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发展心理学复习(共6页).doc

    • 资源ID:14542946       资源大小:77.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发展心理学复习(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 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 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2. 吸吮反射。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抓握反射又叫达尔文反射,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把身体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巴宾斯基反射,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约在8、9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 摩罗反射,又叫惊跳反射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游泳反射,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出生6个月以后消失。强直性颈反射,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约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3. 视崖实验装置大致是这样的:实验装置的主体是一个上面盖着一块厚玻璃的实验平台,在一侧玻璃下面直接铺着格子图案的质料,给人以很表浅的感觉,而另一侧的质料是铺在平台的底面,距离上面的玻璃有几英尺的距离,给人以很深的感觉。在测查的时候,实验者通常是观察婴儿在深、浅两侧的反应。 “视崖”实验结果: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深侧的倾向(36人中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崖)。 · 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他们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 当婴儿的年龄稍犬,能爬的时候,他们在接近深侧时,心率加快,表现出恐惧。· 这两种情况均说明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5. .转换生成说v 乔姆斯基认为v (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v (2)语法是生成的。v (3)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6. 儿童心理机能发展的原因:v (1)社会文化历史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v (2)运用符号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v (3)心理机能的改变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7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整体向分化: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慢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促进空间认知的发展 · 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9依恋及其特点、表现:定义:依恋(attachment)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 特点:· 发生在婴幼儿与其经常接触者之间· 感情联结具有强烈性、持久性、密切性· 表现:· 许多行为(微笑、呀呀学语、注视、依偎等)指向依恋对象;· 最愿意与依恋目标在一起,感到最大愉悦;· 更多趋向依恋目标,与之分离会感到极大痛苦、焦虑;· 依恋对象比任何人都更能抚慰儿童。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Bowlby,1969) 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阶 段年龄 特 点 无差别 社会反应0-3月对任何人反应一样无偏爱 差别 社会反应3-6月母亲:微笑多、依偎熟悉者:少陌生人:更少 特殊联结 阶段6月-3岁母亲:强烈依恋陌生人:紧张、恐惧等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等将儿童的依恋表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类型 特 点安全型 (attachment security)约2/3 在 :积极探索,与母亲交往 离开:苦恼、不安 回来:接近、平静不安全型1.焦虑回避型(anxious-avoidant) 2025% 在 :独自玩耍 离开:悲伤少、做自己的事 回来:不欢迎、无喜悦2.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 1015% 在:与母亲保持身体接触 离开:非常苦恼、极度反抗 回来:矛盾既寻求又反抗10. 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儿童的特点; 文化因素12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一):青春期之前· 婴儿前期:0-2岁,信任感-怀疑感(希望)· 婴儿后期:2-4岁,自主感-羞耻感(意志)· 幼儿期:4-7岁,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童年期:7-12岁,勤奋感-自卑感(能力)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二):青春期之后· 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 (诚实)·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孤独感(爱)· 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感-停滞感(关心)· 成年后期:50岁以后,完善感-失望感(智慧)1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坚持行为主义的客观化立场(继承),新行为主义(发展):· 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研究领域,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 突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14. “最近发展区”: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16.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特点:形成表象图式,具有符号功能(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具体运算阶段:特点:守恒、可逆,但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假设性、抽象性,抽象逻辑思维水平17. 一、年龄阶段· 1、 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又被称之为学前期。· 2、在教育体系中的性质:保育教育。· 防止两种倾向:保育化和小学化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1、游戏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活动形式;2、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但抽象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起来;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18. 游戏的理论(一)早期的传统理论霍尔(Hall)的“复演说”: 1、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在20世纪初提出的,内容如下:· (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2)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之处。· (3)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可以遗传,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儿童爬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儿童玩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盖房子的活动等。席勒-斯宾塞(Schiller-Spencer)的“精力过剩说”: 德国思想家席勒(J.C.F.Schiller)、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赛(H.Spencer)提出的,内容如下: (1)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又没有其他途径来发放这些能量,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 (2)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愈多。 (3)低等动物的精力基本上都用于维持它们的生命了,剩余的精力较少,所以相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低级动物没有游戏或少有游戏。彪勒的“机能快乐说”: 机能快乐说彪勒提出来的内容如下:儿童在游戏中可以 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儿童不知疲倦地游戏只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快乐。格罗斯(Gross)的“生活准备说”: 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认为,在幼儿时代就要游戏,而游戏是未来生活中最好的预备。 (1)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儿童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准备练习,锻炼和培养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2)儿童本能地把游戏看成了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准备,他们在游戏中练习着未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拉扎鲁斯-帕特瑞克(Lazarus-Ppatric)的“娱乐-放松说”(二)当代的游戏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1)儿童对游戏的喜欢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尝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事件的手段(2)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摆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尝试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危险冲动,缓和内心的紧张,发展自我的力量以适应现实的环境。埃里克森(EHErikson)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则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既可以重复快乐,也可以抚平创伤。认知动力说:认知动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JPiaget):(1)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认识新的事物,可以巩固和扩大已有概念,但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2)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游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是由其认知发展的不同水平所决定的.19. 游戏的意义· 1、促进认知发展。(智力游戏、结构游戏 )· 2、参与社会活动· 3、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竞赛游戏,跳绳、跳橡皮筋)· 4、培养健全人格。(如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如娃娃家游戏、公共汽车游戏、开医院、站岗游戏等 游戏的种类:按游戏的目的性分类· 创造性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角色游戏、建筑游戏、表演游戏等。· 教学游戏:它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编制的游戏。· 活动性游戏:它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如:走、跑、跳等。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划分· 1、练习(机能)游戏· 机能游戏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游戏形式。· 它包括简单地、重复性地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反复摆弄某物体,儿童只是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游戏的象征性机能这时还没出现。 · 2、象征(建筑)性游戏· 建筑性游戏是指儿童为了建成某种东西而对物体;如积木,木块,沙子等进行的操作。· 建筑性游戏中已表现出了游戏的象征性功能。· 3、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的内容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性色彩;· 这类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有明显的代替性和假设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4、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参加。规则可以是由儿童人为制定的,也可以是由具体的某个游戏情境决定的。· 这种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 20. 3、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的内容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性色彩;· 这类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有明显的代替性和假设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4、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参加。规则可以是由儿童人为制定的,也可以是由具体的某个游戏情境决定的。· 这种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20. 1、含义:个体与年龄相仿者或心理水平相当的 个体之间的交往。2、特点:(1)平等性和互惠性(2)选择性和决定性强3、重要性(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是个体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后盾 对社交能力、行为、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2)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3)对儿童的认知、学校适应、学习等具有重要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与促进: 1、影响因素 儿童自身:· 性格、气质、脾气等个性特征· 能力(认知、社交)· 行为特征(交往行为的主动性和正向性)· 身体吸引力(长相、身高、体质、力气)· 对自我社会地位的评价、体验和对社交失败的归因外界因素: (主要是家长和教师)· 自身特征:性格(急/慢性,内/外向,热情)· 交往特征(交往的积极主动性、行为、能力)· 对儿童同伴交往的教育(重视、允许、创造条件、指导)· 对儿童的态度与评价· 对儿童的基本对待方式(引导?讲理?解释? 不搭理?不理解?强制、命令?简单粗暴?)社会环境:独生子女、高楼住房等儿童同伴交往的促进(1)重视同伴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价值(2)重视同伴交往对同伴关系建立的影响,为儿童的同伴交往创设有利条件(3)积极发挥教师的支持行为和和谐师生关系对儿童支持性同伴关系建立的作用(4)对儿童的同伴交往进行细致观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21. (一)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指思维活动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关系和本质的理解,即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 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和形象的· 思维的经验性· 思维的拟人性· 思维的表面性· 思维的片面性· 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 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3、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研究表明:· 幼儿园小班儿童的动作主要是受视觉映象或表象调节的,言语在动作过程中不起什么作用,只有在做完这个动作以后,他才能在言语中把它反映出来;· 中班儿童往往是一面动作,一面言语,言语的计划作用还很差;· 大班儿童已能在行动之前就用言语表达想要做什么和如何做等,这时儿童的言语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发展心理学复习(共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