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自然辩证法讲稿(彭旭军)(共14页).doc

    • 资源ID:15021035       资源大小:43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然辩证法讲稿(彭旭军)(共1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讲 绪论案例一1819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9-1851年)在讲课演示时偶然发现通电导线使附近的磁针发生了偏转,他无法用理论对此做出合理解释。奥斯特的发现引起了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791-1867)的极大兴趣,1822年他在日记中写下“转磁为电”的研究课题。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其中经历了四次重大失败),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请问: 1. 法拉第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择研究课题的?简述之。 2. 在法拉第近十年的研究中,你认为他应运用哪些方法来获取科研资料和数据? 3. 这个案例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用案例中的文字予以说明) 案例二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年)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他发现,在某一元素之后(除氢之外),每隔几个元素便有一个元素与该元素在性质上十分相似,如钠与锂、钾与钠等。他将性质相似的元素排成横行,编制成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71年,它通过比较和计算预言了11个尚未被发现的“缺位”元素的性质及其原子量、密度。他还按照从简单元素到复杂元素再到化合物的顺序,编写了化学原理教材。请问: 1. 门捷列夫在科学思维加工阶段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2. 他在理论体系建构阶段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3. 从科研选题的角度看,门捷列夫从事元素周期律研究,是否符合需要性原则的要求?为什么? 4. 你认为门捷列夫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定律的模式是什么?并简述其特征。导 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一门概括层次最高的学科What is Ph. of ST?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图表含义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地位:最高性2、自然辨证法的涵义:狭义传统习惯 广义科学技术哲学3、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中介 桥梁4、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性质和地位原名: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现名:科学技术哲学(PH.of Science & Technology)又名: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以及研究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地位和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介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具有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新理解(据钱学森)应用案例: 自然辩证法是从整体上看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寻求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发现科学发展的趋势:如图所示十六-二十世纪科学发展曲线示意图:三次高峰:17世纪、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系统自然观:对自然界的总看法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一般方法及具体方法;科学技术发展观: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存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具体科学技术哲学: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第一、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自然观人们看待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基本观点:自然界:非人的自然界 人化的自然界 人自己(个体和群体)人类社会:思维:起源存在的形式基本范畴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自然辩证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方法论实际上是回答:人类如何认识和改造自然? 如何认识自然:即正确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应当是什么样的,侧重于哲学层次上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如何改造自然:即正确的技术方法应当是什么样的,同样侧重于对技术方法的哲学认识和把握。第三、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人们看待科学和技术的基本观点 科学和技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具有多重品质(经济的、精神的、生态的、社会的、伦理的等品质)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自然辩证法是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哲学的总和:分论。 前三者称之为:总论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如: 物理哲学 化学哲学 经济哲学 管理哲学 社会哲学 地质哲学 军事哲学 农业哲学 医学哲学 研究对象的不同说法“两”对象论 直接研究对象是:自然科学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的辩证法; 间接研究对象就是:自然界演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 前者只是手段,而后者才是最终目的(参见古祖雪.自然辩证法原理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三”对象论 这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就是: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由此形成下述观点: 自然观是人类利用科技手段,对自然界辩证法的揭示和研究所形成的总的看法和一般观点; 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科学技术观是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的研究所形成的。 目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占大多数。2、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其体系结构即是对上述各研究对象内容所作的深入而具体细致的展开。 本课程教学体系参考提纲 Word文件三、自然辩证法与其他科学的关系1、与哲学的关系:个别与一般 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与社会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共同成为哲学发展的基础,相对于哲学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个别的和具体的,而哲学则是一般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共同的规律。2、与具体科学技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具体科学技术发展中共性的理论、方法、趋势是自然辩证法所关心的,自然辩证法就是将这些总的、带有共性的东西提炼出来,形成理论,丰富和发展自己,同时指导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四、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我们要从自然、认识或逻辑,以及学科等层面来理解和把握。自然史是自然界自身演化发展的历史,对此有各门自然科学史的专门研究以及本学科的综述。 以下主要阐述其认识史和学科发展史。1、自然辩证法的前史自然辩证法前史(古希腊19世纪40年代初): 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之前人类关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及其研究成果的历史。 包括: 古代科学思想与朴素自然观和方法论 中世纪“新工具”的萌芽 近代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内容(1)古代科学思想与朴素自然观和方法论原始自然观: 主要表现为“物活论”或“万物有灵论”。 认为万物皆有生命、灵魂、活力,神灵主宰着万物。古代朴素自然观和方法论: 古代人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极为有限的知识,提出世界本原、构成元素、世界模型及其演化等观点,并初步探究了认识自然的简单方法等。 古代朴素自然观有:有限说;无限说;地心说(阿拉克西曼德、希帕克、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动说;混沌说等。 特征为:自然界客观存在,并是物质的; 统一于一或数种具体物质形态; 一切皆变、万物皆流; 事物内在着矛盾;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从形式到内容是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一种原始“融合体”。古代认识论和方法论:关于古代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成果主要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其中德谟克里特和亚里士多德是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 德谟克里特 其认识论思想:认识对象是物质世界,来源于同物接触;人能达到真理性认识;认识过程包括感性、理性初高级两阶段。 其方法论和逻辑学:运用归纳、类比、假说等方法,使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以求得原因的解释。Aristotle(亚里士多德) 其在哲学、历史、政治、美学、动植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方面造诣深厚。基于对古代哲学和科学的总结,详细阐述了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 其思想与方法对近现代科学发展都有重大影响。自然观 运动观与时空观:运动是潜能向现实、质料向形式的过渡;有本质、数量、性质和位置的运动且永恒;其与物体、时间、空间不可分;空间有限,是围绕与被围绕物体间的界限;时间是运动的度量。 宇宙说:土水气火四元素组成地球及地球(月太金水火木土)中心说,以太构成天体。 生物阶梯说:整个生物界按灵魂的高低等级形成一个阶梯:由低到高依次为植物(营养,消化吸收/生殖)、动物(营养/感觉,除上外有知觉/快乐痛苦欲望)、人类(营/感/理性或智慧,除上外有理性能力)。认识论 感觉:认识通过感官感觉客观外物而得到;感觉是认识的起源,有知觉能力;感觉、记忆、回忆形成经验。 理性思维:能产生具有“用”的价值的技术和“美”的价值的艺术,既而能认识事物一般和必然的本质,产生并以逻辑证明的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抽象理论知识,即科学和哲学。 灵魂:有高低贵贱等级之分,包括营养、感觉、理性或智慧的灵魂,并各具不同能力及发挥不同作用。方法论和逻辑学 逻辑学又称分析学,是获取可靠知识的方法和工具,是进行科学和哲学研究的前提,故其被称为哲学的导论。它与方法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有:“十范畴说”是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范畴篇);前分析篇分析篇后分析篇系统阐述了其逻辑学三大基本规律,以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形式,首创了三段论推理的格和规则的学说。 其中前分析篇研究了演绎证明的工具 三段论推理,并涉及归纳推理;分析篇是关于演绎科学的方法论,研究了从公理或定理出发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方法;后分析篇阐明演绎证明条件、种类、方法、要素、逻辑定义,以及演绎证明间的关系。 Euclid几何原本是以该方法构建体系的典范。归纳-演绎法 是从长期经验中概括出来的科学研究两阶段程序方法,即研究是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再回到观察的过程: 观察(1) (2)原理 观察(3) (2)原理 1)归纳法 a.简单枚举法: a1 具有性质 pa2 具有性质 p a 具有性质 p(a a1 a2 a3 ) b.直觉归纳法:运用洞察力从感觉材料中解释事物本质的方法。如观察到月球发亮的一面总朝着太阳由此推论月球发亮是因太阳光反射所致。 2)演绎法:比归纳更重要,因科学目的在于解释。 Barbara式三段论推理:大小前提与结论均系全程肯定判断的推论。(2)新方法的萌芽 新方法是指以培根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所创立的经验归纳法。 在培根创立该方法之前(中世纪后期)已经有一些学者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歪曲Aristotle,强调演绎法是科学研究的唯一方法,关于自然界的一切可靠结论都必须从宗教教义中演绎出来。 但后期的一些“异端”分子发展了其归纳-演绎法,成为“新方法”的萌芽。邓斯·斯各脱的求同法 (Duns Scotus 1265-1308 ) “Method of agreement”是指对引起若干事例出现同一结果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如果有一个因素都存在于这些事例中,则该因素就是这一结果的原因。它可以下式表示: 事例因素结果 1 ABCDe 2 ACEe 3 ABEFe A是e的原因 例如,某些人都患某种疾病,他们都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未能吃到新鲜水果和蔬菜,而饮食、居住条件、种族等其他方面 均不相同,则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就是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William Ockam(1280-1347)的差异法 (method of difference)这种方法是指在分析发生某一结果的两个或更多事例时,如果某一因素存在时出现这个结果,反之相反,那么这一因素就是引起该结果的原因。以公式表示如下: 事例 因素结果 1 ABCe 2 AB C是e的原因 例如两块完全一样的铁锭,在碳炉中加热,并以同样方法锤打成形,唯一的不同在于一块在最后加热后浸入水中,另一块则未经这样处理。结果前者比后者更硬。因而将热铁浸入水中就是前者超量硬度的原因。 上述两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其归纳出来的只是可能的因果联系,而不具有必然性。Grossetesle(1168-1253)的否定法 格罗斯代斯德的否证法是一种演绎法,它把多种前提排除掉而只留下与结论有关的一种可能。用公式表示如下: 若 H则C非C 非H Euclid曾经用这种方法证明不存在最大的素数。 以N表示,设N=(2×3×5×7×11)+1,则证明如下: 若 N是最大的素数,则N就不是素数 但 N是一个素数(因N被任何素数除都余1) N不是最大的素数Roger Bacon(1214-1292)的实验法 罗吉尔·培根的method of experiment要求用实验检验通过归纳获得的原理。 他认为归纳法的成功应用取决于所获得的事实知识是否精确和广泛,而实验可以增加事实知识的精确性和广泛性,特别是他认为Aristotle归纳-演绎法的两阶段是不够的,应当补以第三阶段即归纳出来的原理要经受经验的检验。 14世纪初狄奥多里克(Theodoric)曾经成功地用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他从虹的观察中得出了日光被雨滴折射和反射而引起虹的结论。 为了证明这个假说,他用中空的水晶球注满水,作为雨滴的模型,结果复制出了两条虹。Galileo作为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17世纪科学革命的先驱之一,Galileo (1564-1642)的贡献是多方面且是巨大的。撇开其科学贡献,他在科学认识论方面提出了: 科学与非科学解释的分界标准问题; 在方法论上创立了抽象和理想化归纳法。伽利略与抛物运动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意大利)生平科学与非科学解释的分界标准 他首先指出,像Aristotle那样用目的论来解释机械运动(如固体由于其本性趋向地球中心运动等)不是真正的科学解释,应该从科学中剔除出去。由此提出了科学与非科学解释的分界标准问题。 而且认为,在科学解释内部还要分清可接受的解释和不可接受的解释,进而又提出可接受性标准。分界标准非科学解释可接受性标准(如下图)Galileo的抽象和理想化归纳法 其“真空中的自由落体”、“理想摆”等并不是现实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而是从这些现象外推出来的。一个物体在空气中从高处坠落,空气具有一定的密度,若我们设想密度不断减少,就可外推出“真空中的自由落体”。而从理想化的自由落体原理中可以近似地推演实在的落体运动。理想化原理的获得却既不能用简单枚举归纳法,又不能用求同法和差异法,而需要科学家创造性的想象力。 Galileo强调应该从原理中演绎出新的结论,即作出新的预见。 例如Copernicus(哥白尼)学说预言金星像月球一样有盈亏、恒星有视差,但当时许多人用肉眼无法看到和证实,在经过几十、几百年之后 Galileo用望远镜证实了这一预见。(3)经典自然科学与机械论自然观和方法论 以牛顿力学体系为基础的17、18世纪自然科学,称为经典科学。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15、16世纪伽利略、弗·培根提倡实验科学以来,引起了对科学认识方法的热烈讨论,以及经验论与理性论的长期论战。 它们对尔后的科学观和方法论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促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加速了其前进步伐。 适应社会生产需求而产生的机械力学在18世纪达到“黄金时代”,并作为科学代名词来解释一切,同时在哲学世界观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了18世纪机械论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方法。Francis Bacon的归纳法 培根(1561-1626)认为,经院哲学家或理性主义者像蜘蛛一样,只用自己的物质来织网(排斥感性物质材料);炼金术士和经验主义者,则像蚂蚁一样只知道不加选择地搜集材料,储存起来而不做丝毫加工;而真正的科学家的工作则像蜜蜂,从自然界采集原料,然后将其变成新产品。 他不仅是英国实验科学的始祖,而且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有卓越贡献。Francis Bacon培根的认识论 他认为,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同时具备两种能力:一种是经验能力;另一种是理性能力。 并且只要把“经验能力和理性能力”“更密切和更纯粹地结合”起来,在二者之间“永远建立一个真正合法的婚姻”,科学家就完全“可以希望得到很多知识”。 他认为,实现这种“结合”的具体办法就是“实验”。培根的归纳法 实验的顺利进行,材料的搜集,只需具备和熟练运用经验能力就够了;而要想引出科学的结论,就必须在“真正的归纳法”的指导下,运用理性能力对实验得来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 这对于近代欧洲以实验为手段的自然科学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而,其被马克思誉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为了表明与阻碍科学发展的旧的(Aristotle)认识方法之间的截然不同,他特意将这一由个别上升到一般 、用来阐明归纳法的著作称为新工具,以区别于Aristotle的工具篇。其归纳步骤如下:第一、以“三表法”搜集材料: 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科学事实,即搜集材料。 a)“本质和存在表”即在肯定阶段要搜集一切具有某种特征的某种现象的一切已知实例或例证。如要研究热,科学家就必须研究“热”物体的一切已知实体:太阳、火焰、热血等; b)“相似情形下的缺乏表”,即在否定阶段要研究所有否定例证,如月光、死人的血等不产生热; c)“程度或比较表”即在比较阶段,就要研究不同现象之间的差异,寻求所观察到的种种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由此他得出了“热是微粒迅速扩张而方向向上的运动”。第二、排除法: 从普遍性程度低的逐步上升到普遍性程度高的,从必然中剔除偶然的相互关系必须运用排除法。即对搜集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拒绝和排斥”工作。 如果在一些实例中发现属性A与B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可是在某个实例中属性A存在时属性B不存在,或属性A的量增加时属性B的量反而减少,那么A和B的相互关系就是偶然的,应予以排除。将此排除掉以后,留下的便是必然的本质的相互关系,就可以成为进一步概括的基础。 原理的普遍性程度随着归纳的逐步上升而提高。普遍性程度最高的便是定律(非现代科学定律而是行政法令)。第三、以分析、比较、综合法得出结论: 在舍弃掉那些与研究的目的毫无关联的材料之后,根据一些极其明显地表露出事物本质的实例,最后推导出普遍性的结论(如下图)。笛卡儿的演绎法:怀疑法1、怀疑法四原则: 清晰原则: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心存怀疑,并非清晰而明确地认为它是真的,就绝不要承认它是真的; 分解原则:把难题尽可能多地区分为它的各个部分; 顺序原则:从考察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对象开始,依次进行; 全面原则:枚举要全面,必须肯定没有遗漏。2、怀疑法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3、怀疑法的内容和步骤(如下图):Newton的分析-综合法与公理法Newton力学与Descartes力学迥然不同,其方法也截然相反。 Newton反对Descartes从形而上学原理中推导出物理学定律。他认为科学理论应该用分析-综合法与公理法来建立。与胡克之争光的本质分析-综合法 他主张科学家作出的概括应建立在对现象的仔细考察基础上,尽管从实验和观察出发的归纳论证不能得到证明但还是容许的。 该方法强调要演绎出超出原来归纳证据范围的新结论,并要用实验确证这些结论。 如他用棱镜把太阳光分解为色光谱,用分析法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太阳光是由折射率不同的光线组成的。然后又用综合法从该结论演绎出新的推断:被棱镜分解出的颜色光不会再被棱镜分解,而只能发生折射。实验证实了其正确性(如下图):Newton分析-综合法的应用分析-综合法应用分析: Newton声称其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都是用上述方法发现的。因为无论是简单枚举法、求同法、差异法,还是直觉法都难以说明这些定律的发现。如运动第一定律规定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存在,因为任何物体之间都有引力作用。因此惯性定律不可能是观察的概括,只能是某种抽象。即便是上述“太阳光由不同光线组成”这一结论也不是单纯从对棱镜分解太阳光的观察中概括出来,因可从中作出另一结论:如光谱是由棱镜造成的,与太阳光本身无关。其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是如此。其三大定律规定物体在绝对时空中运动这并非从其观察实验中归纳出来的。 他认为,自宇宙被创造以来,就必定有一个大容器以便上帝放置创造物此乃绝对空间。公理法(Axiomatic method)公理法的内容如下: 第一,通过演绎法提出一个由公理、定理和定义等所组成的公理系统,牛顿运动三定律就是牛顿力学的公理。 第二,设法将公理系统之定理与观察相联系,即把公理系统与物理世界中的事件对应起来。 第三,确证从中演绎出的结论。 牛顿的这两种方法皆为解释和预见现象。但前者从观察、实验开始并要求作出概括;而后者可随意开始,要求创造性的想象,且须与观察相联系才有科学意义。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自然辩证法 德文为 Dialektik der Nature 英文表述为 Dialectics of Nature 是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其原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 自20世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问世以来,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与发展。(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背景条件 恩格斯之所以能创立这一自然哲学理论,不仅与其个人素养、知识、能力密不可分,而更重要的是这与当时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紧密相关。 牛顿曾经谦虚地说道,“我之所以能够作出这些科学发现,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提出了著名的“辩证的否定”学说。虽说法不同,但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第一个条件:创立的自然科学前提1、1775年康德(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2、1830年赖尔的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3、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1828年维勒发表“论尿素的人工合成”,打破有机物与无机物界限不可逾越观念;5、1838年施莱登的“关于论植物起源的资料”、1839年施旺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创立了细胞学说;6、1859年达尔文(华莱士)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 恩格斯之所以能创立这一自然哲学理论,不仅与其个人素养、知识、能力密不可分,而更重要的是这与当时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紧密相关。 牛顿曾经谦虚地说道,“我之所以能够作出这些科学发现,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提出了著名的“辩证的否定”学说。虽说法不同,但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第一个条件:创立的自然科学前提1、1775年康德(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2、1830年赖尔的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3、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1828年维勒发表“论尿素的人工合成”,打破有机物与无机物界限不可逾越观念;5、1838年施莱登的“关于论植物起源的资料”、1839年施旺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创立了细胞学说;6、1859年达尔文(华莱士)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第二个条件:创立的自然哲学渊源 间接渊源:可追溯到前述内容; 直接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其自然哲学中对物质、运动、时空等范畴,对天体、热、光、电等自然现象和过程间联系的分析揭示;对有机界特别是从非生物到生物演化的考察等内容,成为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时批判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黑格尔对当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熟悉程度,从其自然哲学所引述各领域科学家著作或原句可得到证实:36位物理学家;17位化学家;30位生物学家。(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过程1、19世纪50年代,恩格斯开始关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2、1870年着手系统研究;3、1873年2月初计划著反毕希纳论并写札记,5月30日给马克思的信中提出运动形式转化思想,并决定著书;4、1873.5-1876.5完成导言与大量片段,至1878.7因著反杜林论而暂时中断; 创立标志5、1878.5-1883.3完成该书几乎所有论文和大多片段。此后因马克思逝世及忙于整理出版马克思遗稿资本论,直至逝世都未能完成自然辩证法的完整著述工作。<自然辩证法>手稿主要内容 手稿由2个计划、10篇论文、169段札记和片段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 1、自然科学史、自然观史和自然史; 2、自然科学与哲学; 3、辩证法; 4、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 5、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 6、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3)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 1、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 2、系统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并以最新自科成果论证、丰富发展了马哲基本原理; 3、历史上首次将自然科学视为一种社会现象,由此提出了许多独创性观点:“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自然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及其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等。3、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传播(1)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研究1、1925年自然辩证法以德、俄两种文字对照形式在莫斯科出版,1929年日文、中文版,1939年英文版面世;2、1931年伦敦第二届国际科技史大会黑森的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报告,揭开了以自然辩证法思想研究自然科学和科技史的新篇章;3、1932年日本“唯物论研究会”内设立自然科学部门研究会,30年代中期后美英法开始这方面研究,30年代末的中国出现该类研究组织;4、自然辩证法在中国 *20年代40年代自然辩证法及相关的经典在中国翻译出版(杜畏之,1932年)4、新中国成立后其得到更广泛传播:1956、1978年先后拟订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12年(1956-1967)研究规划草案和(1978-1985)自然辩证法发展规划纲要。、自然辩证法最近的翻译本是于光远本,1984年出版。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1、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拓展与深化了对自然的认识。 爱因斯坦的狭义(1905)和广义相对论(1915),普朗克的量子论(1900)、玻尔的量子化原子结构理论(1913),以及海森堡、薛定谔等人的量子力学;现代宇宙学;40年代分子生物学,1953年3月18日沃森和克里克成功建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4月25日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由John Mauchly和J.Presper Echert于1945年底研制成功1946年2月交付使用的ENIAC,以及此后的人工智能与微电子技术;旧“三论”(系统、信息、控制)和新“三论” (耗散结构、协同学、超循环、突变、分形等)等等,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2、同时出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汇流发展,以及科技社会化与社会科技化的总的发展趋势。发展的当代形式:科学技术哲学 目前其已由最初狭义的自然哲学理论拓展为融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和社会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1、20世纪70年代末前认为其由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组成(自然辩证法讲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80年代以来,认为其是一“科学群”(于光远.自然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群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1)。据此通讯于1980年增加副标题:“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科学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1983年改为“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90年代末又增一副标题:“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1988年研究增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1995年改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3、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原专业名变更为“科学技术哲学”,成为哲学一级学科下的8个二级学科之一。专业学科的发展(1)国外的发展: 分别在自然科学、哲学、历史、社会学领域中独立发展,以及进行综合性研究。如以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会或协会、科技史研究会、科技社会学研究会、STS研究中心等组织形式进行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2)中国的发展:1、1956年,在北大、清华等少数高校讲授;2、1978年人大、复旦开办该学科本科专业;3、1977年教育部规定“自然辩证法”为理工农医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必修公共学位课;4、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开始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5、84年北大、人大、东北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科院成为首批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8年复旦、山西大学;2000年清华、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国已有十二个自然辩证法博士点,40多个硕士点。6、自然辩证法研究组织分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及各个专业委员会,即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各省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以及各专业委员会(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地学哲学)(3)自然辩证法的最新发展趋势 尽管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这两个名称孰优孰劣的论争,但在其内容或研究对象的最新拓展上,却并无本质上的歧异。关于“自然辩证法”或“科学技术哲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之一、综合研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意识之间的转化机制是其中的重点。具体内容包括:1、当代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2、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3、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之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1、数学哲学问题(数学对象的存在性与数学真理的客观性);2、天文学哲学问题(现代宇宙学与哲学中的宇宙范畴);3、物理学哲学问题(微观测量中的主体与客体);4、化学哲学问题;5、地学哲学问题(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6、生物学哲学问题;7、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哲学问题;8、智能机、人脑与思维科学哲学问题等。之三、自然观研究1、物质系统的层次分析;2、时空范畴及其现代自然科学基础;3、当代科学前沿提出的范畴与规律研究;4、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5、人工智能与自然的辩证发展;6、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7、全球问题;8、生态问题。之四、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研究1、科学发现的逻辑与科学证明的逻辑;2、科学哲学中的实证论、实在论与实用主义;3、科学认识的经验层次与理论层次;4、科学进步与科学合理性;5、科学理论与科学活动的评价;6、科学哲学的基本理论范畴研究;7、逻辑经验主义研究8、历史主义学派研究。之五、技术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1、马克思主义技术观;2、科技生产一体化机制;3、基础、应用与开发研究结构及技术发展战略;4、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5、技术发明与技术转移的内在机制与社会条件;6、技术、自然与人的协调;7、高技术发展战略;8、技术价值论与技术评估;9、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等。之六、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哲学问题1、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问题;2、农学哲学问题;3、工程技术哲学问题;4、系统科学哲学问题;5、生态学哲学问题;6、一般技术观;7、技术发展方法论;之七、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1、科技发展的社会后果及其控制;2、技术发展的社会机制及其社会功能;3、现代化进程: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结合;4、技术决定论的意义及其局限;5、科学活动的社会规范与体制;6、我国科技现代化的途径与对策;7、科技战略、政策、规划和计划研究;8、各国科技立法及其比较研究;9、科技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途径和机制等。之八、科学与文化1、科学意识的形成、传播及其历史使命;2、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及科学精神与民主精神;3、文化传统与文化背景对科学活动的制约;4、哲学层次上的世界观与科学层次上的科学

    注意事项

    本文(自然辩证法讲稿(彭旭军)(共14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