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共4页).docx
-
资源ID:14968940
资源大小:16.6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共4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题的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物质,教材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地过渡到氧气等后续章节的有关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可以说本课题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本课题包含了三个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关联,并逐步深入,其中”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部分内容,将空气的发现史、理论知识和实验探究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品质的好材料,为水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并加工信息的能力;(2)、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3)、通过拉瓦锡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推理分析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三、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四、教学难点: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以及分析课本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差的原因。二、教法分析本节课以学生认识发展为线索组织教学,从生活走进化学,以探究的视角深入,从理性的视角提升,以创新的视角升华。情境教学法:教师开始利用趣味实验“小瓶口吞大鸡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科学探究”教学法:从了解空气重走科学路对空气组成的实验设计实践上升为理论。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层层设疑,确定实验改进装置。实验法:给出指定实验器材,使挑战升级,让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并能够模仿此过程,师生共同完成装置改进。利用改进实验与教材实验的优、缺点,设计感悟经典走进拉瓦锡,将实验推向高潮。小组合作学习法:学会和他人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总结法:每一节课都有重点,通过学生短时间的回顾加深本节课的印象,以便达到老师授课的目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其他方面的收获。三、学习指导分析1.学生知识水平: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2.能力水平:学生刚刚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还不够,还不具备完善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所以,我设计以游戏的方式突破重点,以师生合作改进实验逐渐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突破难点。3.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改进实验的对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引发求知欲望。四、教学过程分析六、全课设计理念与构想一、创设情境,出示学习目标本堂课的设计以(奇怪的现象)小瓶口吞大鸡蛋导入,首先让学生肯定空气中含有氧气这一事实,并且对测定氧气的原理有一定的暗示效果,又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可谓一举三得。小瓶口吞大鸡蛋认为难以想象,那是什么原因导致鸡蛋进入瓶内呢?消耗瓶内中空气中的氧气,同学们本节课你们愿意亲手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用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同学们你们愿意来做一个游戏吗?二、初步感知:挑战一:怎样将水槽中的水进入到塑料瓶中,要求不能向塑料瓶中倒水,也不能向塑料瓶中舀水。挑战一设计目的:让学生明确进入塑料瓶中水的体积就是挤压塑料瓶排除空气的体积,暗示借助通过水上升的高度来测定氧气的含量。三、指定器材、设计实验:挑战升级逆水而上实验要求: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教师提示:先将水倒入盘中;再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各小组动手做实验。设计目的:由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步骤,再由学生自主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并讨论实验误差。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评价,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挑战一挑战升级设计意图:挑战一、通过进入塑料瓶中的体积就是排除塑料瓶中空气的体积。挑战升级,让学生知晓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通过物质燃烧的办法,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能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只是定性的测定,要定量测定,要对装置做必要的改进;所以让学生分析该装置,讨论寻找出最佳药品。如此一来,学生对本实验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四、改进实验、反思改进教师引导如何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通过挑战升级师生共同交流得出实验装置气密性要好,可以用试管规则的仪器,用白磷代替火柴,可以实现在密闭容器中直接燃烧物质,用量筒中,液面的下降直接读出结果,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展示实验装置图。教师当场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学习,并记录,让学生体验师生合作,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本实验是我们一起改进的实验,那么我们看看教材是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播放视频设计目的:通过教材的实验和教师改进,要求同学们讨论这两个实验的优缺点,将课堂朝着横向、纵向不断延伸,从而让学生从中领悟出测定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成分体积含量的一般思维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实验的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学生一起提出改进方法。用白磷代替红磷,可以实现在密闭容器中直接燃烧物质,避免气密性因素的影响,具支试管代替集气瓶,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并降低污染,用量筒代替烧杯,不再需要观察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而只要从量筒中液面的下降直接读出结果,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激发兴趣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五、感悟经典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26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经典实验,看看拉瓦锡是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设计感悟经典,让学生了解人类对事物的曲折的认知过程,认识到科学发现是经过艰难的探索的、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培养从前人经验中获得知识、方法,体会科学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呢?板书设计:作业布置: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全课的设计亮点就来源于对教材实验的横向和纵向的深度挖掘。没有新奇出众的装置设计,只有实用的经典重现;没有花哨的趣味展现,只有朴实的原理探微;没有虚有其表的探究过场,只有纵览全局的学科思维。本节课的设计中,本人尝试探索和革新实验探究课的新模式,着重关注了实验探究课的三大方面:关注细节的实验视角:实验是表现化学魅力的最佳工具。学生在实验观察中最容易注意到的是那些最鲜明的实验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气体的出现、沉淀的生成等。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气密性问题、实验药品用量问题、操作规范问题等实验细节经常被学生忽略。本堂课的设计正是以此为契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时出现的误差,启发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实验细节的反思。关注定量研究的实验素养: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关注实验现象和反应规律的定性实验与关注称量或测定的定量实验往往界限分明。本节课的实验改进中本人尝试将两者有机结合,巧妙地采用量筒中液面读数的前后变化来取代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的观察,化繁为简、避重就轻。关注系统化的实验思维:化学实验的魅力不只是那千变万化的表观现象,更在于其承载的学科思维。传统的很多实验教学的功能,通常只是以验证实验原理和训练基本操作为主。但仅仅突出以上功能,未免过于狭窄,也会导致实验教学的功能未能充分挖掘出来。本节课的设计中重点以分组实验为核心,改进实验为铺垫,让学生比较教材实验与拉瓦锡的经典实验的异同,对比课堂探究实验与数字化的现代实验手段的不同,从中感知经典、感受现代、感悟创新。最终领会测定混合气体中某一成分体积含量的思维方法。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