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小区初步设计说明(共4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第 一 章 设计总说明第 二 章 总图设计第 三 章 建筑设计第 四 章 结构设计第 五 章 给排水设计、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设计第 六 章 电气设计第 七 章 暖通设计第 八 章 燃气、动力设计第 九 章 消防设计第 十 章 人防设计第十一章 环保设计第十二章 无障碍设计第十三章 投资说明第十四章 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第十五章 节能设计附 件:一、用地红线图、现状地形图二、长沙市望城区规划管理局关于枫华府第地块规划条件及附图。三、规划等职能部门对总平面图的审批意见。四、长沙市望城区城乡规划局关于住宅小区汇智广场及F05栋建筑单体设计方案的批复(望规批201411号)专心-专注-专业某住宅小区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一、工程设计依据1)本工程设计主要的依据性文件及其文号1.1、已报批通过的总图1.2、经甲方认可的方案设计1.3、长沙市望城区城乡规划局关于枫华府第住宅小区汇智广场及F05栋建筑单体设计方案的批复(望规批201411号)1.4、建设方的工作联系函2)本工程设计时主要采用的国家有关法规和设计规范: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2.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2.7、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2.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2.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2.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11、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2.1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2.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2.14、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2.15、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2.16、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2009年8月)其它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3)区域地理、气象等条件3.1、地理条件本项目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西南含浦科技园内,基地靠近三环线,北临学士路,东侧为象嘴路。本区中心距长潭西高速收费站仅2.5公里,距长沙西站13公里,外围交通十分便捷,因此作为长沙城区外延发展的方向极具优势。3.2、气象条件3.2.1气温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0以上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93.2.2湿度最热月相对湿度 76%最冷月相对湿度 81%3.2.3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 1389.8mm日最大降雨量 192.5mm小时最大降雨量 82.5mm3.2.4风速、风向、风荷载最大风速(离地面10米处) 21.3m/s冬季平均风速 2.4m/s夏季平均风速 2.8m/s全年主导风向 北偏西风常年夏季主导风向 偏南风风荷载(离地面10米处) 0.35KN/3.2.5雪最大积雪深度 200mm雪荷载 0.40KN/4)场地配套条件本工程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含浦科教产业园,基地西靠三环线,北邻学士路,隔路相望为湖南中医学院的新校址,东侧为象嘴路,路对面为正在兴建的滨江花园和科教公园。项目分期开发,本期为整个项目的最后建设收官阶段。周边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在进一步完善中,天然气、给排水及供电等设施均已到达离本项目用地附近。项目配套的社区用房、部分物业管理用房、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消防水箱均已在前期配套完成;本期需完善全区项目的物业管理用房配套。二、工程设计规模及本次设计范围1)本期工程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本期项目总建筑面积55992.1m2。由1座27F酒店式公寓和1座32F商住楼。2)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用地北部的D01栋汇智广场(1座32F的商住楼和1座27F的酒店式公寓),进行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及节能各专业的初步设计,并配合园林绿化亮化工程、天然气、电讯电视、安防等专业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三、技术经济指标全区地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总用地面积:(329.696亩)2、 总建筑面积 :.943、 计容总建筑面积:.944、 建筑基底面积:41538.945、 建筑密度:21.29%6、 容积率:2.047、 绿地率:38.67%8、 总居住户数:2466户9、 总居住人数:7891人(3.2人/户)10、 总停车位:1786辆本期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总建筑面积 :55992.12、 计容总建筑面积:55759.9 , 其中: A座公寓建筑面积:20225.8(其中商业面积:2257.5) B座住宅建筑面积:19263.06(其中商业面积:1578.8) 广场中间商业面积:12.15 3、 地下室建筑面积:16491.09(商业面积:330.41;物管面积:270.73) 4、 建筑基底面积:1634.255、 绿地率:40%6、 居住户数:346户7、 居住人数:1108人(3.2人/户)8、 停车位:318辆其中:地面停车位40辆(含1辆无障碍停车位) 地下停车位278辆(含6辆无障碍停车位)四、 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特点本次设计除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还执行下列基本原则:1.1、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1.2、根据建设方的用途和目的,在追求精品建筑的同时注意降低建筑成本,综合研究该小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1.3、合理利用环境和空间,充分考虑地块条件、周边资源及平面功能要求。1.4、适应现行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1.5、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1.6、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充分结合。1.7、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的关怀,为他们的活动提供了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1.8、建筑和环境充分考虑防火、抗地质灾害等安全措施。1.9、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干扰。1.10、注重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保证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连续性,丰富和美化环境。1.11、合理组织人流、车流,重点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1.12、建筑应充分体现其特色,突出个性,使其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建筑群。1.13、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自然的保护、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地域特色的体现,运用科学,先进的规划理念打造一个规模适中的高尚人文社区。1.14、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居住环境的生态、环保、节能目标。五: 提请在设计审查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无第二章 总图设计一、工程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已审批通过的规划总图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长政发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2009年8月)4)长政办发【2005】125号长沙市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编制办法5)望规批【2014】11号长沙市望城区城乡规划局关于枫华府第住宅小区汇智广场及F05栋建筑单体方案的批复6)本工程地形图是由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于测绘成图。坐标系统为长沙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二、场地概况枫华府第住宅小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含浦科教产业园,基地西靠三环线,北邻学士路,隔路相望为湖南中医学院的新校址,东侧为象嘴路,路对面为正在兴建的滨江花园和科教公园。整个项目用地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临规划用地西向为继善科技园。本期工程位于整个小区用地的北角,临小区内部道路和象嘴路。小区场地由低洼的农田逐渐向山坡延伸,标高在36.647.6米之间。与周边道路高差0.33m左右。三、总平面布置1、规划布局该项目位于本小区用地北角的交叉路口,根据用地形状及充分利用临城市的沿街面,呈“八”字形布置两座塔楼,通过装饰构架将两座塔楼连为一栋。D01栋与小区D组团的等其它栋高层住宅建筑形成院落组团中心公共绿地,组成的多层次交往空间系统,满足现代居民多元化交往空间需求。小区的主出入口分别与学士路和象嘴路相接,次出入口与用地东南角的小区道路相接。2、建筑间距退让按长沙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向(50米以上100米以下高层建筑主要朝向)退让道路红线17.5米(>15);东向(公共建筑高层建筑主要朝向)退让红线17.5米(>15);D01栋与相邻高层住宅间距37.7743.49米,D01栋中A座与B座间距13.24米。建筑防火间距多层与多层间距大于6米,多层与高层间距大于9米,高层与高层的间距大于13米。3、空间组织设计在整体上强调小区内部空间与用地周边自然坏境景观相容性,统一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内部空间组织上,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标志性建筑以及组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4、景观设计本工程在景观设计上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处理景观,并在住宅组团与组团之间设置一条绿色景观带,做到了景观资源利用最大化。在主入口景观线上设置有中央绿地,步行道穿插于其中,形成了优雅曲径的文化意境。本小区绿地规划具体可分为三种形式:院落绿地、步行绿化空间、中心绿化及水景。三者共同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小区绿地系统。院落绿地:重点为儿童及老年居民服务,内设儿童和老人活动及休憩设施。绿化以草坪为主,配以灌木、少量造型优美的乔木(灌木及乔木均设置在消防扑救场地外)。步行绿化空间: 适宜小区内所有居民使用。它既是小区空气清新的“绿肺”、客厅,又是小区的人行景观轴线。景观轴线上的中心绿化处设雕塑,并配以花坛、座凳及花架等设施,成为小区的主要公共活动及景观中心。绿色景观带作为面广量大的小区绿化,不应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树种选择应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少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可搭配低矮的灌木和花卉,把不同等级的绿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绿化有机整体,尽可能的减少噪音污染;同时运用墙面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手法,既起到隔音效果,又能减少外墙吸热,保护外墙墙面,美化城市环境。四、竖向设计1、设计原则本工程用地现状地形地面平整,规划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在保证地面和路面排水所要求的最小坡度的前提下,合理的衔接好城市规划路、小区组团花园的高程关系。2、竖向设计D01栋东侧主出入口与小区主出入口相汇于象嘴路,西侧有一消防车紧急出入口与学士路相连;整体平面地面平整。五、交通组织本区域的主入口设在象嘴路上,次入口与学士路相连。1、 人车并行的道路交通系统小区内部地面道路系统由环-枝主干道和步行系统组成,步行系统由宅前路组成。内部地面干道系统主要设计为人车并行,车行系统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供消防车使用,同时均考虑车行道能到达每个单元出入口,满足了医疗救护、消防、搬家等特殊使用要求。南边小区道路一侧设停车位置,内部道路系统与广场联系,形成了道路景观及集散活动用地。小区道路采用沥青路面,步行休闲小径、广场步行街为辅装式路面。2、停车设施小区的停车位设计:地面在主要出入口处设有出租车位、临时停车位;D01栋南侧设有地面停车位40辆(其中1辆为无障碍车位),D01栋地下设有地下停车位278辆。第三章 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设计依据性文件1.1、建设方工作联系函:1.2、最终方案设计文件2)本工程设计时主要采用的国家有关法规和设计规范: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2.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2.7、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2.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2.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2.10、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2.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1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2.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2.14、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2.15、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2.16、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2009年8月)其它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二、设计概况1、上部单体部分(一)平面设计、功能组成本期项目D01栋(汇智广场)由1座27F的酒店式公寓和1座32F的商住楼及地下汽车库组成。、户型设计户型设计体现了多样性、前瞻性和生态性,借鉴目前房产市场上的住宅先进理念,并结合长沙当地的生活习惯,A座为酒店式公寓面积为60120户型组成;B座为高层住宅由100116的大户型、36的小户型及122153的跃层复式组成,功能配置合理,主要房间均具有良好的景观和视野。不同套型面积的组合满足了整个市场的多样性需求,使整个小区能吸纳更广的消费群体。A、B座13层均为商业,以满足住户的平时生活购物需求。高层住宅户型设计综合考虑空调安放,并尽可能使之隐蔽,合理组织空调冷凝结水收集与排放。(二)立面设计整体外观上充分吸收现代建筑的造型手法,采用浅灰色铝合金立面线条,以简洁、大方为原则,充分利用建筑自身特点进行处理。高层住宅采用平屋顶,建筑立面采用颜色分段式处理,并结合阳台、窗户进行统一造型处理,形成整体感,屋顶利用电梯机房及出屋面楼梯间加以处理。整体风格为现代建筑特点的符号。(三) 剖面设计D01栋A座酒店式公寓层高为3.6米,B座住宅层高为2.9米,A、B座商业一层层高为4.8米,二、三层层高为4.2米,室内外高差0.15米,建筑总高度为99.95米。(四)交通设计D01栋A座设置两个防烟楼梯和六部电梯作为垂直交通;B座每单元设置剪刀楼梯和两部电梯。(五)装修标准1、户门:防盗节能门(入户门)。2、窗、外门:单框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门(窗)。3、外墙:面砖和涂料。4、阳台:铸铁栏杆5、屋面防水:选用一级防水。6、室内装修:均为毛胚房。7、厨房设烟道,卫生间预留排气孔。 2、地下车库部分(1)技术指标:建筑分类防火分类耐火等级耐久年限抗震设防烈度地下车库中型汽车库II类一级506度(2)建筑设计:地下室共三层,由汽车库、变配电设备用房、水泵房组成。(3)平面设计:地下一层按使用功能分为停车区、变配电房区;停车区: 布置机动停车位90个。地下二层按使用功能分为停车区;停车区: 布置机动停车位109个。地下三层按使用功能为停车区、消防水泵房。停车区:布置机动停车位99个。(4)交通及层高:地下车库共设有一个直接对外的车道出入口和一个连接D4栋地下室的车道连接口。地下三层设有一个通往地下二层的双车道出入口,地下二层设有二个通往地下一层的车道出入口。各塔楼的电梯、楼梯均能到达地下室各层。地下一层层高为4.4m,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层高均为4.1m。(5)建筑用料:5.1地下室顶板上部用料表:编号部位用料编号部位用料1道路沥青砼路面3坡道花岗石2广场广场砖4绿化种植土本地下室属普通民用建筑,按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设计,防水等级为I级。5.2内部装修用料表:部位房间名称楼地面内墙面顶棚墙裙地下停车库细石混凝土乳胶漆设备用房、水泵房水泥砂浆乳胶漆乳胶漆 5.3地下工程防水: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2008)设计,防水等级为级(配电房防水等级为I级),外墙及底板为防渗钢筋砼,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2.0厚聚氨脂防水涂膜防水。第四章 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西南含浦科技园内,基地靠近三环线,北临学士路,东侧为象嘴路。本次设计范围为:D01栋A、B座及地下室, A座为27层高层建筑,地上13层设计为商业,4层架空为空中花园,527层设计为公寓,建筑总高度为99.65m; B座为32层高层建筑,地上13层设计为商业,4层及以上设计为住宅,建筑总高度为99.65m;地下设 3层地下室。 二、设计依据1、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2、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湖南省勘测设计院2014年3月编制的湖南继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枫华府第汇智广场 (第D01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4、本工程初步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7)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06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12)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046-20081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 年版)1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2008年版三、建筑分类等级 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高层住宅基础(含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4、建筑抗震设防类别:高层住宅为丙类。5、高层建筑级别:A级6、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A座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B座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结构转换层设置在4层楼面,其框支柱和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提高为一级,非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逐层降低一级,但不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为四级。7、地下部分防水等级:二级8、建筑防火分类等级及建筑耐火等级:高层住宅为一级。四、主要荷载取值1、风荷载:基本风压:W0=0.35 kN/ m2,地面粗糙度取C类。对高度超过60米的建筑承载力验算时,风荷载作用效应×1.12、雪荷载:基本雪压:S0=0.45 kN/m2 (50年重现期)3、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卧室、书房、客厅 2.0 kN/m2 阳台 2.5 kN/m2 厨房、住宅、走廊2.0 kN/m2 楼梯 3.5 kN/m2浴室、卫生间、盥洗间2.5 kN/m2 卫生间(设浴缸) 4.0 kN/m2上人的屋面 2.0 kN/m2 不上人的屋面 0.5 kN/m2屋顶花园、露台 3.0 kN/m2通风机房、电梯机房7.0 kN/m2 汽车通道和停车库 4.0 kN/m2商业 3.5 kN/m2 消防车通道及消防扑救面(单、双向板楼盖) 根据荷载规范按板跨度确定 4、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类场地特征周期值:0.35s建筑结构的阻尼比:0.05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045、建筑墙体恒荷载标准值外墙: 230厚加气混凝土砌体2.5 kN/m2厨房、卫生间内隔墙:100厚、200厚加气混凝土砌体1.4 kN/m2、2.1 kN/m2其它内隔墙: 100厚、200厚加气混凝土砌体1.4 kN/m2、2.1 kN/m26、温度作用超长的主楼已设置变形缝,地下室超长部分已设置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并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加强了地下室侧壁、底板、顶板、主楼屋面、主楼东西山砼墙的配筋,故温度应力不再做定量计算。7、水浮力作用地勘报告建议地下抗浮设计水位为35.50m,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抽排水准备,防止因暴雨对基坑产生影响,且地下室应进行抗浮验算,纯地下室抗浮工程拟采用抗浮锚杆。地下室底板配筋计算考虑水浮力作用。五、基础设计1、工程地质概况1)场地地形、地貌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湘江冲积阶地,地形较平缓,现状标高为32.2439.15m,相对高差6.91m。2)场地各层岩土的构成与特征根据钻孔揭露,场地范围内分布的地层自上而下为:1、人工填工(Q4ml):褐黄色、褐红色,松散,稍湿,主要为素填土,由粘粒组成,含少量砾石及砖块,约占20%25%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层厚1.508.00m,平均厚度5.12m,层底标高28.7034.54m。2、粉质粘土(Q3al):灰褐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粉细砂,约占10%。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层厚1.209.80m,平均厚度3.92m,层底标高22.4129.92m。3、中粗砂(Q3al):褐黄色,石英质成分,含约20%30%的粘性土,不均匀夹40%50%的圆砾,局部地段圆砾富集,饱和,中密状态。层厚0.404.30m,平均厚度1.60m,层底标高20.2128.21m。4、残积粘土 (Qel):褐红色,可塑-硬塑,由第三系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层厚0.503.10m,平均厚度1.41m,层底标高21.4129.24m。5、强风化泥质粉砂岩(E):褐红色,强风化,大部分矿物成分已风化变质,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块用手可掰碎,岩体极破碎,极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层厚0.707.00m,平均厚度3.77m,层底标高11.2124.90m。6、中风化泥质粉砂岩(E):褐红色,中风化,泥质结构,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芯多呈长柱状、柱状,局部含少量圆砾,成分为砂岩,岩体较完整,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RQD=6080%,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层厚14.60m。3)水文地质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人工填土层中,水量贫乏;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中粗砂层中,水量中等。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1.004.50m,水位标高29.9436.40m,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一般为23m。场地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临近侧向补给及大气降水补给,向邻区径流,以大气蒸发等形式排泄。地勘报告建议地下抗浮设计水位为35.50m,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抽排水准备,防止因暴雨对基坑产生影响,且地下室应进行抗浮验算,纯地下室抗浮工程拟采用抗浮锚杆。(2)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不需要进行专项防腐蚀设计。4)场地地震效应拟建场地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拟建场地的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3条,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拟建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应按规定进行抗震设计。5)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构造及新构造运动迹象,其构造稳定性和重力稳定性良好。也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适宜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场地。 2、基础设计拟建建筑物基础型式及持力层的选择原则为: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现状地面标高,结合各建筑物设计特征及地坪标高,考虑基础的经济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和工期要求进行选型。高层建筑因其荷载较大,宜选择承载力较高的岩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同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高层主楼及主楼以外的地下室均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持力层,端阻力特征值qpk=3200kpa,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1.0m。按端承桩设计,桩径10001500mm,桩长6m。按全埋式地下室考虑,顶板±0.00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底板标高-13.2m,按H/18计算基础埋深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经验算主楼部分在重力荷载与水平荷载标准值或重力荷载代表值与多遇水平地震标准值共同作用下,基底不出现零应力区。六、地下室设计D01栋设3层地下室,根据建筑条件,地下-3、-2层主要设计为设备用房和车库,-1层局部设商业配套用房、物管用房和设备用房,其余为车库。该地下室属于超长混凝土结构,因此拟在纵横两向每隔3040m设置施工后浇带,主楼范围内设膨胀加强带,混凝土采用内加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以降低混凝土硬化前期的收缩变形影响。同时加强地下室侧壁、底板、楼板、顶板配筋,以抵抗后期的温度应力影响。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采用普通框架梁板结构,板厚取180mm,楼面双层双向配筋,荷载取值按建筑条件考虑覆土自重和消防车荷载等,按计算配筋且每层每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25%。顶板框架主梁最大跨断面为450×1000,井字梁断面为300×800。地下室中间层楼板采用普通框架梁板结构,按建筑条件考虑设备荷载和一般车库荷载,最小板厚取120mm,按计算配筋。建筑设三层地下室,底板标高-13.2m,除高层主体建筑,纯地下室部分整体抗浮不够,拟采用锚杆进行抗浮设计。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混凝土抗渗强度等级采用P8。七、上部结构设计1、A座结构设计A座为27层高层建筑,地上13层设计为商业,4层架空为空中花园,527层设计为公寓。根据建筑设计,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楼屋面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体系。建筑平面布置较为规则,满足结构平面布置的规范要求,为减小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沿房屋四角布置剪力墙,使结构具有较大的抗扭转刚度。为防止楼、电梯间开洞对楼板的削弱造成楼板不连续,结构布置将楼、电梯间以剪力墙围合,形成剪力墙筒体,该部分楼板厚度为150mm,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向配筋率不小于0.25%。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楼面梁:外周边梁高800mm,保证立面上梁底在同一标高。梁布置均充分考虑建筑填充墙的位置。楼面板:卫生间降300mm,板厚度为100mm。除卫生间楼板外,楼板最小厚度为150mm,板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屋面最小板厚为150mm,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配筋加强。2、B座结构设计B座为32层高层建筑,地上13层设计为商业,4层及以上设计为住宅。根据建筑设计,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结构转换层设在4层楼面。楼屋面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体系。B座高层住宅分为左右两个单元,并从地下室顶板开始设缝脱开。设缝后建筑平面能够满足高规关于结构平面布置的要求。为减小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剪力墙尽量沿房屋的外周边布置,并尽量使剪力墙布置均匀,使结构具有较大的抗扭转刚度,并使楼层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量靠近。剪力墙的布置除满足现有建筑平面要求外,还充分考虑到住户以后装修改造需要。考虑到温度效应作用其端开间纵向剪力墙、山墙处剪力墙配筋率适当加大。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形成扭转不规则,为防止楼、电梯间开洞对楼板的削弱造成楼板不连续,结构布置将楼、电梯间以剪力墙围合,形成剪力墙筒体。该部分楼板厚度适当加厚,双层双向配筋,保证每层每向配筋率不小于0.25%。结构转换层楼板厚度为180mm,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向配筋率不小于0.25%。结构转换层设在4层楼面,转换层与相邻五层的侧向刚度比满足规范要求,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也满足规范要求。部分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取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小于房屋高度的1/10。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3%,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钢筋直径不小于8mm。框支柱在上部墙体范围内的纵向钢筋应伸入上部墙体内不少于一层,其余柱纵筋锚入转换层梁内或板内。楼面梁:高层住宅周边梁高500mm,保证立面上梁底在同一标高。梁布置均充分考虑建筑填充墙的位置,尽量使厅和主卧室不露梁。楼面板:阳台、厨房降50mm,卫生间降300mm,板最小厚度为100mm。板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厨房、卫生间按受力计算结果配置双层双向钢筋。屋面板厚为120mm,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配筋加强。八、结构分析1、本工程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 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墙元模型)SATWE(2010版)进行结构计算。2、主要计算参数:1) 地下室层数:32)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位移计算)、否(配筋计算)3)墙元最大边长:1.0m4)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出口节点5)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6)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7)结构体系:框剪结构(A座);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B座)。8)恒活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加载39)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10)地震信息:地震烈度6,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周期折减系数0.9(A座);0.7(B座),结构的阻尼比5%,活载质量折减系数0.5,特征周期 0.35S,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04,考虑偶然偏心,考虑双向地震力作用。 11)调整信息:梁刚度放大系数按规范计算取值,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1.0,考虑梁活荷不利布置,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梁扭矩折减系数0.4,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1.0,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12)结构重要性系数 1.0,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校核。13)配筋信息:梁主筋强度36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