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音史复习资料(共10页).docx

    • 资源ID:14521809       资源大小:2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音史复习资料(共10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远古时期音乐的起源模仿说:音乐源于对自然音响的模仿。吕氏春秋感情说:音乐源于人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礼记·乐记劳动说:音乐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淮南子 对于中国音乐的起源,在基于一定事实根据的基础上,各种说法都仅仅是一种推测,应从多元的角度去理解,不应简单归结为一种因素。二. 周秦时期礼乐制度 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各级奴隶主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按不同场合举行礼乐,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相互间的关系,不得随意僭越。六代之乐简称“六乐”,据说是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六部代表性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郑卫之音 自春秋起,周代的礼乐逐步走向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将欣赏趣味转向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深受一些诸侯国君的喜爱。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五国风,共160篇,包括了黄河流域绝大多数的民歌,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楚辞是继诗经以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作品构成了它的主体,主要有离骚、九歌、天问。这些作品想象丰富、辞藻瑰丽、感情强烈,句式参差,语句间常插入虚词“兮”,节奏感、表现力很强,与诗经形式迥异。十二律理论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十二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八音分类法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八音分类法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金:钟、镈、铙 石:磬土:埙、缶 革:鼓木:柷、敔、木鼓 丝:琴、瑟、筝 匏:竽、笙 竹:籥、箫、篪、笛儒道墨的音乐思想 儒家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倡导雅乐,反对“郑卫之音”(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以“善”和“美”作为评价音乐的标准(尽善尽美);无邪、纯真(诗三百);适度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其音乐思想主要见于乐论篇。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乐”要“与民同乐“,肯定音乐审美活动的社会性以及对人思想感情的影响。 道家 老子:道家代表人物,其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理念。提出 “道”的范畴(道生万物、道是虚空、道不可道不可名、道是自然而然、无为而为、道法自然)、不争(不以兵争、学柔弱);欲为恶之源;大境界(大巧若拙、大器晚成、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矛盾相依、两极想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音乐的美在于它自身、音乐现象背后的规律及本体的音乐或意境(无声之乐、大音希声),悬置了一个音乐理想。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主张自然无为,并提出了“法天贵真”的思想,推崇自然之乐(人籁、地籁、天籁)对礼乐持否定的态度。墨家 墨子:提出“非乐”的主张,维护劳动小生产者的利益,认为音乐虽然动听,让人感到审美的愉悦,但是只是让统治者享乐,给人民带来无穷祸患,于治国不利。三. 两汉三国时期乐府创建于秦代,兴盛于汉代,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下令改组并扩充乐府机构,乐府由此呈现出兴盛繁荣的局面。当时的乐工曾达上千人,分工精细,除采集民歌加以配乐以外,还负责创作并填写歌词、改编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与演奏等,甚至还包括乐器制造。李延年 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不但善歌且长于音乐创作,被汉武帝封为协律都尉。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善于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人,曾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作为乐府的领导人,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和歌 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经过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的一种音乐形式,其特点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即歌唱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因此而得名。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后逐步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在“但歌”中加入乐器伴奏,即成为“相和歌”。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为多段体的相和大曲,是一种有器乐、歌唱与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其结构比较复杂,典型的曲式结构是由 艳曲乱或趋 三部分组成。鼓吹乐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约在秦末汉初之际,在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流行,后传入中原,被汉代宫廷采用,主要可分为鼓吹、横吹、段箫铙歌三大类。胡笳 出自西域,最初大概是卷芦叶而吹之,后来把芦苇制成哨,做成类似管子一类的单管乐器,常用于鼓吹乐。琵琶 古代所谓“琵琶”曾用来称呼多种弹拨乐器,从形制上来看,大致有四弦琵琶、五弦琵琶、秦琵琶等。琵琶是最早从国外传入的乐器。箜篌 主要有卧箜篌、竖箜篌二种。卧箜篌与瑟相似,横卧式弹奏,又称为“箜篌瑟”,源自本土。竖箜篌,又名胡箜篌,竖式弹奏,约于汉灵帝时由西域传入。琴琴在汉代已确立了七弦十三徽的形制,演奏技巧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相和歌的兴起,琴成为相和歌、相和大曲的一件重要伴奏乐器,常与其他乐器合奏。嵇康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今所见广陵散谱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嵇康声无哀乐论 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嵇康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京房六十律 京房是西汉著名的乐律学家、易学家,他在三分损益得出的十二律之后,继续用此法上下相生,当生至五十三次时,得到“色育”一音,已和黄钟十分接近,按理可不必再生,但京房为了凑足整数,附会历法,又继续推算至六十律。京房六十律虽然在理论上已能弥补十二律旋相为宫的缺陷,但因律数太多,在音乐实践上是难以采用的。四. 两晋南北朝时期筚篥 又称悲篥、笳管、管子,是由古代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的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簧管乐器,这个乐器名称就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的。  筚篥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多年,现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有两种:一种是八孔的,一种是九孔的,它是由古代龟兹的筚篥演变而成的。 羯鼓是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据说来源于羯族。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古时,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羯鼓。铜钹 亦称铜盘、铙钹等。原来流行于哥罗、扶南、高昌、疏勒等地,约于汉晋时期传入。用响铜所造,其形如圆盘,中央隆起如丸状,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缕,两片互击而鸣奏之。 碣石调幽兰 中国古代琴曲,该曲琴谱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亦是今天唯一所见的减字谱发明前保存于文字谱上的乐谱,由南朝梁代的邱明传谱。乐曲借“幽兰”抒发了文人抑郁沉思的情怀,超然高洁的品格。全曲224行,共有4954个汉字组成。文字谱用文字记录弹琴指法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不但间接地记录了音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何承天 南朝著名天文学家、精通天文律历和计算。在音乐上,提出了“十二等差律”的理论。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8788寸),得差数为0.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分,即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此律不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到黄钟本律的问题,而且还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有接近十二平均律的倾向,是乐律史上一项重大的贡献。五. 隋唐时期隋及初唐的九、十部乐和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飨之乐,是相对于雅乐而言的重要乐种,西周时就有此称。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我国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隋代的七部乐、九部乐与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体现了各国乐舞的独特风貌和鲜明特色。其中,龟兹乐是西域音乐的优秀代表;西凉乐是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产物;清商乐则是汉族传统的民间乐舞,它们各自代表着三种典型的音乐风格。唐代的坐部伎与立部伎坐部伎与立部伎是晚于多部乐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多为唐代的创作乐舞,始于唐太宗时期,奠定于武则天时代,最终确立于唐玄宗时期,内容以歌功颂德为主。此二部伎以演出形式为区分标志,音乐以龟兹乐为主,不少乐舞体现了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结合的崭新风格。教坊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汉以来的礼乐机构总称“太常”,下设乐府管理音乐歌舞。唐玄宗开元年间,教坊逐渐从太常寺中独立出来,直属宫廷,得到空前的发展。这时的教坊共有五处,即宫中的内教坊,西京长安的左、右教坊和东京洛阳的左、右教坊。右教坊多善歌,左教坊多工舞,分工明确。唐代教坊集中了高水平的音乐人才,客观上促进了唐代宫廷音乐的发展。梨园 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在宫廷设立的音乐机构,因设于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以教习法曲为主。宫廷梨园中的乐工有数百人之多,是从坐部伎中精选出来,由唐玄宗亲自指导,主要表演法曲,并任唐玄宗新作的试奏任务。另外还有两处梨园,一个设于长安太常寺中,称“太常梨园别教院”主要试奏艺人们创作的法曲;一个设在洛阳的太常寺中,称“梨园新院”,主要演奏各种民间音乐。宫廷中的梨园还附设有一个“小部音声”,有30多个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组成。梨园与教坊的不同主要在于:教坊以习歌舞为主,而梨园以法曲及器乐演奏为主。霓裳羽衣舞 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是唐玄宗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而成,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全曲共有36段: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曲破十二段。散序部分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和轮奏,不舞不歌。中序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舞者翩翩起舞。曲破,在急管繁弦中,以快速急促的舞蹈结束全曲。记谱法古琴减字谱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是古琴记谱法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这一变革从初唐的赵耶利开始,经晚唐的曹柔等人改进逐渐完成。它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晚唐琴家陈康士、陈拙等用减字谱整理了大量琴谱,使之流传于后世。 唐玄宗(李隆基) 著名的“音乐皇帝”,其音乐活动涉及创作、演奏、排练、理论等各个领域,具有多方面的音乐才能。他擅长作曲,霓裳羽衣曲相传出自他之手。乐器演奏方面,尤擅长演奏羯鼓与玉笛,有着高超的技巧。另外,玄宗还创设梨园、扩充教坊,确立坐、立部伎体制,他的特殊地位与音乐才能,大大促进了宫廷燕乐乃至整个唐代音乐文化的繁盛,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六.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的主要内容包括曲子词、唱赚、鼓子词、陶真、诸宫调、宋元杂剧、元散曲、南戏、器乐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姜夔及其白石道人歌曲姜夔(11551221),南宋著名文人,号白石道人,自幼精通诗文音律,年轻时即在文坛显露头角。他不仅工于诗词,是当时文坛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文学家;同时还擅长吹箫、弹琴、作曲、音乐理论方面也很有造诣,其所作白石道人歌曲是极为珍贵的音乐遗产,其中的自度曲扬州慢、杏花天影、暗香等都有他独特的风格。陶真 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是一种流行于农村,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艺术,歌词多为七字句,通俗易懂,可能为后世弹词的前身。鼓子词鼓子词产生于北宋,因主要用鼓伴奏而得名,其特点是在一个节目中只重复使用一个曲牌,即以支曲叠唱为基本形式的曲艺,与明清时期流行的“道情”有密切的关系。货郎儿货郎儿是一种说唱性质的曲艺,宋代原有一种民间歌曲叫货郎儿,是由小贩的叫卖声发展而成。唱赚曲子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套曲形式唱赚。唱赚作为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其曲体结构在北宋时已经确立,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它们都只能连接同一宫调内的曲牌,不能转调。诸宫调诸宫调是宋元时期一种大型的说唱形式,由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它继承了叙事鼓子词及唱赚等曲艺形式,在说白方面承袭了唐代变文的特点。一部诸宫调常由许多种不同的曲式单元联合组成,因不同的单元运用不同的宫调,形成“诸宫调”名称的由来。诸宫调主要伴奏乐器为鼓、拍板、笛,其结构庞大,曲调丰富,适合表达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其联用多种不同宫调的套曲以演述一段故事的结构原则给元杂剧以极大的影响,可以认为是元杂剧的前身。西厢记诸宫调又名弦索西厢,创作于金章宗时期(11901208),作者董解元。作品采用了十四个宫调,基本曲牌151个,连上变体共444个,是一部结构庞大、音乐丰富的诸宫调作品,也是目前所见保存最为完好的诸宫调作品,标志着宋元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散曲直接继承宋代曲子的传统,并吸收其他民间曲艺而形成的一个曲种,分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通过对某种情景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触。音乐方面一般要求优美抒情,伴奏不用锣鼓,只以弦索、笙、笛、拍板等乐器,音调上有南、北曲之分,南曲用五声音阶,字少声多,曲调婉转;北曲用七声音阶,字多声少,曲调简朴而高亢。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院本的基础上,吸取唱赚、诸宫调等民间音乐的艺术成就,在金、元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元杂剧的结构严谨,以“折”为基本结构单位,一般一本四折,如果情节复杂,则采用多本制。元杂剧的音乐与诸宫调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每折使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用四个不同宫调的套曲。元杂剧的角色分工非常严格,一剧之中只由一个角色歌唱,多由正末或正旦扮演主角,其他角色只说不唱。元杂剧的音乐大都比较单纯朴实,七声音阶为主,旋律常用四度以上的大跳音程进行,节奏明快,具有典型的北方风格,常用琵琶等弹拨乐器以及锣、鼓、板、笛等伴奏,风格刚劲雄健。元杂剧盛极一时,涌现出许多杂剧作家和作品,最著名的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产生了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优秀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和浓厚的反封建精神。奚琴 约唐代从北方奚族传入中原,故初称“奚琴”。两弦,以竹片夹于其中拉擦出声。宋代更名为嵇琴,演奏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南宋时成为宫廷教坊中重要的旋律乐器之一,也是胡琴类乐器的前身。三弦 元明以来在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乐器,弹拨、没有品,可以滑音、揉弦。后传入日本,演变为日本民间流行的三味线。琵琶 宋代的琵琶已完成了由唐代横抱、拨弹向竖抱、指弹形式的转变,标志着琵琶这一外来乐器已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化变革。宋元时期的琵琶已出现很多“品”,音域得到拓宽。海青拿天鹅著名的琵琶独奏曲海青拿天鹅是元代流行,目前能确定的创作年代最古老的一首乐曲,曲谱最早见于弦索备考。该曲运用了多种琵琶弹奏技巧,描写了海青捕捉天鹅时的激烈场面。古琴宋代是我国古琴艺术有着显著发展的重要时期,产生了许多有师承渊源、世代相传的艺术流派,其中成就最高的首推南宋琴家郭沔所创的浙派。浙派提倡纯器乐曲,作品多以自然风光为内容,表现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追求超然隐遁的思想情绪。著名的琴曲如潇湘水云、泛沧浪、山居吟等。郭沔潇湘水云 初见于神奇秘谱,版本众多。全曲有两个基本主题,第一主题节奏强烈,富于气势;第二主题以切分节奏为特点,委婉缠绵。该曲运用应合、荡吟、滚拂等多种演奏技巧,以及音区、速度、节奏等多种变化和对比,成功地表现了水云掩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是七百余年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琴曲。蔡元定十八律 蔡元定(11351198),南宋乐律学家,他所创的十八律理论,是按照三分损益法算出十二律作为正律,在继续算出六律作为变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每一变律比正律高一个“古代音差”(24音分)。十二正律皆可为宫,但六个变律不能为宫。十八律在理论上合理地解决了三分损益律各种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陈旸乐书 陈旸是两宋宫廷雅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陈旸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该书共200卷,分前后两部分:前部95卷,主要摘录尚书、周易、礼记等经书中有关音乐的文献,为之释义;后部105卷,主要论述五声十二律、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等,并记录了前代和当代的雅、俗、胡三部乐及乐器,并附图说明,是一部极具史料价值的音乐专著。七. 明清时期 民歌的流传不仅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文人们的特别关注。明代文人冯梦龙就积极从事民歌的收集工作,编订了挂枝儿和山歌两本民歌集子,对后世影响颇大。当时的民歌不仅在民间传唱,也被运用于各种戏曲、曲艺中,从而被保留下来,题材方面也更为广泛,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戏曲音乐的发展元末南戏流行,并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派生出许多声腔,至明代,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声腔”,即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昆山腔 昆山腔是四大声腔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又称昆剧,原是昆山地区的一种土戏,其发展得力于魏良辅与梁辰鱼。魏良辅在昆山土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海盐、弋阳诸腔的长处,创造出了一种新腔。曲调细腻宛转、轻柔舒缓,在唱法上强调吐字、过腔、收音,被称为“水磨腔”,在乐队配置上,除笛主奏以外,加笙、琵琶、三弦、箫管、月琴、鼓板等乐器,使音乐表现力大大增强。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昆山腔的地位,成为集南北曲大成的“官腔”。清代初叶,昆曲仍然兴盛,剧坛上有“南洪北孔”之名,“南洪”是指洪昇,其代表作是长生殿,“北孔”是指孔尚任,其代表作是桃花扇。此二剧是昆曲的压卷之作,之后,昆曲逐渐衰弱,终为其他剧种取代。皮黄腔 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腔调,它们原是各自独立的声腔。西皮腔起源于湖北,音调高亢有力,明朗流畅,音程跳动比较大,常用于表现喜悦、激动、高亢的情绪;二黄腔产生于安徽,其腔调流畅平和,节奏较平稳,风格低回婉转、端庄凝重,常用于表现回忆、沉思、感叹的情绪。清乾隆时代,西皮和二黄腔逐渐合流,形成了汉剧、徽剧,其进一步的提高与京剧的成长紧密相关。京剧 清康熙末叶开始,昆曲逐渐衰弱,“乱弹”诸腔取而代之,如梆子腔、秦腔、皮黄腔等。它们在音乐上突破了曲牌体的形式,创造了以板式变化为主的板腔体式。乾隆中期出现的“花雅之争”,使昆曲最终趋于衰弱,乱弹诸腔盛极一时。京剧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京剧的唱腔以皮黄腔为主,是板腔体戏曲中最完善的戏曲唱腔。它以原板为基础,通过曲调、速度、节奏、节拍的变化,衍化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用以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京剧的题材以武戏为主,大都采用三国、说唐、水浒等历史传说故事加以改编。京剧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如咸丰、同治年间的程长庚、余三胜、光绪以来的梅巧玲、谭鑫培、周信芳、马连良、梅兰芳、程砚秋等,他们杰出的表演艺术及高尚的艺术人格,为京剧艺术增添了无穷的光彩。古琴音乐 明清时期,各地琴人因受民间音乐、方言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各流派有自己的曲目、刊本、审美要求,理论著作日益增多。刊行琴谱:神奇秘谱、太古遗音、太音补遗弦索备考 是一部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曲谱集,由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于1814年编成,全书6卷 ,共10册,用工尺谱记写,共收有13套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乐曲,曲名为合欢令、将军令、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等。该谱除用总谱形式外,琵琶、弦子、筝、二胡四件乐器均有分谱。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 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历算家,毕生潜心数律研究,其主要乐律学研究成果大都收入乐律全书之中,该书共47卷,汇刊了律学新说、乐学新说、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等。1584年,朱载堉在律学新说中首先提出了“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从而完全解决了两千年来乐律学上存在的黄钟不能回归本律和不能旋相为宫的千古难题。 新法密律 用开方的方法来计算律的长度,使十二律间的音程达到严格的均匀性,他通过两次开平方,一次开立方的律学计算方法,求得了相邻两律间的长度比值,从而实现了在学理上利用等比数列的方式,将一个纯八度的振动体长度均匀地分为12份比值相等的“十二平均律”,科学地从理论上解决了三分损益法造成的问题。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中音史复习资料(共10页).docx)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