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职)011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防范ppt课件.pptx

    • 资源ID:14915388       资源大小:3.60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职)011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防范ppt课件.pptx

    011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防范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防范自然灾害防范教师姓名:* 2020年9月19日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概述 人类文明发展既离不开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也丢不掉与自然顽强抗争的辛路历程。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然而自然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与损失。我们必须了解相关自然灾害知识,掌握避险自救技能,在危险来临时才能采用正确措施,将灾害损害降至最低。一、自然灾害一、自然灾害 地震 干旱火山喷发森林大火 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威胁或侵害的自然现象被称为自然灾害。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环境无时无刻的发生变化,一旦自然环境发生异变影响人类生存,自然灾害随之产生。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其中地震、海啸、龙卷风、泥石流、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会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一、自然灾害一、自然灾害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 1839年,巨大旋风生成的40英尺潮汐波摧毁了港口城市科林加,印度的旋风中丧生人数达30万人。11839年印度的旋风,死亡30万人二、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历史上的自然灾害21887年黄河洪水,死亡 90万人 1887年中国黄河洪水泛滥不断决口,淹没村庄,吞噬人口,给两岸的炎黄子孙带来了沉重的灾难。1887年春季,在暴雨袭击河南后,黄河在郑州急转弯处决口,造成死亡人数无法确计,据保守估计有90至 200万人,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二、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历史上的自然灾害31920 年海原大地震,死亡28万人 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民国九年),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和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地震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海原地震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最大的地震,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 “环球大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二、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历史上的自然灾害41970年波拉旋风,死亡50万人1970年,波拉旋风来袭东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引发了恒河三角洲的毁灭性洪灾。这次旋风风暴潮总共淹没了东巴基斯坦18%的领土,约两万六千平方公里,有50万以上人员丧生。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51975年板桥大坝溃坝事件,死亡23万人 1975年8月中国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受台风尼娜影响造成的特大暴雨,导致60多座水库溃坝,近1万多平方公里受灾。中国历史大洪水记载,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人受灾,超过23万人死难。河南板桥溃坝事件是世界上破坏程度最大的水库溃坝灾难。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6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死亡29万人2004年12月26日清晨,一个巨大的海底地震(又称苏门答腊 安达曼大地震)引发巨大的海啸席卷了印度洋沿岸地区。这次地震的震级达到了9.3级,是有记录以来的世界第二大地震(史上最大强震为发生于1960年智利的9.5级大地震)。此次印度洋大地震引发最高达三十余米的海啸,波及范围远至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等国,地震及海啸对东南亚及南亚地区造成巨大损失,导致29.2万人死亡,超过51万人受伤。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二、历史上的自然灾害72008年汶川大地震,死亡6.9万人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震级达8.0级特大地震,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此后,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图12-1为汶川地震纪念碑。三、自然灾害法律法规三、自然灾害法律法规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灾害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实施有效救助,尽快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学习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三、自然灾害法律法规三、自然灾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3.自然灾害救助条例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5.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第二节第二节 地震与海啸地震与海啸一、地震 地震一旦来临,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会对人类及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同时地震所引起的火灾、海啸、火山爆发等其他次生自然灾害会进一步扩大灾害损失。作为大自然中的群灾之首,虽然地震的发生无法得到精确预测,但人类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从而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了解地震相关知识,对同学们在地震中实施自救、互救将起到很大帮助。一、地震一、地震1认识地震 地震是受地壳运动和挤压造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壳运动的猛烈程度直接影响着地震破坏力的强弱。地震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据统计,地震造成的伤亡数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2地震成因 随着地球板块运动,板块与板块之间持续挤压与碰撞,导致地下岩层发生形变产生岩层内部应力。形变的不断加剧致使岩层内部应变能大量累积,当岩层无法承受自身形变应力而发生破裂时,能量会沿着断层向外释放,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最终形成地震。一、地震4震前防护准备 地震的发生无法受到人类控制,但我们可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大量案例证明,事前做好防震应变准备能有效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多发地区应积极开展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我们自身应当不断提高自我防震避难意识。无论居家或是工作,亦或是在任何公共、商业区域,应事先熟知发生地震该如何避难逃生,熟练掌握地震自救互救技能,一旦遇到地震便可以合理地采取应急避险行动。3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有:(1)地鸣。(2)动物异常。(3)地表异常。如:(1)屋内、楼内物品合理布置(2)储备防震避灾物资(3)定期检修、加固住房及各类大型家具。(4)定期开展地震逃生避难模拟演练一、地震5地震避险(1)家中避震:选择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倒塌物体在撞击到坚固家具时,在靠近家具的旁边会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作为“生命三角”空间,占据该区域的人,在灾害发生时免于伤害的概率更大。避震、逃生时切记不要躲在地下室、地下通道;不要靠近窗户;不要选择跳楼逃生。一、地震(2)学校避震:上课时发生地震,应听从老师指挥,迅速抱头护颈,躲在课桌下方。在户外时遇到地震,双手护头向空旷安全地段撤离,注意避开高大建筑和危险物。听从老师及学校管理人员指挥,有序避震逃生。(3)公共场所避震:公共场所避震逃生首先要做到保持镇定,就近躲避,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做好自身防护,有序撤离。(4)户外避震不在人多地方聚集,不乱跑制造混乱,在开阔地带躲避,保护好头部,降低重心,防止摔伤。避开高大建筑和高耸、悬挂设施,如立交桥、水塔、烟囱、广告牌、电线杆等。一、地震6遭遇地震的自救措施 地震之后常会发生多次余震,如果我们被困废墟内,要避免惊慌失措,为自己树立求生的勇气与信心。注意调节呼吸节奏,在惊恐状态下人体会自行加快呼吸频率,导致二氧化碳过多呼出降低氧气含量,引发身体缺氧,甚至昏迷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被困时应保持冷静,减少情绪波动,调整呼吸节奏,寻找周围缝隙和透光处,减少窒息可能。一、地震 设法改善生存环境,若发现空气中有异味或大量灰尘时,可用浸湿衣物掩住口鼻,不随便用火用电,防止引发易燃气体爆炸,避开不牢固物体,避免二次坍塌伤害。一旦发现有通道可寻,应设法疏通逃生途径,争取尽早脱险。清理逃生通道时要保持充足体力,合理控制体能消耗,避免意外发生。 当发现无法找到脱险通道时,要避免哭喊、焦躁及其他盲目行为,保持充足体力与精力,通过敲击石块等可发声物体向外发出求救信号,稳定情绪等待救援。 二、海啸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水覆盖,水是最平凡的物质,但孕育了生命,成就了人类文明。太阳系唯一的一颗蓝色星球,是海洋让其在浩瀚的苍穹中显得如此夺目。波澜壮阔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着“地球资源宝库”的美誉。除了各类矿产、生物资源,海上交通的开发与利用对人类文明历程有深远的影响。然而,世间万物都存在两面性,海洋也不例外,为人类提供哺育的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毁灭性力量,狂风巨浪,可以瞬间打破任何一个城镇的宁静与祥和。在海啸面前,坚固的房屋、高耸的海洋设施都变得不堪一击;汹涌的海啸能够瞬间吞噬整个海岸,让人们流离失所。人类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遭遇海啸灾难时,依旧只能通过预测、观察尽量减少海啸为我们带来的损失。因此,不断掌握海啸的科学知识对于减轻灾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抵御自然灾害,人类要走的路依旧很长。二、海啸1认识海啸: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恶劣气象变化等自然现象引发海平面变化,形成极具破坏性的海浪,称为海啸。2海啸成因:海啸的主要成因是海底地震,因此,有时也把海啸称为地震海啸。海底滑坡是海啸产生的一少部分诱因,海底火山喷发也会引发海啸,但概率都较小。3海啸预警:目前,我国的海啸预警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具备了海啸预警能力。二、海啸4海啸预防与自救:(1)发生海啸前: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拾海产品,应当迅速离开海岸。通过氢气球可以听到次声波的“隆、隆”声。二、海啸(2)发生海啸时: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的船只。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要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二、海啸(3)海啸自救要领 由于海啸必经海岸、沙滩,所以,在海啸来临时,要远远逃离这些地方,同时,也要尽量避开河流、谷底、山涧。如果当时你正在其附近,要尽力躲避到两侧的山丘、斜坡上。在收到海啸警报后,不要接近狭窄的巷子及有密集建筑物的地方,最好的避险位置是高地;倘若你来不及撤离到高处,可以暂避到坚固的高大建筑物上。如果海啸来临时,你正处在船舶甲板上来不及撤离,为避免被甩进海中,应紧紧抓住船上牢固的物体。在躲避了一段时间后,如果海啸警报仍然没有解除,最好还是待在原地躲避,因为避开海啸的时间通常要在2 小时以上。第三节 其他自然灾害一、暴雨雷电 降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明代解缙用“春雨贵如油”来形容雨水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多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方式,雨水自然成为农业社会的重要保障;然而一旦雨水过剩,形成暴雨,不但会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危害,还会造成泥石流、山洪等其他自然灾害。雷电现象往往与暴雨相随共生,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会有雷电活动,因此可以说暴雨雷电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减少暴雨雷电带给人类的损害,我们有必要对暴雨雷电进行深入了解,及时做好相应防范措施。(一)暴雨1认识暴雨 所谓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者以上的强降水。暴雨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根据降水强度大小划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特大暴雨被纳入灾害性天气,通常会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水土流失,为人类社会带来经济损失。 暴雨是由于积雨云的大量降水造成,其主要产生条件是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构。 中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冷暖空气频繁交汇,致使暴雨频繁产生。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还受到地形的影响,迎风坡迫使气流上升,令水汽垂直运动增强,导致暴雨增大;而背风坡可以迫使气流下沉,反之雨量开始减少。暴雨的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持续性暴雨会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的生产,一旦暴雨来临,如果排水不畅,极易造成积水成涝,不仅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暴雨(一)暴雨2室内防范暴雨: 经常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定期对房屋开展检查维修。暴雨来临前,停止一切室外活动,提前收取露天晾晒物品,提前关紧门窗,并将贵重物品放置在屋内高处,及时切断室外电源。如房屋老旧、有重大损伤,或处于低洼处,立即转移至安全区域避险。如遇危险,及时拨打报警救援电话,寻求专业救援。3.室外暴雨防范:(1)注意路况,谨防摔倒(2)避开电线、电缆及电器设施(3)不骑自行车,不在汽车内逗留(二)雷电1认识雷电 作为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雷电是自然界中发生次数最多,且能被人类直观发现的自然灾害,每年全球发生闪电现象数百万次。遭受雷击会直接导致人员或动物伤亡,雷电波入侵、雷击电磁波干扰会导致电力、通讯、雷达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故障或瘫痪,从而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雷击而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雷电危害已经攀升至自然灾害的第三位,我国每年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4-9月,其中6-9月是雷击事故高发期;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雷电灾害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趋势,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活动周期长、雷击火灾多等特点。(二)雷电2室内防雷 第一种情况,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当你处在建筑物内时,防雷应该注意四个安全要点:一是不能停留在楼(屋)面上。二是要注意关闭门窗。三是不宜在雷雨天气洗澡。四是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电器设备。3室外防雷 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当人们在建筑物的外面时,应注意三个安全要点:一是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二是不宜在大树底下避雨。三是不宜在旷野打雨伞、扛农具等。(二)雷电二、泥石流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库,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必要的资源,同时也经常会给人来带来无法抵御的灾难。每到雨季来临,我国就会发生多起泥石流事件,全球每年遭受泥石流灾害层见迭出,为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减少泥石流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应了解泥石流安全防护知识,提升防灾自救意识,掌握必要的泥石流避险自救常识,确保在危险发生时我们可以安全逃生。二、泥石流1认识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并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表现为洪流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二、泥石流二、泥石流2泥石流的成因山高沟深、便于水流汇集的险峻山区,因大量降水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山体滑坡,岩层结构松散、软化,地表因风化产生大量碎屑物质与洪流混合,形成泥石流向山底倾泻。(1)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对资源无节制的索取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并且导致自然界丧失了自我修复的功能,从而引发了大自然的恶性反馈。泥石流是典型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而引发的自然灾害,20世纪以来全球泥石流爆发频率不断攀升。(2)自然原因山体岩石因常年暴露产生风化,导致土壤层增厚,土质松动,极易引发泥石流产生。岩石风化主要是空气中氧气及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岩石的分解,也有降水中酸性物质对岩石的氧化,还有植被分泌物的侵蚀,均是导致岩石风化的自然因素。山体聚集大量碎屑物质遭到暴雨冲刷,跟随洪流向山下流动,形成泥石流灾害。二、泥石流二、泥石流二、泥石流二、泥石流3泥石流前兆泥石流来临前夕,一般山上树木会发出扰乱声响,沟谷上游会传来轰鸣声,有时山体会产生异常山鸣。若山区经历连日大到暴雨侵袭,沟谷下游突然出现水量减少或断流现象,并伴有异常轰鸣声及异常气味产生时,这可能是发生泥石流的前兆。4泥石流预防(1)保护自然环境杜绝生态破坏(2)减少山区废弃物堆放(3)沟口、沟道附近不筑屋(4)下雨不在沟谷附近逗留二、泥石流5泥石流应急避险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如果在山区旅游时,不幸遇上泥石流,不要惊慌,必须采取以下应急避险措施:(1)立即往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爬,爬得越高越好,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往下游奔跑;(2)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谷处;(3)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4)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5)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爆发;(6)白天降雨较多后,晚上或夜间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转移、撤离;(7)在山区沟谷中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二、泥石流三、风灾在我国,大家对风灾并不陌生,狂风肆虐其所造成的损失不可小看。龙卷风、台风和沙尘暴是大风天气所带来的直接灾害,其中,尤以台风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一旦发生台风,往往会引发巨大的海浪,对沿海城市形成了巨大的灾害风险。(一)台风(一)台风1认识台风台风是指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上产生的大型气旋,世界气象组织为台风赋予了更加准确的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32.741.4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或飓风。台风和飓风均属于热带气旋,因其发生的地理位置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命名,在中国南海和东海区域及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称作台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区域称为飓风;在南半球又被称之为旋风。(一)台风(一)台风2防范台风(1)食物和矿泉水受台风影响,居民很可能遇上停电停水、交通受阻、商店停业等情况,应储备方便面、饼干等速食干粮和饮用水。(2)留意气象预报(3)检查高空物体的摆放(4)准备照明设施(5)疏通下水管,防止屋内进水(二)龙卷风(二)龙卷风1认识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在极不稳定天气条件下由相向对流运动的两股空气相互摩擦形成的空气漩涡。龙卷风中心气压极低,在接触地面物体后将其吸入并抛向上空。龙卷风形似漏斗,由上部浓密积雨云和下部漏斗状云柱组成,风速最高可达300m/s,常发生于夏季,尤以下午至傍晚雷雨天较为多见。龙卷风影响范围小,但破坏力极大。(二)龙卷风(二)龙卷风2龙卷风成因地表水蒸气在上下空气中不断进行往复运动,形成云团,云团内部温差减小并产生强烈对流现象,上部水蒸气不断凝聚体积缩小,下部水蒸气不断上升填补空缺产生大风,填补过程中因水蒸气供给不均匀最终形成龙卷风。3. 龙卷风防范(1) 在家时,要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 在电线杆、房屋倒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电击伤人或引起火灾。(3) 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应注意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4) 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四、雪灾雨水、风雪均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然而一切都无法避免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一旦降雪过多势必为人类带来无情的雪灾。雪灾是一种不可避免而又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降雪常与大风相伴形成更具危险性的暴风雪,严重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四、雪灾1认识雪灾雪灾也被称为白灾,是由长期大量降雪造成积雪成灾的自然灾害现象。在我国,根据雪灾形成条件、分布区域及表现形式分为雪崩、风雪流和牧区雪灾三类。雪崩是雪山地区常见灾害,一旦与人类社会相遇,必将造成极大危害;风雪流会阻断公路交通正常运行,当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暴风雪,会造成人失去方向乃至遇险的情况;牧区雪灾因积雪不化,长时间掩埋牧草,使牲畜无法正常进食,导致畜牧业产量下降甚至牲畜死亡。城镇发生大量降雪会妨碍交通、通信、输电线路等;积雪会压垮房屋,压塌大棚,对人类生命及农作物生长带来严重威胁。四、雪灾2雪灾自我保护暴雪天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交通安全。在遭遇冰冻、风雪等天气时,应加强防寒保暖措施,及时添加保暖衣物。学会雪天“四防”:防滑。积雪会造成路面湿滑不宜行走,外出时请选择徒步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防砸。长时间降雪会在树木、建筑上累积大量积雪,行走中应避免靠近上述物体,以防积雪压倒树木、建筑造成砸伤。防撞。冰雪天路面光滑致使车辆无法控制,驾驶员在开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驶入冰雪地带,尽量减少下雪天驾车出行。防磕。四、雪灾3防范和救治雪盲症眼睛在直视雪地后会出现短暂失明的症状,叫作雪盲症。雪地表面可以反射95%的太阳光照,因此用眼直视雪地同直视太阳无异。该症状因常见于高山、雪地等区域,顾得名“雪盲症”。雪盲症发生时,眼睛发红疼痛并伴有流泪不止,对光线极为敏感,甚至出现无法睁开眼睛的症状。在赏雪或在雪地行走时,最好佩戴黑色的太阳镜或防护眼镜。若发生雪盲症,应多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B族等,尽量减少眼睛使用。四、雪灾4冻伤后快速自救方法雪灾中人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伤,若在家中发生冻伤状况,第一步要尽快恢复冻伤部位的温度,切记不要用高温烘烤冻伤部位,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将患处浸泡在温水中,水温不宜过高,应控制在40左右,否则温度过高会引发冻伤部位烫伤。其次是及时复温,缩减受冻时间,逐渐恢复受冻部位血液循环,减少组织细胞坏死,缩小组织坏死范围。复温时间应控制在57分钟,不得超过20分钟。受冻部位皮肤恢复正常的感觉和颜色后便可停止复温。如有必要,复温后应至医院做进一步的观察与治疗。谢谢观看!

    注意事项

    本文((高职)011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防范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春哥&#****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