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调查报告(共18页).doc
-
资源ID:14072546
资源大小:772.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调查报告(共1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市场调查与预测调 查 报 告调查题目 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 组 长孙照才 学 号 4组 员武文伟 学 号 0组 员谷勇杰 学 号 8组 员杨开春 学 号 0组 员杨磊 学 号 1组 员吴闯 学 号 6组 员杨思远 学 号 1组 员赵树堃 学 号 7指导教师: 宋平 2016年 4月 25 日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目 录1、前言网络红包是一种新的红包派发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升温,网络红包悄然兴起,很多网络族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给客户、亲朋好友等派发红包。网络红包改变了传统的收发红包的方式,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行为习惯及原因。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红包也对人们的社交交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红包成为人们社交维系感情的工具,增添了人们的娱乐乐趣,逐渐取代了纸质红包的传统,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每一个互联网人。了解人们收发红包的行为习惯,探寻网络红包红火的背后原因,因而成为我们小组调研的主题。1.1 调研目的:通过对网络使用群体红包行为及原因进行调研,从而了解网络红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人们收发红包的行为习惯以及收发红包背后的原因。1.2 调研设计1.2.1 调研课题 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1.2.2 调研对象 网络红包使用群体1.2.3 调研重点问题一、网络红包使用平台二、网络红包使用习惯三、网络红包使用原因1.2.4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spss)小组成员制作网络调查问卷,面向网络平台发布,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1)收集二手资料,确定调研方向、方法。小组成立后,各位组员利用各种平台为我们的调研课题收集资料,以确定调研的可行性、价值性以及方向性。(2) 设计问卷,进行预调研,统计数据,进行问卷修改。问卷是调研数据的主要来源,为此我们的问卷从初稿到最后的正式调研问卷经历了4次的修改。每次修改之后我们都会进行一次小规模的预调研。在预调研中我们认真的听取接受调研的对象的意见反馈,并再次对问卷进行修改。直到大部分接受访问的对象对问卷无异议之后才确定正式问卷(3)问卷定稿,依据已做好的调研方案进行问卷调研。小组成员将修改制订的问卷上传至网络调研平台问卷星并将问卷链接分享给调研对象邀请他们参与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在大体上按照抽样方案进行,在小部分的范围内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调研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4)对于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确定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编码。经网络平台调研完成的问卷及相关数据下载,同时对于无效问卷进行剔除,以确保调研的科学严谨性(5)对数据进行录入,进行数据分析。小组成员在SPSS软件中对于数据进行分工输入。数据录入后,根据小组确定的调研目的对数据进行SPSS的分析,并加以记录。(6)整理分析所得的数据,撰写调研结论报告。1.2.5调查进度安排4月8日至4月14日设计、修改调查问卷4月15日至4月21日(1)上传网络问卷(2)发放调查问卷4月22日(1)数据统计分析(2)分工撰写调查报告1.2.6调查分工(1)调查问卷的制作,发放,收集 制作:谷勇杰 武文伟 发放:网络平台发放 收集:武文伟负责收集,后台监控(2)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利用一些专业软件(3)调研报告的撰写 前言与目的部分:赵树堃 设计部分:谷勇杰 实施部分:杨思远 问题分析部分:武文伟 原因分析部分:孙照才2.统计描述专心-专注-专业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10份,无效问卷0份,有效率达到100%。其中男生121人,女生89人,男生所占的比例是57.62%,女生所占的比例是42.38%,男生比例较女生多出15.24%。由此也可以客观的了解不同性别受红包行为的影响和对红包行为的认识。性别构成上,男性121人,女性89人,男性偏多于女性。选项小计比例男121 57.62%女89 42.38%因为是面向社会群体进行调查,从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年龄统计上,可以很清楚的发现:红包的使用与年龄有着很大的关联程度,红包在18-25岁该年龄段很受欢迎,占到了被调查人员总数的83.81%;而在36岁以上群体中,红包的使用率不及4%。选项小计比例18岁以下8 3.81%18-25176 83.81%26-3521 10%36-452 0.95%46及以上3 1.43%月收入(元)方面,考虑到数据调查区间受到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收入主要集中于1500及以下,其他区间相对均匀分布 。选项小计比例1500及以下141 67.14%1501250014 6.67%2501350019 9.05%3501450014 6.67%4500以上22 10.48%、我们平时收发红包所使用的App软件相对较多,但尤以集中在以下三种红包:微信红包、QQ红包和支付宝红包。这与腾讯和阿里巴巴日常所做的营销和推广密不可分。作为社交聊天和支付软件,上述三种App所推出的红包功能自然深入人心。选项小计比例QQ红包134 63.81%微信红包186 88.57%支付宝红包93 44.29%微博红包15 7.14%购物网站红包8 3.81%外卖红包25 11.9%其他4 1.9%数据显示,大家平均每周收发红包的次数 绝对收敛于10次以内。表明红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对不频繁。或许相对集中于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个别情况如生日,情人节等。选项小计比例基本不收发53 25.24%5次以下99 47.14%5次-10次43 20.48%11次-15次8 3.81%16次及以上7 3.33%在单个红包金额上,受群体因素和收入水平限制,红包数额基本低于10元,占所有调查人员的90%左右。 选项小计比例1元以下55 26.19%1元-5元(不含5元)92 43.81%5元-10元(不含10元)38 18.1%10元-50元(不含50元)13 6.19%50元及以上12 5.71%多数人在收发红包时没有固定的行为习惯 ,具体在考虑发送红包金额及次数上可能会视情况而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群体,习惯多次少量的发送红包。选项小计比例数额大,次数少21 10%数额小,次数多62 29.52%无所谓,视情况而定127 60.48%受调查群体限制,在探究红包的使用环节上,我们发现:有75.24%的人群 将红包活跃于同学群体,有60%的人群用于个人,亦有42.38的人群将其用于家庭成员间。选项小计比例个人126 60%同学群158 75.24%家庭成员群89 42.38%公司同事群36 17.14%其他20 9.52%很有意思的一点是 ,我们发现:当人们收到红包时,大部分人群选择继续发红包,少部分人群选择提现消费和存入对应软件的钱包零钱功能。选项小计比例继续发红包151 71.9%提现消费72 34.29%存入零钱,没有使用94 44.76%公益捐赠(如腾讯公益)10 4.76%其他13 6.19% 题目选项十分认同比较认同中立相对不认同完全不认同平均分社交、增进感情49(23.33%)90(42.86%)63(30%)4(1.9%)4(1.9%)2.16从众心理(大家发我也发)22(10.48%)49(23.33%)94(44.76%)28(13.33%)17(8.1%)2.85碍于情面16(7.62%)50(23.81%)89(42.38%)35(16.67%)20(9.52%)2.97新鲜、愿意尝试17(8.1%)54(25.71%)106(50.48%)20(9.52%)13(6.19%)2.8娱乐消遣46(21.9%)89(42.38%)56(26.67%)11(5.24%)8(3.81%)2.27中国人文化传统19(9.05%)36(17.14%)83(39.52%)37(17.62%)35(16.67%)3.16人群收发红包的原因大致包括6个方面:1、社交、增进感情2、从众心理3、碍于情面而收发红包4、新鲜事物、愿意尝试5、娱乐消遣6、中国人文化传统为了找出对收发红包原因的不同程度,因而使用了量表的形式。从结果来看,1、社交、增进感情、娱乐消遣和从众心理平均分较低,对收发红包行为影响最大。红包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工具,一种增进感情,互动娱乐的纽带,连接起站在互联网上的熟人或陌生人,从而让感情因红包互动而升温。抢红包作为一种游戏,具有竞争性与偶然性,从而让人们沉醉不已,不能自拔,心情因红包的得失而起伏,是生活工作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小游戏。从众心理对收发红包行为影响颇大,说明人们在将收发红包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和娱乐工具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跟风性,不自觉的加入到收发红包的行为当中,与大众互动。2、中国人文化传统得分为3.16分,得分较高,说明对收发红包行为影响最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过春节时收发红包是固有的文化习俗。将红包移至网络之后,此文化习俗却减少了它对人们收发红包的影响程度,是人们收发红包原因中最不重视的一个。说明互联网在对传统文化传承转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文化传统的影响。另附调查问卷:网络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女士/先生:您好!我们是山东科技大学13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网络电子红包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方面的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仅用于此项调查,绝不会泄露您的个人隐私。现在要耽搁您一些时间,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1. 您的性别 男 女2. 您的年龄段 18岁以下 18-25 26-35 36-45 46及以上3. 您的月收入(元) 1500及以下 15012500 25013500 35014500 4500以上4. 您平时一般通过哪些软件App收发红包 QQ红包 微信红包 支付宝红包 微博红包 购物网站红包 外卖红包 其他5. 您平均每周收发红包的次数 基本不收发 5次以下 5次-10次 11次-15次 16次及以上6. 您平时收发电子红包的金额大致在以下哪个区间 1元以下 1元-5元(不含5元) 5元-10元(不含10元) 10元-50元(不含50元) 50元及以上7. 您平时收发红包习惯以下哪种方式 数额大,次数少 数额小,次数多 无所谓,视情况而定8. 您收发红包的主要对象有以下哪几类 个人 同学群 家庭成员群 公司同事群 其他9. 您收到红包后的余额一般用于何种用途 继续发红包 提现消费 存入零钱,没有使用 公益捐赠(如腾讯公益) 其他10. 您平时收发红包的原因十分认同比较认同中立相对不认同完全不认同社交、增进感情从众心理(大家发我也发)碍于情面新鲜、愿意尝试娱乐消遣中国人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