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鉴赏--舞蹈篇(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的巴黎圣母院,承袭法国大文豪雨果传世之作,被誉为是最好听、做好看的音乐剧。剧中角色与场面充满对立及冲突:倾慕与狂恋、誓言与背叛、权利与占有、宿命与抗争、原罪与救赎、沉沦与升华,跌宕起伏的戏剧张力,建构成一部波澜壮阔血史诗巨作,跨越时代潮流与文化藩篱,用音乐与舞蹈的极致演绎,开创了当代音乐剧的新纪元。在其基本音乐结构中,大量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让全球观众既能欣赏到歌剧的咏叹调,又能听到摇滚和法国民歌,而波西米亚民谣的加入更使音乐显示出异国情调。巴黎圣母院横扫了全球众多国家的“最佳音乐剧”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巴黎圣母院是“演出第一年售出最多门票数量”的吉尼斯纪录保持者。于巴黎圣母院音乐的流行性,许多流行巨星们都争相翻唱剧中的选段,其中包括曾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献唱的澳大利亚天后蒂娜?阿瑞娜和世界巨星席琳?迪翁等流行大腕。甚至曼联足球队的“老佛爷”弗格森爵士也曾出现在该剧客串了一把。巴黎圣母院的奇迹当两位大师鲍伯利和勋伯格以悲惨世界与西贡小姐在全球造成轰动时,后来居上的巴黎圣母院在国际上再次引领了瞩目的风潮。雨果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文豪,除了悲惨世界之外,还创作了巴黎圣母院、克伦威尔等文坛名著,他的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动荡的历史时期,当时法国文坛正处于古典及浪漫主义冲突之际,他力主浪漫风格,以磅礴的气魄、丰富的想象力、华丽的词藻傲视文坛,更以曲折离奇的情节撼动读者心弦。以巴黎圣母院为基本架构所改编的音乐剧有安德鲁洛伊韦伯的歌剧魅影、迪斯尼的卡通片美女与野兽和巴黎圣母院等等。剧中“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对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的爱,曾让全球观众感动掉泪,而巴黎圣母院的中卡西莫多所唱的舞吧!艾丝美拉达,成为全球传唱最多的的经典唱段此外,大教堂时代作为巴黎圣母院的开篇,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简洁的一记吉他拨弦引出了诗人气定神闲的叙述:“这个故事发生于美丽的巴黎,时值一四八二年”,在意想与诗韵当中,民谣渐渐融入辽阔的时代背景中,诗人歌手坚定的歌声拨开时空的迷雾,席卷旁观者的意志进入到遥远神秘的大教堂时代。“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艺术家以最滂沱的旋律最强悍的声音,模拟出圣母院拔地而起在历史长河中所占据的短暂却辉煌的一幕,极具震撼力与艺术感染力。1998年巴黎圣母院在巴黎国会大厅首演盛况空前,连演126场,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内200万张门票悉数抢购一空,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创下了直接剧场观众400多万人的记录,跃身成为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打破了过去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缔造的纪录!并迅速以其巨大的艺术震撼力和视听上的极高水准,振荡了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艺术界。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千万观众现场观看!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原声唱片迄今为止在全球销售已超张,剧中的单曲美丽佳人更是获得世界音乐奖,被众多著名歌手翻唱。而天后席琳?迪翁(Celine Dion)在她的精选专辑中还特别收录了Live for the one I love这首歌,为巴黎圣母院的英文版打头阵!在伦敦上演之前,它的法语版本在1999年9月起进行了欧洲的巡回公演,公演十分成功,好评如潮,CD更是卖的如火如荼,一度脱销。这出音乐剧的英语版从2000年元月起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演出半年,场场爆满。剧团在5月正式移师伦敦西区常驻长演,一举打破了百老汇与西区音乐剧独霸天下的趋势,创造了音乐剧的一个奇迹。巴黎圣母院曾以7种语言演出,包括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韩语和荷兰语。它在法国、加拿大、俄国、西班牙和韩国曾获得多项大奖,已成为世界性的演出盛况。自1998年在巴黎首演至今,巴黎圣母院已经成功地上演超过上万次,其动人的音乐和故事打动了全球亿万观众。与众不同的音乐剧:舞蹈角色与歌唱角色分离巴黎圣母院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舞蹈和歌唱完全相分离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员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员不跳舞。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个个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灯下的超级明星。舞蹈演员则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在<非法移民(The refugees)>, <愚人庆典(The Feast of Fools)>, <奇迹之殿(The court of the Miracles)>,<爱之谷(valley of love)>等几个大场面的段落中,舞蹈几乎就是演出的全部。将舞蹈与歌唱完全分离,可以让两者更加投入于自己的演出,将各自的表演发挥到极致。而不需要因为歌唱演员的缘故而降低舞蹈的难度,也不需要因为舞蹈演员的缘故而影响声音的质量。当歌唱演员用声音表达情感时,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体表达复杂的感情纠葛。在巴黎圣母院中,歌唱者用具象的歌词来表达情感,舞者用抽象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歌者和舞者在同一舞台上同时表达了内在和外在、具象和抽象。在舞蹈动作上,编舞还给予舞者很大的自由度,有些段落明显带有自由发挥的成份。同时舞者在舞蹈时还运用了栏杆、棍棒等道具,体现出了写实和写意的双重效果。同时巴黎圣母院与众不同的创作手法,也是剧中的一大亮点,剧中的音乐多达50余段,作曲者对于每一首歌曲都是独立成篇的。除了几首是完全反复之外,几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创作,因而在音乐欣赏时会有现场音乐会的感觉。高空特技尽显魅力剧中的高空特技也非常令人惊异。比如卡西莫多对着自己心爱的大钟倾吐内心爱慕之情的时候,三个大钟顿时从天而降,在每一个钟里面都有一个特技演员,他们扮演钟摆奋力地摇摆,撞击着大钟,发出震人心魄的声音。看着特技演员挂在大钟里面,作着各种各样的动作,配合着巨大的钟声,再加上卡西莫多热烈而近乎嘶吼的声音,绝对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场面。还有艾丝美拉达被吊的一幕,以及卡西莫多在临终前的四位舞者吊在钢丝上的演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归功于高空特技带来的震撼。这些动作的表演者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的,他们中有许多是从运动员或杂技演员,其中就有以舞蹈特技表演而名声大噪的 <高动能(YAMAKASI)>七人团,著名电影导演吕克?贝松曾经根据他们7人的高超特技表演拍成了电影企业战士,在欧洲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反响。强烈视觉冲击力巴黎圣母院的布景是非常具有有冲击力。剧目一开场,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一堵由几十块拼板拼成的大墙,加上刻有浮雕的大柱,犹如将整个巴黎圣母院搬到现场的震撼场景,在灯光的映衬下,呈现出神秘幽暗的气氛。相比较于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大多数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布景的设计上要更注重抽象与意境的艺术渲染。编舞-马提诺?缪勒(Martino Mueller)1982年,他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舞蹈大赛上荣获金奖。作为舞蹈演员,马提诺首次在卡尔斯鲁厄的(Staatstheatre)剧院演出后,便加入了国际著名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团。随后,他又在荷兰舞蹈剧场(Netherland Dans Theatre)担任编舞长达九年。1992年,马提诺?缪勒创作了他的首部编舞作品:谁在看谁(Who's watching who?),这部作品使他荣获了阿姆斯特丹艺术基金会颁发的大奖。1995年,缪勒在法国里昂歌剧院(opera de Lyon)、德国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团以及柏林歌剧院创作了新的芭蕾舞,并大受欢迎。他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创造出独具匠心、不同寻常的融合效果,编舞中混合了摩登、街头、经典、杂技等舞蹈风格。堪称舞蹈新标杆。制作人吕克·帕拉门顿(Luc Plamondon)作为一个魁北克本土音乐剧作家,吕克·帕拉门顿被喻为加拿大著名法语音乐剧教父,是法国和加拿大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在巴黎圣母院之前,音乐剧星幻(Starmania)是他的最大成就。1998年,创作歌手理卡多·歌夏特创作了他的巨作巴黎圣母院,在同年9月在巴黎的国会宫殿首演。在巴黎圣母院之后,吕克·帕拉门顿联合罗马诺·穆苏马拉改编了由查尔斯·帕鲁拉创作的灰姑娘。吕克·帕拉门顿在魁北克和法国被授予“最高艺术成就奖”。作曲-理查德·科西昂特(RICHARD COCCIANTE)作为音乐剧界的风云人物,理查德·科西昂的地位可谓居于音乐界高位。他为席琳?迪翁作曲,并灌制音乐肖邦选段唱片。他为世界知名迪斯尼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创作了歌曲You've Got a Friend in Me,还为意大利大导演佛朗哥?泽菲雷利的电影麻雀变凤凰作曲。他还在梵蒂冈为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演绎了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的异教徒的圣母颂选段。并受邀参加了在维也纳举行的多明戈音乐会,在全球范围内电视转播。为表彰他在文化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理查德?科西昂荣获意大利最高殊荣:意大利骑士勋章。英文作词-威尔·杰宁斯(WILL JENNINGS)格莱美奖、学院奖获得者,他与英国摇滚明星史蒂夫·温伍德、吉他之王埃里克?克莱普顿、布鲁斯大师B·B·金、美国摇滚全民偶像罗依·奥宾逊等巨星多次合作。杰宁斯还为数部电影作曲,其中最出名的是荣获奥斯卡奖的电影军官与绅士主题曲冲上云霄和回到我们所属。他最大的成就是为奥斯卡获奖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依旧谱曲,由天后席琳?迪翁演唱,横扫了全球无数大奖。导演-吉勒·马修(GILLES MAHEU)吉勒·马修从事过演员、作家、导演、编舞以及艺术指导等工作。1987年,在美国举办的夏季戏剧节上凭借哈姆雷特机器获得最佳舞台创意奖。1990年,吉勒·马修在多伦多荣获第11届多拉·马佛摩尔奖“最佳编舞奖“以及首都渥太华评论界奖特等奖。1991年,获纽约荣获国际电视节金奖。1997年,在魁北克获得最佳剧院制作“面具奖”。他独特的想象力在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展露无遗。巴黎圣母院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荣获数十座奖项,其中马修囊括了包括最佳音乐剧景观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演出奖。编舞-马提诺·缪勒(Martino Muller)曾获瑞士洛桑国际舞蹈大赛金奖。1992年,马提诺·缪勒创作了他的首部编舞作品:谁在看谁(Who's watching whom?),这部作品使他荣获了阿姆斯特丹艺术基金会颁发的大奖。1995年,缪勒在法国里昂歌剧院、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以及柏林歌剧院创作了新的芭蕾舞,并大受欢迎。他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创造出独具匠心、不同寻常的融合效果,编舞中混合了摩登、街头、经典、杂技等舞蹈风格,堪称舞蹈新标杆。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的巴黎圣母院,承袭法国大文豪雨果传世之作,被誉为是最好听、做好看的音乐剧。剧中角色与场面充满对立及冲突:倾慕与狂恋、誓言与背叛、权利与占有、宿命与抗争、原罪与救赎、沉沦与升华,跌宕起伏的戏剧张力,建构成一部波澜壮阔血史诗巨作,跨越时代潮流与文化藩篱,开创了当代音乐剧的新纪元。用音乐与舞蹈的极致演绎,建构成一部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张力的鸿篇巨制,开创当代音乐剧新纪元。在其基本音乐结构中,大量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让全球观众既能欣赏到歌剧的咏叹调,又能听到摇滚和法国民歌,而波西米亚民谣的加入更使音乐显示出异国情调。由于巴黎圣母院音乐的流行性,许多流行巨星们都争相翻唱剧中的选段,其中包括曾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献唱的澳大利亚天后蒂娜·阿瑞娜和世界巨星席琳·迪翁等流行大腕。甚至曼联足球队的“老佛爷”弗格森爵士也曾出现在该剧客串了一把。一、结构整部作品的结构由两个因素来整合,一是以节奏强烈、情绪激烈、舞台画面较为喧闹的群舞合唱场面来作为结构上的支撑点。如第一幕中吉普赛人的异乡人、愚人节、吉普赛人营地我们都是兄弟、卡西莫多的游街示众、以及“”等。第二幕中有吉普赛人在教堂前的申诉、进入教堂解救艾斯美拉达、以及最后被镇压的场面等。 另一个因素是作为叙述者的诗人甘果瓦,他在第一、二幕开场时的两段序歌和第一幕结束时的命运,象是为整个作品所镶嵌的“边框”(关于这种边框的表现意义,容后再叙)。他的唱段有时还会与上述的第一种结构因素相交织,共同担负起“转场”的作用。如第一幕中愚人节和“爱之谷”场面等。另外两段独唱(第一幕中的巴黎的城门、第二幕中的天上的月亮)也分别出现在非常重要的结构部位。 这些框架性因素不仅提供了戏剧的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也有效地控制了戏剧的发展节奏和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与相对较为舒缓的歌谣曲形成对比。 二、音乐基调 法国流行音乐中最为重要的是一种被成为“香颂”(chanson)的城市歌谣曲,其唯美的曲调、抒情与叙事兼备的表达方式,最能体现法国文化和法兰西语言中的那种特有的细腻和精致。巴黎圣母院的音乐的主体风格即来源于此。除了剧中的名曲美人(曾登上法国流行曲排行榜榜首)外,艾斯美拉达在监狱中唱的菲比斯、百合的我十四岁的年华全都给你,以及第一幕中上述二人的重唱他灿烂如太阳,也都是风格纯正的香颂曲。 作为剧中人物身份的音乐体现,吉普赛音乐在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吉普赛人源自印度,是一个浪迹天涯民族,在欧洲许多国家都有其踪迹。而每到一处,他们都会与当地的民间音乐产生交融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吉普赛音乐。西方音乐中有许多以此为素材的名曲,如李斯特的匈牙利舞曲、萨拉赛蒂的流浪者之歌、蒙蒂的查尔达斯舞曲等。本剧中的吉普赛人来自西班牙的安达鲁西亚,第一幕中艾斯美拉达诉说身世的吉普赛人,不仅有西班牙佛拉门科音乐的基调,还有印度的西塔尔琴的音色。值得注意的是,吉普赛人中的这些音乐元素在卡西莫多的一些重要唱段中也有所体现,如第二幕的“钟声”场景中,弹拨乐的音响远远超过了自然主义的钟声。 第一幕中的是吉普赛首领克罗庞演唱的,其中的那种较为尖锐的变化音旋律则是来自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这种旋律音调在剧中还常用来刻划紧张和不祥的场景,如菲比斯在去“爱之谷”的路上与神父对唱的那人是谁。 作为戏剧环境的音乐体现,教堂风格的音乐元素在剧中的使用并不多,且常以背景伴唱的方式出现。如艾斯美拉达第一幕中的圣母颂、神父在第二幕中的独白遇见你之前我是个幸福的人。 除了以上的基调性音乐元素外,剧中也使用了少量的宣叙性唱腔,多分配给神父以及一些对话场面(如第一幕中菲比斯与神父在“爱之谷”) 三、间离与移情 歌唱演员使用悬挂式话筒、加入串场的叙述者(诗人甘果瓦)、歌唱演员与舞蹈演员(有时还要加上运动着的舞台装置)等舞台元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这些手法的运用无疑是希望建立起某种戏剧“间离”效果使生活在21世纪的观众不至仅沉浸于剧情的悲欢中,而是能够意识和感受到作者虚构的这个发生在五百多年以前的那个西方文明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时期的故事的深刻寓意:“旧世界必将分崩离析,新的必将战胜旧的”甘果瓦在他的两段“序歌”中唱得明明白白。 从另一方面看,剧中的许多场面还是非常“移情”化的,如爱之谷艾斯美拉达与菲比斯的幽会,还有剧终前卡西莫多的抚尸痛哭,所使用的音乐都是极具煽情力的。 在吉普赛人解救艾斯美拉达一场中、众多吉普赛人和巴黎的穷苦市民涌到前台,对着观众大声高唱“自由、解放”此情此景,对深受种族、移民和劳工问题困扰的西方当代社会的观众所产生的强大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特殊的剧场效果正是得自于那种在“间离”与“移情”之间所形成的张力。 四、人物形象刻划 剧中的中心人物无疑是卡西莫多。若将他的各个唱段单独串联起来,能非常清晰地展现这一形象的性格本质、心理发展过程和外部戏剧动作的线索。在剧终的那首舞吧、我的艾斯美拉达中,音域狭窄(仅有8度)而直上直下的4个乐句,通过连续三次大2度上行转调(从D大调到降A大调),所产生的舞台感染力远远超过了美人。此外,音乐剧作者所设计的怪兽(这部作品的Logo视觉标记)、大钟(唱片封套)和“命运”等最为重要的意象和概念都与这一人物相联系。 这部音乐剧的音响常常遭到评论家们的垢病,认为是过于浑浊,似摇滚乐演唱会。笔者想要为之辩护的是,这种钟声般的混响是卡西莫多的内心感受的外化,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更何况,伴奏中的细心处理过的混响效果并没有对演员歌唱声部的清晰造成任何妨碍。 对原作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神父的处理上,音乐剧作者明显是有所控制的。如在第二幕中神父的那段有幕后教会唱诗班合唱伴随的遇见你之前我是个幸福的人,原是可以通过几种不同性质的音乐的对置来将人物的内心冲突进一步外化的。也许是顾及到整部作品的风格以及人物“戏份”上的比例,作者没有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大肆渲染。尽管与卡西莫多相比,神父这一形象的心理发展显得比较单一,但雨果的原意并不是仅仅将神父作为“恶”的化身,而是将其视为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特殊产物。音乐剧的作者对神父形象并没有刻意“恶化”,还在第二幕的序歌中让他与甘果瓦一起高唱“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基本上把握住了原作的精神。从戏剧表层上看,艾斯美拉达的音乐形象是比较单薄的,基本上是一个痴迷于爱情的纯真少女,作者安排她与百合重唱他灿烂如太阳,显然也是强调了这一点。除了色彩性的外,幸亏还有第一幕中的圣母颂以及第二幕中的两首凄美的短歌和为爱人而生,使这一形象的丰满度上稍有提升。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一形象与神父形象一样,也是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的。从这一层意义上看,对艾斯美拉达的美(不单局限于女性美)的发现对新时代的到来起到了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由此,美人一曲的意义和价值就不单单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法国香颂了。巴黎圣母院音乐剧 - 舞剧 法国文学巨匠雨果的经典小说巴黎圣母院自问世以来,曾被改编成话剧、电影、芭蕾、动画、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2010年1月22日、23日在上海大剧院,奥地利“世界之舞舞蹈团”将带来舞剧版巴黎圣母院,不仅用肢体语言重现原作中的精彩故事,还特别购买了法语版同名音乐剧的音乐版权,让申城观众一饱耳福。 舞剧巴黎圣母院舞剧巴黎圣母院由欧洲编舞大师瓦迪姆-耶里扎洛夫担任编舞,全剧用探戈、华尔兹、恰恰、街舞等多种形式,讲述了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那个奇丽而凄婉的爱情故事。有别于其它同类型的舞剧,该剧保留了原著故事性的完整性,同时音乐直接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向法语版同名音乐剧购买了所有音乐版权,作为舞蹈的配乐。记者了解到,2002年,当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沪上演时,同名CD曾在上海一度脱销,剧中的美人、活着、吉卜赛女郎等多首歌曲,曾被蒂娜·阿瑞娜、席琳·迪翁等翻唱,可见该剧的音乐感染力非同一般。 主办方透露,此次来沪的“世界之舞舞蹈团”是一个集中展示世界各门类舞蹈艺术的舞蹈团,由来自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挪威、奥地利、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50余名出色的舞蹈家组成。 3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