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pdf
- 1 - 必修一知识总结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一章第一章 行星地球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小行星带)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适宜温度;适宜温度;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液态水液态水 2)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赤道最大,向两侧高纬度递减。 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太阳活动周期 11 年,活动标志黑子和耀斑。 黑子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光球层,耀斑耀斑发生在色球层色球层,太阳风暴太阳风暴发生在日冕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 a 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受阻;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受阻; b 扰乱磁场,出现磁暴现象;扰乱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c 两极出现极光现象;两极出现极光现象; d 气候异常,出现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 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交角,2326) 5)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往返运动,其运动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6)昼夜长短:同一条纬线,昼夜长短均相同,日出日落时间时间均相同。 a a、 某地的昼长,即昼弧占整个纬线圈的某地的昼长,即昼弧占整个纬线圈的比例比例,再乘以,再乘以 2424 小时。小时。 b、 夜长 = 24 小时昼长 c、 某地日出时间(当地时间)= 12h昼长/2 = 夜长/2 d、 某地日落时间(当地时间)= 12h+昼长/2 = 24夜长/2 = 24日出时间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日地共同质心 从北极北极上空看 逆逆时针 旋转方向 永远自永远自西西向向东东 从南极南极上空看 顺顺时针 1 个恒星日 23 小时 56 分 4 秒 1 个恒星年 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 周期 1 个太阳日 24 小时 1 个回归年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 角速度 其他各地均相等,约为其他各地均相等,约为 1515 / /小时小时 线速度 南北两极为南北两极为 0 0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减少 1 1 月初月初 近日点近日点 速度最速度最快快 7 7 月初月初 远日点远日点 速度最速度最慢慢 02326N2326SN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2 - 7)晨昏外壳: 就相当于表盘上的指针,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即昼半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 夜半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24 时或次日 0 时; 赤道和晨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赤道和晨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6 6 时时; 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818 时时。 8)区时、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东早西晚东加西减,东早西晚。区时(中央经线所在地方时为所在时区的区时) , 地方时(因经线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 (计算:15/时,1/4 分) 9)日界线变化规律: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1 天); 10)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90 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纬度差:赤道同侧,大值减小值;赤道两侧,度数相加。纬度差:赤道同侧,大值减小值;赤道两侧,度数相加。 即“同减异加”即“同减异加” 11)五带名称(热带、温带、寒带),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12)沿地表水平运动偏向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愈向高纬偏向越大。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愈向高纬偏向越大。 应用: a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沉积左岸(北岸),冲刷右岸(南岸); b 北半球气旋(逆时针)和反气旋(顺时针); c 气压带风带的形因;d 洋流的形成动力因素等。 13)地球内部圈层的认识基于地震波的研究, 地震波的变化规律: 横波横波(字母 S)速度慢慢,仅通过固体固体传播, 纵波纵波(字母 P)速度快快,可通过固、液、气固、液、气传播, 不连续面:33km 处莫霍界面莫霍界面,2900km 处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 14)大气圈分布最广,水圈连续不规则、生物圈一跨三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两部分。 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1)地面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直接的热源的热源。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根本热源。 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特指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保温作用。 无阳光直射无阳光直射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N NS S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3 - 2)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夜晚云层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阴天比晴天温差小阴天比晴天温差小。 3)月球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4)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 热力环流:热热上升上升,冷,冷下沉下沉; 上升气流的上升气流的近地面近地面对应对应低低压,压, 下沉气流的下沉气流的近地面近地面对应对应高高压。压。 高压处等压面向上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凸, 低压处等压面向下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凹。 应用: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北半球为例( 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低压气旋:低压气旋: 近地面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近地面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反气旋:近地面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多晴天。高压反气旋:近地面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多晴天。 5)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6)风的方向是由以上三个力共同决定的。 理想状况(只有 F梯 ) 高(考虑 F梯和 F偏) 近地面(考虑 F梯、F偏、F摩)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由高压指向低压 相对于 F梯“南左偏北右偏” 相对于 F梯“南左偏北右偏” 7)绘制某地的风向(高空或近地面、高压或低压、南北半球):)绘制某地的风向(高空或近地面、高压或低压、南北半球): 从该点为起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从该点为起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然后根据半球位置偏转然后根据半球位置偏转 45,画出箭头。,画出箭头。 8)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风速越快。 9)三圈环流(环流方向,气压带风带位置、名称、性质)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二分日气压带以二分日气压带以 0,30,60为中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而南北移动。为中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而南北移动。 热冷冷低高低高低高990 hpa1010 hpa气 温T时间 t甲乙ABCD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4 - 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温和多雨温和多雨 温暖湿润温暖湿润 炎热干燥炎热干燥 炎热干燥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10)北半球冬季、夏季的气压中心名称: 夏季:亚洲大陆上较热,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较冷,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11)我国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春末春末(3-4 月月),雨带,雨带在华南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夏初(5-6 月月),雨带,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 月,雨带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东北和华北, 而而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反气旋); 9 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短暂的雨季。 因此,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12)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13)冷锋和暖锋 共性: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形成降雨。 区别:冷锋 冷气团主动 暖气团被迫抬升 速度快 时间短 降雨强度大 伴随大风、降温、降雨 暖锋 暖气团主动 暖气团主动爬升 速度慢 时间长 降雨强度小 多连续性降水 14)几种典型的气候类型 15)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增温的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所致。 16)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海平面上升(南极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 、影响农业(中低纬减产,高纬度增产)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成因 特点 热带雨林 南北纬 10之间, 刚果河流域、东南亚、亚马逊流域 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终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40 大陆西岸,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分布,地中海最为典型 副热带高压(夏)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 南北纬 4060 大陆西岸, 西欧、南、北美大陆西岸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5 - ABCD第三章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 1 1)河流补给来源及其作用方式: 以雨水补给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降雨量变化一致 以冰雪补给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气温关系密切。夏季气温最高,流量夏季最大。 河流水与地下水地下水、湖泊之间可相互补互补给。 (河水水位高时,河水补给地下水河水水位高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反之相反。 ) 2 2)我国河流汛期差异: 我国东部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夏汛型), 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一年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春汛和夏汛) 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夏汛型, ,冬季断流冬季断流) 3 3)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及其意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 蒸发蒸发 水汽输送水汽输送 降水降水 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 各环节其中,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的是:地表径流地表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 4)世界大洋洋流分布规律)世界大洋洋流分布规律:(注意:记的是图和模型,而不是下面总结的文字) 中低纬度 洋流圈:北半球 顺 时针; 南半球 逆 时针; 北半球 中高纬 逆 时针方向洋流圈 北印度洋(以 赤道赤道 为中心)形成季风洋流,冬季 逆 时针,夏季 顺 时针。 南极绕极环流方向:自 西 向 东 。 5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气候:暖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减温减湿; 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四大渔场) 顺流节约燃料,加速航行;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 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物范围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6 - 6 6)四大渔场成因:北海渔场北海渔场 A A、北海道渔场、北海道渔场 B B、纽芬兰渔场、纽芬兰渔场 C C寒暖流交汇寒暖流交汇; 秘鲁渔场秘鲁渔场 D D上升流上升流 7 7)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8 8)水资源短缺资源短缺问题的原因原因:水资源供需矛盾供需矛盾突出。 水资源短缺资源短缺问题治理措施措施:开源开源与节流节流。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1)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和外力。 (内力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使地表趋于平缓内力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使地表趋于平缓) 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外力作用:地表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对地表形态塑造(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2)受风力、流水、冰川和生物等外力作用影响,地表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3)岩石成因分类: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有化石、分层),变质岩。 4)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三大岩石转化关系: 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冷却凝固岩浆岩岩浆岩, 地表的所有岩石经过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岩沉积岩, 所有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变质岩变质岩, 所有的岩石经过重熔再生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岩浆 关键:岩浆岩浆 (三进一出)(三进一出)-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 岩浆岩(一进三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只能由岩浆岩浆冷却形成。冷却形成。 5)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除太平洋板块全部由海洋构成,其余五个均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板块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边缘多火山地震,如板块边缘多火山地震,如地中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A 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由非洲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 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由亚欧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C 落基山落基山由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D 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由南极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6)断层及断块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若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断块山有我国的断块山有我国的华山华山、庐山庐山、泰山泰山。 (平地起高山-断层) ABCD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7 - 7)背斜和向斜是受内力挤压形成的,判别的关键关键要看要看岩层岩层的弯曲方向的弯曲方向。 背斜背斜:岩层岩层向上弯上弯; 向斜向斜:岩层岩层向下弯下弯。 而地表的形态则是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乙背斜易被侵蚀变成谷地,甲向斜不易被侵蚀反而保留成山地) 。 8)流水侵蚀地貌 落差大落差大的区域以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和下蚀下蚀为主,形成 V 型谷; 地形平坦地形平坦的区域以侧蚀侧蚀为主,形成宽浅的槽形谷( ) 。 9)流水堆积地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10)河流凹岸侵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凸岸堆积。 第五章第五章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1)区域内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区域内各要素间统一演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2)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热量差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水分差异);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分和热量组合差异)垂直地带性。 3)判断迎风坡)判断迎风坡-背风坡,要看雪线:背风坡,要看雪线: 迎风坡降雪多,雪线低。迎风坡降雪多,雪线低。 判断阳坡判断阳坡-阴坡,要看自然带的倾斜:阴坡,要看自然带的倾斜: 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较高。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较高。 判断山脉所处的位置,要看山麓基带对应的自然带类型。判断山脉所处的位置,要看山麓基带对应的自然带类型。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8 - 必修二知识总结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1)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表现不平衡。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原因: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降低死亡率降低开始,到开始,到出生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出生率下降到较低水平结束,根本原因是结束,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的不断提高。 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或地区从发达国家或地区从 20 世纪世纪 70 年代中期已步入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现代型;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了我国由于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工作,目前已基本上实现了基本上实现了向向现代型现代型转变转变。 4)人口迁移的特点: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10 年|) 、空间移位(跨行政界限) 。 二战前后,大洋洲、北美洲都是人口的净迁入地区。 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5)1984 年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特点:流动量大、频繁:流动量大、频繁,其迁移原因:务工、经商务工、经商 6)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 推力表现在: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拉力表现在: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 7)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确定性。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 资源资源(正) 、 科技水平科技水平(正) 、 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正) 、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负相关关) 。 8)我国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第二单元的城市与城市化第二单元的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平原地区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山区和丘陵地区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交点即功能区边界交点即功能区边界) 2)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 常见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多核心模式。 3)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城市土地用途:城市土地用途:主要取决于各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因素:交通的便捷程度交通的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距离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4)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城市人口规模,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模式 出生出生率率 死亡死亡率率 自然自然 增长率增长率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 特征特征 原始型原始型 高高 高高 低低 缓慢缓慢 传统型传统型 高高 低低 高高 较快较快 现代型现代型 低低 低低 低低 缓慢缓慢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9 - 5)城市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城市腹地(城市周边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 6)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少,相距越,相距越远远,服务范围越,服务范围越大大,职能,职能越多越多。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同一等级城市一般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 7)中心地理论中,高一等级的城市应该位于低一级居民区的中央,才能最大程度方便全体居民,促进经济发展。 8)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9)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化特点城市化特点:人口规模增大人口规模增大、用地规模扩大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衡量标准:衡量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0)城市化的进程过程曲线形状:一条稍被拉伸的一条稍被拉伸的 S 形曲线形曲线, 城市化三个阶段特点: 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成与发展 1)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区位选择的 实质 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自给自足的农业地域类型)自给自足的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低):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也叫做水稻种植业 主要分布: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包括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水稻产量最大的是中国,播种面积最大是印度,出口最多的泰国。 发展条件: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耕作历史悠久、饮食大米的习惯。 特点: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特点: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一小一大一高三低)(一小一大一高三低) 3)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较高):主要有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等 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广人稀地广人稀 机械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 农业科技先进农业科技先进 市场广阔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 特点: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区域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区域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4)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商品谷物生产国,其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中部平原,形成专门的玉米带玉米带和小麦带小麦带。 5)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墨累达令盆地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属于典型的混合农业混合农业。 6)混合农业的优点:)混合农业的优点: 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时; 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适应性。 7)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东水西调工程促进农业发展。 8)阿根廷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潘帕斯草原畜牧业是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大牧场放牧业的代表。 城市化阶段 城市化水平 发展速度 扩展趋势 常见问题 后期阶段 70%以上 缓慢 慢 犯罪率和失业率上升, 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 加速阶段 30-70%较高 加快 快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 初期阶段 25-30%(低) 缓慢 缓慢 功能区用地混杂,分异不明显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10 - 有利条件有利条件: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发展措施发展措施:改善运输条件、合理易用草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开辟水源、培养良种牛。 9)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边发展乳畜业的条件:市场广阔、冷藏保鲜技术进步、交通便利。 10)西欧)西欧-乳畜业乳畜业区位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多雨雾,平地势坦,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和饲料的种植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多雨雾,平地势坦,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和饲料的种植 经济发展快,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城市水平高,有饮奶习惯经济发展快,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城市水平高,有饮奶习惯 11)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区位选择考虑: 农业类型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类型单位面积产值:花卉乳牛果园棉粮。 地价高低。地价高低。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所以近郊农业首选花卉、乳牛。 农业需水量、地农业需水量、地 形等。形等。 运输条件等。运输条件等。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是决定因素。 原料 动力 科技 市场 交通 信息通达性 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数量 2)工业分布原则: 从经济利益看,厂址应选择花费生产成本最低,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但同时应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经济利益看,厂址应选择花费生产成本最低,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但同时应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不同类型污染物企业布局原则: 固体固体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液体液体污染: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气体气体污染:(单一风向)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 (季风)垂直于盛行季风的郊外垂直于盛行季风的郊外; (最小风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4)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 工业地域分为自发形成的和规划形成的;也可以分为发育程度高的和发育程度低的。 5)工业的分散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6)工业分散后,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条件: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条件: 现代化的交通、现代化的交通、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7)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 形成较早,形成较早, 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 生产规模大,生产规模大, 以重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主。 新工业区:新工业区: 形成较晚,形成较晚, 没有工业基础的乡村,没有工业基础的乡村, 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为主。以轻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为主。 8)德国鲁尔区(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发展条件:市场广阔、水路交通便利、优质煤炭、临近铁矿、充沛水资源。 衰落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钢铁生产过剩、新技术冲击、重化工环境污染。 治理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转向西部和南部) 、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9)意大利工业小区(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意大利工业小区(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 发展条件:政府支持、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开放的经济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地价低廉、用水用地方便。 特点:企业生产过程分散,生产高度专业化,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信赖,生产质地优良的轻工业产品。 10)美国硅谷(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美国硅谷(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 发展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 、交通便捷、市场稳定(军事订货)、交通便捷、市场稳定(军事订货) 、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 、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和创新文化。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了解)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11 - 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优点:机动灵活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 优点:运量大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成本低。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优点: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 优点:安全性能高、连续性能强连续性能强、运量大、能耗小能耗小、管理方便、运营成本低运营成本低。 缺点: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按运量由大到小排序: 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按投资由多到少排序: 铁路、公路、航空、河运、海运 按运费由高到低排序: 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按速度由快到慢排序: 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交通线网延伸) 按灵活性由好到差排序: 公路、航空、铁路、河运、海运 (受自然影响程度) 按连续性由强到弱排序: 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公路运输:一般情况下,短程运输的首选; 铁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较快捷的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数量较少、体积质量较小、贵重或急需的货物: 管道运输:适合运输气体或液体。 3)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4)南昆铁路修建意义:资源开发、发展旅游、带动沿线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发展旅游、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5)修建铁路和公路干道的意义: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合理布局交通网,资源优势和经济区位优势相结合,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资源优势和经济区位优势相结合,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6)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 由于科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已经超过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 7)商业网点布局原则: 市场最优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建立在市中心(消费人群集聚) 。 交通最优原则: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环路边缘和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第六章人地协调发展第六章人地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采集渔猎文明:敬畏自然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生态文明:人地协调 2)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3)可持续发展内涵: 目的目的(社会持续发展) ; 基础基础(自然持续发展) ; 条件条件(经济持续发展) ;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12 - 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工业) 、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5)北京发展生态农业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地理必修三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区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地理差异的基础上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划分出来的。 区域特征:区域特征: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异:地理位置差异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30N),长江的入海口;“松”位于东北地区的中部 45N 气候条件差异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 土地条件差异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松”黑土广布,多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 矿产和工业矿产和工业: “长”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为重化工工业基地。 3)长三角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不利条件)长三角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不利条件:土地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 4)遥感(RS):利用卫星或飞机上携带的传感器传感器,从空中,从空中对地面进行远距离感知。 优点:监测范围广,节省人力、财力,效率高。 用途:获取地表信息,调查监测。 关键设备:传感器传感器 遥感原理:地物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遥感原理:地物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电磁波不同,不同, 通过对反射波谱特征进行分析可知地物信息。通过对反射波谱特征进行分析可知地物信息。 5)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定位卫星定位卫星对空间物体进行定位和导航。 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部分 作用:提供三维坐标、方向、速度、时间 特点: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6)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计算机对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相关处理。 地理空间数据来自包括遥感、调查、实验等在内的多种信息源。 7)RS 高空传感器高空传感器 负责“面”“面” GPS 定位卫星定位卫星 负责“点”和“线”“点”和“线” GIS 计算机计算机 负责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构建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叠加相关图层图层,形成数据库数据库,进而进行综合分析和表达。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实质)荒漠化的实质及表现:表现为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2)我国西北荒漠化范围)我国西北荒漠化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年降水量 400ml 以下。 3)荒漠化的成因:成因:(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a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13 - b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措施:(要针对着原因要针对着原因) a 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b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c 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5)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6)我国防治荒漠化的经验:)我国防治荒漠化的经验: 草方格上沙障;小流域综合治理;营建三北防护林;坡度大于 25退耕还林。 7)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黄黄河河 包兰包兰铁路铁路 贺兰贺兰山山 腾格里腾格里沙漠沙漠 7)热带雨林分布范围)热带雨林分布范围: 赤道南北两侧 10之间。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三大集中分布区。 8)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保护生物多样性。 9)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植物体内,一旦雨林被毁,很难恢复。,一旦雨林被毁,很难恢复。 10)雨林被毁原因:)雨林被毁原因: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当地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当地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 具体包括:过度的迁移农业, 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11)雨林防治措施:)雨林防治措施: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比如:雨林观光和生态旅游);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比如:雨林观光和生态旅游); 加强缓冲区建设。加强缓冲区建设。 12)湿地作用:调节径流;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13)在干旱荒漠和草原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和人畜践踏,会使水井周围水井周围的草场出现斑点状草场退化斑点状草场退化。 14)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河流两侧的古绿洲逐渐消逝,现代公路干线及其连接的绿洲绿洲城镇,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山前地带(山前冲积扇)。 第三章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靠近东部地区,市场广阔; 更多精品资料,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