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数学八级上册《生活中的平移》教学设计 .pdf
-
资源ID:14200684
资源大小:288.6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数学八级上册《生活中的平移》教学设计 .pdf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平移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分析“生活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2 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分析设计思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分析、归纳并概括为平移的整体规律以及平移的内涵,重点理解平移概念和平移特征的理解及平移前后的图形各要素(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第二层次:从特例出发研究平移的基本性质;通过简单的图形的平移作图演示,让学生体会平移的性质为归纳出平移图形的基本性质作铺垫。并能通过简单的运用巩固平移的基本性质 . 第三层次:通过前面的学习,教学中采用达标检测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平移变换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会平移的形成过程,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体会平移的数学内涵,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整个教学采用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学习方式,结合学案辅助,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有更深入的体验, 对知识形成和掌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学情分析 外实初八年级各班学生人数适中,学生的学习在全区处于前列,层次水平相当的不错,因而课堂教学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采用丰富的平移现象引导学生产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动机,结合图形平移给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达标要求所涉及的问题,从问题的解决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问题做到层层递进 , 逐步深入 ,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 从而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移的定义平移的基本性质。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内涵。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因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问题展示学生活动时间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展示课件:自行车运动员、小火车、滑雪、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等图片。以及铺地砖等问题,由生活中的活动引入数学中的图形运动,展开学习的主要内容。(引起本节课题展开)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生活中的平移课件展示:传送带上的电视机,升国旗的情景。(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结合教材P68-70,学生先分组进行学习讨论)( 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同时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平移无处不存在于生活中 ) 二、 自学讨论,理解概念:展示课件:动画展示( 让学生在动画演示中获得对平移概念的理解) 展示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平移。课件展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1)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行驶(2)冷水受热过程中小气泡上升变成大气泡(3)人随电梯上升(4)钟摆的摆动(5)飞机起飞前在直线跑道上滑动你还能举出你身边与平移相关通过图片观察, 你体会到了生活中很多的运动,同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研究图形的运动。若把图片中的物或人抽象为数学图形,那么这些图片就反应了图形的运动。明确学习要求1 通 过 具 体 实 例分 析 , 弄 清 什 么 是 平移?你是怎样理解的?平移的的特征是什么?2 平 移 的 基 本 性质是什么?(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并完成相应的内容)如果把电视机的屏幕看成一个矩形, 那么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EFGH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你能否描述一下什么叫平移?“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意味着什么?思考一下, 下列现象属于平移吗?平移有什么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边观看,边思考,回答问题。学 生 进 行 观看,并进行图后的思考。学生作答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发现,归纳让学生充分发言,加深对平移概念的理解。能结合定义进行判断。要求学举出一些实例。3 5 5 5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的实际例子吗?三、合作交流,探究性质。课件展示( 探究 平移的性质)想一想,议一议ABC沿 XY的方向平移得到DEF ,我们把相应的线段、角都称为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课件展示归纳 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平移前后两图形是全等形。问题:在图中,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有何数量关系?对应线段在位置上还有什么关系?在图中,平移形成的连线 AD 、BE 、CF有怎 样 的 数 量 和 位 置 关系?你能通过上述问题,归纳出平移有些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由学生口述完成 . 平 移 性 质 的 归纳。各位同学进行独立检测。然后由小组进行评价。再由老师进行答疑解难。3 3 8 四、 发散思维,应用巩固。1、 填空:(1)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一样。(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对应点的连线且。(3)如图, DEF是 ABC向右经过平移得到的,则 DEF ABC ,若A70,则 D,又 B40则 E,F. (4)如下图, 视力表的一行, 中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图形得到。(5) 将线段 AB向右平移 3cm得到线段 CD,如果 AB=5 cm,则 CD= cm. (6)将面积为30 的等腰直角 ABC 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 ,则 MNP 是三角形,它的面积是。2、如图,正方体中,哪些线段可以由 CD平移得到?哪些线段可以由BC 平移得到? BB 是否可以由CD或 BC平移得到?ABBADCCDCABEDF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 3、 将图中的小船向左移动四格,再向上移动一格:4、思考:如图: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地, 长为 21 米. 宽为 15 米在草地上有一条宽为1 米的小道 , 长方形的草地上除小道外长满青草。求长草部分的面积为多少? 思考题由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5 五、回顾小结,交流体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我们通过实例,认识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并探索了平移的基本性质 。你从中学到些什么?六、板书设计:课题:生活中的平移1、 什么是平移?2、 平移的特征是什么?3、 平移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要求能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出完整的小结,概括出学习的重点。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3.1 所有练习 . 让学生阐述,补充,教师评价。3 教学反思 : 1、生活中的平移是一节实践型教学课,本节课的特点在于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与自主学习在教师引导下探究归纳和理解平移的定义、特征以及性质运用平移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2、通过创设大量的生活中的有关物体运动的图片,让学生对平移这种图形运动形成直观上的初步认识;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体验、认识、抽象、归纳平移的定义。同时还利用三角板等教具实在地在学生面前展示平移,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3、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堂的互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我们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良好的交互功能,让学生观察课件演示。这样。方便而又快捷实现了教学目标。又充分增强学生全面互动的学习频率。也让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了平移的定义与性质。4、本堂教学在教学实施上设计学生学习的学案,引领学生有步骤地解决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学意识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5、本节课在实施教学时仍然存一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但知识反馈环节上处理显得仓促。有待更进一步的改进。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