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设计教案(共5页).docx

    • 资源ID:14167601       资源大小:22.6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设计教案(共5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中东的地理概念;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1947年联大决议;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与实际结果;1956年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苏伊士战争爆发。2、理解: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3、运用:了解中东战争发展的起因、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 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对中东战争的教学,深刻剖析和探究阿以之间、阿拉伯之间、阿拉伯与西方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根源,从而认识巴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2、综合分析:中东问题由来已久,培养学生从地理、宗教、历史、现实等方面分析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中东问题的复杂性。3、历史比较:通过两次中东战争的学习,对巴勒斯坦战争和苏伊士运河战争作一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殖民统治者埋下的祸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性。2、认识国际势力的插手是造成中东地区纷争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3、了解中东问题,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把握文明冲突背景下,各种复杂因素对地区和平的影响 难点:中东问题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4.   标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中东战争”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是如何由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纷争的由来 (一)历史因素(多种文明、名族矛盾)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西亚的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祖先都曾共同生活的地区。古代希伯莱人(即犹太人)曾于公元前1025年在此建立国家,但不久被灭。后来,犹太人陆续迁离,该地区长期为阿拉伯人的居住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一次大战期间,英国为了与法、俄争夺中东霸权,企图依靠犹太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因而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战后,美国为了插手该地区,亦支持犹太复国运动,这样,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陆续大量迁往巴勒斯坦,原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则被大批赶出家园,沦为难民,阿拉伯、犹太民族矛盾由此激化。  (二)地理因素(战略地位、石油资源) 【学习探究】中东指的是哪儿?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西濒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一直强邻和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 (三)“贝尔福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外相贝尔福代表英国政府致函犹太复国领袖,支持犹太人建国。此称为贝尔福宣言,是犹太人复国获承认的第一份国际文件。但随着欧洲犹太人源源不断移入,以及犹太人定居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已成为中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造成犹太移民与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矛盾也开始浮现。 (四)联大决议 二战以后,犹太复国运动进一步发展,同时,阿拉伯民族的反殖斗争也不断高涨,英国的统治难以维持下去。1942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联大”根据英国的要求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巴勒斯坦问题。1947年9月16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进一步研究巴勒斯坦问题,美苏代表主张在委任统治结束后立即进行分治,他们的主张获得通过。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有联合国管理。(犹太人当时人口接近巴勒斯坦总人口的1/3,拥有当地6%的土地。)联合国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探究学习】中东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1.战略位置的特殊性:   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2.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石油海洋”  3.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阿拉伯人 犹太人 4.宗教关系的独特性: (耶路撒冷)三教圣地 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   战略利益的需要 二、巴勒斯坦战争 (一)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以色列国的成立,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军队交战,从而爆发了阿以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初期阿拉伯联军迅速掌握主动,以色列暂时处于劣势。5月17日,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停火给以色列喘息之机,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周停火,为尔后的战争做准备。 (二)战争的第二个阶段 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动攻击,这次进攻名为“十天进攻”,至7月18日结束。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战局每况愈下,到了不可扭转的地步。埃及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于1949年2月24日在希腊的罗得岛签定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埃及承认除加沙地带外,以色列占有整个内格夫地区。巴勒斯坦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三)结果 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五分之四的土地,超出了联合国决议原来规定的领土范围,近百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这次战争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 (一)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之后,于1954年10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同意分批撤军。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1956年8月16日,在英法倡议下,22个国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9月19日,美、英、法召集18国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9月30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月13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于是,英法联合和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1956年10月底苏伊士运河战争即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二)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结果 英法塞得港登陆,在纳赛尔领导下埃及军民奋起保卫塞得港。英法第一批伞兵着陆后,埃及当局通过设在各重要地点的广播,迅速告诉居民敌军降落的地点,群众立即集合起来,协助守军消灭敌人。使英法军队始终没能完全占领塞得港。英法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后,于11月6日宣布停火。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军也撤出埃及。 通过这场战争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埃及人民的胜利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出现高潮。战争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及在中东的影响。而美苏则走上了中东角逐的舞台。中东问题又增加新的复杂因素。中东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地理的因素。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大国争夺和插手是导致中东问题复杂、尖锐化的重要因素。第一次、第二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问题。反而使中东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二次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问题复杂,但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很多人名地名和事件,可以从每天的电视、广播和其他媒体上看到。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从时事入手,抓住最近有关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采用“倒叙”的方式组织教学。既给学生现实感,又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力   课后习题 【课后研讨】 世界史上有很多例子说明对于地区矛盾冲突大国插手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原由的矛盾激化,地区动荡。而对于地区矛盾冲突,一些西方国家往往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进行干涉。 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看法和认识。 思路:一些国家打着“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和“主权是过时概念”的旗号进行当今世界下的“新干涉主义”,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的表现。这是为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提供理论依据。在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的地区,单边主义和大国干涉只能引发一系列的新的矛盾,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事实表明,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引发和激化更多的矛盾。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主张多极化,反对单极化,赞成加强多边合作,维护联合国作用,和平解决争端。    板书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设计教案(共5页).docx)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