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共1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贵港市覃塘三中 陈鸿亮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问题学生的种种表现及这种表现背后的成因,总结了一些真正实用的方法和价值观。每个问题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将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问题学生 成因根源 转化策略 导言一般地,所谓“问题学生”, 指那些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学业不好,品行表现也差,主要表现在行为上有偏离、情绪上不稳定、同学交往上关系紧张,易出现自卑、抑郁、孤僻等性格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任何学校、班级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力却不容低估,如果管理不善,将可能影响整个班级的健康成长,甚至将左右整个班级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学生是班级的一种隐患,班主任只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才能教育好这些学生,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避免他们影响其他学生或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一、现状问题学生的表现令人担忧。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那些问题学生崇拜金钱,浪费钱物,流行享乐,唯我独尊,高声交谈,大声喊叫,洋相百出,投掷物品,胡打乱闹,不做作业,当面和教师顶嘴,挑衅滋事,乱举手,随意讲话,敲打铅笔,丢弃书本,不参加班级活动,离座,假装无能,装摸做样 ,问无关的问题,四处乱翻,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断表现出敌视和侵害,根本不努力学习,极端蔑视教师的要求和指示,总在课堂上找麻烦。这些人的理论是与其被别人当成笨猪还不如被别人当作暴乱分子。虽不能好好学习却可以好好捣乱,并会联合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引发进一步更大规模的违纪行为。有些甚至在身体上或言语上攻击教师、学生或者破坏公共财产,做一些与公认的社会道德相反的行为,如欺骗、撒谎、和偷窃等,更有一些不乏违法犯罪。教师感到个别问题学生简直是无耻之极、毫无责任心,破坏性极强。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为了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二、类型问题学生是那些个体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张扬,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应该包括:(一)违法型学生违法,一般主要集中在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敲诈钱财上。有些人因一时手头紧又急需要钱或家庭控制得紧,花费又不能自控,而把手伸进了他人钱袋,或者强迫那些身上有钱又胆小怕事或体弱者,遇到反抗或拒绝者便动手打人。有的学生因男女情恋争风吃醋,发展到拳脚相加,甚至请人“帮忙”,造成打群架。有的无事生非,瞧着谁不顺眼便对其殴打甚至折磨。这部分学生危及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学校正常学习生活秩序,搞得学校和许多学生家庭不得安宁,对学校的危害极大。 (二)乱纪型。主要表现为学习不认真,生活没规矩,集会无秩序,有意或无意损坏公物。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作业抄袭或不做、少做,上课不听,随便与人讲话,投纸条、或干脆睡觉,逃学、泡网吧等,他们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生活不守规矩,在校园内不能按时睡觉和起身,影响他人休息,不打扫教室、宿舍和包干区卫生,自己的东西乱扔乱丢,影响环境卫生。不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公共场所无视规定,不排队、乱走动、乱说话、瞎鼓掌、吹口哨。把学校的财产当作自己发泄的对象或武斗的器械,心目中没有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爱护劳动者成果的观念,任其嘴巴的“自由”,手脚的“自由”,缺乏约束力。这部分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往往最大。(三)劣德型。主要表现为:撒谎骗人、挑拨离间、损人利己,往往让别人去违法乱纪,影响集体团结,搞得人们不得安宁。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危害,给人的初步印象是听话、老实,往往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行为性质很坏。这部分学生会拉帮结派,做出的事具有爆发性,危害很大。(四)心理缺损型。主要表现为:不合群、自我封闭,爱钻牛角尖,行为怪异。他们或是由于家庭突然变故,或是由于失恋,或是由于学习上连连失利,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常使自己转不过弯来,或自我封闭、沉默不语,或放任自己、不加约束,或伺机报复不择手段,或怀疑一切,什么都看不得等。这部分学生往往不会对他人造成危害,但做事又往往没有预兆而具有较大的突发性。(五)其它型。身体素质差和学习成绩差。身体素质差者是问题学生。身体素质差,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遗传、生理、病理等原因,也有缺少锻炼的原因。身体素质差可能不利于学习,会影响学习成绩,但更多地是影响心理,造成心理素质低下。以心理素质差为因,以学习成绩差为果,可纳入心理缺损者中。 学习成绩差者分问题学生和非问题学生两种。如果学习成绩差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这部分学生不属于问题学生,因为他们发展潜能很小,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学习成绩差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这部分学生属于问题学生,主要表现是学习习惯差。学习习惯差又常常与好动、缺乏上进心、经常违纪相伴随,往往形成“双差”。以行为习惯差为因,以学习成绩差为果者,可归入违纪者中。三、成因 (一)、家庭原因: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学习场所。家庭教育监管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是终生的。部分家庭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失偏颇,对学生的监管不力,极易造成子女缺乏学习的原动力。1、“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而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变得尤为紧迫。它包括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2、“过失家庭”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参与社会犯罪活动而被判刑的家庭。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孤儿。3、“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作为市场经济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农村 “留守孩子族群越来越普遍,其教育与心理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残缺家庭”、“过失家庭”造成了物质条件上的困难,父母的犯罪,给孩子带来精神上严重创伤,有的甚至造成恶劣品行。“留守儿童”非常思念父母,希望与父母相见。而这些学生与父母相见的次数每年也才1至2次,至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4、家庭教育“尺度”把握不好。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让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其三、“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说:“亲情缺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难弥补”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四、“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诉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其五、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着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则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然而有好多年轻的家长没有“经营好”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没有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家庭经营得很好也很富有,但物极必反。富有是好事,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啊!问题是出在富有家长往往忽视对小孩在小节上的培养,如待人接物的礼仪、学习习惯的养成、换位思考的意识等等,这样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纵、物欲膨胀等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是一群不求进取、贪图享乐的高级宠物。有些家庭经营得妻离子散,形成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孩子不知该到哪个家好。破碎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大人离婚是一种解脱,或许也是一种幸福。但遭殃的是小孩,或许你很有钱,离婚后小孩物质享受不尽,但小孩的精神是空虚的,没有亲情哪有积极进取的激情?有的家庭各方面都较完美,就是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从不说“不”!而有些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过于强烈和迫切,对子女在学习上提出过高要求,导致子女厌学而适得其反。有的家庭因父母的工作需要双亲远离子女,由祖辈或亲戚带养,这也是个问题,小孩与亲生父母本来就有“代沟”,如果由隔代或隔亲带养,相隔不是“沟”而是“河”了。 (二)、学校原因:1、学校管理问题。勿庸讳言,受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的影响,太多的教师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优等生的巩固和中等生的提高上,对“问题学生”重视不够。部分教师心理上一旦将某个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后,便对其“深恶痛绝”。特别是小学生,学习更是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不良的教师言行伤及小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致使问题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不断拉大。一是受硬智育、软德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分快慢班,办实验班,只重视尖子生,使得大批的学困生生活在无助无望的世界里,助长了问题学生的产生。二是部分教师重智轻德,只教不导,喜欢优生,歧视差生,使本身没有问题的学生心灵受到伤害,对教育产生很大的逆反心理。三是部分教师教育思想观念陈旧,育人方法简单粗暴,校园人际关系紧张,拉大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无意间的伤害。 2、学校教育过于单一。学校是初中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一个学校教育成败对学生的影响将是至关重要的。初中教育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就是看你考进重点中学的人数多少,笔者任职的奉化市实验中学不论在学科竞赛还是中考成绩都领先全市兄弟学校,但学校上下压力同样很大,生怕保不住领军地位,而马虎不得。这本应该是好现象,有压力才有动力。但义务教育毕竟是基础教育并非精英教育,问题是现在的教育评价是好坏一把尺,以分数论英雄,所以有人说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这一点都不夸张。学生每天面对紧张的学习任务、频繁大考小考压力,必将导致部分学生落伍。如果一个学生一旦对自己的考分失去兴趣或不要,那定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学习困难学生是导致其成问题学生的主因。教师也面临着同样压力,期盼自己的学生个个是神童,什么问题一讲就懂,一点就通,面对学困学生将产生过枉矫正的言行,而学生是人而非静物,矫枉过度就会产生放弃,甚至对立情绪,这样愈发会促使他们走向反面。笔者就问题学生校因情况的统计设立学困、厌学、教师处事不当、同学之间矛盾,社会矛盾导致、其它因素五大类别列表比较。(三)、社会原因: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相关的职能部门管理不力,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中暴力与色情泛滥,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尚未形成时,便先入为主的认为吃喝玩乐是人生最大享受,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恶习。2、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贪乏,高尚娱乐、读书读报的习惯在农村不多见,充斥农闲生活时光的是赌博打牌,男女老少齐上阵,扯皮拉筋时时有。3、教育资源贫乏,没有适合未成年人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4、社区文化建设滞后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更是少得可怜。有的场所还被“家庭大户”租去办数、理、化文化补习班,体育场馆办舞厅5、我们的网络文化和影视文化有很多欠缺之处,如“QQ农场”网络游戏,你种菜我偷菜,有的深更半夜爬起来偷菜,就连著名笑星冯巩除夕夜在央视演节目的最后一句台词是“我回家偷菜去”!“偷”是中国人难以启齿的词,而现在变成“全民偷菜”。灰太狼与喜羊羊是最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动画片,那么该片的立意何在?仅仅是好玩而已吧。狼爱上羊在青少年中广为传唱,作者的立意是什么?是鼓励善良美丽的姑娘去爱社会“黑老大”?还是故弄唬头?所以我们好多社会文化不但没有净化青少年儿童的思想,反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这非常可怕!三、问题学生转化策略(一)、家庭教育要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3、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客人,受称赞的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为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生教育,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家庭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疏怱对儿女的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往往在家教问题上出现自由性、随意性、片面性。家庭教育不得法,影响了教育的效果。为提高家教的成效,必须提高家长的素养。如学生李燕,天生一副润亮的嗓子,喜爱唱歌,成绩中上。进入中学她父母要求她“认真”读书,争取考上重点大学。整天迫她“迷书”,搞得她很累,逆反心理由此而生。一学期后,她变了,变得经常迟到、不交作业。上学期学校组织参加镇歌唱比赛,音乐老师录用了她,她很高兴,参加了训练。约一周时间,她不辞而别,连学也不上,老师忙找家长协助做工作,被家长骂了一顿,说参加歌唱训练影响其女儿的学习,停学算了。针对此情,校领导、班主任立即家访。过细的思想工作后,家长开了窍,同意女儿参加合唱队。自此,她不但积极参加训练,而且认真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二)、学校教育要注重方法灵活多样现在的青少年,透过各种信息网络,见识广,信息灵。即使资力所限,判别是非能力弱,但遇到事情总会推一把,他们既会争辩,也会诡辩。因此,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正面教育外,针对学生思想的复杂性,这点上我们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教育。1、以激励手段,促进问题学生转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认为,基本的勤奋和感到基本的自卑感是学龄阶段儿童的基本矛盾,儿童对于学习天生是勤奋的,当考试出现,某一孩子反复排名最后,基本的自卑感上升,就会厌恶、抵制学习。美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艾伯特·班杜拉说:人是照自己对自己估计的和他自己头脑中的自我形象去行动的。主体丧失了自信心,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力量。根据这点,我们对问题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发现他们的优点,立刻表扬,即使是作业做得好,为班做点小事也对他们予以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初三年级刘连同学聪明、好强、体育成绩好。但从小学起就无心向学,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其父暴躁,其母溺爱,家教失当,使刘某任性,不礼貌,在校不合群。初一期间,考试成绩不佳,刘连同学被父亲训斥后离家出走,班主任对其进行耐心教育、疏导,肯定她的长处,班主任的诚意使她对老师产生好感,改变了对老师不礼貌的行为。为克服她在班不合群的弱点,班主任要求班上的同学主动帮助她,与她交朋友,还特指定几个班干部与她交往,做朋友。她体育有特长,班主任派她当班上的“女生体育委员”,树她的威信。当发现她认真负责,做好体育委员职责和体育课质量有进步时及时在班上表扬、鼓励她,激发她潜在积极性。三年的帮助,她己成为班上较得力的干部。2、运用沟通方法,感化问题学生。了解、尊重、关心、相信学生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常用方法。问题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均呈模糊、狭隘甚至颠倒状态,容易犯错误,且反复无常。作为教师不能气量狭窄,行为偏激,以训斥处罚来代替教育。发现问题学生犯错误时,要深入了解犯错误的原因及思想动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疑惧心理及对立情绪,关心、相信他们,对他们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乐于接受教育。初二年级的罗力同学,读小学时常到游戏机室,曾与社会青年一道盗窃自行车多辆,受派出所处分。进入中学一年后,班主任发现罗力同学“旧病” 复发。一天中午,罗力偷走了同级同学的一辆自行车,班主任知道后,作深入了解,没有当众训斥,而是请他到实验楼僻静的地方教育。经过一番引导,发现罗力这段时间利用空余时间到游戏机室打一游戏机,用钱太多,因无能力偿还,怕被父母知道会挨打,便偷同学的自行车来抵押,说是与同学交换使用。班主任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替罗力暂付欠款,取回自行车,并给他讲述进游戏机室的危害和此事发展的后果。罗力同学感激万分,认识了事情的严重性,改掉了进入游戏机室的毛病。3、运用弹性教育法,使问题学生逐步转化。弹性教育法又叫缓冲法,即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方法要有弹性。它和严格要求看来是相悖的,实际上相辅相成的。黄敏同学身体瘦弱,性格倔强,寡言,身居单亲家庭,不大接受教育,成绩中等,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染上了抽烟恶习。一次科任老师发现他没进教室上课,而是躲在角落抽烟,便大发雷霆,非拿掉他的烟不可,两者僵持不休。值班梁教师见此状,与黄敏谈话,问黄敏是否抽很多烟,黄敏很固执,不吭声。后来梁老师从关心他的健康拉开了话题,问及他的身体状况,打一开了沉默的局面。黄敏对梁老师说,身体无别的不妥,只觉得胸闷,偶有咳嗽。梁老师又向他讲述戒烟与人的意志的关系,要求他逐渐减少。黄敏同学沉默了片一刻,说:“那我试一试。”一个半月后,黄同学戒掉了吸烟的恶习。我们很高兴,家长也高兴。在教学方面,为增强问题学生的学习劲头,使用此法,如背书、默写效果较好。4、运用诙谐法,转变问题学生。所谓诙谐法,是运用比较强烈的一言语,故意刺激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尊,使其能克服行为上的偏差的方法。陈党某性格倔犟,什么都和老师对着干,常搞得一些科任老师哭笑不得,影响极坏。有一次上课钟响后,同学们都做好课前准备,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唯有陈党同学在吹口哨(经常如此)。老师走进课室,赞扬他说:“吹得很动听,现在先请你吹首歌给同学欣赏一下。”他疑惑不解用眼盯着老师,似乎在说其他老师都因此骂我,你让我吹给同学听,分明捉弄我,便说“我吹够了”。老师诚意地说,我真的没有听过这么好的日技,况且你的表演欲特别强,连古书中记载的口技者都比不上你,你的表演场次比他们还多呢!功将不如激将,这下子激起了他的倔脾气。从此,他很少在课前吹口哨及搞小动作了。5、对问题学生不能斥责嘲笑,斥责嘲笑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不要公开指责违反纪律的学生,不要指名道姓,要体谅并不断提供帮助。 面对违纪行为首先要冷静、镇静,什么也不做也比做错了好,什么也不做,以后还有可能有挽回的余地,做错了容易招致速败,有很多时候教师还不知道怎么会回事呢,问题学生们就爆发“大起义”,造成课堂崩溃,教师觉得莫名其妙,自己都闹不清自己犯了什么错。教师要特别注意身体语言,良好的风姿有力的动作,会增加威信。疲软无力的姿态,萎缩的表情,胆怯的眼神,都会招来问题学生的“暴乱”。为师者不可不察,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诚哉斯言。任何真正的纪律都应当是内化的自律,如果你想靠嘴来维持纪律,即使喊破了喉咙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大喊一声就是失败的开始,于无声处才是惊雷之功的发端。6、对问题学生不能惩罚和恫吓。惩罚和恫吓对好学生来说尚有威严,对问题学生来说早已司空见惯,惩罚和恫吓并不能根本上消除违纪行为,只能是怨恨加深,对峙升级。好的纪律,并不依赖更多规则和更苛刻的惩罚。即使要用惩罚,也应该用全班通过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由老师一个人承担责任。 教师尽量不使用惩罚,也尽量避免使用表扬。惩罚会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抗拒和师生之间的对抗,会让学生失去合作的愿望,会让学生想办法逃避惩罚,从而犯更大的错误。由于主观的原因,表扬也会引起学生之间的误解,最好的做法是客观的陈述事实。7、把问题学生往办公室叫要慎重。对违纪学生做出强迫命令,最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这样做毫无作用,老师的压力挫败感依然存在,如果处理不好,有些问题学生在办公室也表现出顽劣的攻击性,让教师在同事面前更显难堪,尤其是当人际关系不是很和谐的时候,所以把问题学生往办公室叫要慎重,可以选择其它的地方,和学生友好的交谈释放出善意,并表达不放弃继续提供帮助的愿望,表达良好的期待,这样也许更好,谈话要简短有效,切忌重复长篇大论式不知所云式的谈话。7、和问题学生对峙时,教师要主动退却。一定不要和学发生暴力冲突,这种冲突没有赢家,教师不应树立这样的典范,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在这种问题的教师对学生好的行为要及时强化,不及时强化,错过时机,好的行为就会得不到巩固。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强化,学生的星星之火就会呈燎原之势。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他们并且认真对待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时他们也就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了。8、尊重问题学生,小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问题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极其敏感。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会引起他们极度关注。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做问题学生的工作中,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老师是信任他们、爱护他们的。不能翻旧帐,不用刺激性语言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切忌简单粗暴。当然,保护问题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一味地进行表扬,对他们所犯的错误不加批评,而是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批评的场合点,尽量不对他们讽刺挖苦或体罚谩骂,不在公众场合进行批评,一般单独进行指点,使他们不产生逆反心理。9、要关心和体贴,有耐心和爱心。给问题学生的教育要满腔热情、诚心诚意,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诚恳地帮助他们做自我剖析、自我检查,对他们提出真诚的希望和具体的要求,鼓励他们扬长避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用诚心打动、感化他们,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要给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思想观念上去正确引导他们;从情感上主动与他们沟通;从生活上去关心、照顾他们;在学习上偏爱他们。使差生从心灵深处受到感动。从而使他们更接近你、信任你、听你的话,使他们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让他们心服口服,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言行,决心悔过。10、要唤醒沉睡的心灵,树立生活的信心.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暂时落伍并不怕,怕的是,心如死灰,无所依托。如何让降温的心逐渐升温,恢复少年人应有的“热力”呢?用“热心”为其助燃。升温则水,降温则冰,这是我与“问题学生”打交通时总结出来的一句话。“问题学生”本来就因自己比别人差而心灰意冷,心里总揣着一块冰,如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者对这样的学生带理不理,甚至冷若冰霜,那只能冷上加冷,降低温度,造成师生感情淡漠、僵化。有的老师很厉害,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上任三把火,当时学生慑于其威,表面上服了,但实际却一点出没服,暂时收敛了一些,但时间长了,渐渐摸透了老师的脾气,“技止此耳”便也就又恢复原样了。 教师要想感化学生,必须经常亲之近之,决不能因为你气我,不服从我,我就离你远远的。我的办法是,你越看不上我,烦恶我,我越接近你,越亲近你,我不相信这块冰就融化不了。在接触学生的时候,逐渐深入到他的心灵深处,了解到他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除此而外,对他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家庭各成员对他的影响,以及他未来的打算等等都了如指掌。由于总纠缠、交织在一起,心灵与心灵相碰撞,时常蹦出一些闪亮的火星,渐渐师生之间也“铁”起来了,几乎无话不谈。比如某学生,是一个被公认的“刺头”。家长是某县的领导,又是独生子,初中时,就是重点转化对象。到了我班以后,早操不出,上课迟到,课上睡觉,作业不交。多次找他谈心,他总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给你惹麻烦了,只等到毕业,我就去当兵了。”看到他那无可奈何的样子,我对他说:“即使当兵,你也要尽量学点东西,到部队以后好有点奔头儿。”后来,他终于坐下来,确实学了一些。没等毕业他就去当兵了,在部队上,他给我来信说:“在学校学的太少,现在我要好好补课。”还有一个学生是我校教师子女,该生文化基础差,上课要么睡觉,要么说话。但他口头表达能力强,有很好的组织能力,于是,我让他担任班干部。他感到老师信任他,他的才干得以发挥,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后来,他参加一家销售公司招聘,先作销售员,很快作了部门经理,自身优势得以发挥。我想,这种感化法总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平时不做工作,天天盼着不出问题,等出了问题再设法敷衍一下强得多了。这固然要耗费教师的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我觉得作为一个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已任的人民教师来讲,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1、尊重学生人格、感情和独立意识。转化“问题学生”要从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做起。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体验所谓“尊严”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不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的深深鞠躬;气候突变,当我们感受寒冷或炎热时,是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或洒上一盆凉水帮助降温;中秋节到了,托班长买上一些学生喜欢吃的糖果、点心,送给每一位住宿生;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下印巴核试验的影响,聊聊NBA总决赛;在课上和班级管理上,发扬民主作风,不把自己的话当金科玉律,心平气和的对待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并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批评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宽容的给其一个为自己辩解的机会,激发其奋发向上,努力改正。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真正尊严,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转化成为泡影;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学生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的尊严丰碑便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应该看到,高中学生已完全能够理解人格的意义,更懂得尊重人格的重要性。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 总之,“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有的“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综合性的,或以上所列举的原因和方法都不符合。教育此类学生的关键是让他们重新树立对教育的认识。教育者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科学的教育学生,使学生现阶段接受的教育跟以往错误的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他们懂得教育既是规范化的,但又是充满人情味的,使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三)、心理教育要人人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我们比较重视学生中的品德性问题行为,而忽视心理性问题行为,使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不少困惑,带来逆效应。冯斌同学是个好动,善于说话、交往、成绩中等的学生。他读初二时的暑假,曾被校外青年引诱盗窃,价值一千多元,后被派出所抓获归案。暑假回校后,他变得沉默不语,心神不定,独来独往,身体都瘦弱了。常不回校上课,班主任教师发现后,找他谈心,儿番调查都没有结果。常接触他的科任梁老师发现他变了,与他交谈。两次正规的交谈没有结果。但交谈中梁老师发觉冯心理有问题,便采取了别的方式。一次梁老师跟他聊天,谈及他的身体问题。他觉得老师关心他,就把心事说出来。原来他怕学校知道他盗窃一事会取消他的毕业资格,便耿耿于怀,紧张得心脏头部都感到不适,整天没精打采。梁老师针对他的心事安慰他,教育他,一方面,他父母为他检查身体,介绍医生为他治病,另方面用周处的故事教育他,用“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开导他,使他认识到人最怕的不是犯错误,而是不改正错误。梁老师以真诚医治了冯同学的心病,冯同学振作精神,投入到初三的紧张学习。经过他的努力,他考上市属的普通高中。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注意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素养,教师能以真挚的爱心,尊重理解学生,同情学生的不幸,于情感交融中取得学生的敬重,信任,敞开学生的心扉,抓到问题的症结所生,收到好的效果。(四)、社会教育要堵疏结合1、要净化网络文化。网络社会的发展把世界变成一个村,所以网络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极大,对学生的影响如果把握不好更是致命的。希望国家一要净化网络文化,二要把落实未成年人严禁上网吧的法规!同时家长和学校老师要掌控学生上网的时间和到访过的网站。2、要净化影视文化和视听文化。色、暴、俗等影视和视听文化要退出传媒,或安排在午夜播放。3、要打击社会良行为,除恶打黑铲除社会毒瘤。4、加大符合青少年儿童心理需求且又健康向上的文化制作,去占领青少年的文化市场。5、加快社区体育文化、艺术文化和大众文化建设,使青少年儿童有个文化活动的场所。6、加强社会治安力度营造一个和谐安祥的社会环境。总上所述,问题学生在班里往往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问题学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中小学问题学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短、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问题学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参考文献参考书目: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2版2、韩钟文等主编: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第一版。3陈强著:儿童成就动机发展研究概述,1990年2月第二版。4、美加涅RM著,缚统先译: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3月第一版。5忠虎主编:新编教育新概念一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月6、李洪元陆士杰著: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