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阿长与_山海经_》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资源ID:14525723
资源大小:42.5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0课《阿长与_山海经_》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阿长与山海经 一、 学习目标(识记)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扫除阅读障碍,梳理文章结构;3.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4.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二、学习的重点及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三、学法指导朗读、默读、独立思考、教师指导四、导学过程(一)导学预习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 ,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散文诗集 、小说集 、散文集 、杂文集 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他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2.了解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3.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骇( )破 掳( ) 震悚( ) 惶( )急疮( )疤 诘( )问 渴慕( ) 疏懒( )霹雳( ) 孤孀( ) 倘( )若 烦琐( )惧惮( ) 咒( )骂 4.解释下列词语【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渴慕】非常思慕、渴望。【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5. 熟读课文,圈划重点语段。(二) 思考分析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划分文章结构。3.思考,作者写了关于阿长的几件事,哪些是详写?4.找出文中关于阿长的描写,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5.文中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5.文中最后两段除了记叙,还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写了作者的怀念之情。(三)因材达标1.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的。B、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C、文章开篇先写“我”对阿长的厌恶和不大佩服,后文写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令“我”震悚,欲抑先扬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真实。D、文中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是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A.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 B.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C.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 D.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A.张开 摆开 压 烤 B.伸开 摆成 挤 烤C.张开 摊成 挤 烘 D.伸开 摊成 压 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D )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6.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B )A.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B.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C.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D.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7.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2.对文章最后一句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饱蘸浓墨的句子,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B在作者眼中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他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C.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以此结尾彰显了作者对阿长的“扬”达到了顶点,从而升华了中心。 D这句话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深沉的怀念和永久的祝福之情。3对选文的语言风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感情细腻,清新自然 B感情炽烈,幽默诙谐C感情真挚,通俗流畅 D感情深沉,清新婉约4.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四)菜单作业父亲的信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作者:胡智慧 选自羊城晚报)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答:_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3. 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_(引用原文)。第四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_。4. 第六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答:_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答:6.作品以_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着进行记叙,写由对父亲写信的_到_,最后写_。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