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医妇科病证治疗常规(共57页).doc

    • 资源ID:14107027       资源大小:140.50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妇科病证治疗常规(共5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三章妇科疾病一、月经先期病月经先期第由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导致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或半月余一行的月经病。(一)辨症治疗1、气不摄血证主症:月经提前,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治法:补气摄血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党参15 黄芪15 炙甘草6 当归身10 陈皮10 升麻10 柴胡6 白术15若兼心悸少寐,面色少华,此系心脾两虚,治宜补气摄血,养益心脾。上方去升麻,柴胡,陈皮,加茯神10克,枣仁10克,远志6克,桂圆肉15克,生姜3克,大枣3克,补益心脾。若兼月经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腰骶酸痛,或溲多便溏,舌淡而嫩,为脾肾气虚,治宜脾肾双补,上方去升麻,柴胡,陈皮,加鹿角霜15克,菟丝子15克,杜仲12克,川断12克,枸杞子15克,温肾阳益精气。2、血热内扰证主症:月经提前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干,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丹皮10 地骨皮10 白芍15 熟地15 青蒿10 黄柏10 茯苓12若经量多可上方去茯苓,加炒地榆10,炒槐花10,旱莲草24,清热凉血止血。若情怀不悦,性躁易恕,致肝郁化火的月经先期,证见:月经先期,色红,经行不畅,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胸闷腹胀,口苦咽干,苔薄黄,脉弦数。治宜:舒肝清热,凉血调经,方用丹栀逍遥散:丹皮10,炒栀子10、当归10、白芍15、柴胡6、白术10、茯苓12、炙甘草6克。若阴亏血少,阴虚内热致月经先期,证见,月经先期,量少或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调经,方用两地汤(傅青主女科)。药用:生地15克,地骨皮12,玄参15,麦冬15,阿胶15,白芍15(二)成药验方1、香附10克,丹皮10,黄芩6.水煎服2、干芹菜30,水煎服3、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气不摄血证。4、丹栀逍遥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郁化火证(三)其他治法针灸:主穴气海、三阴交。若血热经早配太冲、太溪,只针不灸,平补平泻。若气不摄血经早:配脾俞,足三里。二、月经后期病月经后期第由营血亏损、阳虚、寒凝、气滞、冲任不畅导致月经延后7天以上而至,甚或4050天一行的月经病。(一)辨证治疗1、血寒凝滞证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治法:温经散寒调经方药:温经汤,去莪术、丹皮、加生蒲黄、艾叶人参15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5 桂心10甘草6 牛膝10 生蒲黄10 艾叶102、肝血亏(损)虚证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治法:补血调经方药:大补元煎人参15 山药15 熟地15 杜仲10 当归10山茱萸15 枸杞子15 炙甘草6若兼脾虚不运,食少便溏,则上方去当归加白术10,炒扁豆10,砂仁4.5克若兼见心悸少寐,乃血不营心,加远志6,五味子4.5,宁心安神若血虚阴亏化燥,兼见潮热,盗汗,心烦,加女贞子15,旱莲草15,何首乌15,地骨皮12,以滋阴壮水清热。3、肝气郁滞证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脉弦。治法:行气开郁,活血调经方药:乌药汤乌药10 香附12 木香6 当归15 甘草6若量少有血块,加川芎10,活血调经若胁痛甚加柴胡6,郁金10,疏肝解郁。若小腹痛甚加川楝10克,玄胡10克,活血行气止痛。若肝郁化火加丹皮10克,栀子10克,凉血清热。 (二)成药验方 1、丹参30克,红糖15克,水煎服。 2、韭菜捣汁每次取一酒杯开水冲服。 3、当归30克,肉桂6克,香附10克,水煎服。适用于血寒凝滞证。 4、艾附暖宫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适于宫寒,月经后期。 (三)其他治法 针灸:主穴气海、三阴交,配穴血海、归来。血瘀者用泻法,血虚者用补法加灸。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病:(BFY030) 月经先后无定期系由肝郁肾虚,气血失调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出现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而至的月经病。 来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60页。 源流:见于宋代圣济总录。 (一)辨证治疗 1、肝气郁滞证:(ZZGVl2) 【主症】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以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去煨姜加郁金、川楝子10克 柴胡6克 白术10克 茯苓15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甘草6克 薄荷1克 郁金10克 川楝子10克 若肝郁致瘀,兼见经期小腹胀痛,经血有块,上方加丹参15克,益母草15克,延胡索10克,蒲黄10克;若肝郁化火而经量多、色红、质稠,上方去当归加丹皮10克,栀子10克,清泻肝火。 若肝郁脾虚,兼见纳呆,脘闷甚者,加厚朴10克,陈皮10克。 2、肾气不足证:(ZZSVIO) 【主症】月经周期不定,量少,色淡黯,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疼,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尺弱。 【治法】补肾调经。 【方药】:固阴煎(景岳全书)。 太子参15克 熟地15克 山药15克 山茱萸15克 菟丝子15克 远志6克 五味子45克 炙草6克 若肝肾同病,肝郁肾虚并见,治宜疏肝滋肾,方用定经汤傅青主女科。药用:柴胡6克,炒荆芥4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菟丝子15克,熟地15克。 (二)成药验方 1、月季花30克,蒲黄10克,酒水各半煎服。 2、益母草膏加红糖,每日早晚各服1酒杯。 3、逍遥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气郁滞证。 4、越鞠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气郁证。 、 (三)其他治法 1、食疗:山药60克,糯米3060克煮粥,1日1料,七天为一疗程。适于肝肾不足证。 2、针灸:主穴:关元、三阴交。肝郁配:肝俞、期门、肾虚配:太溪、水泉。 耳针:子宫、屏间、卵巢、脾、肝、肾,中等刺激,每次23穴,留针1520分针,隔日1次。 四、月经过多病:(BFY040) 月经过多系由气虚、血热使冲任不固,或因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致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的月经病。 来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60页。 源流:首见于金匮要略。 (一)辨证治疗 1、气不摄血证:(zYvxco) 【主症】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乏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 , 【方药】举元煎(景岳全书)。 人参15克 黄芪15克 白术10克 升麻10克 炙草6克 若正值经期,月经量甚多,可加阿胶15克,焦艾叶10克,乌贼骨30克,炮姜炭3克,固涩止血。 2、血热内扰证:(ZYXR20) 【主症】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凉血清热止血。【方药】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地榆、槐花。 生地15克 熟地15克 黄芩10克 黄柏10克 白芍15克 山药15克 川断12克 甘草6克 地榆12克 槐花10克3、瘀滞胞宫证:(ZYX240) 【主症】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骑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 蒲黄10克 五灵脂10克 血余炭10克 茜草10克 益母草15克 若兼见舌红,无苔,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自汗盗汗等阴虚症状,酌加沙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45克,或加女贞子15克,旱莲草20克,养阴止血。 (二)成药验方 1、赤石脂、破故纸各30克为末。每服6克,米饮下,适用于气虚月经过多。(酱济方) 2、失笑散:69克,每日2次。用于瘀滞胞宫证。 3、固经丸(女科准绳):410克次,每日2次。用于血热内扰证。 4、地榆60克,研细末,每次6克,甜酒适量煎服,每日2次。用于血热内扰证。 5、红糖益母草汤:红糖60克,益母草30克。益母草煎汤,冲入红糖,分2次服,用于瘀滞胞宫证。 (三)其他治法 1、食疗:木耳冰糖饮,黑木耳30克,冰糖15克,黑木耳微炒香,加水一碗煮熟,入冰糖调服。用于阴虚内热证。 2、针灸:穴位:三阴交(双)、中极、太冲(双)、血海(双)。用法:月经前5日开始,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虚证行补,实证泻法。 3、西药:如出血量多,配合应用止血药及性激素治疗。 五、月经过少病:(BFY050) 月经过少系由精血衰少,血海不盈,或痰阻瘀滞,血行不畅,致使经期虽准,但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的月经病。 来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60页。 源流:首见于诸病源候论·月水不调候。 (一)辨证治疗 1、肝血亏虚证:(ZZGX20) 【主症】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治法】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滋血汤(产宝百问) 人参15克 山药15克 茯苓15克 熟地20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白芍12克 若经量过少,点滴即止,则上方去川芎,加枸杞15克,山茱萸15克,白芍12克,滋肝肾,益精血。 若脾虚食少者加砂仁45克,陈皮10克,醒脾理气。 2、肾阳亏虚证;(ZZSA20) 【主症】月经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景岳全书)。 菟丝子15克 杜仲12克 枸杞子15克 山茱萸15克 当归10克 熟地15克 山药15克 茯苓15克 若偏于肾阳虚,证兼经色黯红小腹冷痛,夜尿多,可酌加仙灵脾15克,巴戟lO克,仙茅10克,补骨脂lO克,益智仁lO克,温肾助阳。 。 若偏于肾阴虚,证兼经色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可酌加生地15克,玄参15克,女贞子15克,滋养肾阴。 若阴虚火旺者,可去杜仲、菟丝子,加丹皮lO克,知母lO克,滋阴泻火。 3、瘀滞胞宫证:(ZYX240) 【主症】月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正常或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香附、乌药。 桃仁!O克 红花10克 川芎10克 当归10克 熟地15克 白芍15克 香附12克 乌药10克 若小腹冷痛,得热痛减,为寒凝血瘀,原方加桂枝10克,吴茱萸10克,温经散寒。 4、痰湿阻滞证:(ZYTM60) 【主症】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粘稠,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茯苓15克 法半夏10克 陈皮10克 甘草6克 苍术10克 香附12克 胆南星10克 枳壳10克 生姜3克 神曲10克 (二)成药验方 1、四物加葵花汤:四物汤120克,葵花30克,左作5剂或4荆,水煎服(医部全录·经脉疗方)。 2、当归丸,每日2次,每次45克。适用于肝血不足证。 3、四制香附丸(济阴纲目):每次48克,每日2次; 4、归酒红糖汤:当归身15克,米酒10克,红糖15克,经期每日1剂。 六、经期延长病:(BFY060) 经期延长系因阴虚内热,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致使经期虽基本正常,但行经时间超过7天,甚至淋漓半月方净的月经病。 来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61页。 源流: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 (一)辨证治疗 1、瘀滞胞宫证:(ZYX240) 【主症】经行淋沥89日或至lO余日始净,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止血。 【方药】:桃仁四物(医宗金鉴)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益母草、茜草。 桃仁12克 红花10克 熟地15克 白芍12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蒲黄10克 五灵脂10克 益母草15克 茜草10克 2、阴虚血热证:(ZYYXB0) 【主症】月经持续810天始净,量少色红质稠,咽干口燥,或有颧红、潮热,或见手心灼热,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生地15克 玄参15克 白芍15克 麦冬15克 地骨皮12克 阿胶15克 女贞子15克 旱莲草15克 茜草10克 乌贼骨30克 益母草15克 3、气不摄血证:(ZYVRC0) 【主症】月经持续810天始净,量少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虚细。 【治法】益气健脾止血。 【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黑姜炭、乌贼骨、棕榈炭。 白术30克 茯苓12克 黄芪15克 桂圆肉15克 酸枣仁10克 人参15克 木香6克 当归10克 远志6克 甘草6克 生姜3克 大枣3克 黑姜炭3克 乌贼骨30克 棕榈炭10克 4、湿热下注证:(ZBMRD0) 【主症】经行810天始净,量少色黯如酱,混杂粘液,气味秽臭,腰腹胀痛,平素带多色黄有臭味,舌正常或偏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解毒除湿,清热固经。 【方药】解毒四物汤。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芍药12克 地黄12克 黄芩10克 黄连3克 黄柏10克 山栀10克 (二)成药验方 1、陈莲蓬壳,烧存性,研末,每服6克,热酒下(本草纲目·莲藕条)。 2、侧柏叶、木贼炒微黑。等分为末,每服6克,米饮下(圣济总录)。 3、益母膏,每日2次,每次1汤匙冲服。适用于瘀滞胞宫证。 4、山楂10克,赤砂糖30克,以赤砂糖汤煮山楂,去山楂,每日分2次服用。 七、痛经病:(BFY070) 痛经系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致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的月经病。 来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61页。 源流: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一)辨证治疗 l、气血瘀滞证:(ZYVXA0)【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乳胁胀痛,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治法】理气活血,逐瘀止痛。【方药】隔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10克 川芎1克 赤芍10克 桃仁15克 枳壳10克 延胡索10克 五灵脂10克 丹皮10克 香附12克 甘草6克 红花10克 乌药10克 若肝郁化火,证兼口苦、苔黄、经期延长、经色紫黯,则宜清泄肝火,上方加栀子10克,夏枯草10克,益母草15克。 2、寒湿凝滞证:(ZBHMl0) 【主症】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治法】温经化瘀,散寒利湿。【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苍术、茯苓。 小茴香6克 干姜3克 延胡索10克 没药10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肉桂10克 赤芍10克 蒲黄10克 苍术10克 茯苓15克 五灵脂10克 若痛甚而厥,证兼四肢厥冷,冷汗淋漓,为阴寒内盛之象,上方加附子10克以回阳救逆。 3、肝郁湿热证:(ZZGMl0)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痛,经行量多质稠,色鲜或紫,有小血块,时伴乳胁胀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平素带下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郁金、橘核。 丹皮10克 黄连3克 生地15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川芎10克 红花10克 桃仁15克 莪术10克 香附12克 延胡索10克 红藤15克 败酱草15克 郁金10克 橘核10克4、气血亏虚证:(ZYVX20)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行量少质稀,形寒肢疲,头晕目花,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弦。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圣愈汤(兰室秘藏)加香附、甘草。 党参15克 黄芪15克 当归10克 熟地15克 白芍24克 川芎10克 香附12克 甘草6克 5、肝肾亏损证:(ZZGS11)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红无块,腰膝疼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治法】调补肝肾。 【方药】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lO克 白芍15克 山茱萸15克 巴戟10克 阿胶15克 山药15克 甘草6克 若痛及腰骶加川断12克,杜仲12克。 若少腹两侧或两胁胀痛,加川楝子10克,玄胡10克,或加小茴香lO克,橘核10克,郁金10克。 (二)成药验方 1、痛经散:当归12克,川芎6克,丹参15克,五灵脂9克,香附9克,蒲黄9克,白芍9克,桃仁9克,九香虫45克,共研细末,于经前3天或正值经期服用,1日2次,每次6一10克(湖北中医附院经验方)。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2、益母草(干品)3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3、当归、附子炮各等份,每服10克,水1盏,煎8分,适用于寒凝证。4、橘红60克,延胡索酢煮,当归酒浸略炒各30克,共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至百丸,空心送下,米饮亦得。适用于肝郁气滞证。 (三)其他治法 1、针灸: (1)体针:三阴交、合谷(针)、关元、气海(先针后灸),留针1530分钟,于经前35天开始施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2)耳针:子宫、交感、神门,针刺,留针1520分钟,用中强刺激,间歇运针,自经前5天开始针刺,每日1次,经净为止。 (3)俞穴注射法:上胶、次胶、气海、关元或三阴交,用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或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2、西药:根据病情酌情配合性激素治疗。 八、闭经病:(BFY090) 闭经系因血枯精亏或气滞痰阻,导致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未至,或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又停经3个月以上的月经病。 来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62页。 源流:首见于内经。 (一)辨证治疗 1、肾气不足证:(ZZSVl0) 【主症】年逾18周岁女子,月经未至或来潮后复闭,素体虚弱,头昏耳鸣,第二性征发育欠佳,腰腿酸软,腹无胀痛,小便频数,舌淡红,脉沉细。 【治法】滋肾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景岳全书)加鸡血藤、首乌。 熟地20克 杜仲12克 菟丝子15克 枸杞子15克 当归15克 山茱萸15克 山药15克 茯苓15克 鸡血藤15克 首乌15克 若偏于肾阳虚,证兼形寒肢冷,纳差便溏,脉沉弱,宜上方加巴戟10克,紫河车30克,川椒10克,鹿角霜15克,温补肾阳。 若偏于肾阴虚,证兼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而干,脉细数,宜上方去当归加龟胶30克,麦冬15克,丹皮10克,地骨皮15克,滋阴养血清热。 2、气血亏虚证:(ZYVX20) 【主症】月经周期后延,经量偏少,继而闭经,面色不荣,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无力。【治法】益气扶脾,养血调经。【方药】八珍汤(证治准绳)。 党参15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6克 当归16克 熟地15克 白芍15克 川芎10克 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的闭经,证兼神情淡漠,阴道干涩,阴、腋毛脱落,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此乃精血亏败,肾气虚惫,冲任虚衰,可于上方加鹿茸3克,鹿角霜15克,紫河车30克,阿胶15克等血肉之品,长期服用。 3、痰湿阻滞证:(ZYTM60) 【主症】月经停闭,形体肥胖,神疲嗜睡,头晕目眩,胸闷泛恶多痰,带下量多,苔白腻,脉濡或滑。【治法】燥湿祛痰,活血通经。【方药】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加当归、川芎。 茯苓15克 法半夏10克 陈皮10克 甘草6克 香附12克 苍术10克 胆南星10克 枳壳10克 生姜3片 当归15克 川芎10克4、阴虚内热证:(ZYYRl0)【主症】月经先多后少,渐至闭经,五心烦躁,颧红升火,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方药】加减一贯煎(景岳全书)加黄精、丹参、枳壳。 生地30克 熟地30克 白芍15克 麦冬15克 知母10克 地骨皮12克 炙甘草6克 黄精12克 丹参15克 枳壳10克若兼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10克,鳖甲24克。若兼咳嗽,唾血者,加五味子45克,川贝10克,阿胶15克。若兼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10克,夜交藤15克。若因实火灼阴而致血燥经闭者,加玄参15克,黄精10克。5、血寒凝滞证:(ZYXHl0)【主症】经闭不行,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四肢欠温,大便不实,苔白,脉沉紧。【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经。 、【方药】温经汤(妇人良方大全)。 人参10克 牛膝10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白芍15克 桂心10克 莪术10克 丹皮10克 甘草6克6、血瘀气滞证:(ZYXV40)【主症】月经闭止,胸胁胀痛,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苔薄,脉沉涩或沉紧【治法】活血祛瘀,理气行滞。【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赤芍10克 生地15克 红花10克 桃仁10克 柴胡6克 枳壳10克 桔梗10克 牛膝10克(二)成药验方1、益母草506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2、红花9克,黑豆90克,红糖60克,水煎服。3、当归9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4、凌霄花为末,每服6克,食前温酒下。5、当归尾、没药各3克为末,红花浸酒,每日1服。6、薏米根30克,以水煎服,数次即通经。7、桑椹子15克,红花3克,鸡血藤12克加黄酒和水煎,每日2次,温服有效。8、温经丸:1丸,每日2次。适用于血寒凝滞证。9、二至丸:1丸,每日2次。适用于阴虚内热证。10、当归养血膏,1015毫升,每日3次。适用于气血亏虚证。 (三)其他治法 1、针灸: 体针:三阴交、关元,实证配,太冲、中极;虚证配足三里、血海、肾俞。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耳针:子宫、内分泌、卵巢、皮质下、神门、交感等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电针:中极、血海、归来、足三里、三阴交或地机等,每日24穴,通脉冲电或声电10一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2、食疗: 乌骨白丝毛鸡一只,乌贼鱼骨童便浸,晒为未炒黄120克,茜草酒浸切片30克,鲍鱼切片120克。以上三味,入鸡腹内,用陈酒、童便各一碗,水数碗,旋煮旋添,候糜烂,焙干骨用酥炙,共为细末,干山药粉调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70丸,空心百劳水下。 3、西药:可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或诱发排卵治疗。 九、崩漏病:(BFYl00) 崩漏因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常交替出现。多见于子宫功能性出血。 来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62页。 源流: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 (一)辨证治疗 1、血热内扰证:(ZYXR20) 【主症】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有少量血块,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加沙参、麦冬。 生地15克 地骨皮12克 炙龟板30克 牡蠕粉30克 阿胶15克 黄芩10克 藕节10克 棕榈炭10克 甘草6克 炒山栀10克 地榆12克 沙参15克 麦冬15克 若七情内伤,五志化火,证兼胸胁胀满,心烦易怒,脉弦数,治宜平肝清热,佐以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女科撮要)去煨姜,加生地15克,益母草15克,炒荆芥45克,血余炭10克。 2、气不摄血证:(zYVXC0) 【主症】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搪,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舌苔薄,脉弱或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固涩止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去当归,加升麻、山药。 熟地15克 白芍15克 黄芪15克 人参10克 黑姜3片 升麻10克 山药15克 若出血过多,兼见怔忡健忘,心悸失眠等心脾两虚证,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济生方)加龙骨、牡蛎: 自术10克,茯神10克,黄芪15克,龙眼肉15克,酸枣仁10克,人参15克,木香6克,当归10克,远志6克,炙草6克,生姜3克,大枣3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 3、肾阳亏虚证:(ZZSA20) 【主症】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去肉桂、当归、附子,加黄芪、赤石脂、禹余粮、朴骨脂。 熟地15克 山药15克 山茱萸15克 枸杞子15克 杜仲12克 菟丝子15克 鹿角胶15克 黄芪15克 赤石脂10克 禹余粮10克 补骨脂10克 若出血较多,色黯有块,小腹痛甚,可酌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五灵脂10克,活血化瘀止痛。 4、肾阴亏虚证:(zZSY20) 【主症】经血时多时少,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育阴滋肾,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去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 熟地15克 山药15克 枸杞子15克 山茱萸15克 菟丝子15克 鹿角胶15克 龟胶15克 女贞子15克 旱莲草15克 5、瘀滞胞宫证;(ZYX240) 【主症】经漏淋漓不绝,或骤然暴下,色暗或黑,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熟地15克 白芍15克 蒲黄10克 五灵脂10克 三七粉5克 茜草炭10克 乌贼骨30克 (二)成药验方 1、仙鹤草、血见愁、旱莲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3次,用于血热致崩者。 2、补骨脂、赤石脂等量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服3克,用于肾阳亏虚出血者。 3、黄涓灰15克,棕榈灰3克,贯众灰、京墨灰、荷叶炭各15克,水酒调服,即止。 4、贯众炭50克,海螵蛸12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 5、红鸡冠花,晒干为末,每次服6克,空腹开水送下。 6、马齿苋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7、知柏地黄丸:6克,或左归丸69克,每日2次,用于肾阴虚者。 8、右归丸:6克,每日2次,用于肾阳虚者。 9、失笑散69克,或益母草膏10一15毫升,每日2次,用于瘀滞胞宫者。 (三)其他治法 1、针灸: 断红穴:二三掌骨间,指端下一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神厥、隐白,艾灸20分钟。 取美元、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或取中极、子宫、行间、隐白等,每次46穴,用毫针行泻法,适用于血热致崩者。 气海、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毫针行泻法,适于血瘀致崩者。 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毫针行补法,同时配灸法,用于气虚致崩者。 肝俞、肾俞、命门、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行补法,并配合灸法,用于肾阳虚致崩者。 2、西药:适用于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1)止血:根据年龄或出血多少,分别采用刮宫术止血、大剂量性激素止血或孕激素止血。 (2)调节周期:根据年龄分别采用雌一孕激素序贯疗法、孕激素全周期疗法、孕雄激素短期疗法或三合激素疗法。 十、经行乳房胀痛病:(BFYllO) 经行乳房胀痛是由肝郁气滞,脉络不畅,或肝肾阴虚,脉络失养,以致经前、经后或经行期间出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胀痛作痒,甚至不能触衣的病变。 来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63页。 源流:古医籍中未有单独记载,见于朱小南妇科经验选。 (一)辨证治疗 1、肝气郁滞证:(zZGVl2) 【主症】经前或行经时,乳房胀硬作痛,或乳头胀痛作痒,郁怒不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青皮、橘核、丝瓜络。 柴胡6克 枳壳10克 炙甘草6克 芍药15克 川芎10克 香附12克 陈皮10克 青皮10克 橘棱10克 丝瓜络10克 若乳房胀硬,有结节或块者,酌加生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王不留行10克,川檩子10克,玄胡10克。 若兼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尿黄便艰,舌苔薄黄,脉弦数,乃肝郁化火,治宜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妇科撮要)。 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当归10克,自芍15克,柴胡6克,白术lO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 2、肝郁肾虚证:(ZZGS50) 。 【主症】经前或经行时乳胀,触之无块,经后消失,腰酸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疏肝。 【方药】滋水清肝饮(医宗已任编)去枣仁,加川楝子、生牡蛎。 熟地15克 山药15克 山萸肉15克 丹皮10克 茯苓12克 泽泻10克 、柴胡6克 白芍15克 山栀10克 川楝子10克 生牡蛎30克 (二)成药验方 1、柴胡疏肝丸69克或逍遥丸69克,每日3次,用于肝气郁滞证。 2、王不留行、炮山甲研粉,每次吞服15克。 3、陈皮15克,鹿角霜10克,水、黄酒各半煎服。 4、小金片:每日2次,每次4片。具有活血散结的作用。 (三)其他治法 1、针灸:膻中、鸠尾、乳根、足三里、丰隆、太冲、行间等穴,每次任选23穴,用毫针行泻法,留针20一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一12次为1疗程。 2、外用: 乳罩法:全蝎、地龙、檀香、玫瑰花等份。 研细末,装入小布袋,分别置于乳罩中的各小口袋内,使戴上乳罩后,各小药袋正好对准乳俞、乳根、阿是穴,连戴一个月左右。适于肝郁之乳房胀痛结块者。 十一、经行发热病:(BFYl20) 经行发热是因素体虚弱,或瘀热内阻等,导致气血营卫失调,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体温一般在375以上)为主要表现的病变。 来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63页。 源流:首见于陈素庵妇科补解。 (一)辨证治疗 1、阴虚内热证:(ZYYRl0) 【主症】经行前后见有发热,午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妇科病证治疗常规(共57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