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数学六级上册《认识比》的教学案例分析.pdf
-
资源ID:14771646
资源大小:48.6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小学数学六级上册《认识比》的教学案例分析.pdf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教学案例分析高兰琴在实施新课程标准 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特别是对6 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 已逐步成为数学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需老师要有效的调控好数学课堂, 与学生融洽配合。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有效的设计教学环节和组织学生去学习领悟数学课的精髓 , 下面就有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案例分析案例介绍: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上册六(3)班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量的除法比较关系1、谈话导入今年杨老师 35 岁,黄文祈 12 岁,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我们的年龄关系?六(1)班有男生 4 人,女生 4 人,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年龄关系?(根据回答板书)2、旧知导入马拉松选手跑 40 千米,大约需 2 时,骑车 3 时可以行 45 千米,谁的速度快?A:3 千克 15 元。B、9 元 2 千克。C、12 元 3 千克。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3、小结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数量它们的关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叫做比,研究生活中的比。二、生活中比的意义,让学生探究、理解比的意义。1、介绍比的表示方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刚才的例子中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3512,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老师与同学年龄的比是35:12.其他两个量的关系如何用比的形成来表示在小组内说一说。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总结比的意义。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列出除法算式,再改成比的形式。老师举反例:小明有10 元钱,花了 2 元钱,还剩几元钱?这道题怎样列式,10-2=8(元)可以写成 10:2 吗?(不能,因为两个量是相减的关系,不是相除的关系。)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比,比的意义是什么?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学生自学,总结,同学们想想怎样求比值?进行求比值练习。强调:72可以说成什么? 27 可以说成什么?它们一样吗?四、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讨论: 1、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填表格)2、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不同?五、应用知识做练习。(1)求比值。105:35 1.2 :2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17:8 4 :1 102:113 (3)选择题买 4 支钢笔用 12 元,钢笔总价和总量的比是()A、4:12 B、12:4 C、(4)判断小明今年 10 岁,他的爸爸今年 37 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的比是10:3()一项工程,甲独做 7 天完成,乙独做 9 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 9. ()大圆半径是 4 厘米,小圆半径是1 厘米,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的比4 .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体会高兰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 从身边找数学问题, 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 男女生人数, 来说说比的知识, 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 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 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五、不足与疑惑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 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体会高兰琴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 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 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 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 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 给学生极大的吸引, 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 40 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 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 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 但是提问时, 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 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