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训诂学整理(共9页).docx

    • 资源ID:14503947       资源大小:508.6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训诂学整理(共9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考试题型和范围一、单选题(10题*2分=20分)1.最后两讲(训诂学的应用)讲的一句话里两个带点的字,理解成4个选项中的哪一个2.第一次课的内容:训诂 前人的定义 抽出一个词 可能是4个选项中的哪种意思3.训诂学分期:哪个时期发展不平衡4.后面讲的内容中:(训诂与字典、词典)词典中的一个词对词的理解5.训诂与语法:左传中的某个字的理解6.这本书属于什么体:传注体、正文体、专著体、集注(汇辑或综合诸家对同一古籍音义的注释)7.古代注音(上课讲的)8.在一语境中解释词义,不能用的是?训诂学里不能怎样?9.清代训诂一句话出自哪个作者的那本著作?“训诂之旨,在于声音;引申触类,不限形体”(清代 王念孙 广雅疏证自序)10.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是出自三家注的是?二、名词解释(3题*4分=12分)1.形训、声训、义训3考12.同训、递训、互训3考13.转语、雅言、析言3考1雅言:我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来讲学的。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三、简答题(2题*9分=18分)1.对于以下两个释义谈谈你的看法(词+释义+例句)有个词上课讲过,另一个词关系紧密2.训诂的主要原则是【总论】一、训诂与训诂学(定义)(一)训诂训:被释对象(名词)、解释疏通(动词)诂:古代语言(名词)、解释古语(动词)解释语义的活动为训诂,对语义做的解释也是训诂。“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用浅易的语言解释深奥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二)训诂学训诂学:研究训诂规律的科学,是对训诂知识的理性认识,是训诂实践的系统化、科学化。即黄侃所谓的“论其法式(方法体例),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友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通称为“小学”。小学时解释经书的工具。二、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语义学联系:训诂学研究的重点是语义,与语义学关系最密切。区别:语义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语义的涵义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训诂学经常还要设计语法、修辞、篇章等方面手段。陆宗达: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思想内容的学问,也就是语义学王力:把语言学氛围语音之学、语法之学、语义之学三个部分2.与语源学3.与语音学联系:语言的音和义同时产生,同时存在,互相依存;音韵学的发展使训诂学方法更完善,训诂的成果有利于音韵系统的建立。区别:研究的具体内容不同4.与语法学联系:语法是语言单位构建的规则,语言的意义正是在一定的结构中才表现出来的,语法分析愈周密,对句意的理解愈准确。区别:一是组合规则,二是求规则里的意义陆宗达:“因训诂本是对整个具体语言作出分析,解释它的全部内容,决不是单词和词义的问题,许多地方要涉及到语法。”5.与修辞学6.与文字学7.与词典学8.与其它学科【训诂的内容】一、释词和解句1.正文体(解释的内容融合在正文里面,自己写的文章自己加以解释)2.传注体(尾注与脚注)通常将见于注释中的训诂成为“传注体”或“注疏体”。这种训诂体式以解释字、词、句为主,它成术于两汉初年,以毛亨诗故(前人的)训传为代表3.专著体(相当于字辞典和其它工具书)以专书形式来解释词义,通常称为专著体,如尔雅说文等训诂专著二、解释语法现象三、说明修辞方法四、发凡起例、注音、校勘及其它发凡起例:即解释一部书的体例,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训诂的方法】因形求义又称“形训”,即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考求字(词)义。例:左传:“夫文,止戈为武。”“子文,皿虫为蛊。”韩非子:“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周易:“讼,争也;言之于公也。”一、“形义相一”与因形求义1.形义相一: 早起的汉字和其他原始的文字一样,形、义有一定的统一性,我们称之为“形义相一”,即所谓“画成其物,随体洁拙”(象形);“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之类。2.因形求义(1)本义与今义 训诂学研究的是古代文献资料,因此必须掌握每个字(词)的本义,才能搞清它的引申义和假借义(2)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二、因形求义的根据和方法 传统训诂学主要是通过分析小篆形体结构来探求字(词)义,现代训诂家还利用古文字学的其它资料,而“六书”中的四书则一直是因形求义的依据三、因形求义应注意的问题1.不局囿于说文2.不拘泥于字形汉字形义关系密切,但由于引申、假借的出现,形义开始不合现象3.要有文献材料佐证因声求义又称“声训”,是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字(词)的意义与其“形”、“音”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形义相一、形声相一)例子:说文:“天,颠也。”“山,宣也。”尔雅:“鬼之言归也。”释名:“土,吐也,吐生万物也。”1.音与义的关系(1)音义关系的偶然性(不同字形表达同样意思,音义间无必然联系,如自然现象)(2)音义关系的约定性(音义间无必然联系)(3)音义关系的回授性(音义间有关联)(4)音义关系的延展性(音义间有关联)(5)音义关系的类聚性(音义间有关联联想王圣美“凡字,其类在做,其义在右”)2.因声求义萌芽于先秦,盛行于汉代,精密于清代清代以前声训虽然广泛运用,但缺乏科学性。清代因声求义之所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古音研究取得的成果分不开。戴震:“疑于义者,以声考之;疑于音者,以义证之。”段玉裁:“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求,举一而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求,举一而得其五。”王念孙:“窃以为训诂之旨,本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难分,实亦同条共贯。譬如震裘必得其领,举网必提其纲。”“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3.因声求义的作用(1)明通假古书多假借,造成形义分离。a.音近通假b.音同通假(2)考方言齐佩瑢:“训释古语固然得要靠训诂的法术,就是探讨现代方言也得借助训诂的技巧。因为语言不是孤立的东西,古今音转语变常是有迹可寻的。”(3)求语源语源是语词的声音和意义的起源系统地分析汉语词义,会发现两重不同的意义:一是词的表层使用意义,一是词的深层词源意义在表层使用意义上,它们与其它有共同义项的词形成同义关系,同义词一般没有语音联系;在深层词源意义上,它们于其它有相同词源意义的词组成一组同源词因文求义及其具体方法又称“义训”,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直接解释词义“形义相宜”、“声义相因”语境:“此在上下文中,才真正体现了它的明确的价值”(王力)语言的发展,使得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一、利用工具书以及古注(有限的结论)成果:字典、辞书和古书的注疏中;对古书的词语,历代训诂家的工作成果保存二、排比归纳语言材料三、据一书之通例(共同的体例)例:“宛陈”通过同书不同用例的阐释总结:通“郁”;久积郁滞成规:一个学科、一本书、一个作者在其语言的使用中有一定的成规据一书之通例与排比语料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四、利用语法规律例:“堕胎”的名词和动词属性五、利用修辞方式例:“见其乌乌,见其稷稷”(素问)出自武王伐纣一段传说,指关键时机或成熟的时期,比喻抓住时机,这里用打仗来比喻针刺修辞方式的运用,往往会制约词语的意义,因而有些训诂家也往往利用修辞方式训释词义修辞中有一种引用,即援引俗语、故事、传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六、利用校勘【解释词义的方式】一、直训指用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直接解释另一个词,即“以词释词”多个词语的直训又有“同训”、“互训”、“递训”几种情况1.同训:即用同一个词解释几个同义词如:说文辵部:“逖,远也;迥,远也;途,远也。”尔雅释诂下:“疆、界、边、卫、围,垂也。”2.互训:用两个同义词互相训释如:尔雅释诂:“多,众也”;“众,多也。”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说文:“头,首也”;“首,头也。”说文:“躬,身也”;“身,躬也。”说文:“痈,肿也”;“肿,痈也。”随着词汇的发展,很多互训词逐渐接合成同义复词如:遐,远也;远,遐也。组合成“遐远”3.递训:即几个词辗转相训如:说文:“咙,唯也”;“唯,咽也”;“咽,嗌也”。(咽喉,喉咙)尔雅释鱼:“蝾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宫也。”4.类训:以共名释别名。如说文:“李,果也”;“橙,橘属”。类训与一般互训的不同主要在于不能反复为训,即不能倒过来解释。二、义界的描述义界,又称界说。用下定义(属+种差)的方式来解说词义,即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来阐释词义的界限,从而准确地表达一个词语的意义。三、譬况、举例及其它1.譬况2.举例3.插图4.由反知正:用否定方式阐明词义如说文:“浅,不深也”,“假,非真也”5.增字足义:古人行文简洁,有时还省略一些词语。对于这类被释词,注释者往往增加一个或几个词语义补足其义。(与“增字解注”的错误方法相区别:即文中本无此义,解释者强加进去)【训诂常用术语】一、用以释义的术语1.某,某也2.为3.曰4.谓之,之谓,为之5.斥6.犹,犹言,犹云7.亦二、辨词义明功用的术语(一)辨析词义的术语1.浑言,流言,通言:笼统地说2.散文,散言:分开地说3.析言,对文:分别地说,相对来说如果对同类事物细加分别,辨析异同,另加别名,那就是“析言”。例:说文解字走部:“走,趋也。”段玉裁注:“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又鸟部:“鸟,长尾禽总名也。”段注:“短尾名隹,长尾名鸟,析言则然,浑言则不别也。”“浑言”段玉裁也称之为”统言”。例如说文示部:“祭,祭祀也。”“祀,祭无巳也。”段注:“统言则祭祀不别也。析言则祭无巳曰祀。”又古人用事物义类相近的单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通常总是统称。析言之,则意义不完全相同。说文宫部:“宫,室也。”段注:“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则殊,统言不别也。”(二)明功用、属别的术语1.某,所以某也2.貌3.辞(词):虚词,构成一定音节,表语气如:郑风“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注:“忌,辞也”4.某,某之也5.属,丑(声训,也是“属”意)6.别三、别古今、明方言的术语(一)区别古今的术语1.古曰2.古文3.故书(二)说明通语方言的术语1.通语(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话,在广大地区里通常共同说的词语)2.凡语(相当于通语)3.转语(由于时地不同语音发生变化产生的词)转语是指语词因声音有变转而别为一意义相通的语词。清代学者研究训诂,就从声音转变而意义相通这一条规律去说明见之于古书中的音义相关的各类语词,或为古今语,或为方俗语。如方言:“(火果),火也。楚转语也。犹齐言(火尾)。”4.代语(方言之间可以相互代替的同义词)四、声训术语和拟音术语(一)声训术语1.之言(用和被释词音同音近的词释义)2.读为,读曰(以本字解释假借字、通假字)(二)拟音术语1.读若,读如(拟其音曰读)2.如字(相对于“破读”而言,表示读如本音;破读:改变读音,意思也跟着改变,如字为经常取的音)五、校勘及修辞术语1.衍文2.脱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抄写误漏)3.讹文(错字)4.当为,当作(一般用在改正原文中的错误)【训诂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期(先秦)这时期训诂材料主要见于典籍正文中,即大多没有整理结集。内容丰富,释词、释句、释段、释篇、释语法,还有大量同义词辨析1.内容:注释、注音(反切,直音)2.方法(1)形训: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2)声训:论语颜渊:“政,正也。”易说卦:“乾,健也。”“离,丽也。”(3)义训:直训,递训,义界3.术语:者,也,曰,为,谓之,言(之为言)4.特点:字词训诂都是正文体形式;训诂重点在于补充材料,阐发思想二、兴盛期(两汉)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训诂专家对典籍的整理和训诂名著结集1.原因:经学发展的影响,对文化的重视。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武帝独尊儒术。经师背诵,汉隶记录的今文产生。秦火后民间发现古体,用六国文字或小篆写成的古文经。郑玄兼通古今,遍注群书。结束纷争。今古文经学的区别:(1)文字不同隶书与六国文字之别(2)字句篇章不同字有异文句篇多寡(3)解说不同微言大义与训诂(4)研究目的不同政治核心与兼顾学术(5)阵营不同范升,李育,刘瓖,何休陈元,贾逵,马融,郑玄,班固,许慎2.特点:(1)专著方面的特点:a.识字课本的发展b.经典专著:扬雄方言,许慎说文,刘熙释名,服虔通俗文,孔鲋小尔雅(2)传注方面的特点a.西汉主要集中于经部,完整保存的有两部:毛诗训诂尚书传b.东汉注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以经纬中心,涉及经史子集等类注解。如郑玄三礼注,高诱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战国策注,王逸楚辞章句三、保守期(魏唐)1.专著方面(1)对旧有专著的研究增补,如张揖广雅(2)集释若干部书难字的专著,如唐陆德明经典释文(3)出现以正字为目的的专书(4)常用字编的韵语:萧子范千字文2.传注方面(1)经学、玄学带动新注义疏(2)注解范围继续扩大四、中落期(宋明)北宋初承唐遗风,庆历后进入“变古”时期,元明两朝“积衰”时期1.专著方面(1)对旧有专著研究仿作的发展(2)讲文字音义的专书继续发展(3)出现了关于古文字的研究著作(金石学)(4)出现了释文较详的音韵学书(5)出现了有近现代体例和规模的字书2.传注方面:创发新义,疑古,利用金石学成果(古文说)五、复兴期(清)1.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1)统治者笼络知识分子,鼓励尊孔读经(2)爱国知识分子为了经世致用,重视小学(3)学术知识内部的发展有了2000年的发展,形音义各方面研究成果丰富,方法日趋完善,文字学、古音学的发展,对训诂学的推动巨大,另有校勘、辑佚、辨伪等文献学知识的辅助2.复兴的表现(1)注释书大量涌现(2)训诂专著超越前代(3)说文研究得到空前发展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4)语法研究进步很大(5)方言研究取得较好成绩3.清代训诂的特点(1)因声求义的方法得到普遍确认(2)由文字训诂走向语源词义系统研究:如戴震转语(3)具有明确的历史发展观:“古”“今”“变”(4)持实证的态度:反对“望文虚造而违古义”、“墨守成规而鲜言通”;考证的据,重视材料4.缺陷:一是繁琐寡要,二是没有彻底摆脱经学的局限【训诂的原则】一、时代性原则“我们研究词义首先要有历史的观点。”释义也要有古今观念,不以古律今,不泥古释今。1.明古词古义,不误解古籍2.明古词今义,不误改古籍3.明新词新义,不泥古释今二、整体性原则王引之在经传释词自叙提出:“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说明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要放到系统中多方面考察方能确定其意义的正确与否,割裂开来的释义是不可靠的。1.释词不离句2.词句不离篇卷时代3.义理相得三、求是性原则清代朴学生性,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原则1.重证据“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字无来历”,“无证不信”“孤证不立”2.正确对待前人的训诂(1)注重吸收前人的成果,择善而从(2)明辨是非,不盲目佞古【训诂学的应用(一)】1.词目问题词目,即辞书中被释的对象,意思没弄清楚会导致误立和漏收的问题。误立示例:“党战”,句读问题,却误立词目,赋予“连续作战”之意(周书独孤信传:“荣以信为前驱,与颢党/战与河北,破之。”)漏收的情况会更多:黄帝内经一书,汉语大词典漏收该书词语近90条,如中(月吕)(脊椎)、伸宦(升官、求官、任职)、冥视(看不清)、劳宫(手心)2.义项问题a.漏收义项素问玉机真藏论:“真肺脉至,大而虚,如毛羽中(接触)人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胕肿痞(通“否”,否卦:下阴上阳,引申为不流通)饮。”素问玉机真藏论:“真藏脉见,乃予(通“预”,预测)之期日。”b.误设义项“此其大功也”,汉语大词典中,其:极,甚,实为误设,原文本应是“甚”字,应该是印刷时木板掉了变为“其”字,而非“其”有“甚”之义,不能根据错误的材料来立义项c.分合失当汉语大字典:屡:多次,数次;每每,每次;亟。立了三类义项,但“亟”即是多次,数次的意思,应归到第一个义项中去3.释义问题示例:手:气口(寸口)之义;阳:经脉之义。只在特定的语境中才有这个意义,并非固定用法4.引证问题【训诂学的应用(二)】一、推知未知语义:“夺(篡改,删除)”,“借(放置)”二、判断释义正误1.注释皆同,仍可商榷:“僵(倒下)”,“骚屑(凄凉)”2.注释不同,择善而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3.注释不同,还可另求:“直(特)”三、帮助理解句意:“自为”(为自,帮助自己)【训诂学的应用(三)】一、误解词义,词不达意二、误解词义,前后矛盾三、不明词义,重复啰嗦四、不明词义,书写错误五、不明典故,造成误解六、不明史事,张冠李戴七、不明文化常识而误用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训诂学整理(共9页).docx)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