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共166页).doc

    • 资源ID:14257636       资源大小:17.78MB        全文页数:16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共16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纯朴的乡村”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一篇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一次口语交际“转述”,一篇习作“我的乐园”,一个“语文园地”。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情景和场景。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进行背诵。3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摘抄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5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重点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摘抄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3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三首3课时乡下人家2课时天窗2课时三月桃花水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本课安排了两首诗和一首词。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展现了儿童在菜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清平乐·村居通过描写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刻画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这三首诗词从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角度描写了农村生活,展现了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乡村风光。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知识,对于学习古诗词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乡村景色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插图和导语代入诗的意境、画面和体悟诗境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1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性学习,再请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2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诗词朗读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在读中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三首诗词可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词中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在诗和词的形式上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读诗词时眼前浮出的情景。【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读感悟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看注释和插图,朗读背诵,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三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的生活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朗读诗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师:本课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梳理生字词,感知诗词大意。3课时1认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的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一、释题导入,初读感知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大胆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4指名读诗,理解词语。5指名说出每句诗的大意。第一句: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第二句:麦子的花一片雪白,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第三句:白天变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门前没有人走动。第四句: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二、再读古诗,交流探究1读诗思考: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2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些地方给了你启发?(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出了幽静的景象。第四句写“蜻蜓蛱蝶飞”显得门前静悄悄的,以动衬静。)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点面结合,动静相衬)4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5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三、拓展阅读搜集并阅读欣赏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1认读宿新市徐公店中的生字,理解句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3联想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想象儿童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一、复习引入解诗题1看图说话。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2揭题。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初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3认读“宿、店”。(注意指导学生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4解题。你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户外广告牌上见过“宿”,引导学生理解“宿”的意思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指住宿的客店,相当于现在的旅馆、酒店。)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二、看图初读知大意1故事入诗。那一天,杨万里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2了解景物。自由朗读,杨万里在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预测学生能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花”“黄蝶”;从图中还能想到田边小路。)3再读诗句,读通顺。三、难点理解明诗意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的篱落()的小径()的黄蝶()的树头 ()的菜花2读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交流: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深”的意思;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诗中的意思就是跑。)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四、吟吟诵诵入诗境1我们读着诗句,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交流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路,树上叶子还没成荫。儿童追赶黄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无法找寻。)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把你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预测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色彩明艳,景色美丽;儿童天真,黄蝶活泼,生机盎然;径深人少,田园清幽)3配乐读诗。(播放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朗读诗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五、图文对照背古诗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字外却包含着丰富画面。仔细体会,你能想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桌听听。(交流)2同桌互背古诗。六、学习生字做诗卡1指导书写“宿、徐、篱、疏”。2制作“诗画卡”(一首诗,一幅画,制作成可随身携带的“诗画卡”)宿新市徐公店篱落一径树头菜花静儿童黄蝶动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亡赖、卧剥”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背诵课文。3读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感悟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读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感悟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一、导入新课1理解词,板书课题。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3设疑: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2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3指导朗读: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一边看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你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句子?2生交流:(1)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师点拨:古诗词的语言习惯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锄豆”指的是给豆松土或除草。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么样?该怎么夸他们?练习朗读。(2)感悟小儿调皮可爱。师点拨:亡赖。从“亡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练习说话: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子该怎么读出来呢?(3)感悟景美。师点拨: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想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草真青啊!)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农村,真是别有一番乐趣呀。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4)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点拨:“翁媪”分别对应图中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什么?(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理解“相媚好“。理解“醉里吴音”。师相机讲解“吴音”,说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四、生成画面,读悟结合1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边读这首词边感悟。2交流看到的画面。五、简介作者,深悟词情1浏览资料幻灯片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宋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却遭受奸臣排挤,被贬到偏远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到这里之后写的。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再读这首词。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1师引背。2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乡村之景,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直到永远。2出示课后作业(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来读一读。清平乐·村居景事诗词的感悟,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字词的基础之上。在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过程中,我摒弃“独白式”的教学模式,用图片、歌曲、电影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词,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理解古诗词的规律,使学生在学习诗词时有规律可循。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我在教学本课时,注重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诗人的感情、诗词的意境产生共鸣,进而帮助学生说出眼前浮现出的情景,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读课题,眼前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出一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文章按照屋前、门前、屋后的空间顺序进行描写,同时穿插春、夏、秋的季节顺序和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既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学生对于这篇文章充满浓厚兴趣,源于他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之处,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1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积极性。2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感兴趣的景致进行交流,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摘抄文中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丰富语言积累。【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3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一处景致。4摘抄文中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过程与方法】选读探究品读感悟朗读再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重点引导学生能跟随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之处。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之美,了解课文在空间上、时间上和季节上交叉叙述的顺序。老师:准备关于乡村风光的图片或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课时1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并试着给每幅画面取个名字。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并试着给每幅画面取个名字。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二、看图发言,揭示课题刚才我们一起谈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不想看?(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这就是乡村,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发言)是啊,乡村就是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一同走进乡村生活,走进普通的农家小院,去领略乡下生活的独特与迷人之处。(板书课题:乡下人家)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出示学习要求,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指名读学习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3检查自学情况。(1)分组读词语。(2)抽读课文。指名朗读第1、2、5自然段。(课件出示花的图片)介绍课文中出现的几种花。(3)读了课文之后,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用了哪一句话来概括呢?请用波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齐读这句话。四、默读课文,梳理画面1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2交流。(让学生概括后随机在黑板上板书)画面一:屋前搭瓜架。画面二:门前种鲜花。画面三:屋后春笋冒。画面四:竹林鸡觅食。画面五:河里鸭嬉戏。画面六:院落吃晚饭。画面七:夜听催眠曲。五、品读课文,欣赏画面学习画面一:“屋前搭瓜架”。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一下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2交流:(1)别有风趣。静态:从瓜、藤、叶的颜色感受出来的: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动态:嫩绿的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和乡下人家小小的屋子和谐地映衬着,别有风趣。读一读。(出示瓜架图)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摘抄喜欢的句子。(2)可爱。与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的两根大旗杆比:石狮子让人感觉严肃,有些呆板;旗杆又显得很单调。而瓜架让人感觉很亲切,很可爱!3你能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出画面的别有风趣和可爱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4小结:这屋前搭瓜架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六、课堂小结,练写生字1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习。1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2交流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景致。3摘抄课文中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和赞美之情。一、复习上一节课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学习“屋前搭瓜架”这个画面,感受到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也似乎看到了农家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是那么的勤劳,那么的质朴。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课文还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二、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在这些画面中任意选择一个或两个,读一读,想一想,在你眼里这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你又是怎么感受到的?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三、汇报学习成果(一)画面二:“门前种鲜花”是一道()的风景。1美丽:有些乡下人家在门前的场地上种着几株花,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五彩缤纷,非常美丽。教师小结:解释“时令”;春天,芍药在叶丛中竞相开放;夏天,凤仙争先恐后地露出一张张笑脸;到了秋天,鸡冠花和大丽菊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看。这些花儿依着时令,也就是依着季节顺序开放,给朴素的乡村增添了一抹明丽的色彩。2朴素:因为这些花都是乡下人家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的,不像城里人把花种在花盆里,而且这些花都很好养,不用怎么照料它们。教师小结:一切是那么自然,与乡村风光和谐地相互映衬着,构成了一道朴素的风景。从这幅“鲜花轮绽图”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下人家内心的朴实和纯洁。3请女同学来读这段话。4(课件出示中心句)所以我们说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二)画面三:“屋后春笋冒”是一道()的风景。1幽静: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2生机勃勃: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所以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3读这个“探”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男同学齐读这句话。5你能想象这些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吗?请大家展开想象,把笋的话写下来。课件出示: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它们_地说:“_。”学生自由写话并交流。6(课件出示雨后春笋图)学生齐读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难怪作者要说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三)画面四:“竹林鸡觅食”是一道()的风景。温馨:母鸡带着小鸡们觅食,而雄鸡似一位阅兵的将军,也似一位尽职的丈夫,也似一位尽职的父亲保护着母鸡和小鸡。多么温馨的一家子。(四)画面五:“河里鸭嬉戏”是一道()的风景。活泼:一群顽皮的鸭子在水里嬉戏。和谐:人洗衣,鸭从不吃惊,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五)画面六:“院落吃晚饭”是一道()的风景。自然、和谐、惬意、充满诗意。(六)画面七:“夜听催眠曲”是一道()的风景。宁静、安详、和谐、充满诗意。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是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2交流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景致。五、布置作业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2用一段话写下你眼中的乡村景致。乡下人家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没有较难理解的词句。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来进行教学:“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章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现在的孩子对于“天窗”了解甚少,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展示天窗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天窗,从而体会课文中孩子的无奈心情,感受他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外面世界,并由此展开无穷无尽的想象。这篇课文的词句看似浅显,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上下功夫。教学时要借助朗读训练、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展开自己丰富的联想,并抓住重点词句回答问题,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知识与技能】1认读、书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的位置及乡下人开天窗的原因。3感知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品读句子,回答课后习题。老师:课件。学生: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天窗。2课时1学习生字、生词。通过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天窗及乡下人开“天窗”的原因。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将课文读通读顺,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难点理清文章脉络。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1)读读这三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天窗。(3)板书课题:天窗。(4)齐读课题。2简单介绍茅盾。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3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2完成填空: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3依据这样的条理理清文章的脉络。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天窗由来唯一的慰藉感悟第48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唯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体味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孩子带来的无穷快乐和无限遐想;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深刻含义。一、复习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天窗。(采光)2导入:(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的最后,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2)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第47自然段。二、细读课文(一)夏天阵雨来临时1指名读第4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2木板窗被关上了,天窗是透明的;人被关在屋里,心却无法被关住!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3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你会看到()。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你想象()。4品读句子。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1)句中的“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为什么透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3)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此,作者说(生接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二)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1出示学习向导。(1)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线画出孩子们想象到的景象。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3品读交流。(1)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河滩或游戏的追逐戏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抓住“忘不了”“偷偷”等词语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2)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飞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粒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世界。4师生齐声朗读第6、7自然段。5语言训练: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下着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6晚上,孩子们躺在床上休息,思想却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此,作者说(生接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三、总结升华1是的,夏天阵雨来了时(生接读)“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生接读)“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这时候(生接读)“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生接读)“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2所以,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交流: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3比较句子: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相不相同?(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四、拓展练笔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想象之窗,又带给你怎样的想象空间呢?老师这里也留下一方空白,请你大胆地想象,完成小练笔。1雨天或是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乘汽车、火车或是飞机时,看着窗外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提示:选择一个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第7自然段写一段话。文段中可以用上“也许也许也许”的句式。教学本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近“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聚焦重点句段,在诵读中体味“无”和“有”,“虚”和“实”,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我尝试抓住文章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机。小“天窗”,大“世界”。要让孩子们从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重要。今天,在课堂上,孩子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来,他们一定能够让想象载着孩子们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三月桃花水是一篇美文,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春暖花开、大地回春的美丽画卷,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到来时的欣喜之情。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优美词句。学习这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文中优美的词句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词汇;大量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字阅读及感受能力,善于联想和想象,具有一定的语言模仿和创作能力。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写景类文章的学习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遵循“初步感知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整体回顾”的阅读规律,采用“层进性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运用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表达的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这节课要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让他们在层层推进的想象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关键词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小组合作与展示等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诵读和理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教师:本课课件。学生:搜集关于春水的资料。1课时一、导入春水是什么意思呢?作者为什么把春水叫作“桃花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三月桃花水,去感受春天的优美吧!(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纠正错误的读音。3结合学生的质疑指导生字,注意读好“旋、和”在课文中的读音。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沉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6学生质疑。三、学习课文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文字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几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2教师引导:“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3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自然段时,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4课件展示。5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时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比喻)。6分男生、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7小组自学: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了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映照出了什么美景?8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第6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手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的倒影”比喻成“红莲”)9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文并思考: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之情)四、作业布置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三月桃花水沉醉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其次让他们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最后把对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地进行朗读。另外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问题的设置和回答中,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在此之后我只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学的基础上,逐步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能更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转述”。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事,让学生转述别人的一件事,通过看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转述。将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共16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