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心灵慰藉:中国宗教常识课件.ppt
第3章 心灵慰藉:中国宗教常识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概况。2.掌握中国四大宗教的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等常识。3.重点掌握宗教建筑知识、宗教著名景观。 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介绍中国四大宗教的基本常识。2.能够运用所学的宗教文化知识,深入宗教场所,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素质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外来宗教对国人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政治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一、佛教(1)佛教佛教的起源:佛教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人们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教教义n佛教认为人生充满苦难 ,而苦难的根源是人有各种欲望,达不到欲望便苦恼。因此,唯有断绝欲望,才可以摆脱一切烦恼和苦难得道成佛。n四谛:苦、集、灭、道n三藏:经、律、论精通三藏的法师方可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佛教供奉的对象(一)佛(一)佛1、一尊:释迦牟尼。两侧(协侍)、一尊:释迦牟尼。两侧(协侍)迦叶(老),阿难(少)迦叶(老),阿难(少)文文 殊殊 , 普普 贤贤定印定印 触地印触地印施无畏印施无畏印与愿印与愿印 说法印说法印2、三尊、三尊两类两类三身佛三身佛左:报身佛左:报身佛中:法身佛中:法身佛右:应身佛右:应身佛三世佛三世佛横三世佛横三世佛左:药师佛左:药师佛中:释迦牟尼佛中:释迦牟尼佛右:阿弥陀佛右:阿弥陀佛竖三世佛竖三世佛左:过去佛左:过去佛中:现在佛中:现在佛右:未来佛右:未来佛佛教供奉的对象(二)菩萨1.观音菩萨 大悲菩萨佛教供奉的对象佛教供奉的对象n2.文殊菩萨 大智菩萨佛教供奉的对象n3.普贤菩萨 大行菩萨佛教供奉的对象4.地藏菩萨 大愿菩萨(三)护法天神n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咤n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三)护法天神n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n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三)护法天神:韦驮(三)护法天神:哼哈二将n山门的守护神是两位大金刚力士。本指伽蓝守护神密迹金刚和那延罗天。世俗根据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戏言,称此像为哼哈二将,即郑伦和陈奇,左边那个闭口张鼻的郑伦叫“哼”,因为他可以从鼻中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右边张口的陈奇为“哈”,他能口喷黄气散人魂魄. 佛祖四大胜迹佛祖诞生地佛祖诞生地兰毗尼花园兰毗尼花园n 兰毗尼兰毗尼是梵文“可爱”的意思,这里原为古代天臂国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兰毗尼花园兰毗尼花园因此而得名。 n 兰毗尼花园兰毗尼花园位于尼泊尔尼泊尔境内,是历代佛教徒朝圣之地,古印度国的君主阿育王阿育王在皈依佛门后也曾朝拜此地,并在此修建了一个石碑作为佛祖诞生地的标记。今天兰毗尼花园兰毗尼花园遗址就是在发现了阿育王的石碑后被确定的。 n图中的白色建筑物是摩耶堂摩耶堂,里面供奉着摩耶女神石雕像:右手正在抚摸着无忧树的枝干,身旁莲花台上端立着新生的太子。那棵大树就是摩耶王后抚摸过的无忧树。据史书记载,在公元633年唐玄奘来此取经时此树已枯悴,所以有人推断此树应该是后人补种的。堂前的水池是摩耶王后和年幼时的太子都曾沐浴过的地方。 成佛地菩提伽耶n释迦牟尼在这里成佛似乎有太多巧合。他从喜马拉雅山脚下云游到此,两次拜师,依然无法突破思考的瓶颈,年的苦修使他形容枯槁。正在惶惑中,尼连禅河(Nairanjana)对面飘来了民谣小调:“琴弦太紧难成调,琴弦太松不成音,不紧不松声动人”。歌声像一股暖流传遍了释迦牟尼全身,他懂得了只有离开苦乐两极,才能让心灵在平和中思考。于是他到尼连禅河沐浴,洗去一身泥垢后,虚弱的身体让他难以行走。这时候一位牧羊女恰好路过,善良的女子又让他喝乳粥(Kheer)恢复体力。释迦牟尼便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菩提树下静思,发誓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他就这样苦思冥想。直到有一天,月光如一束激光在他的脑海里激活了一种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让他清明澄澈,心灵穿过各种烦恼迷雾,如一轮明月高挂空中。他明白了生命的真相,于是成了觉悟者佛陀。 菩提伽耶的大菩提寺 、 菩提树旁边的金刚座 初转法轮地鹿野苑n鹿野苑(Sarnath,Deer Park)系印度佛教遗址,古印度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位于北方都贝鲁勒斯地区,距瓦拉纳西城10公里,萨尔纳特1.6公里。据佛教六度集经等记载,这里过去曾是原始森林,有两群野鹿在此生活。国王经常来此猎鹿,残害生灵。菩萨鹿王于心不忍,乃向国王建议如要食鹿,每天奉上一鹿,不要再涂炭群鹿。一天,轮到一只怀孕的母鹿进献国王,鹿王怜其两条生命,于是自荐而去。此事感动国王,从此不再猎鹿,并将此地辟为鹿苑。另一说法这里是辟子佛住处,常同野鹿栖宿。n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五位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是为佛教僧宝成就。 涅磐地拘尸那迦n印度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又译俱尸那、拘尸那等,意为释迦牟尼涅槃处。位于古印度末罗国都城,今联合邦之迦夏城郊。佛陀逝世的双林(双沙罗树)处有涅槃卧像及佛塔等。7世纪之后逐渐湮没。18世纪中期才重新被发掘。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大致有三条线路:一条是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大乘佛教(北传佛教)二是从古印度自海上传入我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乘佛教(南传佛教)三是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西藏地区的大乘佛教(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3)中国的主要宗教建筑类型(1)佛教建筑:寺庙(院)、佛塔、石窟佛教三大建筑n寺庙:“伽蓝七堂制”形成于宋代,所谓“伽蓝”就是“僧园”之意。“伽蓝七堂”的布局同我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几乎完全一致,从此成为我国佛寺建筑的固有标准。佛教的每个宗派的“七堂”都有所不同,后世大都沿用禅宗的七堂之制,即佛寺必备山门、佛殿、法堂、方丈、僧堂、浴室、东司(厕所)七堂,到明清时期演变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法堂、罗汉堂、观音殿七堂。 佛塔n佛塔是佛教显著的建筑景观之一,它原是位保存和埋葬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建的高层建筑,故称为佛教徒主要的膜拜对象。n中国的佛塔一般分为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四个部分。塔身的形式n楼阁式塔:外表看塔身是一座多层楼阁,每层塔身均以砖石制作出与木构楼阁相似的门窗、柱子、额枋、斗拱等,每层均设有塔檐。塔身的形式n密檐式塔:第一层塔身较高大,多饰以佛龛、佛像及门窗、柱子、斗拱等雕塑。自第二层起,层层塔檐紧密相邻,层层重叠,几乎看不到楼层的存在。除第一层外,各檐之间的塔身无门窗、柱子,有的仅设小洞以便于采光。塔身的形式n覆钵式塔:又叫喇嘛塔,俗称白塔,主要建于喇嘛寺中,其典型特征是塔身部分为一半圆形的覆钵,上面安置一个瘦长的塔刹,覆钵之下是一个高大的须弥座,通体皆白。塔身的形式n金刚宝座式:佛教密宗派特有建筑。由5座金刚塔及一个近似正方体的石砌宝座组成,中塔塔身高大为主塔,宝座四角各建有一塔身略小的小塔。 石窟:是佛教徒为了寻觅幽静和传教及集会、诵经的地方,依山凿窟而建造的修行“精舍”。(2)道教:思想来源:古代宗教、神仙传说、先秦老庄哲学、秦汉道家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创始时间及创始人:东汉时期,张道陵尊春秋时代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教义。标志:八卦图教派:正一和全真供奉对象:三清和八仙道义:宣扬“道”,认为“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之中最核心的东西,得道便长生不老。而要得道,就要精心修炼。我国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其中武当山为最大道教道场。 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八仙八仙(2)道教建筑:n道教最主要建筑称观,有道宫、道观、道院等。n道教建筑群在结构上充分体现道家五行、八卦思想,在装饰上鲜明地反映追求吉祥、如意、长生、成仙思想,布局多采用中国传统院落模式。n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3)基督教世界最大的宗教势力n产生时间与地点:公元初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n信奉上帝,主要经典为圣经。n教义:“人皆有罪”,世上一切苦难都是人们自己犯罪的结果,所以人们必须忍受苦难。耶稣基督是上帝之子,是被派到世上拯救人类的,只有信奉耶稣,来世才可升入天国。基督教教派 天主教:天主教:英文“Catholicism”原意为“普世的信仰普世的信仰”,因此又翻译为公公教教,是基督宗教的主要教派之一。广义的天主教是指所有正统的(orthodox)基督教,狭义的天主教是指罗马天主教会。多数情况下天主教都是指狭义的天主教,现在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位于梵蒂冈的罗马教廷,其领袖就是罗马教皇。 基督教教派 东正教:东正教:亦称正教。又因为它由流行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教会发展而来,故亦称希腊正教。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后,俄罗斯等一些斯拉夫语系国家相继脱离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直接管辖,建立自主教会,逐渐形成用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希腊正教目前则主要指使用拜占廷礼仪的东正教会。东正教特别重视对圣母的崇拜。 基督教教派 新教: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分化出来而不属于天主教的各宗派之统称。又称抗罗宗或更正教,源于1529年拥护宗教改革的诸侯在德国帝国议会上抗议支持罗马教廷的决议。中国人则称之为基督教基督教或耶稣教耶稣教,新教新教一词通用于学术界。 (4)基督教建筑n教堂亦称“礼拜堂”,意为“上帝的居所”,是基督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n十字架是基督教各教派信仰的标记,也是教堂的主要标志。n中国最早的教堂为大秦寺,建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4)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系公元7世纪由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的。 其基本教义是:信奉安拉(真主)是惟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认为世间一切都是安拉前定的,要求教徒顺从。 以古兰经为经典,教徒称为穆斯林,聚会的场所叫清真寺,也叫礼拜寺。(3)伊斯兰教建筑n伊斯兰教的主要建筑是清真寺,它是伊斯兰教聚众礼拜的场所,亦称礼拜寺,中国唐代称其为“礼堂”。n内部设计:一是大殿内神龛方位背向麦加;二是大殿面积取决于附近教民的多少;三是殿内神龛前左侧为宣谕台;四是室内装饰常用几何纹、阿拉伯文字、植物纹,一般不用动物纹。西安化觉巷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