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期末复习资料(终极版)(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名词解释1.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是 班级授课制的产物。2.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 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3.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4.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5.具体化目标法:把学校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为班级的目标,再根据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不同情况,提出在德、智、体等 全面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6.班规:对学生教室行为的规定,是一般性的期望或标准,包含了许多学生平时在班级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用以引导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7.青春期教育:是对青春期学生(1020岁)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8.学习指导:是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 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9.学习动力:是指引起、推动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10.班级文化:即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 等的集合体。11.班级制度文化:是为了维持班级正常的秩序和发展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12.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13.集体舆论: 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体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二、问答题1.简述班级构建的原则:(一)有利于教育的原则:这是组建班级的首要原则;在学校中,班级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组建,必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二)目标一致的原则:被组建到同一个班的学生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即使班级建立起来了,它也是不稳定的、缺乏凝聚力的。(三)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时期,班级的组建不仅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实施,而且要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班级各个方面活动的开展,促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2.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班主任、班上每一个学生、任课教师。管理对象班级生活的全部构成方面,包括:全体班级成员(学生和相关教师)、空间、时间、班级活动可利用的物质设施和资源(包括经费)。管理手段班主任实施班组管理的各种措施 。3.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4.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1.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2.整体管理和个别管理相结合。3.班主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4.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5.简述班主任的作用:(一)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二)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三)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纽带和桥梁作用:1.班主任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2.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6.班主任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一)高尚的道德素养: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2.民主与平等(二)扎实的文化素养:1.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2.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3.专业的班级管理知识。(三)较强的能力素养:1.组织管理能力2.表达能力(语言+非语言)3.沟通协调能力(学生、班内人际关系、各种教育力量)4.较强的创造能力(工作对象经常在变化,要求提高)(四)良好的心理素质:1.班主任应该有积极而丰富的情感 2.班主任应该有良好的性格特征。7.如何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一)专业规划(5W+1H)(二)专业学习:人文阅读、积极参加入职培训(三)实践反思:1.内容:工作中的学生观,自身的表率作用,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教育的公平性,对学生了解的多少,制度的创新性。2.方法:日记、教育叙事、成长自传。8.了解研究学生集体(个体)的内容:(一)对班集体的调查研究:1.班集体的基本情况2.班集体的思想品德状况3.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4.全班学生的健康状况5.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二)对学生个体的调查研究:1.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2.学生的学习情况3.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4.学生的成长经历5.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9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观察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不带任何成见或偏见,不先入为主,不把主观推测与客观事实相混淆。3.坚持观察的全面性 4.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10.了解与研究学生应注意的问题:(一)全面性:1.研究对象是全班学生2.研究的是学生的各个方面3.不仅要了解、研究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研究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不仅要了解、研究学生个人的情况,还要了解、研究学生之间、学生与班级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二)经常性:1.了解与研究学生应保持连贯性2.了解与研究学生应保持持续性(三)及时性:1.尽快对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和分析2.对掌握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四)联系性:1.将个别学生的情况放在学校以及班集体中加以研究和考察2.将学生放在他们的家庭中进行考察3.将外因影响的诸因素和内因(学生主体的思想和主观努力)联系起来加以考察。11.了解与研究学生过程中应克服的认知偏见:(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二)晕轮效应:以偏概全(三)推理定势: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四)态度定势: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12.班集体的特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有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共同的活动;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13.班集体形成过程:(一)初建松散阶段(松散群体):特点:班级核心尚未形成;班级活动目标靠班主任拟定,班干部靠班主任临时指定和培养,组织管理工作主要靠班主任来抓。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深入了解学生,选拔积极分子,加强常规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开展促进团结,维护集体利益的活动。(二)基本形成阶段(联合群体):特点:积极分子涌现,形成集体骨干,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班级机构也建立起来,集体舆论也逐步形成,集体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抓好领导核心的建立和培养,支持班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加强对班集体舆论的正确引导,按照培养目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三)巩固发展阶段(集体):特点:集体成员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集体在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同时,也不断为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个体在集体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位置。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向集体提出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班干部素质,扩大积极分子队伍;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班集体活动的质量,发展学生的个性。14.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一)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二)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三)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五)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5.班干部的选拔应注意的问题:.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班干部轮换制。16.如何培养班干部:(一)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和工作水平:让班干部明确1.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2.应具备的素质3.基本职责4.工作的基本方法5.如何处理人际关系6.工作与学习的关系7.如何对待挫折(二)放手大胆地让班干部开展工作,班主任当好班干部的顾问和坚强后盾(三)对班干部要高标准,17.确定班级目标应遵循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激励性原则3.中心性原则 4.渐进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18.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应注意的问题:1.计划的目的性2.计划的整体性3.计划的现实性 4.计划的具体性5.计划的层次性 6.计划的灵活性7.计划的群众性19.班主任学期常规管理工作内容: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指导落实学生个人学期规划2.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3.完成班主任工作小结 4.根据学校要求,做好各项评优工作 5.填写素质教育报告书或成绩报告单,完成学生成绩汇总、操行评定等工作。6.整理分析学生档案,及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和违纪学生的教育工作。7.组织学生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计划,安排组织好假期生活。20.班级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1)规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2)规则应该清晰明了;(3) 规则应该与教学目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人们的学习方法一致;(4)规则要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21.如何执行班规:1.对事不对人2.预防重于治疗3注重合作而非命令.正向的导引.随时指导表扬优良表现22.优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一)优秀生的一般特点: 1.优秀生的积极因素:(1)富有进取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爱憎分明的立场(3)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4)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2.优秀生的不良因素(1)优越感强(2)高傲妒忌(3)依赖性强,缺乏抗挫折的能力(二)优秀生教育的一般措施:1.加强对优秀生的理想和人生观教育2.高标准、严要求3.对优秀生要一分为二,做到长善救失4.根据优秀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23.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一)后进生的一般特点:1.缺乏强烈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弱2.道德无知,是非模糊,法制观念淡薄3.自卑、疑惧、重感情、讲义气4.缺乏坚强的意志,自制力差(二)后进生的教育的一般措施:1.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2.热爱学生,以情动人3.善于发现和利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4.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5.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强大教育优势。24.中等生的特点及教育:(一)中等生的特点:各方面的发展呈中等水平,但潜力较大;满足现状 、停滞不前;沉默孤独、闭锁自封;渴求进步、希望赞赏。(二)中等生的教育措施:1.主动接近,热情关心2.长善救失,鼓励进取(1)发现有进步,就“推”一把(2)发现向后滑,就及时“拉”一把3.创造条件,提供机会。25.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一)青春期的生理特点:1.身高体重迅速增长2.人体器官的发育和机能的完善3.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二)青春期的心理特点:1.外形剧变对心理发展的影响2.体能增强影响心理发展(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3.性成熟促使性意识的发展(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26.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内容:(一)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教育:1.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卫生保健知识)2.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性别心理差异、心理健康与卫生、学习心理的优化、改善人际关系指导、优良性格的培养)(二)性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三)性法制教育。27.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原则:1.正确认识的原则2.预防为主的原则3.正面疏导原则4.适时适度原则5.导向性原则6.综合教育原则7.齐抓共管原则28.青春期教育的途径:1.开设专题讲座2.进行个别谈话3.保持书信交流4.推荐有益读物5.争取家长配合29.学习指导的内容:1.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预习、听课、复习、作业)2.对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3.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4.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31.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1.预习: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明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2.听课:做好准备(生理、心理、知识、物质);方法指导(让学生会看、会听、会记笔记、会积极思考)3.复习:及时;采用多样化的付息方式 4.作业:先复习后作业,认真阅读审题,独立做题,验证修改,及时总结。32.影响学习动力的内外部因素:内部:1.学习需要2.学习目标3.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4.兴趣与选择性5.意志力与体力6.成功感7.结果归因(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外部:1.学习任务与材料2.强化和奖惩3.人际关系4.学习的环境33.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1.协调师生关系;2.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3.适当的课业负担;4.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5.设置问题情境;6.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34.主题班会的设计:(一)确立主题:第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 第二、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班会主题。 第三、根据突发事件,时事热点确定主题班会. 第四、来缓解同学们的误解。(二)构思-围绕主题设计活动的内容 形式 进程(节目安排)时间 地点(三)组织准备-任务落实到人(四)正式活动-班会程序(五)总结-为了巩固深化。35.组织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一)主题鲜明,目的明确(二)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三)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四)内容充实,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五)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六)巩固深化,注意实效性。36.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1.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2.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内容3.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4.帮助学生家长认识到必须以身作则,做子女的表率5.帮助学生家长做好子女的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37.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一)家访(二)家长会(三)举办家长学校38.班主任家访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充分的准备:直接准备:明确家访的目的,巧选家访的时机;间接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家长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影响力 (2)分析家访对象、确定谈话策略 (3)调整好情绪,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探讨有关问题 (4)家访应让当事学生在场 (5)可以单独家访,也可以同任课教师或学生干部一道家访。39.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物质文化教室环境;制度文化规章制度;行为文化行为方式;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心理氛围。40.班级文化的功能:1.育人功能 2.凝聚功能 3.制约功能(氛围制约、制度制约、观念制约)4.激励功能41.如何建设班级文化:(一)班级环境的优化(二)构建班级的精神文化:1班级精神的培养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3.优化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的引导(三)制度文化:1.做好日常规范2.制定必要的合理的规章制度42.操行评定的作用:(一)帮助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上进(二)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教育子女(三)帮助教师从学生普遍存在的的问题中,找到自己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善自己的工作;对每个学生作出的诊断分析,有助于教师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学生长善救失。43.撰写操行评语的基本要求:(一)实事求是(二)针对性要强(三)恰如其分(四)以鼓励为主(五)坦诚亲切-“四不要”:不要使用感情色彩过于强烈的词语;不要用“嘉奖令”式的颂扬的词句;不要用“最后通牒”式的带威吓的文字;不要用标语式的口号。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