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学重点整理(共2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绪论 Malocclusion 牙颌、颅面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各种畸形。 1.个别牙齿错位 2.牙弓形态和牙排列异常 3.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 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 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人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又称个别正常合。 ideal normal occlusion: 由angle提出的,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错合畸形的危害 局部:影响合颌面发育 影响口腔健康 影响口腔功能 全身:消化不良 心理精神障碍 矫治方法:预防矫治 阻断矫治 一般矫治 外科矫治 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 系指胚胎发育第6周牙板开始发生至恒牙列(不包括第三磨牙)建he完成前的这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检查,对影响牙(包括乳牙和恒牙)、牙槽骨、颌骨等正常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因素及时发现并去除,或对已有轻微异常趋向者从速纠正,或以各种方法诱导其趋于正常,从而使牙列顺利建he,颌骨协调发育,颜面和谐生长,功能健全形成及儿童心理发育健康。预防矫治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矫治两方面内容。 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 当错he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he畸形向严重发展,将he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阻断矫治。 一般矫治(corrective orthodontics): 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各类矫治器,如可摘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等。一般矫治方法比较复杂,应由口腔正畸专科医师施行。 外科矫治(surgical orthodontics): 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he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来矫正其错he,称为正颌外科或外科正畸。过程必须由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正畸科医师共同合作完成,以保证其he关系及颌骨畸形均得到良好的矫正效果。 矫治器:固定矫治器 活动矫治器 功能矫治器 矫治的目标:平衡 稳定 美观 矫治的标准:个别正常合 二生长发育 发育型:一般型(S) 神经系型(6岁90%) 性器官型 淋巴系型(12顶,20正常) 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 骨缝的间质增生 骨的表面增生 婴儿颅面部的三个主要透明软骨分布区:鼻部 颅底部 下颌髁突软骨之表面 颅部的生长发育:颅部前后径增长,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 颅部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大,主要靠颅骨骨缝的生长。其次是骨面的表面生长。 颅部的三维(向)生长,虽然同时加大,但不成比例,前后径比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加为多。 颅底的生长发育: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 面宽度:出生时面部的宽度和成人各相应部分是接近的,因而其生长在最初阶段就完成.了大部分. 面高度:到3岁已完成了73%。从56岁到青春期之间的缓慢期,生长为16%;剩余的11%,为青春期快速期的生长量。一般在接受正畸治疗的10岁左右期间,已完成85%-90%。 面深度:面深度对正畸学的关系较大.514岁时,面上部深度增加为15%,面中部为18%,面下部为22%。 面高度后面高较前面高增加量大,面深度增长多少依次为下中上。 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方向向下,向前及向外 长度增长:有4条骨缝即额颌缝、颧颌缝、额颞缝、翼腭缝大致相互平行。 新生儿到成人,上领骨的长度增长约为2.5倍 下颌骨的生长发育:软骨成骨及骨表面增生 喙突的生长发育:舌侧的骨增生与外侧的骨吸收,结果使其向舌侧移动。 下颌角的特点:年龄递增的变化:新生儿下颌角为140º160º,3岁时乳牙完成咬合时为130º140º,12岁时恒牙咬合完成时为120º125º,20岁之成年人为125º,而老年时,由于牙齿脱落,牙槽突吸收,下颌角又变为钝角。 上下颌间位置关系的调整:3个月以前的胎儿 表现为上颌前突。 3个月时的胎儿 上下颌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7个月的胎儿 上颌又超过下颌呈前突状。 新生儿 出生后,因吮吸动作,使下颌逐渐前移,上下颌间关系调整到正常。 乳牙合期:萌出时间和顺序:萌出顺序为:下上一下一上一下上 生长间隙:一般在前牙部分,36岁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但没有一定的类型。 primate space: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类动物的特征,一般在低级灵长类表现更加显著。 终末平面:垂直型中性合 近中型安氏3类 远中型安氏2类 乳牙的异常:萌出时间异常 数目异常 形态及结构异常 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leeway space 在乳牙恒牙交替过程中,恒前牙一般比相应的乳前牙大,其相差的量,可由下列几方面来补偿: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 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侧。 尖牙之间牙弓宽度增宽。 前磨牙萌出时较乳牙偏向颊侧,增加了牙弓宽度。 乳牙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 替牙间隙的调节作用。 替牙期间的暂时性错合: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恒切牙萌出初期,可能因较乳牙大,而出现轻度拥挤现象 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合关系 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深覆合 三错合畸形的病因 错合畸形的病因 错合畸形的病因可以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来研究。 1.遗传因素 一般来说,遗传因素通过两种途径影响错合畸形的形成:第一种可能是在牙的大小与颌骨大小之间的遗传性的不协调,即牙量和骨量不调,从而产生牙列拥挤或者牙列间隙。第二种则可能是在上下颌大小或形状之间的遗传性的不协调,这将会导致异常的牙合关系。 种族演化:生活环境的变迁、食物结构的变化、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 个体发育:咀嚼器官以退化性状的遗传占优势。 常见的遗传因素的错合畸形有颜面不对称,牙间隙,牙列拥挤,牙的数目、形态、萌出时间异常,下颌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和深覆颌等。 Heredity:是生物体的特征,它是指子代继承和保留了亲代所具有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即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的相似性。 Viriation:亲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又并不相同而各具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的现象。 颅面部特征的遗传效率高,而牙列特征的遗传效率较低,它的变异主要来自环境。 2.环境因素 先天因素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额外牙、先天性缺失牙(某类型的牙缺失时,缺失的牙总是该类牙中远中部位的牙)(最易发生的牙列部位依次为:上下颌第三恒磨牙、下颌切牙、上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及上颌侧切牙)、牙的大小形态异常(过大牙多见于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过小牙多见于上颌侧切牙)、舌形态异常、唇系带异常 后天因素: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佝偻病、内分泌功能异常、营养不良、颌骨外伤 功能因素:吮吸功能异常、咀嚼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异常吞咽、肌功能异常(以两种方式影响颌骨的生长发育,一种是通过肌活动影响肌附着处骨骼的生长和改建,另一种方式,则是作为软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正常功能状态下,应该使下颌骨向下、向前生长。) 口腔不良习惯:吮指习惯(有长期吮指习惯的儿童,常见到手指上有胼胝及手指弯曲等现象,这是诊断吮指习惯的一个重要指标)、舌习惯、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睡眠习惯 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乳牙早失(乳牙在正常替换前,因龋病、外伤、或者其他原因丧失或拔出,称乳牙早失)、乳牙滞留(个别乳牙逾期不脱落而继替恒牙已经萌出者,称乳牙滞留)、恒牙早失(青少年时期,因龋病、外伤、炎症或医源性误拔,使恒压丧失或拔除,称恒牙早失)、恒压早萌、恒压萌出顺序紊乱(正常恒压萌出顺序,上颌为第一恒磨牙、中切牙、侧切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尖牙、第二恒磨牙及第三恒磨牙,下颌为,下颌牙比上颌同名牙萌出稍早)、多数乳磨牙早期缺失、乳尖牙磨耗不足、乳牙下沉、异位萌出 骨性错颌的病因:下颌发育不足安氏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和下颌前突功能造成安氏类错牙合 四错颌畸形的分类 理想的咬合: 1每一个恒牙与同一牙弓内的左右邻牙保持理想的邻接关系。有拥挤的,应当排除拥挤;有旋转的应当得到矫正。 2上颌的每一个恒压应当保持与下颌牙有理想的咬合关系。 3坚持保存全口32个恒牙。 安氏第一类错牙合neutroclusion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在正中牙合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而畸形主要表现在牙弓前段。若磨牙为中性关系而牙列中存在错位牙者,称为中性错牙合或第一类错牙合。 第一类错牙合可表现为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牙合,前牙深覆颌,后牙颊、舌向错位等。 第二类错牙合distoclusion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院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 轻度远中错牙合:如果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 完全远中错牙合: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位于远中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与下颌第一恒磨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者。 第一分类: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第一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且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第二分类: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第二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且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第三类错牙合mesioclusion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 轻度近中错牙合: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时。 完全近中错牙合: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位于近中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与下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者。 第三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近中错牙合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 毛氏一类牙量骨量不调 第1分类 主要机制:牙量大于骨量 主要症状:牙拥挤错位者 矫治原则: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减径或减数。 第2分类 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主要症状:有牙间隙 矫治原则: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毛氏二类长度不调 第1分类近中错牙合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大,或两者兼之。 主要症状:后牙为近中错牙合,前牙为对牙合或反牙合。颏部可前突 矫治原则:推下牙弓向后,或牵上牙弓向前,或两者兼之。 第2分类远中错牙合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两者兼之。 主要症状:后牙为远中错牙合,前牙深覆盖。颏部可后缩。 矫治原则:推上牙弓向后,或牵下牙弓向前,或两者兼之。 第3分类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 主要症状:后牙中性牙合,前牙反牙合。 矫治原则:矫治前牙反牙合。 第4分类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 主要症状:后牙中性牙合,前牙深覆盖。 矫治原则:矫治前牙深覆盖。 第5分类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根长度过大。 主要症状: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矫治原则:减径或减数,以减少上下牙弓突度,或推上下牙弓向后。 第三类宽度不调 第1分类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小,或两者兼之。 主要症状: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盖或正锁牙合。 矫治原则: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第2分类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大,或两者兼之。 主要症状: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牙合、反牙合或反锁牙合。 矫治原则:扩大上牙弓宽度,或缩小下牙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第3分类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的宽度过小。 主要症状:上下牙弓狭窄。 矫治原则:扩大上下牙弓,或用肌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弓的发育。 第四类高度不调 第1分类 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高,或后牙牙槽过低,或两者兼有。 主要症状:前牙深覆牙合,可能表现面下1/3过低。 矫治原则:压低前牙,或升高后牙,或两者并用。 第2分类 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低,或后牙牙槽过高,或为复合机制。 主要症状:前牙开牙合,可能表现面下部1/3过高。 矫治原则: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或两者并用,或矫正颌骨畸形。 第五类个别牙错位 主要机制:由局部变化所造成的个别牙错位,不代表牙合、颌、面的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的不调。 主要症状:一般错位表现有舌向,唇(颊)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情况。有时几种情况同时出现。 矫治原则:按具体情况矫治处理。 第六类特殊类型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合畸形统属此类。其矫治可按情况处理。 五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拥挤度:0-4mm 4-8mm 8 覆盖:3-5mm 5-8mm 8mm deep overjet: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 reverse overjet:下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之唇侧 覆合:1/3-1/2 1/2-2/3 2/3 Deep overbite: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上者。 开合:3mm 3mm-5mm 5mm open bite: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he关系,垂直向呈现间隙者为前牙开he。 reverse overbite:咬合时下前牙舌面覆盖上前牙牙冠的唇面。 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space required)牙弓现有长度(space available) Bolton指数分析 前牙比:78.8%±1.72% 全牙比:91.5%±1.51% Curve of spee 曲度 两侧A值的平均值 a值为下颌曲线最低点至下切牙-最后下磨牙牙尖连线的垂直距离 颅部:S蝶鞍点 N鼻根点 P耳点 Ba颅底点 Balton点 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上颌标志点:O眶点 ANS前鼻棘 PNS后鼻棘 A上齿槽座点 UI上中切牙点 下颌标志点:B下齿槽座点 LI下切牙点 P颏前点 Me颏下点 Gn颏顶点 Go下颌角点 基准平面:SN平面-前颅底平面 FH平面-眼耳平面 MP平面-下颌平面 SNA角:此角过大时,上颌前突、面部侧貌可呈凸面型,反之上颌后缩面部呈凹面型 SNB角:此角过大时,下颌呈前突,反之下颌后缩 ANB角:SNA>SNB时,ANB为正值 MP-FH下颌平面角: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 1-SN角:此角过大表示上中切牙唇倾,反之则为舌倾 -MP角:此角过大表示下中切牙唇倾,反之则为舌倾 六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 正畸治疗过程中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生物力学阶段和生物学阶段,生物力学阶段是指矫治器产生的各种矫治力作用于牙、颌、颅面硬软组织;生物学阶段是指应用于牙合系统发生的组织学改建。 center of resistance:当力作用于一物体时,该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中心,称为阻抗中心。在自由空间中物体的阻抗中心就是它的质心。在重力场中它就是重心。 center of rotation: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转动时所围绕的中心。 施力后产生两种基本运动:平移:作用力线通过阻抗中心 转动:以阻抗中心为圆心的力偶 矫治力来源:矫治器 肌力 矫治力分类:强度:轻中重60-350g 时间:间歇 持续 产生方式:机械力 肌能力 磁力 力的作用范围:颌内力 颌间力 颌外力 力的作用效果:正畸力 矫形力 正畸矫治过程中的组织反应 牙周膜的变化:压力侧受挤压,血流量减少,胶原纤维和基质降解吸收, 分化破骨细胞 张力侧相反 矫治力过大,玻璃样变 牙槽骨的反应:张力侧成骨细胞活动,新骨沉积(束骨)。压力侧破骨细胞活动,固有牙槽骨被吸收,相对应的松质骨和外骨板有骨增生 牙槽嵴高度的变化 五种移动:倾斜 整体 转矩 旋转 垂直 七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矫治器性能的基本要求: 1.对口腔硬软组织及颌面部无损害,不与唾液起化学反应,符合生理要求,不影响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无毒无害) 2.体积小,戴用舒适(舒适美观) 3.便于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卫生健康) 4.结构简单,牢固,易于控制矫治力的方向和大小。(简便高效) 活动矫治器的优点:能保持卫生 避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 不影响美观 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合畸形 缺点:支抗不足 作用力单一 影响发音 有异物感 剩余间隙难处理 固定矫治器的优点:支抗足够 能使多数牙移动 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 能矫治较复杂的错合畸形 舒适 不影响发音 复诊时间长 矫治力持续发挥 缺点:卫生 操作复杂 损害牙周 支抗: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 种类:颌内支抗 颌间支抗 颌外支抗 加强支抗的方法:增加支抗牙的数目 可将支抗牙练成一整体而增强支抗作用 增大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密贴 在应用颌内或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等颌外支抗来增强支抗,以防止支抗牙的移位。 66间加横腭杆 66间加Nance弓 活动矫治器:固位、加力、连接三部分组成 初戴活动矫治器的注意事项:检查矫治器质量 吃饭时不戴,饭后戴 塑料基托不能用开水酒精洗 功能矫治器:主要适用于口面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功能性错合畸形,也能矫治部分早期的骨性错合。 矫治时机:最佳矫治时期应在青春迸发期前一至两年。 固定矫治器: 方丝弓矫治器(特点:能有效地控制矫治牙各个方向的移动 有较大的支抗力,能减少支抗牙的移位)(原理:使被弯曲的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 应用保持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 第一序列弯曲:包括在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间弯制内收弯及在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两侧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间弯制的外展弯,并在弓丝末端插入末端管后部位向舌向弯曲。 第二序列弯曲:垂直向的弯曲 第三序列弯曲:在方形弓丝上做转矩 步骤:排齐和整平牙列 关闭拔牙间隙及矫治合关系 牙位接触及合关系进一步调整 保持 直丝弓矫治器 原理:消除3个序列弯曲 差动力牙移动:容许牙冠倾斜移动,再进行根直立,可以达到间接整体牙移动。 八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 早期治疗:在儿童早起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阻断、矫正和导引治疗。 包括:早期预防及预防性矫治 早起阻断性矫治 早起颌骨生长控制和矫治治疗 矫治时机:乳牙列:4岁左右 混合牙列:8-9岁 颌骨畸形的早起矫形治疗:10-12岁前 判断矫治是否成功的标准:病因是否得到控制 牙位置是否正常或有足够的必需间隙,并可持续到牙替换结束 牙弓形态是否协调,没有咬合障碍及干扰 原有的颌骨异常是否得到控制和改善,并能保持到生长结束 早期矫治的方法:简单矫治器治疗 序列拔牙治疗 功能矫治器治疗 口外矫形力装置治疗 肌功能训练 预防性矫治: 乳牙早失保持间隙 恒牙早失代替 乳牙滞留拔除 恒牙早萌阻止其萌出、 恒牙迟萌导萌 恒压萌出顺序异常维持牙弓长度,保持中性关系 上唇系带附着异常关闭间隙,手术 舌系带过短手术增长 早起阻断矫治: 口腔不良习惯的矫治 1吮咬习惯 吮拇指上切牙前突、下切牙内倾、前牙开合 吮其他指下颌过度前伸,对刃合或反合 吮咬唇下颌后缩 吮咬颊上下牙弓狭窄,后牙开合 咬物局部小开合 2异常吞咽及吐舌习惯 异常吞咽水平生长型表现为双牙弓前突,垂直生长型表现为前牙开合 吐舌习惯开合 3口呼吸习惯开合或长面畸形 4偏侧咀嚼习惯面颊部不对称,单侧反合 多数牙异常的早期治疗 多生牙拔出 先天缺牙代替 个别牙错位的早期矫治 上中切牙旋转、外翻、错位的矫治 上中切牙间隙的矫治关闭间隙(不可直接用橡胶圈逃入两牙外缘关闭间隙!) 第一恒磨牙近中移动的矫治推远中 牙列拥挤的早期矫治 轻度定期观察 中度一般也不进行早期矫治 重度序列拔牙 反合的早期矫治 1乳前牙反合 反覆合浅调磨法矫治 反覆合中度推上前牙向唇侧 反覆合深下颌导联式斜面导板或下颌合垫式联冠斜面导板 反覆盖过大缩下颌或牵上颌 2替牙期个别恒牙反合 上切牙舌向错位所致个别恒压反合推上前牙向唇侧 下切牙唇向错位伴间隙所致恒切牙反合推下前牙向舌侧 伴拥挤的个别恒前牙反合向唇侧扩大排齐牙列 3后牙反合 单侧后牙反合调合 改正单侧咀嚼 单侧合垫 双侧后牙反合仔细调合 扩大上牙弓 深覆盖的早期矫治 破除不良习惯 去除咬合障碍 功能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口外矫形力 开合的早期矫治 破除口腔不良习惯 Limited orthodontics:在正畸治疗中,并不是所有的错合畸形都可以通过早期阻断矫治得到治愈,阻断矫治对牙颌的矫治是有一定限度的,故称有限矫治 早期生长控制和颌骨矫形治疗:功能矫形治疗 口外力矫形治疗 九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牙列拥挤 减少牙量:邻面去釉 拔牙 增加骨量:扩展牙弓 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 邻面去釉(牙存在明显患龋倾向,牙釉质发育不良 禁用) 拔牙 决定因素:牙列拥挤度 支抗磨牙的近中移动 颌骨生长 Spee曲线曲度 切牙内收 上下磨牙、尖牙关系 垂直骨面型(高角,均角,低角) 矢状骨面型 面部软组织侧貌 拔牙原则:拔牙保守原则 病患牙优先拔除原则 左右对称原则 上下协调原则 双颌前突主要拔出4颗4,以利于前牙内收 前牙反合 骨骼型分类:骨骼1型ANB大于等于0 骨骼3型ANB小于0 骨性前牙反合的诊断: 近中磨牙关系 ANB角小于0度,3类骨面型 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或下颌虽可后退但后退位时ANB角小于0 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 前牙代偿明显 功能性前牙反合的诊断 牙位与肌位不协调,可能存在颌干扰或早接触 若能打到切对切合,则表示ICP-RCP增大,前牙反合有明显的功能因素 年龄小的患者,用合蜡记录牙位 X线头影测量:I1-I2-SN角76.6度,明显减小,为功能性反合 前牙深覆盖类似前牙反合 后牙反合 牙性后牙反合 上后牙舌倾斜扩弓为主 下后牙唇倾斜上下后牙间的交互牵引 后牙拥挤导致个别牙反合减数创造间隙 骨性后牙反合 上牙弓狭窄上颌扩弓,严重的正颌手术 下牙弓过宽上下后牙间的交互牵引,使下颌牙代偿性舌向移动,或上颌扩弓 后牙锁合 正锁合的矫治 个别牙正锁合平面导板或合垫 单侧上下第二磨牙正锁合用第三磨牙代替或拔出第三磨牙 一侧多数后牙正锁合平面导板,下颌后牙颊向移动 双侧多数后牙正锁合升高咬合,扩大下牙弓,扶正下后牙 反锁合的矫正 单个后牙反锁合与正锁合相反 多数后牙反锁合扩大上牙弓 深覆颌 牙型压低上前牙,升高后牙,整平SPEE曲线 骨型纠正上前牙牙轴,整平SPEE曲线,协调上下颌骨间关系 开合 不良习惯 十成人正畸 对骨型错合畸形的根本治疗方法是采用外科正畸 adjunctive orthodontic treatment:通过牙齿移动,为其它牙病的控制和恢复口腔功能的治疗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大部分成人正畸治疗属这类正畸治疗。 主要目标:有利于修复治疗 消除菌斑附着区、改善牙槽嵴外形、建立良好的关根比率和使合力沿牙长轴传导,从而促进牙周健康 改善口腔功能和美观 MTM:是辅助性治疗的常用手段。指牙齿移动范围及距离较小、矫治目标单一、方法较简单的一类单纯牙性畸形的正畸治疗。其治疗内容,除包括修复前正畸治疗外,还包括成年人中个别牙错位、牙间隙等的矫治,以及作为牙周病、TMD等辅助治疗的小范围内的牙调整治疗等。 十二保持 relapse:错he畸形矫治后,牙或颌骨都有退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正畸临床上称之为。 Retention:为了巩固牙颌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而采取的措施,它是矫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 保持的原因:牙矫正后有退回到原来位置的倾向 矫治后牙周围的骨骼及邻接组织的改建需要一定时间 合的平衡尚未建立 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 生长型及性别对矫治效果的影响 第三恒磨牙的萌出 超限矫正 复发的预防:过矫正 生长发育期的矫治,复发的可能性较小 严重扭转牙矫治,牙颈部周围纤维切断 永久性保持 消除错合病因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