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共15页).doc
-
资源ID:14286752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共1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四川省职业院校 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二一六年十一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落实学校办学主体责任,建立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常态化、周期性、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推动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理论依据 以“戴明循环”质量管理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为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理论依据,最终形成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以“质量改进螺旋”为基础单元、纵横联动、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与机制。 戴明循环是一个追求持续改进的模型,它包括四个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步骤,即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组织活动有效推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知识管理,是充分利用组织和个人的智力资本,不断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知识获取、1 创造、传递与应用能力的过程。知识管理的核心载体是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知识具有生命周期,需要通过知识生命周期管理促进持续创新。知识生命周期管理,把知识生命周期、知识管理的流程和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将戴明循环和知识生命周期融合,创建“前台”+“后台”的工作方式,前台负责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后台负责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做到前台有后台支撑,工作与保证同步,学习和创新驱动,实现职业教育从管理到治理、从理论到实践、从模式到习惯、从组织到个人的全面转变。戴明循环和知识生命周期融合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戴明循环+知识生命周期示意图 在此基础上,确定建立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前后台相互支撑、纵横联动的“PDCA+知识创新”质量改进螺旋,如图2所示: 图2:“PDCA+知识创新”质量改进螺旋示意图 2 三、工作思路 引导全体教职工提升质量意识,为诊改工作提供基础保证;对照诊断项目、要素、诊断点进行现状核查,为诊改工作提供现实依据;修订完善学校“十三五”规划,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界定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为诊改工作提供方向和进度根据;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与常规工作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诊改工作制度,确保诊改工作的持续运行;依据零缺陷理论,建立任务内容清晰,责任具体落实,问题处理时限明确,监督控制到位,奖惩分明的诊改工作机制,确保诊改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五横五纵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建设学校履行主体责任、多方参与的质量保证工作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内控体系,搭建信息化数据平台;建立学校教学诊改工作机制、预警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学校“PDCA+知识创新”质量螺旋上升模式。形成促进学校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并有效提升专业建设能力。 具体目标 1.转变观念,形成全面质量保证意识 组织全体教职工系统学习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下发的系列文件,深刻领会诊改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要求。认真学习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对诊断项目、要素、诊断点的内涵、标准、要求等逐一解读。 3 在校内开展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学习与培训,努力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技术、路径,指导诊改工作制度、标准、机制、流程的建设。逐步形成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保证的“三全”质量文化。 根据诊改工作推进进程,适时组织校内的具体操作培训。 2.构建体系,奠定诊改基础 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设置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工作目标,完善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各个专项发展子规划等各级规划,形成目标体系;基于目标体系,明确目标,构建标准体系;修订制度,调整机构设置和内部职责分工,强化诊改职能,制订工作流程,构建内控体系。通过三个体系的构建,为教学诊改工作奠定基础。 3.搭建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完善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立校内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使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升级优化并与市、省、国家建立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并行融通,简化信息采集处理。充分发挥信息预警功能,为学校自主诊改、撰写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提供数据基础,按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要求提供数据。 4.推进专业转型升级,提升专业建设能力 以教学诊改为助推力,推动学校提高各专业的办学活力、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围绕新形势下“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总体要求,创新专业设置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形成专业定位清晰准确、专业支撑牢固有力、专业成长空间开阔、专业提升道路畅通的新格局。 五、主要任务 调整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强化诊改职能 增设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校长助理任主任。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管理与推进学校教学诊改工作并联系诊改专家组;负责教学诊改工作的制度设计、工作计划制订和推进、全面监督协调六个方面的诊改工作、编制学校年度质量报告。 设立学校监审专家委员会,聘请行业、高校以及其他中职专家组成,形成多方参与的格局。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学校的质量改革螺旋实施时的每一环节进行评估、测量、鉴定、仲裁,其结论为某一环节是否通过的最终依据;负责审定各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考核评价结果、质量报告等并拥有否决权。专家委员会与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或直接与校长联系工作。 4 强化职能部门的诊改职能。按照学校常规工作分工,划定各处室的诊改职责,调整不适应诊改工作常态化进行的职责设定与分工,强化各处室对人才培养状态过程实施日常监测并实施预警、纠错等职能,将职能部门从传统的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管理、保障模式,向以质量标准为基准,通过诊改流程和质量改进螺旋运行产生内生动力的治理、服务模式转变。 保持专业部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等质量生成的职能。以专业部主任为责任人,按照“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的前台实施流程,分专业进行专业规划、专业建设质量、课程建设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等方面的质量保证工作,各职能部门协助。 设立教学诊改信息中心,教务处主任助理为责任人,负责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开发、管理维护,完成和指导教师进行数据采集与上传。 图3: 诊改专家组 校长 质管办 监审委员会 专业部职能处室 科学制定规划,构建目标体系 信息中心 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确定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完成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依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素养、智能校园等子规划,形成学校“十三五”战略发展的目标链。 完善标准,构建质量标准体系 整理学校现有各类标准,对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等,分类分项制订标准,构建质量标准体系。 学校按教学准备阶段质量标准、教学实施阶段质量标准、教学评价阶段质量标准和教学保证阶段质量标准的逻辑思路,搭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准备阶段质量标准包括: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质量标准;教学实施阶段质量标准包括: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教学等质量标准;教学评价阶段质量标准包含:课程考核、实践考核、考试管理、成绩管理、试卷检查等质量标准;教学保证阶段质量标准包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考核、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教学秩序5 督导管理等质量标准。 修订制度,构建内控体系 全面梳理学校已有规章制度,按照建立“五横五纵”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重新归类建构,构建内控体系。 学校层面,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质量监控、校企合作等方面制度。制订教学诊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专业层面,修订完善专业开发建设制度与流程、专业质量评价制度。制订专业质量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课程层面,修订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开发等制度。制订课程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教师层面,修订完善教师聘用、教学常规、教学评价、工作考核、师资培养等制度。制订师资队伍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学生层面,修订完善学生素养培养、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与评价、毕业考核、学校与家庭和社区共同育人等方面制度。制订学生发展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建设数据平台 1.在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各项标准和学校诊改工作流程,建设学校质量监测数据平台。对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进行即时采集数据、动态统计分析数据、及时评价反馈工作状态、及时预警。实现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和省、市数据平台相融合。 2.根据诊改项目、要素、诊断点,设计数据平台的架构、指标、字段,建设学校管理运行信息化数据中心。与国家、省、市监测平台互联互通、纵向贯通、横向关联。实现对过程性数据的及时收集、统计汇总,反映学校的办学现状。同时,建设学校云计算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展示关键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并推进学校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的改革。 3.增强数据中心功能,增设移动工作平台,实现学校工作状态、工作流程、完成情况、数据采集统计的及时跟踪。规划建设在线课程、完善数字课程资源库、学生成长档案库、教师业务档案库等。 依据质量改进螺旋,形成学校“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 按照“PDCA+知识创新”质量改进螺旋,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6 层面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形成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网络联动的“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 表1:“五纵五横”诊改与改进工作运行表 决策指挥 学校十三五规划,专项工作计划,任学校 规划,工作务分解表,工标准,绩效作任务书。 考核标准。 质量生成 资源建设 基本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师资,数据平台。 支持服务 监督控制 学校诊改机制,数据平台管理制度,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各项制度,工作流程。 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调市场调研与人才培养方师资培养,设整改造制人才规格,案,实训基地施设备改善,度,教学常专业 专业规划,建设,专业团教学资源开规管理制专业建设标队建设,校企发,企业资源度,实习实准。 合作。 支持。 训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度。 课程建设规课程 划,课程开发标准,校企合作计划 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情况,教材与课程资源建设,校企合作 师资培训计教师队伍建教师 设规划,教师标准汇集。 划,分层培养规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 师资培训基地,进企业培训实训条件,兼职教师聘用,工作条件,培训经费。 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课程诊改机课程管理与制,课程建设实施管理制状态监控,课度。 程实施状态监控。 教师诊改机教师聘用制制,教师发展度,教师绩状态数据,教效考核制度 师工作状态数据。 专业诊改机制,专业建设动态监控,专业运行状态监控,专业调整监控。 7 学生核心素养学生素养培学生 养规划,学生核心素养等标准 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能力提升培养,就业与升学服务 建立诊改工作运行机制 德育队伍管德育师资队伍理制度,德建设规划,德育师资考核育基地建设,制度,学生班主任培训规行为规范细划,社团建设则,学业成规划 绩考核制度。 学生诊改机制,学生发展状态数据。 前台按照“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流程开展五个层面工作,后台按照“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流程进行教学工作诊改,前后台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互相支撑,配以“监测、预警”全面保证学校质量。 教学诊改工作流程主要有五个步骤,如图4所示,即: 诊断对照标准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发现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提出改进计划; 学习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创新有些问题,要敢为人先,通过创造性思维和探索实现知识的创新,并将创新的知识进行分享,达到深度改进目的; 存储提交自我诊断报告和新的工作方案,报学校批准并存档; 改进实施新的工作方案,进入新的质量改进螺旋。 图4:教学诊改工作流程 8 学校五个层面诊改运行机制如图5图9所示:图5:学校层面诊改机制示意图 目标 标准 学校“十三五”规划 专项规划 工作标准 绩效考核标准 计划 组织 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书 办学条件与经费 监控诊改制度与流程 流程监控 纵向系统 反馈 数据平台 9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