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孔子论孝(新)ppt课件.pptx
-
资源ID:14913683
资源大小:2.17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职)大学语文孔子论孝(新)ppt课件.pptx
大学语文孔子论孝(新)孔子论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孔子2. 掌握重点文言文字词以及句子的翻译(二)能力目标1. 能领会孔子孝思想的基本内涵2.能领会孔子孝思想的现实意义(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文字词以及句子的翻译2.领会孔子孝思想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领会孔子孝思想的现实意义目录 1.作者小传 2.关于论语 3.内容述评 4.艺术赏析 5.拓展延伸 6.思辨感悟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山东曲阜)。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天纵之圣” ,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政治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核心“仁”教育观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三孔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关于论语了解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名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孝关于“孝”的句子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关于“孝”的句子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如何看待“无违”?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u 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关于“孝”的句子u 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u 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关于“孝”的句子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关于“孝”的句子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关于“孝”的句子10、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互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言简意赅,生动隽永,包含哲理,富有感情色彩。2.具有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再现一定的生活情景。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的只言片语或对话,一般比描写简约,而生动传神。艺术赏析3.注意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性格,从多方面刻画了孔子的具体形象。 论语通过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表现了一个雍容大度、正道直行、和蔼可亲的文化巨人形象。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所表现,如鲁莽直率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谨慎谦逊的冉有、好学识礼的公西华、淡泊人生的曾皙等等。孔子孝思想的基本内涵1.敬老与养老2.关怀与牵挂3.顺从与继志4.孝丧与孝祭拓展延伸思辨感悟1.孔子孝思想的现实意义(1)学会感恩,培养善良的道德品质(2)感恩国家、社会、父母、老师、朋友(3)赡养父母,培养人文关爱(4)真爱生命、培养责任意识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应该怎么样对父母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