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作者:冯国珍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10期 摘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也是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作者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渠道、培训体系、人员选聘、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究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方法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专业化 职业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跨越式的发展,高校在招生人数、办学规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工作中出现了许多过去不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工作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展,这些都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要。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内涵 所谓“专业化”,通常是指辅导员应该具备完成其工作职责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24号,简称规定)第三条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明确了辅导员的身份和定位,并在规定第四条和第五条中阐明了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和基本职责。 所谓“职业化”是指以“事”为中心,以完成工作为目的、以人来适应工作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工作要求的基本效率并不断提高效率。通常认为:职业化是把一个职业作为终身的职业选择。职业化表现在严格的职业资格认定机制、规范化的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性协会和专业化培训、专业化的人员配备以及较高的专业人员薪酬。针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具有明确的辅导员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具有受过专门的辅导员职业教育或培训,持有辅导员职业资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具有履行辅导员岗位职责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辅导员工作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进行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有辅导员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考评机制,具有对应的专业职务和职位薪酬,能体现辅导员独立的职业价值。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是未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需要系统思考,全方位建设,本文提出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渠道、培训体系、人员选聘、考核评价七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设思路。 1.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度和辅导员自身的成就感 在思想认识上,一是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简称意见)以及教育部颁发的规定,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教育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深入贯彻落实意见中精神,并根据规定中要求,结合各地方和高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例如:上海市教委在2006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各高校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精神,并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实施细则。 在具体措施上,培养辅导员的职业意识,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一是通过加强辅导员职业教育和建立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让高校和社会逐步认识到辅导员职业的专业特性和职业定位,认识辅导员职业的独立价值,提升社会对辅导员职业以及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二是通过对辅导员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忠诚的培养,并通过实际工作,让更多的辅导员认识到岗位的作用,以及工作中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热爱本职业,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并将其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追求。 2.落实规定,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建政策保障机制 一是高校通过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二是理顺辅导员的组织架构。首先明确辅导员的行政管理关系,辅导员队伍是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体制,学生工作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院(系)要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其次学生工作处下面可按工作职能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室、党团建设研究室、心理辅导室、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社会园区管理中心等专业化机构,实施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设置,为辅导员确立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提供专业化的多样性选择。三是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实现岗位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解决好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四是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较好条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为辅导员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住宿条件、通讯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并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高校领导班子考核和高校办学水平评价的基本要求,列入高校文明单位创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切实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机制。 3.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拓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渠道 一是开展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的设计和规划工作,通过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将品学兼优、真正热爱和适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的人员引进辅导员岗位,让他们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同时帮助那些已经出现职业倦怠的在职辅导员通过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定位和目标,走出职业发展的困惑,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学校为辅导员建立多元化发展渠道,为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提供多种可选的发展路径。并将辅导员个人职业目标的实现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统一起来。具体措施有:建立符合辅导员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出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方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依据辅导员是实行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双重身份”管理,落实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行政职级“双线晋升”政策;提供辅导员培训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经费,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推动辅导员多样化发展之路,为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学术造诣的辅导员转入教学、科研岗位创造条件,把既有政策水平又有管理能力的优秀辅导员列为党政后备干部。 4.构建辅导员培训体系,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 教育部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教思政厅20062号)明确指出:“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培训可以使得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培养一批专家型辅导员,形成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在辅导员培训体系上,可建立市校两级组织,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访问与国外研修相结合,融教学、科研、实践交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体系。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建立培训过程记录和培训质量评估制度。 5.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选聘机制 根据辅导员应由精干的专职人员与部分的兼职人员组成这一要求,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辅导员,至关重要。一是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选聘标准,以研究生为主的原则,兼顾学科建设需要,尽可能地从研究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中选拔,把德才兼备、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乐于奉献、协调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岗位上来。兼职学生辅导员可以从专业教师、免试直升研究生、在读研究生中聘任,新聘任的青年专业教师,原则上要从事一定时间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二是在选聘方法上,辅导员的选聘应面向全国,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择优选聘学生,对专职学生辅导员候选人实行“公示”制,专职辅导员基本任职条件应当是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 6.加强辅导员管理,建立辅导员考核和激励制度 辅导员考核和激励制度的建立是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机制保证,学校应遵循“公开、分平、公正”的原则,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制定辅导员考核与评估的实施细则。一是对辅导员从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目标完成情况、工作实绩、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科学的、动态的考评,健全辅导员的考核指标体系。二是考核标准、内容体系、考核程序要细化为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的具体项目,并考虑各项目权重的合理分配,并将考核考评与监督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相挂钩,奖优罚劣,真正形成高效、务实的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三是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学生应该成为重要的评价主体。四是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辅导员本人,帮助辅导员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五是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进行表彰宣传,使考核结果对辅导员发挥激励作用,让辅导员产生职业成就感。 参考文献: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24号)R。 赵曙明,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业化发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5)。 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教思政厅20062号)R。 罗山鸿,当前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09,(21)。 赵扬,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9,(19)。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