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溜索》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资源ID:14523504
资源大小:1.39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7课《溜索》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溜索课堂实录 情境导入师:很久以前,傈僳族人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使用。但怒江峡谷壑深万丈,江水咆哮,令人胆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溜索,就把我们带到了怒江边上。01扩写标题,概括小说情节(屏幕显示)扩写标题,概括情节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并充分利用文后的“阅读提示”,尝试把标题扩写成一段话,概括小说情节。生1:这篇小说写了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在奇险的怒江之上,沉着冷静,毫不畏惧,运用溜索成功渡江的经历。师:说得真不错。那咱们一起来找找最让人身临其境的片段,读一读,体会溜索的惊险刺激。大家可以结合批注6:想象文中情境,体会其惊险。师:找到了吗?生示意已找到。师:好,我们一起来读出其中的惊险。生(齐读):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师:真好,在大家的读书声中,我仿佛也身临其境,心惊胆战了!02图文对比,体会环境作用(一)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但马帮汉子们渡江的过程并不简单。请大家观察27页的插图,说一说,如果你来刻画溜索的惊险环境,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呢?(屏幕显示)图文对比,感知环境生观察插图,准备发言。生2:我会从那根索的特点来写。师:为什么?生2:因为从插图来看,那根索子细细的,看上去就不牢固,感觉特别惊险。师:你的刻画角度很巧妙!其他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吗?生3:我会去刻画怒江的水。师:你觉得怒江之水有什么特点?生3:怒江的水很汹涌,滚滚而来,我仿佛都听到了水的咆哮。在这样的怒江之上过溜索,太吓人了。师:你已经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很好!以怒江之水来渲染惊险,也是个不错的角度。除了溜索、怒江之外,大家观察一下,还可以从哪个角度来写呢?生4:我从悬崖的高峻来写。师:嗯,具体说说。生4:从插图就可以看出,马帮汉子们要过的悬崖特别高峻,而且两岸距离也很远。别说溜过去了,就是站在崖顶也哆嗦。生纷纷点头,很有共鸣。师:大家真是慧眼慧心!作者也和大家心有灵犀,请寻读文中相关描写,评选“惊险”之最,说说理由。生寻读。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2.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3.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师:大家说说哪段描写堪称“最惊险”呢?结合具体描写说说理由。 生5:1段用“万丈”二字突出了绝壁之高;“飞快地垂”写出了悬崖几乎呈九十度,非常陡峭,堪称“最惊险”。 生6:2段用“隐隐喧声”“腾上来”写出怒江的水非常汹涌,因为悬崖很高,但是在崖顶上还能听到怒江的咆哮;“漫开”这个词写出了峡谷间空旷遥远,令人胆寒。堪称“最惊险”。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我们再观察一下,本段还有一个动词,和“漫开”有异曲同工之妙,能突出两边峡谷距离之遥远,是哪个词呢? 生(杂):“荡!”“荡回来!” 师:没错,一个“漫”,一个“荡”,再加上“远远”的修饰,加上人物的心理,怒江的汹涌澎湃,峡谷的距离遥远,便跃然纸上,让人心惊肉跳了! 生7:3段用“锱铢之力”、“不是山倾”、“就是索崩”这些描写突出了索的脆弱。因为“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铢之力”就是说很小的力量。这根索连“锱铢之力”都不能承受,那人如果要利用它渡江的话,也太危险了!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的确也让我们感受到溜索的脆弱危险,让人望而生畏。 师:同学们,峡谷深不见底,崖壁陡峭险峻、怒江澎湃汹涌、溜索脆若游丝,除非肋下生翅,否则命丧谷底。每一处描写都堪称“惊险之最”!来,让我们读出这“最惊险”之感,注意重读刚才分析的字词。 生齐读,把握重音,融入情感,读得很有味道。 (二)比较插图和文章,说说为了突出“环境惊险”,文章还多写了哪些内容?生(杂):多写了牛和老鹰。师:大家结合批注,充分利用批注的提示作用,小组讨论作者这样写的妙处。(屏幕显示) 批注5:“这里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批注7:“第三次写鹰。”写牛: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写鹰: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组织小组讨论交流。 生8:写牛的怯懦可以反衬马帮汉子的英勇无畏。 师:这点还是很明显的,牛的懦弱一目了然。写鹰有何用呢? 生9:第一次写鹰,是以大鹰的英勇象征人物的无畏;第二次写鹰,以老鹰进一步衬托人物的勇敢,并突出溜索的惊险。第三次还没想出来。 师:你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理一理,为什么前两次都是用鹰来衬托人物英勇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9:第一次作者用了“旋”和“扎”这样的动词,很有力量的感觉,和马帮汉子一样。第二次瘦小汉子已经在老鹰上方,但是他毫不畏惧,非常自如,说明他比老鹰还要厉害。 师:“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是在暗示什么? 生9:暗示当时溜索的位置高,环境惊险。 师:感谢你的细心分析,帮我们解密了写老鹰的妙处。对了,第三次写鹰,你没看出来?大家谁来帮帮他呢? 生10:我觉得第三次写鹰成功抓蛇,正是来象征马帮汉子们顺利渡江! 师:大家同意吗? 生若有所悟,点头会意。 师:这么难的问题,大家也能自己解决,真是太了不起了!那我们学到这里,已经可以看出这篇文章非常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即善用衬托和对比,渲染紧张气氛,营造惊险情境。峡谷,崖壁,溜索,怒江,牛与鹰等这些传神的描写恰好又突出了马帮汉子的勇敢无畏,英雄本色。03借助旁批,品味语言风格 师:环境的营造让人身临其境,马帮汉子们过溜索的画面更让人过目难忘。这都归功于作者精妙的语言。请大家结合批注4,用心品读第10小节,说说“小”字的传神。(屏幕显示)借助旁批,品味语言(屏幕显示)批注4:想象溜索的画面,体会“小”字的精妙。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小”是否可替换为“溜”“滑”、“飞”?)生思考,准备发言。 生11:我觉得不能替换为“溜”,因为“溜”只写出了速度快,但“小”字,让我们想象出精瘦汉子本来在面前,突然越来越小,变成一个小黑点了,不仅能写出速度快,而且很形象。 师:你的语言敏锐度很高,你看出了“小”字里面藏着的画面感,真棒!还有呢?其他同学来补充。 生12:刚才她说精瘦汉子都变成一个小黑点了,让我感受到溜索非常长,长到人在对岸都看不太清了。 师:真有意思!大家看到没?“溜”和“滑”,甚至“飞”,只能表现溜索的速度极快,但是这个“小”,不仅有画面感,还能暗示溜索的距离长啊!大家再想想,溜索的距离长,又在暗示什么呢? 生13:我觉得这个“小”字,还写出了精瘦汉子溜索的技艺娴熟,身手矫健。 师:也就是说虽然溜索距离长,但精瘦汉子过溜索依然一气呵成,不失英雄本色。真是“小”字不小! 师:大家结合批注2,聚焦1-4小节,自主品读,再找找,是否还有这样的神奇用词,勾画出来与大家交流。(屏幕显示)批注2:类似这样干净、洗练的语言,处处可见。(自主品读提示:寻字词、看句式、读对话)生自读勾画,准备交流。 生14:“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懒懒”写出首领对过溜索毫不在意,沉着冷静。 生15:“行到岸边,抽一口气”:“抽”字比“吸”更严重,写出面对悬崖高峻,人的恐惧反应。 师:大家学习能力很强,这些干净洗练的语言都有“小”字不小的妙处。除了文字精炼之外,再读1-4小节,观察句式特点。 生18:有一些句子非常精炼,比如“连珠脆骂,拳打脚踢”。 师:好的,再比如? 生19:“山不高,口极狭”。 生20:“心下大惑,行到岸边”。 师:句式也短净,雅致。人物对话如何呢?我们选一处对话演读,体会语言之妙。 师生饶有兴趣合作。 师(哑声说道):“可还歇?” 生(漫声应道):“不消。” 再读一遍,揣摩语言。 师:你看,话不多,但首领的威严,马帮汉子的勇敢都在其中了。溜索是阿城的代表作之一,阿城的小说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文字。(屏幕显示)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在北京,祖籍重庆,中国当代作家。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屏幕显示)阿城的“笔记小说”: 小说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其实够奇的,但他诚心写得平淡,像说平常事平常话。文字洗练,句式短净,朴实又古典,含蓄又隽永。反而能耐人寻味,凸显神奇。被誉为“淡中出奇”的语言风格。 自说收获,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阿城的溜索,马帮汉子们用溜索渡江相信大家印象深刻,除了感受到马帮汉子的英雄本色之外,这个故事还给你哪些启发呢? 生(杂):面对困难需要坚强的意志、团结的力量、默契的配合 师:再想想,我们以后面对“自读课文”,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呢? 生21:可以利用插图。 生22:可以借助批注,再读阿城的笔记小说,我会仔细品读他“淡中出奇”的语言风格。 师:大家今天真是收获满满。他的另一篇小说棋王也很有意思,我把这篇小说也印发给大家,大家课后读一读。希望大家能从课外阅读中进一步领略作者“淡中出奇”的语言魅力,于无声处听惊雷,收获阅读的快乐,成为有深度的阅读者、学习者和探索者。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阿城的小说棋王,选择其中两个片段,围绕“淡中出奇”的语言风格,做好阅读批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