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绝句的章法结构分析(共3页).doc

    • 资源ID:14250597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绝句的章法结构分析(共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绝句的“章法”分析      构成绝句的基本方法是起承转合。“起”是起头所写,“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出新意,“合”是合拢收束。要特别注意的是,起头之后的各个步骤都与上一步骤有承接的关系,即转是承上而转,合也承上而合。同时章法的关键即在转折之处,能揭露作品在转折处的承上启下秘密,就从根本上理解了作品。古人为文、为诗大都讲究这样的起承转合。我们可以据此去分析绝句中的篇章结构。    请看王之涣的五绝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为起句,写诗人登楼西望所见,白日渐渐隐没于山后;“黄河入海流”是承句,承首句而言,写作者东望所见,滔滔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一起一承,互为补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水画。这都属于写眼前所见之景。由景生情,作者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或者有了一种深切的感悟,体验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于是,诗人便以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而宕开一笔,由实写转到虚写,由写景转上议论述怀。“目”字与一二句的所见有了照应,“欲穷千里”便顺理成章地导致结句“更上一层楼”。转折之后,拓宽了诗的意境,使全诗论随景发,情因景抒,揭示了要登高望远的抱负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中的起承转合是显而易见的。    再看贺知章的七绝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通过对初春柳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风及一切创造性劳动的赞美。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起于对柳树高挑风姿的整体描写,说一株高高的柳树,像刚刚打扮好的碧玉姑娘一样漂亮。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承首句而来,沿着作者观察的顺序,集中地写柳枝茂密,轻柔下垂的样子,也是对柳树柔美风姿的补充之笔。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二字与首句的“树高”和次句的“丝绦”在词语上作了照应,表面看来像写柳叶,但是略加品味,不难看出,笔锋已开始转向。前两句描写柳树高大轻柔,如美人碧玉,如绿色丝带,这是写实。第三句已是作者联想的开始,它不再说柳叶怎么美,而是通过柳叶展开联想。“谁裁出”三字即逆转笔锋以设问的手法,从写柳树转向写春风,并自然引出了合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合句在转句的基础上借助想象的翅膀,捕捉春天的形象,以妙不可言的比喻回答了前边的设问。至此,水到渠成,让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贯穿全诗,将整首诗剪成了一幅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图画。转折之后,也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诗人美好的情趣升华到对初春的赞美,也就是对一切创造性劳动的赞美。    以上两首诗的篇章结构,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尤其是在转折这个环节,由写景转入抒情,由实写转入虚写,表现得十分明显。但是,应该指出,并不是所有绝句体裁的作品,它们的篇章结构,特别是其中的转折之处都是如同登鹳雀楼、咏柳那样,由景到情,一看便知的。    分析绝句的起承转合,要抓住转折的不同情况,既要掌握异中之同,也要看到同中之异。    以下尝试分析一些绝句的转折情况,让大家对绝句章法这个关键之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杨万里的七绝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疏疏一径深”为起句,写篱笆、写小路、写山林,为我们展现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树头花落未成阴”承首句而作,绘树、绘花、绘叶,继续为我们补充了人物活动的时节及此时田园风光的美好。一起一承,一粗一细,均为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儿童急走追黄蝶”却在写作对象上有了变化,即由写景物而转到写人物,由写静态而转为写动态。“黄蝶”与次句的“花”存在意义上的照应,而“儿童急走追”也自然导出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完成了从景的静态到人的动态的转折。    杜甫的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 黄师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心怀悲怆,又因春光而感懒困,头脑昏昏沉沉要靠微微吹着的春风才保持清醒。前两句写的是作者情绪低落的情形。第三句“桃花一束开无主”,“无主” 照应首句的“黄师塔”,“桃花”照应次句的“春光”,也引出结句对桃花的异常喜爱之情,“可爱深红爱浅红”(桃花开得多么可爱啊!应该爱深红色的还是爱浅红色的呢?),实现了情绪从低到高的转变。    杜甫的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二句写的是静态春光,三四句写的是动态春光。第三句在前面所写的“花满蹊”而又“压枝低”的基础上,直接转到“戏蝶舞”,然后末句用“娇莺啼”作结。动静结合,互相补充,既有繁花似锦,又有蝶舞莺啼。“留连”、“自在”,不仅描写了戏蝶娇莺,也折射出诗人当下的欣喜心态。    杜甫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前两句说,作者已不是“爱花欲死”的少年,而是担心“花尽老催”的老年。第三句“繁枝容易纷纷落”,怎么转呢?“繁枝”(繁花满枝)照应次句的“花尽”,而“繁枝易落”又引出末句的希望,希望“嫩蕊”们商量一下,绽放得慢一点。这就是说,由担心什么,转到希望什么。    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交代了分别的时间、地点,离开的地点和要去的地点。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两字,与首句的“辞黄鹤”和次句的“下扬州”意义上有照应,而“远影碧空尽”又引出了末句的“长江天际流”。粗略一看,似乎前半与后半都是写景,没有转折。实际上前边写景而后边已经转向了抒情,不过是作者善于“以景写情”罢了。后两句写的是作者目光望着帆影,一直望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作者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遥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景中寓情,景中见情,更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绝句的章法结构分析(共3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