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docx

    • 资源ID:14533105       资源大小:78.48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一节 德育概述(江南博哥)1 单选题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2 单选题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A.智育B.德育C.教学D.美育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3 单选题 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容极其简单B.方式和劳动、生活相结合C.平等的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原始社会的德育是平等的,不具有阶级性。4 单选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及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品德。5 单选题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D.德育的享用功能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6 单选题 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德育的途径有多种。7 单选题 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基本内容(熟悉) 参考解析: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8 单选题 德育的功能不包括()。A.培养学生品德,制约其发展方向B.决定学校教育性质C.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其体质D.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基本内容(熟悉) 参考解析: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其余选项则是德育的基本功能。9 单选题 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A.1990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199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学德育大纲。10 单选题 中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动B.课外活动C.共青团活动D.劳动活动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11 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基本内容(熟悉) 参考解析: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12 单选题 既是德育客体又是德育主体的要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根源D.德育大纲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受教育者既是德育客体又是德育主体。13 简答题进行德育完全是政治老师的事。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错误。各种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各科教师都应该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德育教育并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事。14 简答题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育德即培养人的品德。德育的目的在于育德,这是德育区别于智育、体育、美育的主要标志。如果失去培养人的品德这一本质属性,就不能称它为德育了。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成长中的学生品德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较强的可塑性。15 简答题变革性是现代化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社会一直处于变革中。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一部分的德育不可能一成不变,而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变革性是现代化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16 简答题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德育具有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17 简答题德育的对象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德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学生的个体和群体。18 简答题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19 简答题一些乡村学校的教师认为,农村的孩子从小就会劳动,似乎没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而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乡村学校中不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劳动中怕脏、怕累的现象十分突出。还有些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习惯站在一边看别人干活,不积极主动地帮忙。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此现象。 知识点:第7章 > 第1节 > 德育的基本内容(熟悉) 参考解析: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劳动教育,首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了完成劳动任务,就需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得到发展,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又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学到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复杂的生产劳动作好准备。可见,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忽视劳动教育,势必偏离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会给全面发展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1 单选题 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理解) 参考解析: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教育具有主导作用。2 单选题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人们将采取的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道德意志就是意志在道德行为活动中的运用,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3 单选题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4 单选题 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认识在学生的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5 单选题 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6 单选题 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由道德的常识可知,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7 单选题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8 单选题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9 单选题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由“不能抗拒诱惑因素”可知,其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10 单选题 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11 单选题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A.上课B.社会活动和交往C.读书和作业D.谈话和讨论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形成,只有通过它是否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加以检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得以表现出来。12 单选题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 )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或倾向。A.个体  心理特征B.群体  心理特征C.个体  行为特征D.群体  行为特征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13 单选题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14 简答题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15 简答题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品德情感。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学生对于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表示学生形成了品德观念,即形成了品德认识,而非有了品德情感。16 简答题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掌握)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的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等;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17 简答题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认同与内化两个阶段。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品德形成的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受外界的压力影响,而不是内在的需要。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18 简答题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理解) 参考解析: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其中外部条件包括:(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3)学校教育。内部条件包括:(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识。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9 简答题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掌握) 参考解析:(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20 简答题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理解) 参考解析:(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水平。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加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21 简答题材料: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尤其农村寄宿制学校)采取了一种叫作“全封闭、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学生全天不能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只能在某一特定时间(周六或周日)出校门活动或回家。认为这样做可以减少校外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干扰,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提高升学率,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问题:(1)请用“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的规律来分析上述做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2)如何发挥德育过程中的教育合力? 知识点:第7章 > 第2节 >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理解) 参考解析:(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个体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最终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有目的地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设计实施活动,能加快个体品德发展的速度,对学生品德发展方向起规范和保证作用。(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抵制负面消极影响,将各种积极正面的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 道德发展理论1 单选题 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科尔伯格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人有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2 单选题 通常,大部分青年和成人的道德水平都处于()。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通伦理水平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将道德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又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以及遵守法律和秩序定向阶段。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3 单选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时,采用的方法是()。A.对偶故事法B.自然实验法C.观察法D.道德两难故事法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科尔伯格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说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思想,在明确区分道德和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道德教育模式。他的学说属于认知结构主义学派。4 单选题 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D.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价值观澄清理论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5 单选题 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的特征是()。A.认识到法律不是死板的条文B.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C.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D.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特征是:这一阶段的道德价值是以服从权威为导向,包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6 单选题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C.社会契约定向阶段D.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科尔伯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共六个阶段: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二,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六,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阶段六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7 单选题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 )。A.情境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陶冶教育法D.榜样示范法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柯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8 单选题 认为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的发展过程,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斯金纳C.奥苏伯尔D.柯尔伯格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皮亚杰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得出研究结果。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的发展过程。9 单选题 刘畅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其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取向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儿童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10 单选题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是错误的。如果人人都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将会变得很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则。儿童的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处于()。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好孩子定向阶段C.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D.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处于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11 单选题 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从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如若违反,就会感觉内疚和不安。这一道德阶段属于()。A.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B.相对功利主义阶段C.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D.社会契约道德定向阶段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题干所述是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第四阶段,即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儿童的表现,这一阶段也称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或秩序和法规定向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从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12 单选题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他律阶段的儿童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处于权威(他律)阶段。13 单选题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在()水平。A.自我中心B.权威C.前习俗D.后习俗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和相对功利取向两个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和遵守法规与秩序定向两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和原则或良心定向两个阶段。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所以是前习俗水平。14 单选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A.超律阶段B.节律阶段C.纪律阶段D.自律阶段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无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5 单选题 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和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公正阶段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权威阶段(他律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16 单选题 柯尔伯格采用()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个水平。A.对偶故事法  四B.两难故事法  三C.两难故事法  四D.对偶故事法  三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17 单选题 学者()的()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A.皮亚杰:道德发展B.皮亚杰;道德教育C.柯尔伯格:道德发展D.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18 简答题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错误。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9 简答题班杜拉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错误。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科尔伯格用来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班杜拉研究的是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20 简答题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的儿童处于自律道德阶段。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错误。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的儿童仍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21 简答题小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习俗水平。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根据柯尔伯格理论,小雨处于后习俗水平中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的人认为法律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22 简答题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知识点:第7章 > 第3节 >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中,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第四节 德育过程1 单选题 衡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 第4节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 参考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成分,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根本标志。2 单选题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动力。A.知B.情C.意D.行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4节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 参考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知即品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品德认知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过程。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知、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3 单选题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德育过程的()。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4节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 参考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有目的地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设计实施活动,能加快个体品德的发展速度,对学生品德发展方向起规范和保证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者精心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和交往。4 单选题 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A.自我评价能力B.自我调控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自我学习能力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4节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 参考解析:随着学生年龄和才智的增长,他们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及其在德育上的主要体现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5 单选题 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以下错误的说法是(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辩证统一的过程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4节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 参考解析: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A、B、D项均是正确的,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6 单选题 在德育过程中,与德育要求构成基本矛盾的是受教育者已有的()。A.能力水平B.知识水平C.品德水平D.年龄特征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 第4节 > 德育过程的内涵(理解) 参考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经具备的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7 单选题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是关键。A.知;情B.知;行C.意;行D.知:意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 第4节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 参考解析: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8 单选题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符合()规律。A.德育过程B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docx)为本站会员(江***)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