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教材(共36页).doc

    • 资源ID:14113127       资源大小:116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教材(共3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总论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一)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2、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量。都能用数值表示。如:GDP、人口数等。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3、变异与变量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变异。可分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不变标志是指对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同是具体表现的标志;变异标志是指在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变异标志有品质便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之分。4、总体单位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连续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的两个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值。离散变量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只能取有限个变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表现为只能取整数的变量为离散变量。(二)统计的工作过程-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的工作过程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第一阶段,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处于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分析是统计获得成果的阶段。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这种质一量一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的完整过程,虽然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独立性,但他们又是相互连接的统计过程,缺点哪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二、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原始资料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这些个体资料需要通过汇总、整理,形成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它是统计活动所取得的初级统计资料,是原始的统计信息。次级资料是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是经过加工整理的二手资料。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非典型调查方法都叫抽样调查。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调查登记。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是一年以上)所作的调查,一般是为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3、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分为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表示要求,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某种情况或某项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专门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一)调查方案一般有以下五个方面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2、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3、制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5、规定调查地点、时间、组织计划等。1、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目的就是明确在调查中要解决那些问题,通过调查要取得什么样的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等。2、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着。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3、制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项目是指对调查单位所要调查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调查单位的各个标志的名称。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三)统计调查的方式。定期的统计报表。是我国统计工作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的逐级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是一次性的,全面性的,周期性的。普查的组织方式: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二是由被调查单位填报。在组织普查工作时,要遵守以下几点:第一,确定普查的标准时间。第二,普查的登记工作应整个普查范围内同时进行,以保证普查资料的时效行、准确性,避免资料的搜集工作拖得太久。第三,同类普查的内容和时间在历次普查中应尽可能保持连贯性。2、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调查能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取得某些现象主要标志的基本情况或变动趋势。非全面调查、重点单位。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用以推算总体参数的调查方式。特点: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应用范围:1、对一些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必须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取得资料。2、对一些难于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取得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3、对一些不要的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4、对普查等全面等调查资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可利用抽样调查方法。它的不足之处,只能提供宏观数据或某些微观数据,不能提供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需要的某些数据。4、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这种调查由于受“有意识地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管认识的影响。5、结合运用。在统计法中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四)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统计调查包括搜集原始资料和搜集次级资料,次级资料来源与原始资料。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所作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最初性、直接性。初级资料搜集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和互联网访问法(CATI)。面谈访问法分入户访问法和街上拦截访问法。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1、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所作的最初性、直接性。它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记载或证明。2、统计台帐的特点和分类,统计台帐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其特点:按照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的登记。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统计台帐一般分为进度台帐和历史台帐。在企业中,厂部、车间、班组都负担有分级管理的责任。3、企业的内部报表,企业内部报表是指为满足企业各级领导和业务指挥生产、管理企业和填制国家统计报表的需要而设立企业内部统计报表。4、报送形式:传统的报送方式,包括邮寄报送、电话报送、磁介质报送等方式。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远程传输。其他报送方式。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别。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别。控制登记误差的方法: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案,使调查人员或填报人员能够明确执行,不致产生误解。其次,要抓好调查方案的贯彻执行工作。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在抽样调查中,要严格遵守随机原则,通过调查样本容量、改进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等,从而达到控制代表性误差的目的。三、统计整理(一)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和方法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如果发现被调查单位的资料不齐全或有差错,要及时查询订正。2、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按调查和分析目的的要求进行各种分组,汇总出各组单位数和各项指标的总数。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用。4、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二)统计分组概念: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注意三点:对象是总体;应有分组标志;对总体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作用:1、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规律。2、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3、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4、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1、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要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3、要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标志。、分组方法:-确定分组标志后,进行具体分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分组 。按品质标志分组就是反映事物的属性、性质的标志分组,它可以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类型。按数量标志分组是用事物数量的多少作为标志来进行分组。(2)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统计分组体系:统计分组体系是根据统计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计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体系。1、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将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平行分组体系的特点是:每一个分组固定一个分组标志的差异,以反映总体内部的分布情况,所有分组都是独立进行的,各分组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2、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叫复合分组。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就是复合分组体系。3、统计工作中常用的分组。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分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按单位隶属关系分组。按地区分组。次数分布的概念:将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的总体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归并排列,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或变量分布、统计分布。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按照变量是否离散变量或连续变量,变量数列又可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连续变量数列,一般是组距式的,每个组包含若干变量值;对于离散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目不多,可编成单项式,即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或每个组只包含一个变量值),如果变量值很多,应编制成组距式。在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1、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把最大值叫该组的上限,最小值叫该组的下限。组距等于上限或下限之差,即:组距=上限-下限。2、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异距数列(或不等距数列)。对于标志值的变动幅度在各组之间相等的分组,即为等距分组,否则为不等距分组。3、组限与组中值。组限是指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每一组的起点值为下限(或最小值),终点值为上限(或最大值)。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叫组中值,即:组中值=(上限+下限)÷2。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可以不重叠,也可以重叠。在后一种情况,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应该计入一组,即“上限不在组内”。首组开口组的下限=首组上限邻组组距末组开口的上限=末组下限+邻组组距首组开口组的组中值=首组上限邻组组距÷2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上限+邻组组距÷24、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频数实际上是各组标志值的加权,用以衡量各组作用的大小。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组要有列表法和图示法。图示法形式: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饼图。5、正太分布。次数分布是统计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其中,以标志变量的平均值为中心,沿对称轴向两边发展,越接近中心,分配的次数越多,离中心越远,分配的次数越少,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钟形分布曲线,叫正态分布或钟形分布。运用电子计算机汇总,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编制程序2、编码3、数据录入4、数据编辑5、计算与制表。整个汇总工作成败的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登记与审查工作。2、控制录入质量3、利用计算机进行审查。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计算)1、将所有变量值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分别汇总出每一变量值所对应的数量。(四)统计表概念:是应用得最广泛的形式,它以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广义上统计表包括统计工作各个阶段中所用的一切表格;狭义上的统计表则是指统计整理与分布研究阶段所使用的表格。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作用有:1、阅读方面,一目了然。比较直观,可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明确的概念;2、通过合理、科学地排列统计资料,便于读者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发现现象之间的规律;3、便于汇总和审查;便于计算和分析。分类:按作用不同分类:1、调查表;汇总表或整理表;分析表。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分类:1、简单表2、简单分组表3、复合分组表。四、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统计指标包含的三个要素,即: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统计指标的特点与作用:两个特点:1、同质事物的可量性。2、量的综合性。作用:1、从知识的角度讲,它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发展情况的工具,同时,又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2、从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讲,它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行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一)统计指标的种类P50-511、按统计指标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外延指标)和质量(内涵指标)指标。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外延规模的指标,反映总体绝对数量的多少,它用绝对数的形式表示,并有计量单位。数量指标又称为总量指标,可表现为总体单位总量,也可表现为总体标志总量。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它通过以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2、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分别反映 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比较的结果。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3、统计指标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按指标的时间标准不同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的报告次序和准确性不同可分为预计指标和终期指标;按指标的用途不同可分为观察指标和考核指标。(二)总量指标、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P52-5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总体单位数的总和,它说明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累计规模的总量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状态上规模的总量指标。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在于:(1)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时间越长,时期指标数值越大,反之则越小;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2)时期指标的各期数值可以相加表示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相加,因为相加的数值没有实际意义。相对指标的概念:就是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加以对比计算的一种比值。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检查分析方法,一种叫做累计法,一种叫做水平法。(三)平均指标平均指标的概念及特点: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它是一个代表性的指标,代表总体各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它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集中趋势。二是它把总体各个单位某一标志数值的差异抵消掉,而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平均指标的作用:1、可以消除因总体规模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量差异,从而使不同规模的总体具有可比性。2、可以反映同以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3、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4、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断和预测。5、对总量指标进行补充说明。平均指标的分类:按计算方法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概念: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据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计算公式:加权算术平均数=(四)标志变异指标。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均方差)、离散系数等四种。1、全距是总体中单位标志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说明标志值变动的最大范围。2、平均差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在统计中,把总体各单位的每一种变量值与平均数之差(x-x)叫做离差.公式两种: 标准差(计算)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计算公式:(见书)根据未分组资料求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分组资料求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标准差; 为平均数;xi为变量值;n为总体单位数;k为分组数;fi为组的频数或权数。 五、时间数列(一)时间数列概念和种类-将同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称为时间数列。时间数列也称为动态数列或时间序列。时间数列的种类:按其排列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三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1)时期数列。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就称为时期数列。(2)时点数列。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就称为时点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将同一相对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叫做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将同一平均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叫做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二)时间数列的特征1、长期趋势。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相当长时期内呈现出向上发展变化的趋势或向下发展变化的趋势或稳定的水平趋势。2、季度变动: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年内由于受季节性改变而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动。3、循环变动: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围绕长期趋势而呈现的一种波浪性或震荡式的变动,也称周期性变动。4、不规则变动: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受某些偶然的、不规则的、孤立的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持续时间很短、无一定规则分辨不出是什么形式的变动。(三)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受的基本原则。1、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2、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3、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4、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四)平均发展速度序时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1、根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2、根据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80根据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就是先计算构成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分子与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进行对比。举例:见例3、增长量是用类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的指标,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水平。又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两种。4、平均增长量是用来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的指标,它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公式:(五)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包括:1、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也叫“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如果计算的单位时期为一年,那么这个指标也称为“年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将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相除,即可求得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2、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增长量与其基础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了几倍或百分之几。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增长量/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年距发展水平-1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85平均发展速度是一种根据环比发展速度计算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六、统计指数(一)概念统计指数可简称指数。是指某一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指数是表明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总指数是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总指数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综合指数法、平均指数法综合指数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表现形式。分类:1、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个体指数是反映某一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总指数是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用于测定数量指标的变动,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的变动程度。质量指标指数用于测定质量指标的变动,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平均水平或工作质量的变动程度。3、动态指数(时间性指数)是反映现象数量方面在时间上的变动程度。动态指数又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静态指数(区域性指数)是反映同类现象的数量在相同时间内不同空间(地方和单位等)的差异程度。(二)统计指数的作用-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2、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3、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4、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三)编制综合指数(计算)-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在所研究的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考察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出来的总指数叫综合指数。分两种:1、指数化指标是编制综合指数所要测定的因素。同度量因素是指媒介因素。借助媒介因素,可把不能直接加总或直接对比的因素过度到可以加总和对比。公式为:(1)销售量指数为:(报告期销售量X基期单价)=X100%(基期销售量X基期单价)编制原则:应将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2)商品零售价指数为:(报告期单价X报告期销售量)=X100%(基期期单价X报告期销售量)编制原则:应将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3)总成本指数为:(报告期单位成本X报告期产量)= X100%(基期单位成本X基期产量)绝对差价=(报告期单位成本X报告期产量)-(基期单位成本X基期产量)(4) 成本总指数为: (报告期单位成本X报告期产量)= X100%(基期单位成本X报告产量)绝对差额=(报告期单位成本X报告期产量)-(基期单位成本X报告期产量)(5)产量总指数为:(报告期产量X基期单位成本)= X100%(基期产量X基期单位成本)绝对差额=(报告期产量X基期单位成本)-(基期产量X基期单位成本)(6).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 K= 平均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另一种常用的形式,它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通过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的总指数。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两种。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上,二者思想不同。综合指数是指通过引进同度量因素,先计算出总体总量,然后进行对比,即“先综合,后对比。”而平均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即“先对比,后平均”。所谓“先对比”是指先通过对比计算个体指数:kq=q1 / q0或kp=p1 / p0;所谓“后平均”则是将个体指数赋予适当的权数q1 q0或p1 p0,加以平均得到总指数。2、 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综合指数需要研究总体的全面资料,对起综合作业的同度量因素的资料要求也比较严格,一般应采用与指数化指标有明确经济联系的指标,且应有一一对应的全面实际资料,而平均指数则既适用于全面的资料,也适用于非全面的资料。例如,根据一部分代表规格品的价格资料,使可用平均指数形式计算价格总指数。对于起综合作用的权数资料,只要在正确评价各要素重要性的前提下,对资料的要求比较灵活,不一定要全面。3、 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有区别综合指数的资料是总体的有明确经济内容的总量指标,因此,总指数除可表明复杂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外,还可以从指数化指标变动的绝对效果上进行因素分析。平均指数除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加以应用外,一般只能通过总指数表明复杂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而不能用于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析。联系: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转换关系,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当掌握的资料不能直接用综合指数形式计算时,则可用它转换的平均指数形式计算。这种条件下的平均指数和与其对应的综合指数具有完全相同的经济意义和计算结果。指数体系:从狭义上讲,指数体系是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指数体系的作用:1、可以进行指数间的互相推算。2、可以测定各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抽样调查的特点:1、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这个原则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抽样的机会,这牙膏就能保持样本的结构近似于总体的结构,使样本对于总体具有代表性。2、 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这种推断虽然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但误差的范围是可以计算和加以控制的,使推断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3、 费用低。普查需要对总体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因而所需的费用很大,而采用抽样调查,对于单位数较多的总体来说,可以利用单位数相对较少的样本来获得所需的总体的重要信息,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调查经费。4、 时效性强,通常情况下,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收集,处理和结果发布。比如,电视节目收视率调查,时效性要求高,不可能采用普查的方法,而只能采用抽样调查。5、 抽样调查有时是唯一的选择。对一些产品进行破坏试验以检验总体的性能时,只能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比如检验一批灯泡的寿命,需进行破坏性试验,这时不可能将所有的灯泡都拿下来进行试验,而只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检验。 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常用的抽样组织方式: 1、简单随机抽样 4、整群随机抽样 2、系统随机抽样 5、对阶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6、与大小成比例的抽样 七、抽样调查(一)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又称为类型随机抽样、分类抽样。它是按照某一标志,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组(类),其中每一组(类)称为一层,再在层内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二)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1、样本单位数目。 2、总体标志变动程度。3、抽样方法。 4、抽样组织方式。总体:包括调查对象所有单位的全体,它是由具有某种共同性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样 本: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出来的部分单位所组成的集合体就成为样本总体指标:是指根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计算的综合指标。样本指标:是指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计算的综合指标。代表性误差:是指在抽样调查中,用部分样本推断总体时,由于样本各单位的结构情况不足以代表总体的状况而产生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有两种即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1、样本单位数目2、总体标志变动程度3、抽样方法4、抽样方式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1、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 2、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 3、极限误差的大小,即 :数值的大小。 4、抽样方法与组织方式的不同 5、人力、物理和财力的可能条件。统计分析的程序:1、确定分析课题 2、拟定分析提纲 3、收集、整理统计资料 4、编制统计分析表、5、进行系统分析6、攥写统计分析报告常用的统计分析包括:对比分析法、比例分析法、速度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形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还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是用来考察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某种事物,在其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分析法:是指对多个指标、多个单位同时进行评价和比较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的统计调查制度调整后的朴昌项目包括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三个项目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逢3、8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经济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进行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性统计的统计调查制度。现行性的国际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共30项。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在其中一定时期内持续开展并相对稳定的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主要有中国农村贫困检测统计调查制度等。部门统计报表制度:由国家统计局以外的其他部门制定,是各级政府部门实施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工作业务方案。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是指省以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和其他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为满足地方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需要而实施的各类统计调查方案。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按调查频率分,可分为经常性统计报表制度和非经常性统计报表制度;按调查方法分,可分为全面调查统计报表制度和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报表制度;按调查内容分,可分为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和专业统计报表制度等。国家统计局负责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和部门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1、表号 2、制表机关 3、批准机关/备案机关4、批准文号/备案文号 5、有效期截止时间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由县级以上各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普查数据的质量抽查工作,抽查的结果将作为评估全国及各地区普查数据质量的主要依据。所谓“条”:即利用同级各有关业务部门(系统)已有的统计渠道、统计资料和行政记录,按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由各有关业务部门(系统)组织调查或进行资料整理,形成各系统统计报表或数据。所谓“块”:即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根据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对那些没有主管部门或有主管部门,但其主管部门没有统计基础的统计调查单位,直接组织调查,取得统计资料。统计分类标准化作用:1、 统计分类标准化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统计分类标准化是统计分组的规范3、统计分类标准化是进行数据自动化处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4、统

    注意事项

    本文(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教材(共3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