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共107页).doc
-
资源ID:14345874
资源大小:466KB
全文页数:10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共10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单元教材解读: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会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六、课时安排:约3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主 题:认识平面图形课 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 计 者:田自冰 /韩寺镇古城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1)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感知“面在体上”,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交流的能力。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评价任务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感知“面在体上”。通过在纸上描出图形,检查任务是否达成。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叫图形的名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检查任务是否达成。 3.通过把学具分类放回学具袋,检查学生是否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图形分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环节一学前准备 复习各种立体图形 出示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说出他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这些图形环节二 二、 探究新知 画平面图形 1让学生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在白纸上画一画体会图形形状 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多媒体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菱柱的一面分别抽取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了这几个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试着总结各种平面图形特点3.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正方形: 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4.请同学们看:(电脑演示,把长方形拉长,变成平行四边形),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呢?(它的四个角不是直角,对边相等)像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5请学生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能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环节三实践运用课堂作业新设计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能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学反思附:学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图形拼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主 题:图形拼组课 时:共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 计 者:田自冰/韩寺镇古城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2.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教材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体验。在第一组图中同时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让学生通过动手去折一折,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同时,也在对比中感受到两种图形的区别。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学情分析: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参与对知识的建构。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与快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在图形的拼组教学中,我采用猜想、验证、操作等方法,具体如下:1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先大胆的猜想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再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猜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2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组织学生动手折、拼等,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3观察讨论、合作交流法: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评价任务:(1)第二、三环节完成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和具体的操作,体会图形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特征,在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2)第四个环节完成目标二,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第五、六个环节完成目标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评价任务任务1:用两个这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任务2: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环节一学前准备 说一说、认一认出示几幅图画,说一说它们各像什么。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复习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环节二 二、 探究新知 平面图形复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为拼一拼做准备。通过动手去折一折、摆一摆的活动是让学生,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把握。 2.先拿出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大的三角形、一个鱼生独立完成拼图 3.再拿出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能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字母T、一个拐角、还能拼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按书上图案的样子学着拼一拼,一边拼一边说你是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拼各种各样的图形。环节三实践运用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巩固、练习教学反思附:学具准备 七巧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一、单元教材解读: 20以内的退位减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校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会解答“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四、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五、单元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新年游园会、春游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算法。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加减法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六、课时安排:约6课时十几减9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主 题:十几减9课 时:共5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 计 者:田自冰/韩寺镇古城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 (1).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3). 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2、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单元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后续还要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十几减九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必须切实学好这部分内容。教材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但这个情境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创设了元旦游艺活动的大情境来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3、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计算十几减九的知识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新知识,而是旧知识。但是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掌握新知识。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2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算法,使学生经历十几减9的过程,知道想加算减、破十法、连减等多种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摆一摆,学生理解破十法的计算方法,检查任务是否达成。 2、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学生能选择手和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检查任务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环节一学前准备 口算9+2= 9+4= 9+8= 9+7= 提示学生用凑十法复习凑十法 环节二 二、 探究新知 点数汇报结果,一个一个地数出还有6个气球。课件显示教材第10页的主题图气球图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想加算减,根据9+6=15,便知道15-9=6,所以还剩6个气球 9+(6)=15 15-9=(6) 老师提问:小丑带了许多气球,数一数有几个。过了一会儿,小丑卖了一些气球,并问;卖了几个?课件显示文字: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这时课件显示:还有几个? 9个加上6个是15个,还有6个没卖完 刚才我们是先10个圆片中去掉9个,还剩1个,板书:10-9=1,再把1个圆片和5个圆片合起来,是6个,板书:1+5=6 老师追问:为什么把1和5想加呢?老师:还有哪组跟他们方法一样?请你到台上来摆一摆。用“破十法”算。先用15中的10减去9,等于1,再把1和15中的另一部分5合起来就是6,所以15减9等于6,还有6个气球。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5-9=( ) 15减9该怎样计算呢?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 (1) 看哪个同学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老师巡视。 (2) 汇报。15减9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1、 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环节三实践运用课堂作业新设计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算完后,集体订正。 3、“做一做”第3巩固、练习教学反思附:学具准备课件、小木棒十几减8、7、6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主 题:十几减8、7、6课 时:共5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 计 者:刘国红/韩寺镇古城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1)、学习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算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计算退位减法。2、教材分析: 十几减8、7、6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还是利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进行教学的,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相加算减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两种方法的口算,从而掌握十几减8、7、6的口算方法。学习目标 1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评价任务通过十几减8、7、6的口算,熟练破十法以及想加算减的方法,学生能越来越快的进行口算,检查任务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环节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自己选择十几减8或者9,并说一说方法,说完以后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提问一下别的同学13-9 16-9 18-9 15-9 17-9 出示口算卡片, 让三名学生去讲台前从老师手里自主选择一张卡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环节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点数汇报结果,一个一个地数出还有6个气球。课件显示教材第10页的主题图气球图 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移动小黑鱼,让学生观察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原来鱼缸里边有13条金鱼,拿走7条,还剩些几条?谜语导入龙头凤尾宽嘴巴,金身有鳞包着它,自由自在真逍遥,玻璃缸里能安家。(打一动物) 出示“鱼缸内金鱼的画面。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用破十法或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口算都可以。8+7=15 9+8=17 7+6=13 15-7=8 17-8=9 13-7=615-8=7 17-9=8 13-6=7运用新知,自主练习。可以设计一些看图列式,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边算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环节三课堂小结: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等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教学反思附:学具准备课件、小木棒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主 题:十几减5、4、3、2课 时:共5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 计 者:刘国红/韩寺镇古城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 (1)、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8、7、6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对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 进行教学,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能更加灵活的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节中已经掌握了口算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前几节的基础上,以此类推十几减5、4、3、2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熟悉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学习目标 1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2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评价任务通过复习十几减9、8、7、6的口算类推出十几减5、4、3的口算方法,检查任务是否达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环节一 铺垫孕伏 环节二 探究新知 29 38 47 5639 48 57 6649 58 67 7659 68 77 86 1口算【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巩固旧知破十法为新课做铺垫5( )114( )125( )144( )112( )113( )12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引出相加算减法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275,所以1257; 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1教学例4【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 (1)出示:125(2)出示:12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破十法2想加算减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学生独立讨论,汇报想:1156 1165 1147 1174 1138 1183 1129 1192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十几减5、4、3、2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灵活运用,想加算减环节三全课小结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教学反思附:学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主 题:20以内解决问题1课 时:共5课时,第4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 计 者:刘国红/韩寺镇古城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1)、初步懂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对解决问题已经有的一定的认识,本次用数学主要是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外还考察了学生能利用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多余的条件不予考虑。针对这点学生要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学习目标(1)、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评价任务(1)、通过读题,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提出合理的问题,检查任务是否达成。(2)、通过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条件解决问题,检查任务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环节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11-2=3 14-8=6 13-5=7 16-8=8 14-7=7 15-6=912-3=9 17-9=8 13-6=7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有16人踢球,已经来了9个,我们队踢进去4个,还有几人没有来? 1、(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2、教师 :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 3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找出多余的条件,我们队踢进去4个。小组汇报。16-9=7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用画圆圈来表示人数,oooooooooo oooooo列出的算式是:16-9=7b用摆一摆表示人数 c直接口算,利用想加做减法 问:你为什么用减法?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生;要求还剩几人用减法,16代表有16人来踢球,9代表来了9人,7代表还剩7人没来。问:“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为什么没有用到?列算式并说一说算式各代表什么环节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小组汇报:根据题意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或者直接列出算式等方法解决,并讨论怎么样做有简单又快速的完成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这道题的5只鸭与问题没有关系,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这个信息就是多余信息。教学反思附: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0以内退位减解决无问题2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主 题:20以内退位减解决问题2课 时:共5课时,第5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 计 者:梁春晓/韩寺镇古城学校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 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退位减的应用,学生能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从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摆一摆等实际操作中,理解并解答问题。学习目标(1)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评价任务(1)、通过读题,学生能从中找到数学信息,检查任务是否完成。(2)通过分析问题,能否正确列出算式,检查任务是否 完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环节一复习旧知、调动学习气氛。学生会口算前面学过的退位减.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口算11-9= 14-7= 13-8= 8+7= 16-8= 15-6 6+7= 9+6= 11-9= 14-7= 13-8= 8+7= 16-8= 15-6 6+7= 9+6=巩固破十法、想加算减 环节二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小华套中了12个,小学套中了7个,小华比小学多套中几个? 生:我会解决,我用画一画的方法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你都看到了什么? 。 2师提出问题: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 3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 4分组解决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可以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学生回答:12代表小华套中了12个,7代表小雪套中了7个,5代表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想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你会解决吗?你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吗?师问:你为什么用减法?算式中的12、7和5分别代表什么?理解算式里的数字各代表什么?学生仍旧尝试画一画 摆一摆,算一算等方法,尝试中发现和例题一样) 看图,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独立思考计算生:我是通过画一画比较出来的 生:我是通过摆一摆看出来的 12-7=51. 怎么你们得出的结果和“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结果是一样的? 2. .“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你能列个算式吗?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环节三观察对比、建立差的概念三种问法都是已知整体求部分的关系,所以都用同一个减法算式表示。同一幅图,三种不同的问法,为什么算式却相同? 2.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看来求多多少,少多少,也就是在求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教学反思附: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学习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本单元在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各种图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课时安排:2课时 分类与整理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主 题:分类与整理课 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 计 者:梁春晓/中牟县商都路小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标准相关的要求: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2.教材分析: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的发展,特别的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3.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教材将本部分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一年级上册调整到下册学习,并且在原来只单纯教学分类进行简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的整理和用简单统计表表示结果的内容。这时候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教学目标:(1) 通过分类整理,学生感知分类的标准的多样性。(2) 通过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学生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掌握分类的方法。(3)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深刻的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并能用简单统计表表示分类结果。从而初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教学重点: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教学难点: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感知不同的分类标准。评价任务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环节一学前准备 学生的回答有几件礼物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环节二 二、 探究新知 找同学说分类方法并记录. 出示: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