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检测及监测技术规程-20141104.doc
-
资源ID:15040761
资源大小:321.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V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检测及监测技术规程-20141104.doc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V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检测及监测技术规程-20141104.精品文档.V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检测及监测技术规程-20141104 Q/BDG *-*-2014 Through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rainage facilities monitoring (试行) 2014-*-*实施 2014-*-*发布 北京排水集团 发布 QB 北京排水集团企业标准 穿越排水设施监测技术规程 前 言 为加强外部工程穿越既有排水设施的管理,规范工前检测评价、监测、工后检测评价的技术流程、要求和指标,科学开展检测、监测及评价,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工前检测评价;5.监测设计要求;6.监测实施方案要求;7.工后检测评价。 本规程由北京排水集团管网部负责管理,由客服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由北京排水集团技术专家委员会批准。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娟、杨超 本规程参加起草人:郑江、周开锋、温春和、王增义、徐刚、杨蜀华、袁玉霞、卢长松、 赵殿义、曾新宇、张萍 (张建全、王思锴、高爱林、龚洁英、孔祥利、杜小虎、方成、吴锋波)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 本规程为首次发布。 I 目 次 1总 则 . 1 2术 语 . 2 3基本规定 . 4 4工前评价 . 5 4.1一般规定 . 5 4.2检测评价程序 . 5 4.3资料调查 . 5 4.4排水设施评价等级确定 . 7 4.5工前检测方案编制 . 7 4.6仪器设备 . 7 4.7工前现场检测 . 7 4.8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与报告 . 7 5监测设计要求 . 8 5.1一般规定 . 8 5.2监测范围 . 8 5.3监测项目 . 8 5.4监测方法 . 8 5.5监测频率 . 8 5.6监测周期 . 9 5.7控制指标 . 9 6监测实施方案要求 . 11 6.1一般规定 . 11 6.2监测工作程序 . 11 6.3监测方案 . 11 6.4测点布置 . 11 6.5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 13 6.6监测数据管理 . 14 6.7监测报告编制 . 15 7工后评价 . 17 7.1一般规定 . 17 7.2一般规定 . 17 7.3资料调查 . 17 7.4工后检测方案编制 . 17 7.5检测设备 . 17 7.6工后现场检测 . 17 7.7检测结果分析评价 . 18 7.8工后检测评价报告 . 18 本标准用词说明 . 20 II 引用标准名录 . 21 III 1 总 则 1.1.1 0 本规程规定了穿越既有城镇排水设施的工前检测评价、监测设计、监测实施、工后检测评价等环节的流程和要求,制定本规程。 1.1.2 监测设计、监测0 本规程适用于既有城镇排水设施保护区中外部工程穿越排水设施的检测方案、 方案的编制、论证、实施等工作。 1.1.3 0 本规程规定了外部工程建设过程中穿越既有排水设施检测和监测的基本技术要求,对于老旧、特殊结构的管渠和盖板河等重大排水设施,以及其它超出本规程的特殊情况,应进行专题论证。 1 2 术 语 2.1.1 0 既有排水设施 existing drainage facilities 指收集和输送污水、雨水的管道、沟渠和检查井、雨水口、提升泵站等附属构(建)筑物。 2.1.2 0 保护范围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从排水设施结构外缘向外延伸的空间范围,在此范围内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或降水将对排水设施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0 穿越 pass through 2.1.3 穿越排水设施工程与既有排水设施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包括上穿、下穿、并行、邻近等。 2.1.4 0 风险等级 the risk level 根据排水设施自身特点、穿越工程特点、周边地质体、环境因素、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判定的排水设施受施工影响的风险,以不同的等级,分别表示排水设施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0 沉降值 sedimentation value 2.1.5 排水设施及周边环境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移动,包括上升和下沉。其下沉或上升值称为沉降量。 2.1.6 0 变形速率 the rate of deformation 单位时间的变形量,一般为两次监测变形增量除以时间。 0 警戒值 the warning value 2.1.7 警戒值是排水设施作为安全控制的一种强制性警示,一般由设计人员或评估人员通过有计算得出,由累计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两种数值组成。 0 监测点间距 monitoring point spacing 2.1.8 两监测点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径向距离。 2.1.9 0 监测点埋深 monitoring point depth 测点最下端至地面的距离。 0 2.1.10 监测周期 monitoring cycle 自监测开始至停止监测的时间间隔。 0 2.1.11 监测频率 the frequency of monitoring 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2.1.12 工前检测评价 preceding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0 穿越既有排水设施工程施工前,通过调查、仪器检测等手段,检测、分析、评价既有排水设施变形、损伤等状况,以及周围地质体状况。并对排水设施健康状况,穿越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的工作。 0 2.1.13 监测 monitor 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等手段和方法,长期、连续地采集和收集反映既有排水设施结构以及周边地质体的安全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反馈的活动。 2.1.14 0 工后检测评价 post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施工后,对排水设施及周边地质体进行检测评价的工作。 2.1.15 变形缝 deformation joint 0 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总称。 2.1.16 地下工程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0 部分或全部位于地面以下的建设工程。包括地下构筑物、各种市政管线、地下轨道交通(地铁)及建筑物基础工程等。 2 3 3 基本规定 0 穿越排水工程的风险管控实施流程:3.1.1 初步咨询工前检测评价监测设计监测方案 专家论证现场实施监测工后检测评价风险隐患消除。 3.1.2 0 在工前检测评价及监测设计之前应收集相关资料,包含外部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文件、地形地貌 资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排水设施运行资料等。 0 工前检测评价在排水设施现状调查与检测基础上,3.1.3 由建设单位委托运营单位组织开展工前评价 工作,确定目前排水设施的结构等级,并对监测对象、项目提出建议。 0 监测设计由建设单位委托运营单位组织开展针对排水设施的专项监测设计,3.1.4 包括监测范围、监 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周期、监测布点、控制指标等内容。 3.1.5 0 监测方案由建设单位委托运营单位组织第三方监测单位编制针对排水设施的专项监测方案,内 容包括监测工作程序、测点布置、数据管理、报告编制、信息报送、预警处理、应急预案等内容。 0 工前检测评价报告、监测设计、监测方案经编制单位内部审核后,由建设单位委托运营单位组3.1.6 织专家评审会,须邀请5名及以上专家参加,其中排水设施专家不少于3人。各编写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完善的报告和方案,需报排水设施运营单位备案。 3.1.7 0 现场实施监测应依据通过专家评审的监测方案,由第三方监测单位独立开展监测。 3.1.8 0 工后检测评价于外部工程土建结构施工完成后且排水设施的沉降、变形和位移稳定之后,应由 建设方委托运营单位组织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对排水设施及周边土体进行工后检测评价;工后检测结果需对比工前检测结果,分析施工对排水实施结构的影响,评价排水设施的结构等级。 0 风险隐患消除须依据工后检测内容,3.1.9 为了恢复排水设施的功能和结构强度,以及周围地质体的 稳定,消除风险隐患,需对排水设施进行加固维修,对管线周边土质疏松甚至空洞的区域进行地层加固。加固方案需由专业设计单位提出加固维修专项设计,并由运营单位同意后,监督完成。 3.1.10 0 开展专项监测工作的单位,要求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测量甲级资质。开展检测 工作的单位,要求具有主体结构专项、勘察物探乙级或CMA的物探参数认证。 4 4 工前检测评价 4.1 一般规定 4.1.1 工前检测评价应在穿越排水设施、监测设计前进行。 4.1.2 工前检测评价应作为评价外部工程施工影响既有排水设施的初始依据。 1 4.1.3 排水设施现状调查与检测,包括检测结构外观调查(检查井雨水井的砌体的开裂、变形 和完好程度等)、管道工程的结构缺陷检测、排水泵站的结构性能检测、管道工程周边土体疏 松探测、明渠(护坡、挡土墙和压顶;裂缝、沉陷、倾斜、缺损、风化、勾缝脱落)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人工目测和专业仪器检测。 4.2 检测评价程序 4.2.1 工前检测评价程序,应按图4-1进行,包括资料调查、工前检测方案编制、仪器设备确认、现场检测、检测结果分析和工前检测评价报告编制。 图4-1 工前检测评价程序框图 4.3 资料调查 4.3.1 资料调查应包含既有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竣工、专项维修、被穿越、改移以及地形地貌资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4.3.2 外部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文件包括外部工程的线位和工法。 4.3.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主要收集排水设施地下水位情况和监测区的土质构成。 5 4.3.4 排水设施运行资料主要收集管线充满度和运行负荷。 6 4.4 排水设施评价等级确定 4.4.1 排水设施评价等级应执行地下工程建设中排水设施保护技术规程(Q/BDG JS003-GW02-2012)和排水设施风险评定技术规程(在编)。 4.4.2 排水设施评价依照外部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排水设施运行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论证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确定风险等级。 4.4.3 根据外部工程穿越排水设施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大小,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至五依次排序,共五个等级,五级风险最高。 4.4.4 排水设施应通过“排水施安全保护分级智能判定系统”,计算出设施的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不低于三级时,应进行工前检测评价。 4.5 工前检测方案编制 4.5.1 现场检测前应编制检测方案,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检测范围、检测内容、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人员、检测计划等。 4.5.2 检测范围应由穿越排水工程的设计单位结合排水工程原设计单位意见根据穿越排水工程施工主要影响区域确定,并经排水运营单位确认。 4.5.3 检测内容应按附表1-3进行行,并经排水运营单位确认,主要包括检测结构外观调查(检查井雨水井的砌体的开裂、变形和完好程度等)、管道工程的结构缺陷检测、排水泵站的结构性能检测、管道工程周边土体疏松探测、明渠(护坡、挡土墙和压顶;裂缝、沉陷、倾斜、缺损、风化、勾缝脱落)检测。 4.6 仪器设备 4.6.1 工前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仪器设备的精度和量程满足检测需要。 4.7 工前现场检测 4.7.1 排水管道检测作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操作应严格按照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4.7.2 现场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应满足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 4.7.3 现场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当前状态进行检查。 4.7.4 现场检测应根据检测方案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 4.7.5 现场检测应做好既有排水设施的保护。 4.8 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与报告 4.8.1 应对检测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专项分析,当发现现场检测数据不足或异常时,应补充检测。 4.8.2 现场检测完成后应编制工前检测评价报告。 4.8.3 工前检测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检测评价范围、评价项目、依据、方法、仪器设备、人员、现状初步调查、现场检测成果、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4.8.4 工前检测评价报告应对工前检测评价工作进行总结,根据排水管道结构等级评定标准(Q/BDG JS001-GW05-2012)给出排水管道结构等级,根据国家标准确定泵房砌体结构的安全性能以及既有排水设施的安全风险等级,对穿越排水工程的初步专项设计方案和安全评估提出建议。 4.8.5 报告中应明确提出初步专项设计方案中应保护的重点内容和第三方监测的监测重点。 7 5 监测设计要求 5.1 一般规定 5.1.1 穿越既有排水设施工工程应在施工前应就排水设施监测进行监测设计,监测设计由专业设计单位进行。 5.1.2 穿越既有排水设施工程排水设施的监测设计应在综合考虑穿越工程设计、工前检测评估结果、排水设施自身状况、穿越工程同边环境。 5.1.3 排水设施监测设计文件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工程概况、监测设计编制依据、监测范围、监测目的、监测频率和时间、监测警戒值。 5.1.4 穿越工程施工期间的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及周期、监测控制指标等均应结合排水设施安全风险等级确定。 5.1.5 根据穿越既有排水设施工程的风险等级及实施条件确定采用自动化监测或人工监测手段。 5.2 监测范围 5.2.1 监测范围应根据穿越排水设施工程的施工设计图及运营管理要求,结合施工安全性专家评审意见确定。 5.2.2 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中工程影响分区划分,对于安全风险评定等级评定级为一、二级的穿越工程,监测范围须涵盖主要影响区,对于安全风险评定等级评定级为三、四、五级的穿越工程,监测范围须涵盖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 5.3 监测项目 5.3.1 监测项目应根据穿越排水设施工程的施工设计图及运营管理要求,结合施工安全性专家评审意见确定。 5.3.2 监测项目应包含现场监测和现场巡视。具体监测项目宜按但不限于表5-1中所列项目。 表5-1排水管线监测项目表 5.4 监测方法 5.4.1 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的特点、精度要求、场地条件和当地工程经验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5.4.2 三级及以上风险的穿越工程宜采用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5 监测频率 5.5.1 监测频率应结合穿越排水设施工程风险等级确定,三、四、五级风险的穿越工程按表5-2、表8 5-3、表5-4中规定的频率实施监测,一、二级风险的穿越工程可适当降低。 注:1 H2底板浇筑后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情况调整监测频率。 表5-3 盾构法工程穿越既有排水设施监测频率表 注:1 D盾构法隧道开挖直径(m),L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m); 2 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监测频率为1次/(15d30d)。 注:m); 2 当拆除临时支撑时应增大监测频率; 3 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监测频率为1次/(15d30d)。 5.6 监测周期 5.6.1 监测周期自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施工前一周至穿越工程完工且排水设施的沉降、变形和位移稳定为止。 5.7 控制指标 5.7.1 穿越排水设施工程实施应制定监测控制值,对工序复杂的施工,应根据工序分解控制值。 9 5.7.2 三、四、五级风险的穿越工程应按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得出的允许值作为监测的控制值,一、二级风险的穿越工程可按表5确定,三、四级风险的穿越工程可按表5的0.8倍确定。 表5-5 穿越工程控制值表 10 6 监测方案实施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施工期间应对穿越工程影响范围内的排水管线、排水泵房等排水设施和排水设施周围的土质体进行监测。 6.1.2 穿越工程施工期间应采用仪器监测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监测。现场监测包含管线绝对沉降及差异监测、管线倾斜率、周围土体沉降监测等,现场巡视监测包含对穿越工程及管线自身和周地表等内容的检查,包括目测、工具量测、影像记录等。 6.1.3 监测点应在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施工前布设,避免布设在土体注浆加固区域内,并于施工前取3次稳定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6.1.4 监测初始值应在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施工前反馈至排水设施权属单位和穿越排水设施工程建设单位。 6.1.5 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仪器设备精度应满足监测设计的要求。 6.2 监测工作程序 6.2.1 穿越排水设施工程监测程序,应按图6-1进行,包括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监测方案、监测方案专家评审、监测方案技术交底、现场监测作业、资料整理、信息反馈、监测总结报告编制。 提交监测总结报告图6-1 6.3 监测方案 6.3.1 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前应广泛收集并分析施工期间的水文气象资料、穿越工程水文地质勘查报告、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 6.3.2 工程监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方面内容。 6.3.3 工程监测方案应经专家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后的工程监测方案方可作为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施工过程监测的实施方案。 6.4 测点布置 11 6.4.1 基准点布置应选在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区域,并满足长期监测的要求。基点的埋设数据量不少于3个。基准点的埋设形式应按国家标准执行。 6.4.2 当基准点距离所监测工程较远致使监测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 6.4.3 排水设施监测点的布置应根据排水设施的重要性、修建年代、类型、材质、管径、接口形式、埋设方式、使用状况以及与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第等综合确定。应按照但不限于下述原则布设。 1)排水管线监测点在有管井的部位宜布设管顶监测点。 2)排水管线监测点宜布设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位移变化敏感或预测变形较大的部位。 3)排水管线竖向位移监测点根据穿越排水设施工程的风险级别按5m30m的间距布设。特别是矿山法暗挖下穿排水设施工程布点间距不大于10m。 4)泵房等排水设施监测点应布设在外墙上,监测点沿外墙间距宜10m15m,在外墙转角处应有监测点控制。 5)监测点布设时应将排水设施监测点与周边土质体监测点结合按断面布设,监测断面的位置和数量宜根据工程条件及规模进行确定,每个工程不少于3个监测断面。 6.4.4 根据穿越排水设施工程的风险等级确定监测点埋设形式,三、四、五级风险等级的穿越工程监测点应在关键位置布设不少于总量20%且不少于3个的深层形式测点(密贴下穿时,测点数量可适当减少),一、二级风险工程按浅层形埋设,管线监测点可结合其他监测对象的测点综合布设。 图6-2地下管线位移杆式直接监测点 1地面;2保护井;3测杆;4保护管;5管线; K1保护井盖直径;K2保护井井壁厚度;K3井底垫圈宽度 图6-3地下管线位移杆式直接监测点 12 1地面;2保护井;3测杆;4保护管;5管线; K1保护井盖直径;K2保护井井壁厚度;K3井底垫圈宽度 图6-4地下管线管侧土体监测点 1地面;2保护井;3测杆;4保护管;5管线;6混凝土块; K1保护井盖直径;K2保护井井壁厚度;K3井底垫圈宽度 6.4.5 监测点埋设过程中,不得造成管线破坏。 6.5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6.5.1 基准网的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应满足如下条件: 1)变形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并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基准网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026表10.3.3中二等和表10.3.4中二等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技术要求。 2)变形监测基准网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不大于每半年一次;当变形监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检核监测基准网。当基准网中有不符合稳定要求的基准点及时补设。 6.5.2 变形监测点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条件: 1)变形监测点观测应将监测点与基准点或工作基点构成符合水准路线并采用水准测方法施测,其观测主要技要求应符合GB50026表10.4.8中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的技术要求。 2)各期的变形监测,应满足下列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