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公路建设项目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共16页).doc

    • 资源ID:14342961       资源大小:56.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路建设项目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共1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在公路建设中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加严重,以下是我对于公路建项目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分析、措施的一些论述。关键词: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景观绿化【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people's material life level, but als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for people to survive created serious damage.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along with the exis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lso becomes serious, below is my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The existence of proje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of some of the analysis, some measures described.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il erosion; landscaping 目 录361概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由于资源日益枯竭,生态坏境遭到破坏,各种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环境问题也从地域性扩展为全球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植被减少、土地退化、水质污染、生态平衡失调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相当突出。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政府的职责和义务,也成了全体人民的义务和责任。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公众对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参与,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也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2公路建设各阶段的环境问题分析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为3个时期,即项目建设前期、项目建设期和项目运营期。2.1项目建设前期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破坏:对土地的永久占用;对地表植被的破;对动植物的干扰与阻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加剧水土流失;对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影响;对沿线气温的影响。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振动污染;2.2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2.2.1生态破坏(1)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便道建设、清理现场、取料和弃料及路基修筑而必须占用土地,甚至还需要大面积取土和大量填土、切挖山体等,这不但会破坏植被,还会改变局部地貌。产生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如加剧水土流失,甚至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2)损坏原有水资源。对于沿河而建的公路,或跨越河流、湖泊的桥梁等,由于弃渣侵占河道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不但会影响水流的过水断面,从而改变流量、流速等水文状况,有可能引起区域性的洪涝灾害,而且还会导致附近水体的沉积物淤积和水混浊,改变水生生物栖息环境。(3) 影响原生态系统。公路施工可能影响到某些重要的生态系统,如湿地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另外,施工噪声还可能对附近的野生动物造成影响,情况严重的肯呢个迫使其迁徙等。2.2.2环境污染(1)噪声污染。噪声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筑路机械的噪声、运输车辆的噪声、岩质边坡爆破开挖的噪声以及其他施工噪声等。夜间施工将进一步加大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2)水环境污染。公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有: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的排放及生活垃圾对水体的影响;施工中产生的泥沙、废渣、废水及机械设备的废油排放队水体的污染;拌和站、预制场等施工废水队水体的影响;施工物资(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对水体的污染等。(3)大气环境污染。公路施工场地(包括施工路段、料场、拌合场及沿线运输道路等)。由于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及大量的运输车辆,往往尘土飞扬,使沿线地区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另外,公路施工期的沥青烟、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及施工车辆排放的尾气等也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2.2.3 固体废弃物污染公路施工期间,要废弃大量的固体材料,如砂石料、石灰块、水泥块、粉煤灰、沥青渣等,这些固体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散落在施工场地周围,造成土壤或河流污染。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2.2.4 拆迁再安置拆迁再安置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公路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引起沿线和局部区域内相关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拆迁与再安置,并将导致沿线居民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与工作的改变,以及人均耕地的减少。2.2.5 基础设施及资源的占用在施工准备阶段的“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气、通信、平整土地)或“七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信、通暖、通燃气、土地平整)及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沿线的通信、水利排灌、电力等设施以及土地、矿产、旅游、文物等资源都会产生干扰。另外,在施工阶段大量的工程车辆通过附近已有的公路,会干扰原有公路的交通秩序。2.3项目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2.3.1 生态干扰(1) 廊道效应。 公路是城市间、地区间连接的通道,但对生物(尤其是对生活在地面上的动物)却是一道屏障,起着分割与阻隔的作用,即廊道效应。公路的分割将自然生态环境切割成块,即生态岛屿化,使生长在其中的生物变得脆弱。(2) 迫近效应。公路的开通使沿线地区的人流和物流强度增加,同时也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使许多原来人类难以达成的或难以进入的地区变得可通达和易于进入,这对自然环境保护和珍惜资源的保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虽然迫近效应是公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间接影响,但却可以成为导致生态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3)小气候效应。公路表面裸露的沥青或者水泥路面热容量小,反射率较大,蒸发耗热几乎为零,使得下垫面温度相对较高,且温度上升较快,灰尘和二氧化碳含量普遍较高,从而形成了一条“公路热浪带”,影响眼现局地小气候。2.3.2 环境污染(1)污染效应。公路交通排放的车辆废气、交通噪声、路面雨水径流及危险品运输的交通事故等,会对公路两侧的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公路沿线的服务区、停车场等地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也会影响其周围的环境质量。(2)干扰效应。振动污染不仅对建筑物(特别是古旧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以及其中的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日常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而且还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另外,光污染也会对沿线的居民产生干扰。2.3.3 社会环境影响(1)聚集效应。当一条公路建成后,在沿公路走廊地带的区域,就会有新的工业、商业及民用建筑的大量涌现及向一定区域的聚集,刺激了沿线一带区域的扩展。另外,公路通行后,为沿线及附近的居民提供了方便,从而也促使了沿线的居民聚集。(2) 阻隔效应。公路建成后,不但对沿线生物会产生廊道效应,还会对沿线居民产生阻隔效应。也就是说,公路使得原路线上的村庄和单位被分割开,从而阻碍了相关民众和单位的正常交流,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3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普通公路规模小,且大都因形而建,对沿线地区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而高速公路则不同。为保证路线顺畅,达到“快速、安全、舒适”的目的,高速公路常有全封闭、多立交、历程长、弯度小、坡度小的特点,而且还常常需要穿越不良地段,并为此需修筑高路堤、架设高架桥、开挖高边坡或修建隧道等,加大了对沿线区域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高速公路除了具有上述一般公路的环境影响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一些高速公路项目,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很好的考虑高速公的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由此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设计人员缺乏对环境敏感地区的认知能力,致使路线存在不合理性。典型的例子是在修建宁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时,需要与将要建设的“联三”高速公路相连,并在南京溧水县北设置了桂庄枢纽。但是,该枢纽距离东侧的溧水县饮用水源地卧龙水库仅1km,“联三”高速公路向东布设时难以绕越卧龙水库,跨越水库的路段在运营期间如发生危险化学品的运输事故,将对溧水的用水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另外,由于高速公路交通量大、车速快、所以与普通公路相比,将产生更为严重的诸如噪声、废气、尘埃、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等负面环境影响。欧美国家的高速公路往往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同时,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并为此适当控制建设规模。例如,与我国高速公路相比,欧美的高速公很少有高路堤,道路纵坡随地形变化较大,极少受到限制,因此路基填挖土方较少;线形设计较自由,左右辅路基时常根据地形要求而分离;边坡冲分绿化,不但具有很好的环保效果,还能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根据规划要求,预留一定宽度的中分带,不但有较好的防眩、安全作用,还为今后快件提供了空间;高速公路噪声治理投入很大,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欧美国家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环境至上”的理念。4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4.1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公路环境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路网规划和路线布设时考虑环境因素,通过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的环境治理措施,实现环境保护目标。4.2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是国家对建设项目实行强制性环境保护管理的制度,是对建设项目从环境方面做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具有一票否局的作用。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中的环保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施工期和营运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管理的依据。4.3治理综合性原则环境综合治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的综合措施来实现环境保护,二是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应考虑多种技术措施综合治理,以达到环境保护的最佳效果。4.4技术、经济合理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时,应做多方案分析论证,以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佳。此外,还应是环保措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或为防止负面影响的投资最小。4.4.1实行“三同时”原则经环境影响评价及有关部门审批确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如管理处、生活服务区、收费站等的污水处理设施及其他环保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营运。由于道路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与交通量有关,根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噪声防治设施可采取分期实施的方案。4.4.2加强环境管理管理工作是环境保护的关键。在我国,由于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较晚,环境管理有待加强。首先应建立和健全各级环境保护机构,明确职责;其次是制订相关环境管理法规,明确道路交通建设各环节的环境管理要求与目标,使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有效。5公路建设具体的环境对策5.1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目前,世界上多采用土壤侵蚀。公路建设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一方面公路建设过程破坏地表植被,扰动地表土壤,动用大量土石方,从而引起大量的土壤侵蚀;另一方面,土壤侵蚀可以使公路边坡失稳,土壤侵蚀的后果直接危害公路安全,所以,公路建设过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既包括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对区域环境的危害,也包括公路本身的路基边坡稳定性保护。5.1.1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分类公路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由于施工开挖使土壤裸露造成的侵蚀,以及项目建成后,土壤植被条件的变化改变了地面径流条件而造成的侵蚀。公路施工期引起的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山体开挖造成地表裸露;填筑路堤增加裸露面;取、弃土场产生裸露面;施工过程中损坏原有地表植被及水保设施;干扰不良地质增加其不稳定性等引起的水土流失。公路运营期引起的土壤侵蚀主要表现在营运初期,当施工过程产生的能引起土壤侵蚀的因素,如挖方路段的上边坡,路基边坡和取、弃土场产生的裸露面及破坏了地表植被的施工临时用地等尚未消除时,在生态恢复措施尚未恢复到建设项目施工前的水平时,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但相比施工阶段,这一侵蚀程度要轻得多。随着公路水土保持的生态措施的逐渐恢复和改善,施工过程中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些因素将逐渐消失,水土流失量将逐渐减少,直到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因此,公路建设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5.1.2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施工区,采石、取土及弃土堆放区是最易产生土壤侵蚀的地段。公路施工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影响土壤侵蚀:(1)改变局部地貌。为土壤侵蚀提供了有力的地貌条件。特别是边坡改造,会加剧水土流失,还有可能引起崩塌、滑坡等。(2)废渣、弃土处理不当,会加剧水土流失,有时还会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固体碎屑。(3)破坏植被,加剧土壤侵蚀。(4)路面排水处理不当,也将影响土壤侵蚀。5.1.3 水土保持的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土保持方针。公路建设中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避免乱挖滥采,最大限度地控制弃土弃渣和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在此基础上,搞好管理,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2)水土保持与公路建设相结合。水土保持是公路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因此,应对工程的设计进行全面的评价,在充分肯定工程防护、生物措施以及绿化美化等水土保持设施的同时,突出对取土场、弃土场的重点防治,补充、完善和加强具有潜在隐患水土流失区得防护措施,使方案的实施更为安全可靠。(3)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布设。水土保持设施的布设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在保证水土保持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公路沿线绿化里程。(4)公路水土保持管理与地方水土保持管理相结合。公路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会直接危害当地的河道行洪及生态环境等,合理地防治水土流失会促进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因此,公路建设方要与地方水土保持管理部门互通信息,使公路建设水土保持与本地水土保持相协调。5.1.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包括公路主体工程、取土场、弃土场以及临时工程等区。针对各区的防治特点,采取针对行的措施进行防治。(1)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路基排水、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公路绿化美化工程以及桥涵所跨河道的防洪工程等。路基路面排水设施应系统完善,自成系统,以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另外,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及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因势利导。 路基防护、泥石流和滑坡防治等宜选择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相结合,多层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如在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上,应优先采用种草、铺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岩体风化严重、软质岩石等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侵蚀、植物不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路基,在受水浸淹和冲刷的路段,可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等。 绿化工程、防风固沙和防洪等工程宜栽种树木和养殖花草相结合,种植与养护并重,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减少养护成本,注重水土保持实效。桥涵工程中桥台形式和位置的选择不宜压缩河床断面,其导流设施应与河岸自然衔接。若有弃土弃渣及其他工程项目影响到河道行洪时,必须进行泄洪河道整治。(2)取土场水土保持措施取土场在公路施工完毕后,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措施包括覆土造田、植树种草,以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由被动控制到治理开发的根本转变,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应重视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其要求如下:取土场宜选择在植被稀疏的丘陵、山包等荒地、荒坡,不应在基本农田区、林地,以及可能导致地质灾害或路基病害的区域设置取土场。同时,应与当地政府协商,确定取土范围和深度。弃土场宜选择在储量大、地形低的洼地,不易受水流冲刷的荒沟、荒地或低产田地,并分级填筑弃土。严禁在泥石流沟、滑坡体上缘等位置设置弃土场。 适当选用防护措施。对于取土场形成的不稳定边坡,常用的护坡工程有削坡开级措施,植物防护措施以及工程护坡措施等。当取土场高度大于4m,坡比大于1:1.5时,应采取削坡开级措施。对于取土场形成的裸露边坡,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创造条件恢复植被。对取土场坡脚易遭受水流冲刷的地方,应采取干砌片石护坡、浆糊片石护坡、混凝土块护坡等多种形式的工程护坡。 取土场的排水工程宜结合取土情况及时布设。例如,为防止取土场裸露坡面受到上游来水冲刷,在取土场坡顶以外应设当水土埂,拦蓄来水。在取土场中间平台和坡脚设排水沟,排除坡面径流。取土场整治。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恢复植被,在公路施工结束后,应对取土场进行覆土造地。取土前,先将面层25cm厚熟化土集中起来,堆放在取土场旁,取土结束后,整平取土场,再将表土平铺于表面。整治后的土地根据其土地质量、灌溉条件、气候特征、生产功能及规划情况等合理确定其利用方向,主要是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和牧业用地。(3) 弃土场水土保持措施弃土弃渣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面上,经常发生的水土流失形式有沟地、滑坡和坍塌。影响弃土弃渣水土流失的因素较多,主要与弃土弃渣堆放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汇流区径流的动力条件、弃渣的粒径组成等物理特征以及防止措施等因素有关。 弃土场护坡工程有削坡开级措施、植物防护措施以及拦渣工程护坡措施等。护坡工程应根据弃土堆放位置、弃土性质、预计弃土高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其要求如下:弃土场边坡应采用植物防护,一方面固土保水,另一方面起到恢复地力的作用。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弃土场,应修筑拦土坎或拦渣坝,以防止弃土场底部水土流失。对弃土场形成的不稳定边坡可采用工程防护,一般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或浆砌片石护坡。弃土场排水系统应根据弃土场得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结合沟渠、农田灌溉等设施综的考虑设置,避免水流冲刷土体或改变地面径流条件引起农田、坡地的冲刷;位于沟谷、坡地的弃土场必须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当弃土场周围有汇流条件时,可采取截、排水措施,江水流引出排泄。弃土场改造。弃土场堆置达到设计高程后,为充分利用土城资源,恢复和改善土地生产力,应对其进行整治利用。整治后的土地可通过种植树木和播草籽来改良土壤。复垦后可作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和牧业用地。临时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临时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长远结合、综合考虑。如拟建公路临时用地待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植被恢复,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主要应种植适合项目所在地区的常绿植物,如乔木、灌木及草皮等。当施工期开挖路堑和填筑路堤的裸露边坡易产生水土流失时,应及时在施工中修筑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工程,局部区域应根据需要设置拦挡设施、沉砂设施或有效的覆盖设施;对于桥梁基础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和临时弃渣,应采取对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进行土地整治。5.2景观绿化景观绿化是指在公路路域范围内利用植物及其他材料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并能满足公路交通功能要求的景物过程。公路景观必须具有3个属性: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被人感知的因素,有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并易于从公路路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社会属性,它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公路使用者司机、乘客、公路管理养护人员等的情感、意趣、联想等心理反应,即所谓的景观效应;特殊功能性,这是公路景观绿化区别于一般景观的重要特征,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依附主体是公路,在其具有上述两种属性的同时必须注意满足公路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具体功能要求,如交通安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降低交通噪声,等等。5.2.1 公路绿化的分类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公路绿化按功能分为保护环境绿化和改善环境绿化两类。(1)保护环境绿化保护环境绿化是指通过绿化栽植以降噪、防尘、保持水土及稳定边坡。防护栽植:在风大的公路沿线或多雪地带,有条件时宜栽植防护林带。防污栽植:在学校、医院、疗养院和住宅区附近,宜载植防噪、防气体污染林带。护坡栽植:公路路基、弃土堆和隔声堆筑体等边坡坡面应绿化,保持水土以增进边坡稳定。(2)改善环境绿环改善环境绿化是指通过绿化栽植以改善视觉环境,增加行车安全。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诱导栽植:在小半径竖曲线顶部且平面线形左转弯的曲线路段,应在曲线外侧以行植方式栽植中树(1高)或高树(以上)。过渡栽植:可在隧道洞口外两端光线明暗急剧变化段栽植高大乔木(10m以上)予以过渡。防眩栽植:在中央分隔带、主线与辅道或平行的铁路之间,可栽植常绿灌木、矮树(1m以下)等以隔断对向车流的眩光。缓冲栽植:在低填方且没有设护栏的路段或互通式立交出口端部,可栽植一定宽度的密集灌木或矮树。遮蔽栽植:对公路沿线各种影响视觉景观的物体宜栽植中低树进行遮蔽;公路声屏障宜采用攀缘植物予以绿化并遮蔽。标示栽植:当沿线景观、地形缺少变化,难以判断所经地点时,宜栽植有别于沿途植被的树木等,形成明显标志,预告设施位置。隔离栽植:在公路用地边缘的隔离栅内侧,宜栽植常绿灌木及攀缘植物等,防止人或动物的进入。5.2.2绿化的功能及作用(1) 改善道路景观公路绿化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能使裸露的挖方路堑岩石边坡披上绿装,使新建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能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公路构造物巧妙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中,给高速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2) 吸尘防噪、净化空气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高速公路沿线的空气保持清新。同时植物的叶片还能吸收和阻滞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排放的尾气中所含的各种有害气体、烟尘、飘尘以及交通噪声,减轻并防治污染,净化和改善大气的环境质量。(3) 固土护坡及防止水土流失植物体通过跟系对土壤的固着作用,以及植物枝叶和植被的有关作用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并能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和防止雨水冲刷路基、路堤、路堑、边沟、,边坡,避免水土流失。(4) 视线诱导公路绿化是司机和游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优美、舒适的享受,而且可以提示高速公路路线线形的变化,使行驶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更加安全。(5) 防炫目 在夜间,对向行驶的车辆之间会因前车灯造成炫目,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内栽植一定高度和冠幅的花灌木,能够邮箱的起到防炫遮光的作用,保障行车安全。(6) 降低路面温度有关实验表明:夏季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高达4050,比草地和林荫出高114,绿地气温较非绿地一般低35。通过景观绿化美化,可以改善地温和气温,改善小气候,减轻路面老化,延长公路使用寿命。5.2.3 公路景观绿化的意义(1)景观绿化是实现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矛盾,认识到自然、社会和经济必须协调发展。公路建设应加强对景观、沿线资源的维护、利用和开发,保护持续的、稳定的、发展的态势,这样才能既有利于当代人,又造福于后代人。(2)公路景观绿是延续历史文脉、弘扬名族文化的要求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之上,也体现在人类精神文明与文化知识的可持续发展之上。公路建设本身是我们创造出的人文景观,它同其周围的景观共同构成一个四维景观环境,它既有形、声、色、光等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同时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场所特征、形象符号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3)公路景观是保护视觉环境质量的要求作为社会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视觉环境质量对于人类已日趋重要。从大好河山到风景区域,从城市到农村,一些国家已经进行了许多视觉资源保护、改善、规划和管理的工程实践,视觉资源已被公认,并开始取得与其他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人们日趋重视视觉环境质量,并将其作为环境质量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该领域的研究、探讨和应用还远少于对环境质量其他领域的研究。在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良好的自然环境被侵占或破坏。所以,有必要通过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来完成保护视觉质量的目的。5.2.4 公路附属设施景观绿化工程服务区与收费站区的建筑物及构造物一般都较新颖别致,外观美丽,设施先进,具有较强烈的现代感,视觉标志性极强,而且通常空间较大、绿化用地教充足,除周边的大块绿地需要与周围环境背景互相协调外,其建筑、广场、花坛、绿地主要采用庭院园林式绿化手法,加强美化效果,使整体环境舒适宜人,轻松活泼,起到良好的休闲目的。同时,服务区也可根据各自所处的地域特征,通过绿化加以表达,突出地方文化氛围。5.2.5 互通立交绿化美化工程互通立交区绿化以地被植草为主,适量配置灌木、乔木,以既不影响视线又对视线又诱导作用为原则。图案的设计简洁明快,以形成大色块。依据互通所处的地理位置、服务城镇性质、社会发展,结合当地历史典故、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决定表现形式和植物配置,可以将沿线互通立交绿化分为3类:(1)城郊型:地处城市近郊,或本身就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在吸纳当地人文历史等背景资料的前提下,可设计抽象或规则图案,表现此地区的综合文化内涵,同时注意城市建筑和公路绿环景观的统一与协调,图案设计体形宜大、简洁流畅、色彩艳丽丰富。(2)田园型:地处农村郊野,距城镇较远。绿化形式以自然式为主,强调表现本地区的自然风光,突出绿化的层次感及立体效应,使互通景观充分融入周围原野中。(3)中间型:距离大城镇较远,而又靠近小的乡镇,地处农田原野,是城郊与田园型的中间类型。绿化应兼顾双重性,强调表现个性,给游客以深刻印象。5.2.6公路的防护绿化(1)公路土路肩和土质边沟的绿化宜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路基填挖方边坡相协调,以乡土矮植物为主,浅碟式边沟的绿化应贴近自然。(2)土质边坡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与当地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来固土护坡。(3)边坡应根据坡度、坡面土质等因素优先选择适宜于本地生长的物种进行绿化。(4)挡墙、浆砌护坡、石质边坡等可通过在其下栽植攀援植物或在其顶部栽植垂直藤本植物遮蔽构造物。(5)挖方路堑路段的石质边坡采用垂直绿化材料加以覆盖,增加美观。(6)护坡道绿化应以防护、美化环境为目的,栽植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低矮灌木。(7)边沟外侧绿地的绿化以生态防护为主要目的,兼顾美化环境,可栽植浅根性的花灌木,种植间距可适当加大。(8)隔离栅绿化以隔离保护、丰富路域景观为主要目的。选择当地适应性强的藤本植物对公路隔离栅进行垂直绿化。结束语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何通过科学治理、技术进步,对公路建设环保进行周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验收,加强维护,完善和提高环保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论文在我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黄娟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关怀。黄老师在自身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给予我耐心的指导与多方面的帮助,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黄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授我以文,教我做人。感谢黄老师以及陕交院所有老师对我的教导。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谢谢你们!参考文献1朱蓓丽主编 环境工程概述科学出版社,20032刘书套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张玉芬道路交通环境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4董小林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环境评价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5刘朝辉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公路建设项目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共1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