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临床医师实践技能知识考点(四十八)(共3页).doc
-
资源ID:14225079
资源大小:18.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8临床医师实践技能知识考点(四十八)(共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二、尿 常 规(一)尿量【参考值】10002000ml24h(成人)。【临床意义】1尿量增多 24h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polyuria)。见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等。2尿量减少 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为少尿;而低于100ml24h,称为无尿。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及其他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病症可导致。肾性少尿见于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而导致的少尿。肾后性少尿:因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引起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所致。(二)尿液外观1血尿 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为镜下血尿。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等,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 当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出现于尿中,可使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等。3胆红素尿 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4脓尿和菌尿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5乳糜尿和脂肪尿 乳糜尿和乳糜血尿可见于丝虫病及肾周围淋巴管梗阻。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等。(三)气味有机磷中毒者,尿带蒜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呈烂苹果味,苯丙酮尿症者有鼠臭味。(四)酸碱反应【参考值】pH约65,波动在4580之间。【临床意义】(1)尿pH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及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2)尿pH增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应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五)尿液比重【参考值】10151025,晨尿最高,一般大于1020,婴幼儿尿比重偏低。【临床意义】(1)尿比重增高: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2)尿比重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等。(六)化学检查1尿蛋白 定性尿蛋白±+,定量约0210g24h;+常为12g24h,+常>3g24h。【参考值】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定量试验080mg24h。【临床意义】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为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见于:(1)肾小球性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继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2)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如汞、镉、铋)中毒、药物(如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3)混合性蛋白尿: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溢出性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和挤压综合征等。另较常见的是凝溶蛋白,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等。(5)假性蛋白尿:肾以下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尿蛋白定性试验可阳性。2尿糖【参考值】尿糖定性试验阴性,定量为05650mmol24h尿。【临床意义】(1)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最为常见。其他使血糖升高的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等均可出现糖尿,又称为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其他: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等。(2)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和家族性糖尿等。(3)暂时性糖尿:生理性糖尿。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4)假性糖尿:尿中很多物质具有还原性,如维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或一些随尿液排出的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水杨酸、阿司匹林等,可使班氏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反应。3酮体 是-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1)糖尿病性酮尿:常伴有酮症酸中毒,酮尿是糖尿病性昏迷的前期指标。对接受苯乙双胍(降糖灵)等双胍类药物治疗者,虽然出现酮尿,但血糖、尿糖正常。(2)非糖尿病性糖尿: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过分节食、妊娠剧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糖代谢障碍而出现酮尿。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参考值】正常人尿胆红素定性阴性,定量2mgL;尿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10mgL。【临床意义】(1)尿胆红素增高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积。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2)尿胆原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七)显微镜检查1红细胞【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3个HP,定量检查05个/l。【临床意义】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多形性红细胞>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多形性红细胞<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2白细胞和脓细胞【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5个HP,定量检查010个l。【临床意义】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3上皮细胞(1)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尿中出现,常提示肾小管病变。对肾移植术后有无排斥反应亦有一定意义。(2)移行上皮细胞:正常尿中无或偶见移行上皮细胞,在输尿管、膀胱、尿道有炎症时可出现。大量出现应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3)复层扁平上皮细胞:见于尿道炎。4管型(1)透明管型:正常人0偶见LP,老年人清晨浓缩尿中也可见到。在运动、重体力劳动、麻醉、用利尿剂、发热时可出现一过性增多。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有时透明管型内含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又称透明细胞管型。(2)颗粒管型: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3)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时出现。红细胞管型:常与肾小球性血尿同时存在。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4)蜡样管型:该类管型多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5)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及其他肾小管损伤性疾病。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