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诗歌鉴赏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蒋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意象,了解意象之于诗歌的重要性;2.积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二、能力目标:1.掌握意象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意象分析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重点);2.把握意象的组合方式,基本感受意象组合营造的诗歌意境(难点);3.培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展现中国诗歌的意蕴和魅力。2.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充分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通过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的美。学习方式:交流讨论,交互合作式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诗歌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诗经楚辞汉府,唐诗宋词元曲,共同构成了一条灿烂的艺术银河,记录着我们民族的情感和思想,它不仅仅只是一部文学史,更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史,心灵史,精神史。中国文人诗客在山川风物下挥洒情思,在花鸟鱼虫后抒发情致,读懂这些意象,才能读懂我们的诗史。二、认识意象1.感受意象。配乐诵读山居秋暝,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感受诗境,由“诗中有画”的诗境引出诗歌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的层递性,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从文化感知出发)2.提出意象的概念。提问,引导学生从“意”和“象”两个方面来分析概念。(展示幻灯片)意象指包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物象+情意=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3.意象的重要性。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人都非常重视创造意象。诗歌鉴赏也必须抓住意象,从意象出发。三、归纳意象要欣赏中国古典诗词,首先要积累一些古诗常用意象,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有着强烈的概括性,一种意象的形成,无论在任何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诗歌意象具有文化传承性的特点。现在请同学把你归纳的意象说一下。用幻灯出示学生可能归纳的意象:(学生分组进行归纳和分析,选取两到三组意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剖析分析意象的思维过程,归纳出意象分析的方法)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柳离情的象征 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梅花高洁的象征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徐再思) 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四、准确把握意象1.抓住意象自身的特征,注意这些特征的象征性。如月圆团圆无法团圆思乡怀人;残月人缺分离孤单寂寞、内心凄凉。杜鹃、猿鸣常传达凄凉之境都是与他们的声音有关。2.联系全篇,宏观把握。3.学会分析意象的组合。(选取一组意象组合的诗句,学生讨论分析)意象的组合。以上意象如仅有个体意象传达的个体美,则不足以传达作者丰富的变化的感情。因此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十分强调意象的组合,目的是把若干个体意象组织成综合的意象,表达更广阔的思绪情怀,使读者感受到综合的美。所以鉴赏古典诗歌要在积累常见意象的基础上,注意把握古诗词意象组合的基本特点。(1)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确定,鉴赏意象一定要运用联想和想象。(2)注意把握意象之间内在的、深层的联系。4.体会意象群。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诵读体会意象的群组对于营造意境的重要性。五、布置作业:选取一个诗歌意象,思考其寓意性,选择一个评论角度写一篇评论短文,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互评。 教学反思: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作者由外界的事物触发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因此,对诗歌意象的探究是解读和教学诗歌的要核,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意象分析是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在于,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还原为具体的诗歌名句中意象的感悟,使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我认为要让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通过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的美,要充分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因此我以感受意象为引入,特别引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这是有一个思维的递变过程的,再在这个感受的基础上提出概念,学生很快就把握了意象的基本概念。在这点上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一个截面的剖析。进行意象分析只能举一反三,所以我选取了一些典型的诗歌意象来进行分析,月的意象和柳的意象主要是思考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化意蕴,怎样成为诗歌意象的。学生在这两组的意象分析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是出乎我们预料的,这是教学的生成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了意象分析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得出,意象分析必须注意意象的特点品质和诗人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分析意象组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意象之间似离实合,似断实续的状态被学生还原了。如在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幅苍凉悲壮的秋行图。原来景是人眼中的景,而人是天涯断肠人,所以第一层形成的动静相迭的事态描绘的其实是天涯沦落人那种颠波流离、潦倒无依的曲折境遇和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态下的情感轨迹。学生亦能从这样画面的还原和情感的体验,将诗歌意象通过鉴赏升华为一个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审美升华。 诗歌鉴赏的教学,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知体验,从此来培养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养。在过去的诗歌教学中,由于应试专家和老师们精心炮制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学生并没有进行真正的鉴赏活动,而是追求技巧的运用和答案的要点的完整性,跳过了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我认为诗歌鉴赏的教学要充分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从术语、文化知识的抽象的植入转变到文化感悟的培养,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有关诗句的意象、意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