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要点(共8页).doc

    • 资源ID:14337385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要点(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一u 文言文专项复习马说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2、全文中心思想:作者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引发出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文章处处写马,而句句都在贬“人”,它借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3、写作方法本文属于“说”这种体裁,与现在的杂文相似。本文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两个特点:(1)(目的)托物寓意: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2)中心突出:本文贯穿全文的是“不知马”这句话。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痛斥“食马者”的无知,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二、按要求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1、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2、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3、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4、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15、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6、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6、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问答题1、分别概括123的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2、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披露。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6、本文写作有何特点? 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7、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麽观点?突出强调了什麽问题?摆明的观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突出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8、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各比喻什么?“千里马”: 寓指有才能的人。 “伯乐”: 寓指能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 寓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10、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11、从文中找出三个通假子并释义。食马者(“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12、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13、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1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15、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16、“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17、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18、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19、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2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1、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22、“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2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在、社会现实。2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答:无才难做千里马,有志可成万里驹。25、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送东阳马生序一、考试角度主要在两篇古文的比较阅读如:【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2、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1)具有伯乐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二、问答题: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修饰,它照应了“计日以还”一句。2、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 刻苦好学(2)_博览群书_ (3)_虚心请教_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 ”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4、“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5、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6、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1)得书难:(2)拜师难7、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因为作者心中有读书这件乐事。8、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勤”和“艰”;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梅花香自苦寒来。9、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坚守学习信念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10、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1、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1、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他的文章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体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2、 结构分析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写 :水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山奇(以动写静) 作者感受:淡泊名利3、文章主旨:本文以乘船游江所见,着力刻画富春江上的山水奇观,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内容理解】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分式。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深可见底 ,水流很急,动静相生。静态:清澈;动态:急猛。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充满了生机,显示出山的“奇”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句话侧面写出富春江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情感。5、一千多年来,多少矫揉造作、繁缛浮艳的文章,都被淘汰了,但与朱元思书却至今脍炙人口,经久不衰,使我们领略到了山水散文的魅力。根据你的理解,找到本文诸多美点。谋篇布局美;情景交融美;动静结合之美;委婉含蓄之美;表现手法之美;语言错落美。五柳先生传问答题:1、“五柳先生”名号来历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活的情况如何?(用原文回答)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2、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突出旨趣,勾勒五柳先生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特征,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3、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表现在哪六个方面?概括出来。.少言,好读书,嗜酒,脱略形迹,安于贫贱,以文自娱。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的“不慕荣利”,宁愿淡泊自处,甘于贫穷,表明了他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就这一点来说,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他这样不问世事的隐居态度,也有消极避世的成分,尤其是想回到过去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里去,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5、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是一个率真放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6、“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7、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课内古诗词鉴赏(第五单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赤壁(唐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写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本诗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机遇。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记叙)。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比喻、对偶)描写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偶)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千古传诵。前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第一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后用“表里山河”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写景是为写情。第二层:“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都城长安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伤心的是朝代在不断更替,百姓的痛苦却没有改变。暗喻,含蓄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的复杂感情,情调压抑低沉。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这首小令,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宕荡起伏,将描写抒情议论融汇贯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曲调抑扬顿挫,风格高昂壮阔,转换自然顺畅,是难得的怀古写实的篇章。 u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项海燕1文学常识填空海燕一文的作者是_俄_国文学家_高尔基创作的散文诗,节选自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全文高度赞扬了海燕的战斗精神。2、找出下列各题的正确选项。.文中把海燕比喻为“黑色的闪电”,意在突出海燕的( A )。A.勇敢、高傲 B.热情、乐观 C.敏感、聪慧 D.敏捷、矫健.海燕“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中的“高傲”的同义词是( B)。A.自豪 B.骄傲 C.傲慢 D.傲然.“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句话说明海燕所象征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具有( D )。A.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B.乐观的态度和战斗的激情。C.夺取胜利的百倍信心。 D.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A )。A.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B.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C.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D.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问答题:1,试概括选文的内容。这首散文诗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式,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2,文中哪些词体现了海燕的特点?突出了海燕的什么特点?“闪电”“高傲”“飞翔”“大笑”“号叫”这些词表明了海燕的矫健、勇敢和乐观的特点。3,文中的词语概括海鸥、海鸭、企鹅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写这些海鸟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恐惧和胆怯 对比衬托出海燕的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精神。4,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的描写,这种描写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描写大海的景象,可以烘托出海燕的斗争精神。5、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这样写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6、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7、“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拟人。 以“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突出了它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8、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抱”“摔”“恶狠狠”分别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狂风势力的猖獗。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抓住”“熄灭”以拟人手法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答: 9、“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反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运用反复,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10、“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急切要求惩治腐恶的义愤,渴盼经受革命风暴战斗洗礼的愿望,召唤革命者奋起斗争、搏击风暴、挣脱桎梏、赢得解放的豪情,肯定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将取得胜利的信念。11、海燕也用了象征手法,分别指出下列形象(或情景)各象征什么。(1)海燕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2)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会、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3)乌云、雷鸣、闪电沙皇反动政权及其反动势力(4)大海、波浪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5)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6)整个海上景象俄国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那些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则象征了正在做垂死挣扎的沙皇反动派;大海象征革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12、本文不少地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看下列比喻句,在句后的括号内注明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并用“ ”标出本体,用“”标出喻体,在比喻词下加“”。(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明喻)(2)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借喻 )(3)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明喻 )(4)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明喻) 13、试展开想像写一段话,设想海燕在海上展翅飞翔时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示例: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突然,一道闪电将乌云撕开了一道口子,一只海鸥在海面上惊慌地飞窜着,不时发出呻吟声,“高贵的海鸥,你惊慌什么,勇敢一些,乌云没有什么可怕的。” 海鸥没有言语,身影一闪就消失了。一阵响雷滚过,把海鸭吓坏了,它们用翅膀捂住自己的耳朵,海燕向它们高声呼叫:“来呀,加入到我们的战斗行列中来吧,要知道战斗者的生活是无比快乐的。”海鸭们却顾不得说话就躲得无影无踪了。海燕继续在悬崖的上空盘旋着,飞着飞着,悬崖底下传来了企鹅胆怯的低语:“我的天!赶快结束吧。暴风雨可千万不要把我的安乐窝震坏了。”海燕对着躲在崖底的企鹅充满豪情地呼喊:“尊敬的企鹅先生们,勇敢地走出你们的安乐窝吧,战斗可能会毁坏你们的安乐窝,但是,也必将换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要比守在你们那狭小的安乐窝要强得多!”企鹅摇摇头,晃着肥胖的身子藏得更往里了,只有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大海和乌云之间。1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例如:小草、树根、春蚕等,请你展开联想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段话,赞颂一样生活中你喜欢的事物。(100字左右)示例:蜡烛就如同我们辛勤的园丁,燃烧了自己,却将光和热留给了别人;春雨就如同无数的默默奉献的人,投入了大地的怀抱,滋润了大地,却牺牲了自己等等。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要点(共8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