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共13页).docx
-
资源ID:14160890
资源大小:23.4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共13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回顾例1.(2016•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分析时要抓住万里九龙盘等表现其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后一句中的豁指割裂,写出了江水泛滥中国的情景,崔嵬指高大雄伟,飞迅湍表现江水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第一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盛唐气象的象征性,其主要目的是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铺垫与蓄势。【参考答案】第一问: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第二问:作者以此为下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具体分析典故的作用。最后两句紧承第7、8句的大唐王朝统一天下、无为而治的盛况的意思反用典故。当年的任公子因为水中有巨鱼而钓,如今水中无巨鱼,任公子也无所作为了。依据注释,水中无巨鱼表示世无巨寇,显然对大唐王朝的赞颂,同时作者自比任公子,本想有番作为,却也只能像任公子一样罢钓竿,有失落之感。【参考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诗歌鉴赏】本诗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最后反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表达作者喻言江汉宁静,世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的理想。前四句写作者眺望长江远去及感想。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前两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一派雄壮的气象。后两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后四句歌颂盛世,一派祥和安宁,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例2.(2017•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完成。【审题立意】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出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衰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B项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说法错误。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完成说法错误。【答案】BE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审题立意】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参考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例3.(201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 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答案】B【审题立意】本题考查评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考情报告2015-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分析一览表卷别 体裁 考查内容 考查角度 命题特点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 唐诗 李白金陵望汉江 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用;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 题型。2016年是两道主观题,2017年换成一道5选2的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2018年换成一道4选1的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时代和题材。所选诗歌体裁以唐宋诗为主,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作家作品。不倾向名家名作,多选择名家较生僻的作品。考点。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 唐诗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用;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 宋诗 曹翰内宴奉诏作 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分析比较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思想内容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 唐诗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 宋诗 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用;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 唐诗 白居易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用;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 唐诗 李贺野歌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 宋诗 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 唐诗 王建精卫词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一)鉴赏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是古诗词常考考点之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一般指作者自己,常常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变化显示出。而作者在诗歌中塑造、刻画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代言人,是诗化了的作者自我,从作者对诗歌中人物或隐或显的态度倾向、理解评价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志向。设问方式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诗中刻画的某种形象有怎样的特征?请简要分析。答题技巧1.在回答人物形象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区分诗中的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环境,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等。(3)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2.答题步骤:(1)结合诗(词)题、注释等确定诗歌所描写形象的基本身份(将军、英雄、隐士等)。(2)结合诗(词)句分析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3)分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或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一步需不需要,要视题目要求而定)(二)鉴赏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被激活,其触目所见之物之景,均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这种客观之景物(山川、草木等)与诗人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便是意象。可以说,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鉴赏这类抒情诗,要善于体会诗歌由意象所创设的生活画面而呈现的艺术境界,即意境。一般说,诗歌意境或雄浑壮丽,或清幽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设问方式1.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2.试描绘诗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诗中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4.简要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答题技巧1.做鉴赏景物形象题,要注意的是,景物形象在写景诗和抒情诗中都是用表现主观感情的,诗中的景物形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读这类诗,要善于由景及情,由各类景象触摸诗人内在的情感脉动。(1)注意捕捉景物的色彩色调,把握住意象特征。具体有两方面:关注时令色彩,即不同季节的景物,感受诗人所投射的不同的感情,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以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如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而暮春表现的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表现的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的景物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的景物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的,冷色调的景物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苦的。(2)关注虚实,把握住画面内涵。古诗中的景,分实景与虚景。有的诗,既有实景,又有虚景。由实到虚,可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涵。(3)关注动静,把握住抒情方向。古诗中景象、画面常常有静有动,静动结合,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4)关注传统审美心理,把握住意象的特殊含义。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时回归自然,诸如此类审美心理与我们民族的历史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就拿悲愁这一情感说,在古诗中就有这样一些表现: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等。明白这些,我们就能抓住诗歌的常见意象的特殊含义,进而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2.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切忌空洞,要回答具体。(三)鉴赏事物形象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