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总复习(共19页).doc
-
资源ID:14220039
资源大小:11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总复习(共1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一、知识回顾及知识链接: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与末尾有零的笔算;连除、加除(除加)应用题。 链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风筝厂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第二单元:对称图形 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链接: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现象。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次进位),用连乘、乘除的方法解决问题。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及用乘除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用倍比的方法解决问题;综合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链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富饶的大海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五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与面积单位;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解决问题;链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 图形的周长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六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二十四时计时法;年月日知识的学习。第七单元: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大小比较;学习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链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习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八单元:统计链接: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又换牙了统计,初步学习在条形统计图中用符号如 、等来统计。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继续学习在条形统计图用符号如 、等来统计,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入了画“正”字统计数量。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亲近大海统计与可能性,初步学习进行分类统计,既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统计,统计过程使用以一定标准来分类的统计表(当然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我锻炼,我健康统计,初步学习以小组统计为基础分类统计。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初步学习以统计为基础对不确定现象也既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判定。二、教学建议:1、复习课的功能:(1)查缺补漏。(2)促进知识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3)温故而知新。(4)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其中,促进知识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是最为重要的功能,在复习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课时教学知识系统化目标,解决问题目标:第一课时: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第二课时: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第三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综合复习连除、加除(除加)应用题,连乘、乘加及有括号的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第四课时:复习对称对称现象、对称图形、对称轴。第五课时: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面积与周长的比较;第六课时:复习年、月、日24时计时法,年、月、日知识的梳理;第七课时: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知识的梳理;第八课时:复习小教练统计,统计与平均数的整合。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会 年 月集体备课人:陈明华、刘运波、张立荣、祝华昌、姚书磊、冯焕香、韩殿普、刘焕芹课 题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课 型复习课 时1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重 点难 点1、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层次一: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如:60÷2, 80÷4, 90÷3, 80÷2240÷6,250÷5,360÷9,480÷6梳理: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方法的梳理。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强调:有的同学可能会用这样的方法来思考:如480÷6,先用48÷6得8,然后在8的后面添上一个0。这样的思考是正确的,这是学生在思维上有了一个竖式计算的模型,是竖式计算熟练以后的简化思维过程的缩写。其实这种方法与口诀思维是一致的,在用以上这个简化了的竖式来思考时,其实也必须用乘法口诀来想四(个十)六二十四(个十)。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把这两方面融合起来,这是教学中非常有价值的,做到了这一步,就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口诀与竖式的联系,就能使乘除法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层次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如:64÷2, 72÷8, 897÷8,655÷5184÷8,719÷9,129÷3,252÷3梳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层次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如:428÷4,204÷2,721÷7,627÷3996÷9,420÷3,124÷6,754÷5梳理:口诀的补充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此环节是对上面练习的补充,同时此类题目也是除法中容易错的题目,有必要进行强化训练。层次四:判断题对比辨析,进行难点的强化练习。1、184÷8=203(请用竖式表示)2、余数比除数大3、中间末尾有0而把0漏掉层次五:处理“回顾整理”中的“照相机”题目。要注意的问题是:一是可以利用人民币进行演示,通过人民币的演示,可以使学生明白猜想与估算的道理。二是以解决问题的思想来处理题目,不能仅仅认为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仅仅从计算的角度进行总结。三是把握教学的层次性要求,既按照“猜想与估算探究与验证总结与梳理”的程序进行教学。猜想与估算在引导学生表述猜想过程的基础上,把猜想的过程用算式进行抽象。有三种猜想与估算的方法:1、198200,200×3=600,600605,够了;2、605600,600÷3=200,200198,够了;3、605600,198200,600÷200=3(或600里面有3个200),够了。当然教学中没有必要把这几种方法都引出来。总结与梳理既对以上猜想与验证的方法进行梳理,要对整个解决问题的程序进行梳理,不能仅仅从一个计算题的角度进行总结与梳理,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总结。教学反思: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会 年 月集体备课人:陈明华、刘运波、张立荣、祝华昌、姚书磊、冯焕香、韩殿普、刘焕芹课 题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课 型复习课 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重 点难 点教学的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的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层次一: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如:20×30,40×20,30×60,90×3040×5, 90×6, 7×50, 9×90梳理: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方法的总结与梳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更简单的计算思维过程:如90×30,先用乘法口诀想“三九二十七”,然后在27的末尾添上两个0。层次二:两位数乘整十数及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如:23×20,42×20,13×30,12×40160×4,250×4,130×7,450×3梳理:按照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如:130×7,先算13×7=91,然后在91的末尾添上0。层次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次进位)、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23×11,42×12,21×43,82×1134×28,46×13,18×14,62×18 28×39,29×19,38×91,29×89梳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1、先用其中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十位对齐;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梳理的方法:对比辨析,找到“变中的不变”,“变中的不变”既上述所说的计算口诀。层次四:判断与改错题。层次五:处理“回顾整理”中的“胶卷”问题。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要求,同样也要按照“猜想与估算探究与验证总结与梳理”的程序进行教学。猜想与估算所谓猜想,就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求出问题大致的得数范围。所以猜想往往是与估算联结在一起的,猜想的过程常常就是估算的过程,因而当学生表述完猜想得数之后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抽象。方法一:2730,24×30=720,所以24×27720;方法二:2420,20×27=540,所以24×27540;方法三:以上两种方法的综合,既:2420,2730, 20×30=600,所以24×27600(在600元左右);方法四:同样也是以上两种方法的综合,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辨析,得到算式的得数范围为:54024×27720。方法一与方法二可以看作是每个人的方法,把两个人的方法放在一起来考虑,就可能找到算式的大致的得数范围。总结与梳理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我们是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而非在做计算题,解决问题就要按照“猜想(估算)验证反思”的程序来进行。教学反思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会 年 月集体备课人:陈明华、刘运波、张立荣、祝华昌、姚书磊、冯焕香、韩殿普、刘焕芹课 题乘除法综合复习课 型复习课 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是对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总结与梳理;二是对解决问题进行总结与梳理。重 点难 点一是学习混合运算,二是学习解决问题。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关于分步与综合算式目标的把握:认真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在以解决问题为基础进行混合运算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以分步为基础进而用混合运算算式逐步抽象的过程,二年级以前不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进行解决问题,从三年级起就要逐渐地引导学生从分步过渡到综合算式。也就是说,二年级时,个别优秀学生可能会用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但不作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从三年级起,综合算式就要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既大部分学生就要逐渐地学会用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少部分学生允许用分步进行解答,既在共同要求之上照顾到一部分后进学生的特殊需要。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说明:连乘、连除在目前阶段是作为两步来处理的,到了高年级以后就要作为一步来处理了。课程标准对于应用题步数的要求是“不超过三步”,到高年级以后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列式思路是“先连除以后再连乘”,其中的连除是作为一步来处理的,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连除就作为一个思维过程来看待,不看作两步。怎样复习(基本思路):层次性、程序性与系统性要求。层次性三个层次:连除、连乘、乘除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改变运算顺序;乘加、加除(除加)应用题改变运算顺序;有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改变运算顺序中的更为特殊的应用题。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 程序性既每个层次教学按照“情景与问题尝试与探究总结与梳理”的程序进行引导。系统性当三类问题分别处理完以后,要对三类问题进行总体的反思与梳理,要把握的目标就是“从思路上进行梳理”,既帮助学生从“看、想、算”上进行总结。看: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符号;想: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在确定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计算。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与传统教学中的计算思路的梳理是相吻合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继承”,当然在这个继承之上我们还不要忘了“发展”,所谓发展就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指导的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梳理,这就是说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深入探究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总结与梳理就成为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之前的创造性,我们深入地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这是课堂创造性的基础;二是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其突出表现是如何设计“情景题”,只有按类别设置好了情景题目,才好便于课上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梳理。教学反思: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会 年 月集体备课人:陈明华、刘运波、张立荣、祝华昌、姚书磊、冯焕香、韩殿普、刘焕芹课 题复习对称对称现象、对称图形、对称轴。课 型复习课 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重 点难 点一是利用实例去判断“对称现象”;二是认识轴对称图形(包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个目标是由低到高逐渐发展的。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教学的层次性:按照上述的目标分析,教学中要把握教学的层次性为:层次一:对称现象的判断;层次二: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与梳理。教学活动的梳理:层次一:对称现象的判断。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梳理,一是对称现象的分类整理,可以按照常用的分类方法进行梳理,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建筑:北京天安门、赵州桥等;自然界:树叶、大树、蝴碟、倒影、猫头鹰、蚂蚁、海鸥、东北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科技与生活:生活物品、昆虫动物、(交通)标志、玩具、人体、数字、汉字、字母、图形、拼图、动作(造型)、汽车、飞机、门窗、装潢、工艺品;民俗风情:脸谱、剪纸、造型、剪纸、喜字、窗花、中国结。二是按以上四类分别挖掘图片和实物的引申含义,主要是指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情感等方面的含义。三是数学含义的挖掘,从它们所表现出的图形的数学意义上进行提炼,既从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的一一对应关系上进行总结。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层次二: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与梳理。一是每一种平面图形对称轴数量的总结与梳理,这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复习课“温故而知新”的目标;二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活动方法的总结与梳理,这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复习课要求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教学活动设想:课堂上分为两个大的层次,既课堂划分为两个阶段。层次一:对称现象的复习:1、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2、提供对称现象的实物照片,利用照片来判断对称现象;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梳理,从上述所说的三个方面来进行。层次二:轴对称图形的复习:1、折一折:利用实物图形,既五种平面图形,通过折一折能够知道它们谁是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适时地在纸片上把对称轴画出来;在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每一种平面图形对称轴数量的不同,并结合学生折一折活动的交流,抽象出每一种折法中的对称轴,从而使学生看到每一种图形对称轴数量的不同。2、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几种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既平面图形是画在方格纸上的,把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学生可以用上述总结的方法去画。3、拼一拼:可以为学生提供纸片材料,如两个半圆纸片、两个全等形状的纸片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挑选出能够拼成对称图形的纸片材料。同时还要把教学活动引向纵深,把这些图形画下来,进行“连线(既:连一连,哪些图形可以拼成对称图形)”。4、画一画:既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这是学习活动的难点,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只有当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达到“画出另一半”的学习要求,因而,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按照“由点及面”的程序进行教学,既按照图形中点与点的对称逐步抽象出整个图形,教学时可以从其中几个关键的点入手,按照“点的对称线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进行教学。这其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个较为复杂的学习活动,我们把它分解为几个小的步骤,从简单的、容易完成的任务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地说我们是按照“点线面”的程序进行。教学反思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会 年 月集体备课人:陈明华、刘运波、张立荣、祝华昌、姚书磊、冯焕香、韩殿普、刘焕芹课 题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课 型复习课 时第五课时教学目标一是周长与面积计算的正确,并且对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优化。二是计量单位选择的准确性。重 点难 点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 计量单位、计算公式 面积 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我们可以提供以下的几个问题引领学生去解决:一是课桌的周长与面积;二是教室的周长与面积;三是学校篮球场的周长与面积。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中,学生首先要知道情景的边长,这就比起纯粹的计算又有了一定的挑战性;为了辨析周长与面积,可以让学生沿着课桌周长描一描,在面上用手掌比一比,这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周长与面积的表象,辨析它们之间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的扩展学习,如“课桌”的问题:长10分米、宽5分米,一个同学在清理卫生时的任务是擦洗全班20张课桌,擦洗的总面积是多少?10×5×20=1000“平方分米”,1000平方分米=10平方米。“篮球场”问题:8个同学在篮球场上打篮球,平均每个人的活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全班40个同学围着球场跑了3圈,每个同学跑了多少米?快下课时不妨领着学生一起到篮球场上跑上一圈,跑了多少米;跑上3圈,跑了多少米。数学技能的训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互化,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强化训练的,可以采取集中训练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一味地计算,要寻求更好的办法,如对比辨析进行训练就是好的办法,像5米=( )分米,5平方米=( )平方分米就是对比辨析的办法。这就是一个整合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同样也是建构的需要。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关于周长与面积公式的优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还是运用自己原来经常运用的方法,既“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是可以的。在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及几个问题解决之后,要对几种方法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解题方法。为什么我们反复提到方法的优化呢?对于长方形周长来讲,不管是四条边长分别相加还是(长+宽)×2这种方法,都能把长方形的周长求出来。但有一点不利因素:长时间这样运用公式不利于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其实(长+宽)×2本身就是数学抽象以后的公式,是乘法分配率在长方形周长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由加法过渡到乘法,说明我们在数学认识上有偏差。本着分类指导的原则来进行。优秀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系统化”总结,如知道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知道了计算公式的不同等等;学习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查缺补漏”的总结,如学会了怎样更简单地计算周长和面积,“我原来经常把面积单位写成长度单位,现在我知道为什么错了”等等。这同样是系统整理知识的需要。教学反思: 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会 年 月集体备课人:陈明华、刘运波、张立荣、祝华昌、姚书磊、冯焕香、韩殿普、刘焕芹课 题复习年、月、日课 型复习课 时第六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建立24时计时法的表象。一是24时计时法的计算模型更为清晰,也就是说能够正确地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二是表象更为清晰。2、形成年月日的知识系统。重 点难 点经历24时计时法及年月日知识系统的建立过程。 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比如要计算一年(平年)的天数这样一个问题,其基本的方法是按照大月、小月、二月分别计算,然后相加,既31×7+30×4+28=365天,这是一个基本的策略,但有的学生可能不这样算,可以用假设的方法,既先假设每个月都是30天,然后再做微调,既30×12+7(7个大月中的最后1天)2(二月多算的2天再减去)=365天,这就是在基本策略之上的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同时还要注意目标之间的整合。比如计算两个时刻之间所经过的时间,22:45次日6:37,基本策略是分为两段来计算,既当天是1时15分,次日是6时37分,相加是7时52分,这是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如果再深入地思考,当天的1时15分是怎么来的,是用24-22:45得到的,这就是数学思考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什么是数学思考目标?就是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的方法给予解释,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上述的用减法进行计算就是在数学上的解释。复习的基本思路:把握好“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把握好“由点及面(片)”这个方法,把握好“系统化整理”这个关键,把握好“取得实效”这个根本。全年有365天平年的判断方法 二月有28天 公历年份不是4的倍数全年有366天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月有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闰年的判断模型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每相邻的四个公历年份,一定有一个年份是闰年。131415162122232017191824教学反思: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会 年 月集体备课人:陈明华、刘运波、张立荣、祝华昌、姚书磊、冯焕香、韩殿普、刘焕芹课 题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课 型复习课 时第七课时:教学目标显性目标为:会读小数,会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会进行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隐性目标为:小数意义的理解。重 点难 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小数的意义,梳理小数与平均分、与分数的内在联系。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知识性目标只是教学活动中要达成的“是什么”目标,而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是教学活动中“为什么”目标的达成。比如上述所说的知识性目标,学生会计算“0.5+0.3=0.8”,如果不理解,学生就不会解释,这就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懂得计算的意义,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为什么”的层面上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只有当学生懂得小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分数与小数、与平均分的联系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而这样的理解只靠知识性测试有时是很难判断的。本单元的复习要达成的隐性目标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小数的意义,梳理小数与平均分、与分数的内在联系。复习方法:由果寻因。回想一下我们在新课学习时的做法,是延着“平均分抽象分数抽象小数”的顺序进行指导的,既是从因到果的顺序进行学习的,“因”既平均分以后得到的十分之几的分数,“果”既把这个十分之几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复习阶段就要把这个顺序“倒”过来,引导学生从小数开始,寻找这个小数所表示的意义。情景设置(或知识点)的把握:复习中设置的情景应该在“一个计量单位、一个平面图形”这个范围内,既不能设置一个整体的情景,把整体平均分是在分数的意义学习阶段要进行的,目前大部分学生还达不到平均分整体的抽象水平。复习的基本思路:把握好“小数意义的理解”这个基础,把握好“由点及线(面、片)”这个方法,把握好“系统化整理”这在方格图(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中涂阴影表示小数大小比较加减计算读出小数集中进行 在方格图(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中涂阴影表示小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学习活动,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计算 活动,读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学习活动。小数意义的理解由点及线展开由 点及面(片) 展开系统化整理(以一位小数为例) 11角=( )元1分=( )角分数: 小数:0.1分数:( )小数:( )分数:( )小数:( )分数:( )小数:( )1米个关键,把握好“取得实效”这个根本。教学反思:于集镇联合校集备活页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会 年 月集体备课人:陈明华、刘运波、张立荣、祝华昌、姚书磊、冯焕香、韩殿普、刘焕芹课 题复习统计课 型复习课 时第八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单元教学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单元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 学 预 设个 案 修 改1、从数学体系的发展思考复习课的目标定位。统计是对一大堆数字的学问,而平均数是对这一大堆数字学问的数学解释,既从数字上对这一大堆数字进行了说明。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要从数学体系的发展来思考,既把平均数放在统计这个大的背景进行教学与复习,而不能仅仅从平均数计算的熟练掌握上来定位。否则的话,就会使教学目标过于狭窄,同时也不符合数学自身的规律。2、做好几个对接:一是个人身高与小组身高的对接;二是小组身高与全班身高的对接。做好几个对比:一是全班平均身高与全国平均身高的对比;二是小组平均身高与全班平均身高、全国平均身高的对比;二是个人身高与小组平均身高、全班平均身高、全国平均身高的对比。3、要遵循统计科学的规律。既要按照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程序开展复习活动。收集:个人身高的测量其实是一个数据收集的过程。这个环节可以放到课下去完成。整理与描述:把个人身高与小组身高对接、小组身高与全班身高对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整理与描述数据的过程。分析:以上所述的几个对比其实就是数据的分析过程。4、材料的准备是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反思: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