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共1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二000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二章 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 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第六章专项规划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 规划实施建议附图:1区位关系图2旅游资源分布图3规划总图4规划结构图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11善应庵规划详图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º34,北纬29º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二、规划目标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三、规划依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鄞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1999.3县人民政府、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1998.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999.10国家技监局、韩岭村文史资料 2000.11 东钱湖镇韩岭村四、规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可操作原则总之,本项规划以可持续旅游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韩岭山水相依,古村格局完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之特点,强调严格保护韩岭村现存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之传统村落与街区,利用和管理好百年老街历史文化遗产,配合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整体开发与旅游形象塑造,实现旅游开发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之间合理平衡与相互促进。五、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划分为近、远期;近期:20012005年远期:20062010年 第二章 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规划区概况韩岭村地处东钱湖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山水相依,自然风光秀美。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374毫米。年最高气温为38,最低8.3,平均为16.2。韩岭村历史源远流长,据传早年有韩姓居于此而得名。据考证唐代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东钱湖疏浚后已有居民。王安石治鄞时(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重建湖界,韩岭村已形成逢五、逢十的定期集市。南宋丞相史浩(公元1140年)经韩岭去祖居下水村,留下东湖游山一诗中就有“中有村虚号韩岭,渔歌樵斧声相参”之句,足见韩岭集市在当时已小名气。在此后的几百年里,韩岭曾是宁波市区连接象山港的最重要交通枢纽和水陆转运中心。市区乘航船穿钱湖至韩岭上岸,过村南茅岭墩,向东南进入大桥、管江(鹳江)就可达大嵩海滨。象山港海鲜、城杨山货竹木、城里的南货洋布等均需在韩岭过驳、交易。同时本区还是鄞南横溪、白云山、大梅山至上水、下水、大慈山及天童、小白的必经要道。重要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韩岭集市的空前繁荣,全盛时曾店铺林立,往返于城内的航船每天高达18班之多。目前全村有居民1126户,人口2589人,其中非农人口884人。从业劳动力1336人,其中农业为186人,工业为688人,第三产业为287人。金姓居本地各姓之首,孙姓、郑姓、施姓也为大姓。村中传有姓氏三字经:金孙郑,聚史部,孔赵陆,周薛毕,项择出。村内设有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教育、卫生、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完善。韩岭村乡镇企业发达,是鄞县乡镇工业发源地之一。目前共有企业约80余家,涉及机械制造、缝纫配件、塑料制品、针织服装产业。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53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达6221万元,销售额5000万元,利润400万元,全村可用资金达到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二、旅游资源类型韩岭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并拥有深厚商贸、人文底蕴的浙东水乡古村,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1、自然景观资源韩岭青山环绕,濒临南湖,二条清溪穿村而过。旧时即流传“韩岭十景”:岭南残雪、狮岩夕照、象鼻奔水、花桐古刹、柴场晓市、上庵晚钟、龙门溪声、大池观鱼、古井流芳、鉴湖秋色。沿村周围山峦起伏,植被良好,山体千姿百态多象形,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背景。2、历史人文资源韩岭自宋时即形成定期集市,百年老街为商贸店铺集中之地。原有上、中、下、后四街,现存的上街完整保存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的老街400米,下街尚存100多米,虽经岁月冲刷,已弗旧日胜景,但能列出店名或经营项目的老店铺仍有70余家,经营项目包罗万象,囊括传统生活各个方面。如宁波卷烟厂的前身韩岭烟厂即在老街之上。“借一斑可知全貌”,足可见当年商贾云集、吆喝声此起彼伏,周遭村民纷至沓来的繁华之景了。韩岭村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耕读之风盛行。明朝初年,神卜袁拱之弟子金忠佐燕王称帝,官拜兵部尚书,其弟金华亦任兵部尚书,留下无数奇闻佚事;明初塘溪人周氏嫁入韩岭金氏,行医济人,救人无数,世代传颂,民间建花桐殿以祭祀,六百余年香火不绝;近现代著名油画家沙耆卜居村中作画达十年之久(19801990);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亚梅也出自韩岭。这些资源将为旅游开发提供丰富的项目策划素材。3、民俗文化资源韩岭以韩姓而名。由于它历来就是一处开放性的“市”,故至今有它姓十二。金、郑、孙、施为四大姓,俱在百户之外。各大姓都轮流组织演戏、祭神、赛龙舟等。一般每月都有戏,据统计每年有义戏达三十余场,短者一、二天,长者六天,格外热闹。从民俗角度看韩岭村强烈的个性反映在其民俗文化的原创性和质朴性上。具体反映为三条主要线索:一是利用其作为古交通要塞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文明;二是支撑商业繁荣的饰景、宗法、伦理;三是承担起宗法伦理的浙东民风民俗。 (旅游资源一览表附后)三、旅游资源特色1、浙东水乡古村的缩影韩岭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典型的浙东水乡古村。清澈如带的小溪环绕全村,秀丽如画的青山映衬左右。烟波浩渺的南湖风光,古朴苍桑的百年老街,九曲如诗的街巷里弄,绿意盎然的农家田头,众多传统民居的檐、廊、曲、枋、天井、石板小路、古桥、古井无不映刻着岁月的风雨侵蚀和历史留下的踪迹,呈现出古朴苍老的凝重,令人感到时光于此倒流,令人陶醉于水乡古村的旖旎风光。 、封建农商文化的缩影如前所述韩岭以集市而得名已达千载,商贸行业涵盖传统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又受到近代西方文明影响而得开化之先,有照相馆、卷烟厂等舶来品。徜徉于老街之上,依然可以触摸到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结构逐步向近、现代商品社会转变的脉络。韩岭区别于其它江南水乡古镇最大的特点是商品经济发展衍生而成的完整的传统商铺系列和手工作坊系列。恢复韩岭百年老街,形成本地富有特色的仿古手工作坊式自产自销的旅游商品生产体系,使游人充分体验中国封建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可构成趣味盎然的特色旅游景区。2、农村宗法社会的缩影从西周开始,中国已逐渐形成一套周密的宗法制度,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制度及其遗存长期存留,给予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的影响。宗法制度的最显著表征之一是祠堂体系,韩岭村保留了较为明显的此类特征及与此相关的一套完整的伦理体系。韩岭村有主姓十二,即金、郑、孙、施、孔、陆、周、赵、郭、薛、茹、毕。前四姓俱在百户以上,各建祠堂和堂前。其它各姓在10户以上者,可以各建堂前。其它未定居的杂姓(如凌姓),加入“聚姓会”后也可建堂前。如今韩岭村依然保留有金氏大宗祠、孙氏思本堂、郑氏崇德堂、孔家堂前、凌家堂前、周家堂前等,可于此明显感摸到家族文化的痕迹。宗法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类似韩岭这样数姓共居,又保存完整家族文化遗存的村落已较罕见。如能对此进行系统发掘整理,布置成典型场景,可给世人提供窥看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宗法伦理、社会道德伦理的有趣窗口。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1、优势通过对景区的风景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浙东第一古街”在旅游开发方面具备四点优势。(1)风景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独具天赋优势世纪之交,“古镇怀旧游”、“乡村休闲度假游”已渐成时尚。富含历史人文内涵、古朴恬静的古村落牵动人们怀旧访古,追忆似水流年。江南一带先期开发的周庄、同里、南浔、诸葛村等都受到市场的欢迎。韩岭老街开发不仅可丰富东钱湖旅游产品构成,而且在众多同类旅游区中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同时本区地处东钱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良好,绿化覆盖率较高,溪水清澈,空气清新,乡村风光迷人,在此可以领略远离尘嚣的逍遥自在。这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开发强度较大的浙东地区更具有环境优势。(2)区位优势突出 客源市场广阔从宏观看,本区地处浙东沿海,长江三角洲富庶地区,人口稠密,城市水平高,区际交通便捷,居民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增长较快,是中国三大基础客源地。从微观看,本区紧邻宁波市区,作为南湖区旅游服务中心,依托东钱湖,在客源上有一定保证。且本区东邻天童,南连松兰山,西接溪口,便于各大景区之间的线路组合,有条件成为浙东黄金旅游线上重要一站。(3)地方政府积极扶持旅游事业 政策优势明显为了将宁波市建设成为21世纪的旅游大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扶持力度,在2000年1月3发布的<<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旅游业的优惠政策,涉及税收、金融、土地开发、人员出入境及投资保护等多个方面。7月中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又就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了多次重要讲话,市委书记黄兴国更提出“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产业、抓经济结构调整;抓旅游就是抓文化、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可持续性发展;抓旅游就是抓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新观念,可以说全社会对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共识正在形成,开发建设本区适得其时。2、劣势(1)江南旅游古镇已为数不少,本区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崭露头角,需要更多的投入; (2)古村旅游开发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在对古村进行开发建设时, 不可避免地需对部分民居采取改造、拆除、更新等手段,处理与本地居民关系的工作量较大; (3)韩岭现状市政基础设施相对较落后。而古村整体保护措施与居民改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较难协调。五、旅游资源总体评价“浙东第一古街”-韩岭是以“农商文化”为主要历史内涵,浙东地区具有悠久历史、保存较为完好的水乡古村与传统的商贸集镇,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逐步向近现代商品社会过渡的的一个较具有代表性的缩影。本区可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客源市场优势,着力发展以古村(街)观光、民俗采风、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旅游项目,未来不仅可成为东钱湖之南湖区旅游服务中心,而且有条件成为浙东地区其极富特色的古村旅游区和旅游商品交易中心之一。第三章 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一、区域旅游主题定位:感受明清集市商业繁荣体验水乡古村民俗风情尽揽钱湖南岸湖光山色享受现代田园休闲生活二、规划布局结构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状况与游览主题定位,本规划将“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划分为六个景区:入口迎宾区南湖娱乐区百年商街区千年古村区花桐遗风区乡野风情区三、分区规划要点 、入口迎宾区本区位于启新高尔夫球场沿盛宁线至湖滨大道韩岭桥区域。作为景区的主入口区在功能上主要满足游客中转、集散和欣赏南湖风光的需要。 规划主题:入口迎宾 规划要点:(1)本区分入口广场与湖滨大道二部分。(2)旅游区主入口广场设在启新高尔夫东侧。根据村镇规划,拆除入口区滨湖侧除邮电局外的全部建筑及环湖公路南侧部分建筑。在广场及环湖公路两侧设置大面积绿地,构筑小品,形成开阔、大气的入口区。(3)入口广场树巨型广告牌,对旅游区起引导与提示作用,并建停车场、旅游巴士站及相应接待服务设施。作为高尔夫球场与千年古村间的过渡,本区建筑物外形宜采用线条简洁明快的现代中式风格。(4)在盛宁线与环湖公路叉口建旅游区标志物,具体形式为一组仿古石牌楼,提示游人进入古街旅游区。 (5)将环湖公路改造成湖滨大道。车行道规划为六米,两侧各为两米绿化带。同时在滨湖侧设宽两米的人行观光道,材料为条石或原木,与绿地共同构成湖滨景观带。 (6)对湖滨大道南侧现状工厂区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使之与古村风貌相协调,同时加强对沿线工厂的环保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营造文明整洁的入口区环境。 景点设置: 、南湖娱乐区韩岭运动参与类景观 本区包括湖滨大道北侧钱湖岸线及湖面,含韩岭桥北半岛(今启新公司宿舍所在地)。规划发掘东钱湖南岸湖区的旅游价值,开发现代体育健身休闲旅游与亲水观光景点,变荒芜杂地为黄金湖岸,提升南湖区的景观水准。 规划主题:水上运动、南湖揽胜 规划要点: ()本区分南湖观光长廊、水上游乐场二大部分。 ()为营造湖面景观效果,拓展旅游区内游人活动空间,调控韩岭村内河道水位,规划在主入口广场与韩岭桥北半岛间筑堤围湖,将南湖分成里外湖,在湖堤建观光长廊,便于游人欣赏烟波浩渺的南湖风光。 ()在湖堤外侧靠入口区水域建游船码头,停靠韩岭至小普陀、莫枝游船;远期可在外湖建水上表演场,开展滑水、帆船、龙舟竞渡等比赛与水上表演项目。 ()里湖建九曲桥,缀以荷花、假山等园林小品,以丰富南湖景观构成。 (4)目前由启新公司使用的韩岭桥北半岛为本区精华地段,建议予以收回,改造成公共绿地,供游人休闲观光,内以江南园林风格建揽湖水榭,设“南湖茶馆”。()远期在主入口广场北侧湖岸建设水上游乐场,内设人工沙滩泳场、日光浴场等设施,采用现代休闲蓬帆式建筑风格,与高尔夫球场共同组成东钱湖的象坎运动娱乐景区。景点景物设置: 3百年商街区韩岭体验性景观 本区位于韩岭最中心区域,以韩岭村前街为中心轴,上起湖滨大道,下至老街末端,包括环行河道两侧街面,以传统街市形式重现“清明上河图”般的生活场景与游览氛围。 规划主题:古街旺铺、繁华街市 规划要点: ()本区分明清街、鉴湖广场、古埠风情、“老行当”手艺店铺街区、“老地方”居家客栈街区、“老古董”古玩街区、“老味道”小吃摊挡街区、 “老作坊”地方特产加工街区八大部分。 ()明清街布置餐馆、茶楼、商铺及游客服务中心等。街区的建筑以二、三层楼高、四米开间的仿古建筑为主,外立面统一按明清风格进行装饰,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地排列,旗幡摇弋、招牌林立,形成浓烈的旅游商业气氛。 ()拆除“韩岭烟厂”旧址南侧供销社及部分新建民宅,形成 “鉴湖广场”,作为古村核心区游人主集散地。在此可举办民间节庆活动和其他民俗表演。鉴湖广场的周边建筑基本改造成服务性设施。 在韩岭烟厂原址建(大红鹰)中国烟草博物馆(详见骨干旅游项目策划)。复原旧时香烟生产作坊,再现手工制烟的全过程,定牌生产手工卷烟,现做现卖,成为特色旅游纪念品念。 ()在鉴湖桥南侧开挖5-8米宽的河道,沟通鉴湖与老街的街心溪流,并穿迎宾大道直至钱湖,形成环行河道。河道上建包括鉴湖桥再内的六条石拱桥,营造浓郁的江南水乡氛围,为鉴湖及老街增色,使鉴湖水成为游客参与性游乐的载体。 ()鉴湖广场东面按旧时面貌修复古航船埠头,形成古埠风情景观。沿鉴湖岸边停泊手摇船,供游人从水路沿环行河道观光,并重现古时18艘航船往返宁波,航运业繁华发达的景象。 (6)规划在鉴湖东侧教堂附近建小型宾馆,采用江南仿古建筑风格,内部设施定位为准三星标准,为游客提供住宿、休息与高档餐饮服务。 ()在“鉴湖广场”老街入口处建标志牌楼作为百年商街起始序曲。按传统风貌恢复前街的整体格局,包括建筑外形、店容店貌、道路格局。有计划地对年久失修的店面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维修、改造,保留其形制,改善其设施。 ()为了有利于老街旅游人气的尽快形成,在不破坏整体建筑风格的前提下,整合老街的商业布局。规划将老街划分成五个街区,将同类性质的店铺相对集中。五个街区是: “老行当”手艺店铺街区 “老地方”居家客栈街区 “老家当”古玩博物街区 “老滋味”小吃摊挡街区 “老作坊”地方特产加工街区 老街上店铺的店面、招牌、旗幌、家具、摆设再现清末风情,样式与装修按原有特色原汁原味地恢复和保留。同时着力发掘传统特色产品,强调以前后坊的形式现制现卖。 ()整修善应庵,拆除庵前破旧建筑,使之成为街心花园。庙宇宜向北发展,总体格局可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两侧设伽蓝殿、观音殿、钟楼,恢复上庵晚钟景观。庙宇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应与周围民居相协调。 景点设置: 4、千年古村区韩岭人文类景观 本区包括韩岭村整个古村落的民居建筑,其中遗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有观赏保护价值的风物建筑,是韩岭古村主要的旅游景观之一。区域主题:千年古村、人杰地灵规划要点: ()本区近期规划重点为整修大夫第、金氏宗祠、沙耆故居、太平池、小沙井等特色人文景点,拆除村内部分破败及有碍观瞻的建筑,清理溪流,加强绿化,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对古村的整体格局与建筑风貌的保护,包括建筑结构、材料、色彩、尺度和道路布局等都基本能再现明清时期的风貌,使游人的游赏历史人文景点的同时领略古朴优雅、恬静淡泊的江南古村生活氛围。 ()将大夫第改造成“韩岭民居博物馆“。深入发掘清奉政大夫及后人的兴衰荣辱经历,以此为主题构建景点游览内容,从而赋予建筑物以独特的历史含义。在建筑上恢复大夫第五井格局,重建南侧私家花园和山脚新万丰酒坊,使之成为功能完整的建筑群。在不影响旅游功能的前提下,居民可继续居住,但堂前和天井要腾空,供游人参观。 (3)整修金氏宗祠,并将其改造成“韩岭民俗博物馆“。祠堂戏台的两侧厢房陈列韩岭村史、名人及民俗风物。内部的空间格局及界面装饰按浙东传统民居的式样及博物馆陈列的要求进行设计。 (4)将沙耆故居改造成沙耆油画艺术陈列馆,对沙耆的艺术生涯进行介绍,并展出一些沙耆的油画原作。 (5)改造太平池,清理淤泥,修整池岸,放养金鱼,供人凭栏观鱼。拆除村委会围墙,绿化村委会前的空地,使之与大池形成共享空间,成为古村内供游人休息、逗留的集散地大池广场。大池周围的民宅部分可改为商业用房,使在此逗留游客有一个方便购物的场所。 (6)改造小沙井,拆除小沙井边的围墙,在井边立碑,在其周边民宅中开设“小沙井”茶馆,用自产茶沏小沙井水,整合成一个新的景点,为古村增添一个休闲品茶的佳处。 (7)将全盛里、德盛里、周家堂前、兄弟登科墙门、万松堂、快乐平安宅、金财宝洋房、金雅妹故居、安房、周家堂前、周家堂前、邹家堂前、施家祠堂、聚姓会、坎德会、银楼等建筑确定为具有观赏特色的风情建筑,加以保护修理,并对其院落进行整理,拆除破败搭建物,供游客自由参观。保护传统古村的主要道路格局。主要道路宜恢复原铺地材料石板和卵石。保护传统民居的乱石墙、石台阶等环境要素,以体现古村特有建筑风貌。 (8)对列入重点保护的建筑,及主要旅游景点要立碑介绍该建筑及景点的概况和文保价值。在整个古村范围要建立道路指示系统,关键部位如入口、游客集散地设立景点导游图,对游客进行引导。(9)改善古村区基础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在对富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建筑加以修缮和保护的同时,应积极进行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改造,以切实改善古村中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景点设置: 、花桐遗风区韩岭纪念类景观本区包括花桐殿、裴君庙及周边山体,其中的景点具有独特的人文观赏价值,是韩岭古村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旅游景观。 区域主题:民俗采风、祈安求福 规划要点: (1)本区分花桐古迹、狮子山和狮子岩三部分。(2)花桐古迹区域是韩岭古村民俗文化的集中区,集中体现了知恩图报,惩恶扬善的中国传统道德取向。但目前处在民间自发状态,场地局促,建筑粗陋,祭祀规制杂乱,需要进行重新设计整理。规划适当扩大其规模,使之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 (2)规划拆除金氏宗祠至花桐殿沿线及殿前破败建筑,置绿化带与绿化广场,以高大乔木及竹林适当遮档民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3)改花桐殿名称为花桐祠,以淡化景点的封建迷信色彩,强化纪念意义。花桐祠正殿旁厢房可陈列周氏治病救人、积德行善史迹的图片与文字,供游客参观。对娘娘墓要加强保护,开辟环行步道,使游人能更好地凭吊缅怀先人。 (4)裴君庙近期可保持现状格局,但亦应淡化景点的封建迷信色彩,强化纪念意义。 (5)广济庵按佛教规制进行布局,使其成为纯粹的宗教活动场所。 (6)改造狮子岩周边环境,请名家题字制作摩崖石刻,使狮岩夕照真正成为一个人文景点,供游人驻足欣赏、摄影留念。 (7)狮子山是观赏浩渺南湖风光,俯瞰千年古村全景的绝佳场所。规划从花桐古迹建建游步道上狮子山,在山顶设观景平台,建揽湖亭,方便游客登山揽胜,同时又可丰富古村背景山脊线景观构成。 景点设置: 7、乡野风情区本区范围包括庙沟至塔沙岭、林下山十方云南寺一带。现状为大片丘陵谷地,地形起伏较大。山坡植被良好,山岙中阡陌交错,乡野风情浓郁,适合开展各种乡村休闲度假活动。 区域主题:观光农业、田园休闲、乡村度假 规划要点: (1)将庙沟山岙开辟为现代观光农业园,分成果蔬园、花卉园、盆景园等部分,按旅游观光要求分区种植蔬菜、花卉及苗木,搭建塑料大棚、玻璃温室。既可供游人采摘时令果蔬,观赏四季花卉,享受田园生活;又能为旅游区的绿化美化提供花卉、苗木。 盆景园布置在庙沟后石牌坊周边。规划结合牌坊建筑布置小型中式庭园,通过花照壁结合博古架展出水石、树桩盆景作品,以丰富石牌坊区域的游览内容,改变目前石牌坊孤立、荒芜的局面。(2)将塔沙岭下里外岙的丘陵地开辟为观光果园,成片种植梨树、桃树、桔树,形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植物景观。果子成熟季节可举行水果采摘节,以吸引更多的游客。(3)整修林下山步道,在山顶茶园搭建竹篱茅舍,取名“问茶园”,采茶季节供游人登山踏青,观赏手工制茶工艺,品尝新茶。有条件时可恢复十方云南寺。(4)维修广济亭,保留亭前卵石路,植树绿化,改善周边环境,形成驿道古亭景点,供游人休息,发思古之悠情。景点景物设置: 四、游线设计 游线一(古村浏览线):入口广场湖滨大道明清街鉴湖广场百年商街善应庵太平池小沙井金氏宗祠沙耆故居花桐古迹大夫第鉴湖广场(返回) 游线二(乡野风情线):金氏宗祠庙沟农业观光园广济亭观光果园林下山茶园十方云南寺遗址返回(金氏宗祠)第四章 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一、中国烟草博物馆 、地点:原韩岭烟厂旧址及周边区域。 、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采用2-3层仿民国时期建筑,建筑面积约38004800平方米左右。 、展览内容: 一层 ()宁波卷烟厂发展史陈列 (2)韩岭烟厂旧址,手工制烟作坊,定牌生产手工制作香烟 (3)现代制烟工艺流程模型微缩展示 (4)世界各色烟具陈列、展卖 (5)宁波卷烟厂各个时期香烟品牌陈列 二层:(1)世界烟标陈列 (2)烟草科技文化展 包括:烟草的历史 烟草的文化 烟草的艺术 烟草的科学 烟草与政治 烟草与经济 烟与体育 烟草与健康 烟草与名人 烟草与禁烟运动 、博物馆装饰设想: 外观:(1)筑整体为两层仿民国时期砖木结构建筑。 (2)博物馆大门朝民清一条街(向西)。 (3)一层南面沿街为多扇落地门,内设世界烟具陈列展卖厅。 (4)韩岭烟厂旧址按原样整修,天井北面开一扇门,与展示大厅沟通。 内部:一层:(1)布置入口大堂、楼梯间、烟具陈列厅、韩岭烟厂旧址。展示大厅四个部分,互相连通。(2)大厅中间按宁波卷烟厂格局布置现代制烟工艺流程动态模型微缩展示,增加展览的趣味性和科技含量。 (3)大厅中部为中空共享空间。(4)大厅四壁地带布置宁波卷烟厂发展史陈列,不同时期用隔断分成若干区域。二层:(1)西南转角为世界烟标陈列。(2)大厅为中空回廊,在回廊上可以俯视一楼大厅中间的现代制烟工艺流程模型。回廊四周布置烟草科技文化展列品。(3)大厅共享空间顶部采用木结构,屋顶为钢架透光材料,使展厅有较佳的自然光照明效果。 、投资概算:不包括征地拆迁及展览费用,为300400万左右。 二、韩岭民俗博物馆、地点:韩岭村金氏宗祠。、占地面积:建筑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展览内容:()韩岭村史陈列: 主要介绍韩岭自开埠以来的历史,重点介绍韩岭集市的形成及发展。陈列分两个部分:一、历史部分;二、专题部分 历史部分建议分为四个篇章: A.开埠篇 B.沿革篇 C.现实篇D.发展篇 专题部分建议分为二个篇章: A.人物篇 B.经贸篇()韩岭风情风俗陈列:陈列分为两个部分:一、风情陈列;二、风物陈列 风情陈列:建议分为六个篇章:A.历史文脉B.社会特征C.文化积淀D.宗法氏族E.宗教信仰F.婚丧节庆 风物陈列建议陈列十方面的内容: A.建筑特色 B.名人字画 C.居家风貌 D.家具陈设 E.餐饮服饰 F.日常用品 G.特色手艺 H.农耕用具 I.农副产品 J.文稿书札、博物馆装饰设想: 外观: 在金家祠堂进行保护性加固处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建筑构件进行提炼抽象,形成一种装饰符号,以这种符号为元素进行组合排列,按展示的视觉要求,既突出展品展物,又要形成浓烈的氛围,尽量不使用现代装饰材料。文字介绍的字体选用老宋体,以旧时印刷书版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将整个陈列观的格调锁定在“古朴、醇厚”的范畴。内部布局:大殿东北西三面:韩岭村史陈列左厢房上下两层:主要为韩岭风情陈列右厢房上下两层:主要为韩岭风物陈列 三、韩岭民居博物馆(暂略)第五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旅游购物等。韩岭古村规划目标为东钱湖南湖区旅游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旅游服务设施,促进韩岭村产业转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规划原则1、韩岭古村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应结合其在东钱湖风景区的重要性制定,即规划建成东钱湖南湖旅游服务中心。2、旅游服务贯穿旅游活动全过程,应结合韩岭古村旅游资源,营造自身的特色。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现状韩岭古村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数家小型餐馆及私营旅店,满足简单餐饮、住宿需求。随着东钱湖风景区及韩岭古村的开发,如何使韩岭村的接待服务设施建设与开发相结合,推动韩岭旅游经济发展是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规划措施(1)结合古村开发,在明清商街建设旅游服务一条街,从游客接待、导游服务、特色旅游商品展卖等各方面全面规划、精心设计,外观及建筑装饰突出古村特色。以立足南湖旅游服务中心的定位,成为各景区之间的枢纽和中转地。(2)韩岭古村近期服务设施本着“实用、科学、合理”的原则,在鉴湖东侧建设准三星小宾馆,集高档的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务。另外可选择有条件的村民家里,开设家庭客栈、旅馆,以淳朴的乡情、自然的风味吸引城市游客。具体可在古村的风情建筑中选址。(3) 将宁波缝纫机针厂及宁波鑫兴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地块规划为餐饮区,集中建设若干个有特色的中、小型餐馆。(4)在不同的景区里分散布置一些生态厕所和垃圾收集站,使整个景区的整体卫生状况得到较大改善。(5)安排鉴湖广场、大池广场、善应庵前空地作为游客在景区内的休息场所,可设一些有特色的石凳及绿化小品,营造休息的氛围。(6)特色旅游商品应本着“发掘、引进、创新”的原则逐步开发。具体方案另定。 第六章 专项规划 一、古村保护规划1、保护原则(1)全面系统整理和发掘古村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作为特殊的文化环境资源在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方针,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新时期文物保护原则,结合韩岭实际,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模式。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为规划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2)正确处理继承、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注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旅游开发规划的协调。既不能单纯强调保护而阻碍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只顾建设而无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2、保护工作的重点:(1)保护韩岭“湖光、山色、老街、古村”集一体的整体形态;(2)保护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街区;(3)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4)保护优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如传统产业模式、老字号店铺、地方特产、传统节庆、习俗等。3、建议另行组织编制“韩岭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对具体的特色街区和建筑进行分类研究,提出专项保护措施。4、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对名村保护、建设、管理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工作。同时加强规划管理,建立健全保护体制,落实管理职能,建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委员会,组织、协调、监督古村保护工作。 二、道路与交通规划1、景区入口:主入口:入口迎宾区。 次入口:盛宁公路村西南侧。2、道路交通: 景区设立主干道、一级步游道、二级步游道三个级别的道路系统(详见附图)。 (1)景区老街主干道沿用原来村街道路,前街街恢复石板、卵石路,宽5-8米。后街街恢复原来的石板路,宽3-5米。 (2)、一级步游道联系各分区及主要景点。路宽2米,路面材料为条石或块石; (3)、二级步游道联系各分区内各景点。路宽10.5米,路面材料为条石、卵石。 4、停车场: 景区规划停车场一处,建在主入口区。 5、水上交通:恢复韩岭至莫枝、小普陀的水上游线,串连湖上旅游线。 三、植物景观规划 1.植被现状 韩岭植被系属亚热带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树种多样,植物景观丰富。现有植物以毛竹、杉木、柳杉、香樟、木荷、麻栎、马尾松、金松、日本扁柏为主。其中绝大数属于次生林,另外还有大面积茶园、果林。 2.规划原则 (1)保护现有风景林带,调查、登记古树名木,确定保护等级。 (2)对于原有林相植被的修整、改良以及重点区域的绿化设计要与古村的整体氛围相一致。 (3)积极营造风景林,创造丰富多变的植物景观,提高景区观赏价值。 (4)优化经济林,形成良好的田园风光同时,提高林副产品的质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植物景观设计(1)入口景区本区绿化以创造鲜明的入口环境为设计宗旨,在植物配置上考虑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景观较果。有高层次上主要以常绿乔木为主,形成绿意盎然的背景,对外围未改造的建筑外观也起到遮蔽作用,同时也考虑适量色叶树、开花树种如枫香、白玉兰等形成视觉亮点;中层次上选用红枫、紫叶李、桂花、茶花等拥有色、花或香的植物,与园林建筑小品相互映衬;在低层次上主要布置常绿灌木球以及大面积的流线型植物色块,引导人们自然地过渡到滨湖区域。 (2)滨湖绿地 该处绿化设计主要结合游憩功能,通过空间的划分和植物景观的营造,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植物选择上以常绿大乔木和观花小乔木为主,如香樟、广玉兰、桂花、海棠、紫薇、桃花、茶花等。 (3)滨湖大道 滨湖大道绿化把内外绿化空间串联在一起,在绿化布置上需考虑它的联贯性。道路两侧的绿化以浓荫蔽日的常绿大乔木与花灌木间隔种植,从而创造和谐舒适的步行或车行环境。(4)鉴湖文化广场本区绿化即要考虑植物景观与建筑的协调统一性,又要考虑通风采光要求,以及文化广场氛围的营造。树种以落叶树为主,树形美观,局部地方考虑植物景观小品的创造,作重点处理。 (5)大池广场大池广场作为游人休息休闲的集散地,植物规划与景观空间规划结合布置。结合水池营造一个凭栏观鱼的好环境;水边种植竹子、紫藤、蔷薇等使水乡古镇特色更为浓郁;池旁绿地内以大灌木和小乔木为主,结合园林休憩小品作合理的种植设计。(6)民居庭院民居庭园绿化是营造旅游区乡村风情的重要环节。应与建筑及民居环境相结合,在庭园中推广种植果树、花木和庭荫树,溪畔多植垂柳,提高古村的绿化覆盖率。 四、岸线与水体景观规划 1、岸线规划: (1)现状:东钱湖南岸湖泊岸线及沿岸景观缺乏规划控制,其中不少沿岸的建设还破坏了湖滨景观。 涉及韩岭段的沿湖岸线,生活岸线约占全湖岸线的30,主要集中在村落前的主要观湖位置。湖岸全为建筑物挤占,几乎无绿化,从湖上观看村落的立面景观较差。工矿岸线约占总岸线的3,主要是沿湖岸建的砖瓦厂,对景观及环境造成破坏。湖滨公路约占总岸线的30。过韩岭桥后的公路路况不好,车过扬尘。自然岸线约占总岸线的37,主要集中在旅游区西侧,为湖滨滩地与农田,景观未充分利用。南湖湖面浩渺,气势壮观,但对岸距离在254公里,湖面基本没有旅游设施,湖中缺少中景,岸线缺少变化,绝佳的景观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2)措施: (A)拆除南岸沿湖建筑,近期先拆除入口区及湖南岸破烂的严重影响整个景观的建筑,建湖滨大道; (B)加强沿湖岸线的绿化,改造沿湖建筑立面,将韩岭桥北半岛建设为湖滨公园。 (C) 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有识之士投资南湖水上旅游项目,如人造沙滩泳场、日光浴场、水上运动场和水上表演区 (D)建围湖长堤,建揽湖长廊。2村内溪流与河道规划穿村而过的二条溪流是古街最富灵性和情趣的景观,应丰富这一景观的构成。(1)在鉴湖建古埠风情区;(2)挖环形河道;(3)溪流清理与美化;(4)远期在村南挖湖蓄水,为观光农业园增添景观,并调节溪流水量。 五、给排水与供电、通讯规划 本项规划按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韩岭村建设规划执行。第七章 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一) 市场背景 1宏观产业背景目前,旅游业已经是世界第一大产业。中国旅游业经过20年的迅猛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1999年接待入境游者727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达到141亿美元;国内旅游者7.1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831亿人民币,旅游总收入达到4002亿元人民币,在世界排名第四。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成为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之一。我国权威机构研究认为,在把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政策指导下,旅游业有望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成为多数地方的支柱产业,在2020年成为国家新的支柱产业。为此,国家旅游局提出今后20年的目标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