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复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练习题.pdf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一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2.本文编者是,时期著名的。3.战国策简称,是作者编订战国时期诸国史料汇集成书,定名【战国策】史书。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意思是。与此意义相反的成语是。 请再写出一个与齐威王相关的成语。5、划分停顿:今齐 地 方 千 里。二1、从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 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 ?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讽谏的结果如何?4.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5.纳谏除弊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6、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7、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8、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示例,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岳阳楼记练习题一、根据课文填空1、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是_ 2、赞美滕子京政绩卓著的句子是_ 3、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是4、迁客骚人“悲” 、 “喜”的句子是:悲:_。喜:5、表现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_ ,_ 二、划分停顿1、居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2、刻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3、先天 下 之 忧 而 忧,后天 下 之 乐 而 乐三、问题梳理1、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第 2 段从哪几个角度写洞庭湖景象的?分别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3、作者写了迁客骚人怎样的览物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5、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6、 “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结合课文说说 “迁客骚人” 和“古仁人” 有什么不同?7、课文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其中一组加以分析,认识它在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中所起到的作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第 16 课小石潭记练习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字,唐代、。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本文是他被贬到永州时所写的中的第四篇。是备受称道的名篇。“唐宋八大家”指。3、本文按顺序,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等景物, 着重渲染了的气氛,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主题)二、按原文填空1、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 ” 。2、第三段写溪流曲折的句子:。3、描写小石潭概貌的句子:。4、划分停顿:其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三、阅读理解1、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 “ 清” 这一特点的?你由此还能联想到哪些与它有关的古诗文名句?2、作者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4、作者写游鱼的作用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写鱼?5、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水”“鱼”的句子,说说文章写景的特点。6、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游踪的句子,理清文章写景的顺序。7、本文描写小石潭融情入景,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中,投入了作者本人的身影。结合写作背景,试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 爱莲说练习题一、文学常识1、 本文选自,作者,字,世称,朝家。2、说:。 “爱莲说”:。二、主要内容1、文章主旨:。2、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3、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4、写君子行为方正, 通达事理, 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三、课文理解1、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2、作者把“菊” “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3、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这样的品格在当今时代是否过时了?。4、从爱莲说中找出直接描写莲的句子,想象莲的形象。联系菊、牡丹和莲的特点,说明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赋予它们的某些文化内涵。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植物?他们具有什么文化内涵?5、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怎样看待?6、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 陋室铭练习题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