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整体规划(共8页).doc
-
资源ID:14288223
资源大小:1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希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整体规划(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希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整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作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为主要学习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以上课程理念,学校结合实际,以“自主、实践、创新”为课程实施核心,整合课程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坚持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指导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善于发现、勤于实践、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在开发地方自然条件、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广阔空间。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学校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程内容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结合开展。 2、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力图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或由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统摄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亦可从劳动与技术教育或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 3、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些内容可根据需要独立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由专任老师进行教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4、坚持生活性及现实指向性原则,重视体验和探究那些来自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及课题。 5、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 6、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五、课程实施 (一)活动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般采取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两种组织形式。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我们以“就近结合”为原则组成研究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每一小组5-8人,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并自拟组名。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制订活动方案,主持小组的讨论等。必须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从活动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二)学习活动方式 1、研究性学习 活动方式:观察、调查、探究、实验。 活动基本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布置探究任务; (2)指导选题,建立课题项目小组; (3)制定研究或活动计划、人员分工; (4)展开研究活动,收集、分析各种资料; (5)针对性指导,组织中期交流研讨; (6)调整改进探究活动,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7)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开展评价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劳动实践活动、技能练习活动、工艺制作活动、简易设计活动、技术试验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 4、信息技术教育 通过必修与选修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发展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 六、课程管理 1、课时安排 要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保证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总数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同时要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适于课内教学的内容,如制定计划、调查问卷的制作、图书检索、汇总材料、成果展示、活动评价等,就在课堂内进行;若要到校外开展社会调查、参观、采访、自然探究、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课时,但采取课时使用申报制度,由学校教导处统一协调。 2、教师的配备 (1)研究人员 本学期我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包括各中层干部。我们还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专任老师担任教研组长,成员包括三、四、五、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老师及各班班主任和各学科任课老师。此外,我们还另聘校外专业人士作为活动辅导员,并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为课程实施提供后备力量。 (2)任课教师 采用以兼职教师为主,学校领导、各班班主任与辅导员协管,学有专长的教师与校外专业人士参与指导的协同教学办法,确保课程实施的常态化进行。 3、过程管理 (1)教学常规管理 实施与学科课程一样的教学常规管理,包括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等,但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在常规操作上做以下基本规定: 备课:可以按主题来进行整体实施方案的设计,但要对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细致安排;也可以按活动实施过程分课时来撰写教学设计。 上课:严格按课时安排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挪作他用。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体现以主题组织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实践,避免学科化倾向。学校教导处进行经常性督查。需采用弹性课时要到学校教导处进行申报,统一调配。 作业:主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记录、体会、反思、成果等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展示,做评语式批改和口头表扬鼓励。 评价:主要对学生进行素质发展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2)对学生的管理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管理,包括分组、制定计划、小组合作方法指导、拓宽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实行安全管理与指导等方面。 (3)对教师的管理 一是加强培训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加强学习,每月撰写一篇学习笔记,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网络研修、现场观摩、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经常性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 二是根据主题和学生需要选择课题指导教师。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是协助指导教师,由学生根据小课题的研究需要自行聘请,负责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三是适当利用社会力量提供帮助和参与指导。积极与有关单位和社区建立友好联系和实践基地,聘请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家长做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 四是制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要求教师认真履行。具体是:制定学期活动计划;根据学校规划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小组,根据主题需要研制活动表格;全程指导活动,及时纠正偏差;做好学生实践成果的收集,提供展示舞台,开展积极评价;搞好活动总结;积极与其他教师合作;撰写活动案例和教学经验文章。 七、课程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力求全面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并尊重多元,引导反思。 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 3、评价的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