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核心考点(自制)(共19页).doc

    • 资源ID:14315665       资源大小:20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核心考点(自制)(共1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风险管理基础1风险与风险管理1、风险: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2、风险与收益、损失的关系: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平衡管理),风险是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损失是事后概念。3、损失类型:预期损失EL提取准备金、冲减利润;非预期损失UL资本金;灾难性损失SL保险。4、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极大地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片面追求利润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的管理模式;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主;分散风险管理全面、集中管理;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金融资产和业务组合;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具有自觉管理、微观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功能;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金规模、风险管理水平。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偏重于资产业务,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经营中最直接、最经常性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为扩大资金来源,避开金融监管限制,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同时,加大了经营风险;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如何在风险与收益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假设不存在风险偏好)、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一定条件下资产的风险溢价、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定量关系)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70年代,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非利息收入比重迅速增加,要求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标志向全面风险管理模式转变。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1、风险分类(按诱发风险的原因):八大类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国家、声誉、法律、战略。2、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还存在于衍生产品交易中;且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主要形式,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3、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商业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其中利率风险尤为重要;市场风险来源于所属的经济体系,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分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4、操作风险:包括人员因素、系统缺陷、内部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风险,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非营利性,不能为银行带来盈利,但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5、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一种多维风险,形成的原因除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可能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流动性不足;流动性风险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6、国家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二是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商业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7、声誉风险:由于意外事件、商业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几乎所有的风险都可能影响银行声誉;管理声誉风险的最好办法: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善公司治理,并预先做好应对声誉危机的准备;确保其他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优先排序,并得到有效管理。8、法律风险: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狭义定义: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广义定义:狭义+违规风险+监管风险9、战略风险: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存在缺陷,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匮乏,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战略风险管理可以被理解为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风险管理;二是从战略性的角度管理商业银行的各类风险。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商业银行运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五类。2、风险分散: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是全面的,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国家的借债人;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相互独立的投资形式;风险分散策略是有成本的。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认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不完全正相关),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3、风险对冲: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对管理市场风险非常有效;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4、风险转移: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分为保险转移(缴纳保险费转移风险)和非保险转移(期权合约、担保、备用信用证等)。为应对灾难性损失,通常采用。5、风险规避: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主要通过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6、风险补偿: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实践中,银行一般通过加价来索取风险回报;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风险合理定价。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银行资本即会计资本(或称账面资本、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信托赔偿准备、未分配利润等。2、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资本融资的具体来源主要包括原有股东追加投资、发行新股和留存收益);吸收和消化损失(风险缓冲器);限制商业银行过度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维持市场信心;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3、监管资本强调的是抵御风险、保障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能力,并不要求其所有权归属。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和公开储备;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储备以及混合性债务工具等;在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时,还规定了三级资本。4、经济资本:应对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经济资本与会计资本和监管资本的关系:会计资本经济资本;监管资本逐渐向经济资本靠拢。经济资本配置对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制定科学的业绩评估体系。5、股本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无法全面、深入揭示商业银行在盈利同时所承担的风险水平,因此,采用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来综合考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成为国际商业银行最佳管理实践。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税后净利润-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或非预期损失),衡量的是经济资本的使用效益,正常情况下其结果大于商业银行的资本成本。5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1、绝对收益=P-P0 ,P指期末资产价值总额,P0指期初投资的资金总额。2、相对收益计量方法:常用的比率有百分比收益率和对数收益率,百分比收益率R=(P+D- P0)/ P0,D指资产持有期间的现金收益。3、预期收益率E(R)=p1r1+p2r2+=pnrn,r指收益率,p指每种收益率出现的概率; 方差Var(R)= p1r1- E(R)2+ pn rn- E(R)2,其平方根称为标准差,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越大,表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反之亦然。 正态分布(认识正态分布曲线图):正态随机变量x的观测值落在距均值的距离为1/2/2.5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约为0.68/0.95/0.99;当=0,=1时,称为标准正态分布。4、风险分散的原理:投资者在预期收益相同的条件下,愿意投资风险(标准差)更小的资产;而在相同的风险水平,希望得到收益更高的资产。如果两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分别为R1和R2,每一种资产的投资权重分别为W1和W2=1-W1:该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为Rp=W1R1+W2R2;如果两种资产的标准差分别为1和2,则该组合的方差(2)为:W12R12+W22R22+2W1W212,为相关系数(的绝对值1;如两种资产收益率完全正相关,则=1;两种资产间的收益率变化不完全相关,即<1时,用标准差度量的加权组合资产的风险小于各资产风险加权和,体现了组合投资降低和分散风险的作用)。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1风险管理环境1、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2、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公司治理原则:维护股东权利:确保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若权利受到损害,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治理结构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治理结构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的信息;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3、巴塞尔委员会的公司治理准则(了解并与OECD区分开来):董事会成员应称职;董事会应核准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监督其在全行的传达贯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价值准则应当禁止外部交易和内部往来活动的所有和贿赂行为;有效的董事会应清楚界定自身和高级管理层的权力及主要责任,并在全行实行问责制;董事会应确保对高级管理层是否执行董事会政策实施适当的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外部审计单位及内部控制部门的作用;董事会应确保薪酬政策及其做法与商业银行的公司文化、长期目标和战略、控制环境相一致;商业银行应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商业银行正常运转的积极表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了解商业银行的运营架构,包括在低透明度国家或在透明度不高的架构下开展业务。4、我国良好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银行内部有效的制衡关系和清晰的职责边界;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与股东价值相挂钩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产品定价、成本核算、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有力支撑。5、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6、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意义(或作用):保障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会极大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7、内部控制目标: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的贯彻执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8、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9、内部控制主要原则:全面、审慎、有效、独立。10、风险文化: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是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组成,其中风险管理理念是精神核心。11、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体现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风险管理战略应该纳入商业银行整体战略之中,并服务于业务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应充分了解所有风险,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于不了解或无把握控制风险的业务,应采取审慎态度。12、风险文化的培植: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终身事业;商业银行应向全体员工广泛宣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等内容,使之成为商业银行和员工一致的价值观;银行该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和实施绩效考核,将风险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13、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分为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方面。战略目标分为战略愿景、阶段性战略目标和主要发展指标等,战略目标决定了实现路径;一旦战略目标发生改变,必须相应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式。2风险管理组织1、商业银行建立高效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遵循的基本原则: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明确,具有可执行性,最大限度降低内部交易成本。2、董事会:商业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承担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责任,确保商业银行有效识别、计算、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董事会通常指派专门委员会(通常为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可由商业银行内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士担任,也可由外部专家/顾问担任。风险管理总监应当是商业银行董事会成员,同时担任商业银行副总裁或以上职务。3、监事会:我国商业银行所特有的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从事商业银行内部尽职监督、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监督等监察工作。在风险管理领域,监事会应当加强与董事会及内部审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的工作联系。4、高级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商业银行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种风险。高级管理层的支持与承诺是商业银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石。5、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固守两个基本准则: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具备高度独立性,以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部门不具有或只具有非常有限的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既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互为支持,但不能混为一谈。6、风险管理部门结构:应与业务部门保持相对独立,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推进风险管理政策在全行内的有效措施。一般分为集中型风险管理部门(适用于规模庞大,资金、技术、人力资源雄厚的大中小商业银行)和分散型风险管理部门(缺点是难以绝对控制商业银行的敏感信息,无法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的市场定价能力)。7、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监控各类限额;在限额违规的情况下,应及时向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核准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并协助财务控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可以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状况,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辅助作用。8、财务控制部门:采取每日参照市场定价的方法,及时捕捉市场价格/价值的变化,因此所提供的数据最为真实、准确,处在有效风险管理的最前端。9、内部审计部门:从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个主要阶段,审核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果。风险管理部门可以为内部审计部门提供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和记录,职责见P44。10、法律/合规部门:应独立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职责见P45。11、外部监督机构: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题眼如下):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银行政策、银行风险管理(识别、计量、检测、控制)系统、内控和审计。12、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前台业务人员、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3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管理部门承担了风险识别、风险计算、风险监测的重要职责,而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风险控制/管理决策的最终责任。2、风险识别/分析: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性质;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内在的风险因素。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有:专家调查列举法、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分解分析法、失误树分析方法。3、风险计量/评估: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通过降低监管资本要求,鼓励商业银行采用高级风险量化技术。4、风险监测/报告: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5、风险控制/缓释:对已识别、计量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风险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标: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符合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的要求,并在成本/收益基础上保持有效性;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4风险管理信息系统1、风险信息/数据种类:内部数据通过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数据仓库获得;外部数据通过专业数据供应商获得。2、处理输入数据:中间计量数据:应该存储到数据仓库中,一般采用三维存储方式,如时间、情景、金融工具。组合结果数据: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目标存储到风险数据仓库中,以便业务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终端获取。3、信息储存系统应当结合以下能力:增添最初没有预计到的产品特性(新产品风险技术改进);以特定的投资组合方式集中并计量风险;重新定义投资组合,以及如何将不同的产品组合在一起。4、先进的企业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采用B/S结构,操作人员通过IE方式实现远程登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有相关的风险信息。其优点包括:实现风险数据集中管理、一致调用;最大限度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保护知识产权和系统安全。5、发布风险分析信息/报告分为两个步骤:预览,发布。*6、风险管理系统的特点/要求:设置不同进入级别;为每个系统用户设置独特的识别标志,并定期更换登录密码或磁卡;对每次系统登录或使用提供详细笔记;设置严格的网络安全/加密系统;随时进行数据信息备份和存档,定期进行检测并形成文件记录;设置灾难恢复以及应急操作程序;建立错误承受程序。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1信用风险识别1、客户分类: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法人客户又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企业类客户又划分为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户。(本书所述的单一法人客户包括企业单一客户和机构类客户。)2、单一法人客户:基本信息分析:判断客户类型(见上分类)、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情况。财务状况分析: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经营管理状况、资产管理状况、负债管理状况)、财务比率分析(盈利能力比率、效率比率(营运能力比率)、杠杆比率、流动比率)以及现金流量分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各种财务比率参见P57盈利能力比率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效率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杠杆比率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流动比率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能够更好地反映短期流动性)。对于短期贷款,应考虑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还贷款;对于中长期贷款,应分析未来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初期应考察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所需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非财务因素分析: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包括管理层风险分析、行业风险分析、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就国内企业而言,存在最突出问题是经营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总体经营不善、产品风险、原料供应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和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分析。担保分析:主要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在对贷款保证进行分析时,商业银行最关心的是保证的有效性。留置主要应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主合同。机构类客户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还要识别是否存在政策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担保风险。在对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时,除以上分析外,还应关注其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誉风险。3、集团法人客户:整体状况分析:可参照单一法人客户分析方法,对集团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及担保等整体状况进行逐项分析,以识别其潜在的信用风险;但集团法人客户的状况通常更为复杂,其中对集团内关联交易的正确分析和判断至关重要。分析企业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时,首先应全面了解集团的股权结构,找到企业集团的最终控制人和所有关联方,然后对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否属于正常交易进行判断。A、纵向一体化集团: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半成品作为原材料,以及下游企业再将产成品提供给销售公司销售。B、横向多元化集团: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的大量资产重组、并购、资金往来以及债务重组。在识别和分析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做到:充分利用已有的内外部信息系统;与客户建立授信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当尽职受理和调查评价;识别客户关联方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客户注册资金、股权分布、股权占比等;集团法人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当保持一致;在定期识别期间,集团法人客户的成员单位若发生权关系变动,导致其与集团的关系发生变化,银行应及时上报并调整企业客户信息库;对所有集团法人客户的架构图必须每年进行维护,更新集团内的成员单位。信用风险特征:内部关联交易频繁;连环担保十分普遍;财务报表真实性差;系统性风险较高;风险识别和贷后监督难度较大。4、个人客户:基本信息分析:个人信贷业务特点表现为单笔业务资金规模小但业务复杂而且数量巨大;主要包括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资产与负债情况、贷款用途及还款来源、担保方式的调查。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是有效管理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大幅扩大并提高个人信贷业务的规模和效率。信贷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A、个人信贷产品分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零售贷款(汽车消费、信用卡消费、助学、留学、助业贷款)。B、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经销商风险(经销商因不具备销售资格或违反法律导致销售行为和合同无效;经销商违约导致购买人违约);“假按揭”风险(开发商、借款人、银行单独或串谋导致违约、违规的情况);由于房产价值下跌导致超额押值不足的风险;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变动风险。C、个人零售贷款的风险:借款人的真实收入状况难以掌握;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有可能不稳定;贷款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或价格下跌导致消费者不愿履约;抵押权益实现困难。对于助学、留学贷款,还应当要求学校、家长或有担保能力的第三方参与担保;对用于购买商品(如汽车)的贷款,商业银行应对经销商的信誉、实力、资格进行分析考察。应高度重视个人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必要时应将其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可变现财产作为抵押,并要求借款人购买保险。5、贷款组合:商业银行在识别和分析贷款组合信用风险时,应当更多地关注系统性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宏观经济因素 行业风险 区域风险(同属于系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贷款组合中因各贷款间存在相关性,因此贷款组合的整体风险通常小于单笔贷款信用风险的简单加总。具体情况为若各单笔贷款之间的相关性为正,表示同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较大;若为负,表示同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较小相关性绝对值越大,表示对应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为正时)/小(为负时)。2信用风险计量1、基本概念及知识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二维评级体系:一维是客户评级,另一维是债项评级;客户信用评级: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级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PD);违约(当下列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债务人即被视为违约):商业银行认定,除非采取追索措施,借款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商业银行的债务;对商业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含);超过透支限额;违约概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区别为违约率,后者为实际发生的)。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违约概率的估计包括两个层面:单一借款人的违约概率;某一信用等级所有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商业银行估计借款人所对应的违约概率,常用方法有内部违约经验、映射外部数据和统计违约模型。2、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专家判断法(即专家系统):A、主要考虑因素: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声誉、杠杆、收益波动性)、与市场有关的因素(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B、目前所使用的专家系统,以5Cs(品德、资本、还款能力、抵押、经营环境)系统使用最为广泛。另外还有5Ps(个人因素、资金用途因素、还款来源因素、保障因素、企业前景因素)和骆驼(CAMEL)分析系统(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水平和流动性)。C、显著特点:将信贷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作为信用分析和决策的主要基础。D、突出问题:对信用风险的评估缺乏一致性;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信用评分法:用可观察到的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得分)代表其信用风险,并归类不同的风险等级。A、信用评分模型的关键在于特征变量的选择和各自权重的确定。B、目前广泛应用的信用评分模型有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线性辨别模型。C、存在问题:建立在对历史数据模拟的基础上,是一种向后看的模型;对借款人历史数据的要求相当高;无法提供客户违约概率的准确数值。违约概率模型:与传统的专家判断和信用评分法相比,违约概率模型能够直接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因此对历史数据的要求更高,需要商业银行建立一致的、明确的违约定义,并且在此基础上积累至少五年的数据。3、违约概率模型:RiskCalc模型:适用于非上市公司,核心是通过严格的步骤从客户信息中选择出最能预测违约的一组变量,经过适当变换后运用Logit/Probit回归技术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Credit Monitor模型:适用于上市公司,其核心在于把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视为期权买卖关系,从而通过应用期权定价理论求解出信用风险溢价和预期违约频率(EDF);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核心思想是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风险中立者,无论何种级别的风险资产,只要资产的期望收益相等,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的态度就一致,这样的市场环境被称为风险中性范式;死亡率模型:根据贷款或债券的历史违约数据,计算在未来一定持有期内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或债券的违约概率(即死亡率),通常分为边际死亡率(MMR)和累计死亡率(CMR)。需要会计算中性定价模型和死亡率模型中的违约概率(参见P81-82案例分析)4、债项评级:对交易本身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大小。特定风险因素包括抵押、优先性、产品类别、地区、行业等。债项评级既可以只反映债项本身的交易风险,也可以同时反映客户信用风险和债项交易风险。5、债项评级与客户评级的关系: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是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维度;一个债务人只能有一个客户评级,而同一债务人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6、违约风险暴露(EDA):指债务人违约时的预期表内、表外项目风险暴露的总和。如果客户已经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为其违约时的债务账面价值;如果客户尚未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对于表内项目为债务账面价值,对于表外项目为“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公司风险暴露 零售风险暴露 其他主要风险暴露(主权风险、金融机构风险、股权风险、其他风险)7、违约损失率:指给定借款人违约后贷款损失金额占违约风险暴露的比例影响因素:项目因素(清偿优先性、抵押品等)、公司因素、行业因素、地区因素、宏观经济周期因素。计量方法:A、市场价值法:通过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信用价差和违约概率推算违约损失率,其假设前提是市场能及时有效反映债券发行企业的信用风险变化,主要适用于已经在市场上发行并且可交易的大企业、政府、银行债券。B、回收现金流法:根据违约历史清收情况,预测违约贷款在清收过程中的现金流,并计算出LGD,即LGD=1-回收率=1-(回收金额-回收成本)/违约风险暴露。8、违约发生的原因:债务人自身因素;行业或区域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在计量单个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类后,还应在组合层面计量不同债务人或不同债项间的相关性。9、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本质上VaR模型,目的是为了计算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一个信用资产组合在持有期限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创新之处在于解决了计算非交易性资产组合VaR这一难题。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直接将转移概率与宏观因素的关系模型化,然后通过不断加入宏观因素冲击来模拟转移概率的变化,得出模型中的一系列参数值。可看做是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个补充(计算过程中基于历史数据的转移概率进行调整)。该模型本身并不能计量出完整的等级转移矩阵。(3)Credit Risk+模型:根据针对火灾险的财险精算原理,对贷款组合违约率进行分析,并假设在组合中,每笔贷款只有违约和不违约两种状态。CreditRisk+模型认为,贷款组合中不同类型的贷款同时违约的概率是很小的且相互独立,因此,贷款组合的违约率服从泊松分布。10、信用风险组合的压力测试优点:共五点(P89)缺点:过多的压力测试并不意味着抓住了风险管理的实质和要害,也不意味着高水平的风险管理;管理者对众多的压力测试结果难以分清主次,因而对决策的帮助并不大;压力测试只是对组合短期风险状况的一种衡量。11、国际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政府未能履行其债务所导致的风险(主权风险),也包括主权国家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债务人履行偿债义务的能力和意愿。表现形式:拒付债务;延期偿付;无力偿债;重议利息;债务重组;再融资;取消债务;评估指标:数量指标(反映经济情况)、比例指标(反映对外清偿能力)、等级指标(政治、社会因素);比例指标分类及限度:A、外债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20-25%,过高表明外债负担过重;B、偿债比例:15-25%,超出表明偿还能力有问题;C、应付未付外债总额与当年出口收入之比:100%,过高表明长期资金流动性差,风险也较高;D、国际储备与应付未付外债总额之比:20%,过低表明国际储备偿还外债能力不足;E、国际收支逆差与国际储备之比:150%,超过表明风险较大。12、国家风险主权评级:指各国直接或间接影响债务人履行其对外偿付义务的能力和意愿的测试与排名,对国家风险的计量可以通过主权评级来实现,该评级必须是动态的,其作用有:决定主权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非主权实体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的成本(信用低,成本高);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资本的流向。13、国家风险管理的常用措施(题眼):将国家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国家限额;根据国家风险分类收取相应的风险补偿费率;实行多样化信贷与投资政策以分散风险;投保国家风险保险。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1、信用风险监测:指信用风险管理者通过各种监控条件,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标的异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经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阈值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2、风险监测对象:包括单一客户风险监测和组合风险监测单一客户风险监测:基本面指标(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环境类指标)、财务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增长能力指标);对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需要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企业;组合风险监测:即把多种信贷资产作为投资组合进行整体监测A、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对信贷资产组合的授信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监测。B、资产组合模型:商业银行在计量每个敞口的信用风险,即估计每个敞口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的基础上,就能够计量组合整体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一种是估计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整体价值的概率分布;一种是不直接处理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而把暴露在该风险类别下的投资组合看成一个整体,直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包括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等)。3、风险监测主要指标:不良资产/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100%,是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代表大量贷款或交易组合在整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损失,是商业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风险迁徙类指标:A、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B、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核心考点(自制)(共19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