一门高效的心智开发工具,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思考和记忆培养上更胜一筹,实实在在地赢在起跑线上。 二、“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到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正是基于思维导图具有以上四个特点,我们在使用思维导图时,“思维导图能够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知识信息进行描绘。”从而使思维方式由枯燥的、单一的、局限的,变成了彩色的、多维的和发散性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集散思维的具有知识可视化功能的工具,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放射性。思维导图的结构像一个大树,中间是主干,然后向四周围一级一级地不断发散;它又像大脑的神经元组织所构成的网络分布图,往往要么从一个关键词,要么从一个中心词开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思维的逐级发散,慢慢扩展开来,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向四周逐级延伸的脉络图形,整体呈现放射性。(2)个性化。之所以说思维导图是个性化的,原因在于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具有很浓的个人色彩,思维的发散是个人思维的发散,个体脑海中编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将个人的思维、意识、认知以色彩、图形、文字或者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是独一无二的,是具有个性的不具有统一模式的、形式较为活泼的,更好地体现创作者自身思想的。(3)多元化。谈及思维导图的多元化,不得不突出强调其特点,它是由颜色不一的图形、文字、符号、线条等不同的方式根据创作者的思维意图进行的自由组合,从而将思维的逐级延伸与深入更为深刻地表现出来。(4)直观形象性。从认知心理学的另外一个角度,思维导图将创作者抽象的深刻的思维通过穿插各种形象的图片、细致的文字、颜色鲜艳的线条等,将复杂的思维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将复杂的知识可视化,最终直观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帮助我们进行记忆。(5)立体关联性。在认识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时我们了解到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这就决定着思维导图的枝叶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样,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关键词、主干与各分支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并且这种关联是立体的、紧密的、清晰的、生动的。思维导图尤其强调从立体的角度上去思考,摒弃传统的记笔记的二维思维,转而利用多维度、多层次的联想和生动的想象把知识体系不断地延伸、拓展、深化,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网络结构。三、思维导图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1.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一般比较表层,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于抽象和概念性较强的课文和阅读材料难以理解或者难以从整体上去把握。而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特性,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结构图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因此从思维导图上,我们能够很明确地看出课文的主要结构和层次,帮助学生整体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性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抽象思维。2.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实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认知建构主义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思维基础,在学生的预习或复习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从一个点出发,覆盖整篇文章甚至是一个单元、一本书,在信息量和思维含量都很大的情况下,只有每个人都努力思考,整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全面的思维导图。同时在学生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自身探究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3.思维导图以其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导图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由一个点出发引出无数个分支,以联想和想象为中介来不断地发散和拓展。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和概念去指导教学,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巧用思维导图总结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评价。一堂课结束时,学生根据所学运用思维导图,提纲挈领地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整理所学的知识要点,理清文本的整体思路,能够使得学生所学得到升华;同时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之后的学习。四、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一)思维导图解篇章,脉络清晰助读文 “思维导图”的本质是以立体方式思考文本,既整体把握又联系局部,帮助学生更好地和文本“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绘图时机与绘图策略,利用思维导图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式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娩出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1.课前绘制,整体感知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俸把握能力既包括单篇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又包括主题单元的整体把握能力。利用思维导图,能通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辨识能力,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1)绘制主题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整组教学”是当前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把握整组课文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整组课文的内容,提升预习能力。绘制主题单元思维导图,一般可以这样操作: 浏览整组。在详细阅读每一篇课文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致浏览一下整组课文,让他们对每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要求学生取一张纸画一个中央图,把单元主题写上去,也可以根据主题画上匹配的彩色图像。接着,由中央图发散开去,画出思维导图的主干,它们通常是本组单元的课文题目。感知课文。在浏览的基础上,再速读每一篇课文,画出初步理解以及捕捉到的基本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哪些是接下来的学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方面。 确定目标。这个阶段,学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在刚刚完成的单元思维导图上增加一些内容,比如,标明自己学习本组课文的目标等。这样,后续学习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2)绘制单篇课文的思维导图 预习单篇课文时,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的操作与整组单元思维导图的绘制相似,只不过关注的对象减少了。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燕子为例进行说明。 预习时,学生先整体浏览,画出中央图“燕子”;接着速读课文,画出导图的主干,即“外形美”、“歇息美”、“匕行美”、“春之美”;再读课文,画出支干,如,“外形美”后面画出“羽毛”、“翅膀”、“尾巴”,等等。这样,这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就形成了,如下图: 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不仅能使学生整体观照文本,快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因为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填写的是关键词,而不是语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十分有利。 2.课中绘制,突破难点 课中绘图必须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进行,它应该为突出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少年闺土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文中主要写了“回忆”、“相识”、“交谈”、“分别”四个方面,其中,“交谈”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为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绘制了下列思维导图。 这份导图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了课文的整体结构,而且特别关注了教学重难点。从导图上可以看出,“交谈”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抓住“雪地捕鸟”、“拾采贝壳”、“看瓜刺猹”、“潮汛看鱼”四个方面,条理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赏析。 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因为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必须通读课文,绘制的过程中又要通过读来把握要点,理清脉络,从而抓住关键词语。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3.课后绘制,巩固理解 思维导图能够通过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把点连成块,把块连成网,这就很好地避免了知识在头脑中毫无头绪、杂乱无章的堆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帮助学生总结要点,达到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我们来看下面这份思维导图: 这是教学空城计时,教师在总结阶段绘制的思维导图。它把小说的基本要素与课文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这种方法除单篇课文外,在学习完某一单元或某一专题后,也可以使用。教师用完整的系统框架展示出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储存学习到的知识点,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于友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目的。 (二)思维导图辅习作,创造思维得发展 作为能够反映普遍思维过程的工具,思维导图也能够反映作文这一特定的思维过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理清思路、选择材料、巧妙构思,从而掌握作文规律,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 1.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材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图形,它从一个中心点开始,使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这样整合起来可构成无穷无尽的分支。 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核心内容,学生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中心点”。然后围绕这个“点”辐射出去,派生出多个子中心,即具体的写作内容。这样构成的导图结构、材料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剔除重复的选材。我们来看下面这份导图: 这是一名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我是个小电视迷画的思维导图。写作文时,她按照画的顺序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然后抓住“爱看电视”这个特点,详细地描写同反对自己看电视的母亲斗智的过程。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 作文前先画思维导图与列提纲相似,但没有列提纲呆板;与打草稿相通,但比打草稿简便。学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确定了写作材料,而且对文章的脉络和层次有了清晰的认识。 2.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思 知道了习作的大体结构,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的习作。实际教学中,学生习作思路清晰,但文章内容空洞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通过多种方式(如运用修辞、心理描写等)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此时,如果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来看下图: 这是一名学生以假如全球停水为题习作时画的思维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对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做出了完整的构思,对详略做出了具体安排,而且对如何把重点内容写详细也做出了合理的预想。有了这样的导图,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自然是成竹在胸了,写起来一定能得心应手。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自己用一定的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任何一个要点出现的时候,可以自然地将它用“关键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如果希望把这些要求用一定顺序表现出来,可以在完成思维导网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把它们标记出来。此外,要尽可能地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这样可以加深记忆。 (三)思维导图促复习,自主学习练能力 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就像一棵放射性的“知识树”,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序列性,它能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知识,从而建立起一定的知识体系。语文复习时,由于知识点多而零散,容易造成学生记忆的混乱。运用思维导图的“梳理”和“压缩”功能,把一个单元,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点,理清复习的思路和重难点。这是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乐园时整理的思维导图。 这份导图把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了细致地筛选与归纳,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对照这份图,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知识,又能由此辐射开去,对每一篇课文的每一个知识点再认识。 思维导图是个能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作为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庞杂的语文知识时掌握方法、把握主线,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提升学生的思考技巧,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思维导图是依据全脑的概念,全面调动左脑和右脑的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各方面的潜能。学生进入中年级阶段,右脑的空间感 、节奏感 、整体感和想象力有所提高,分析课文能力加强。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使学生的预习可视化,便于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于阅读教学,不同的文章体裁可以画出不同的思维导图,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上掌握的方法自主完善导图,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于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完成文章框架结构、丰富素材和将文章写生动具体等。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