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2.3-教学设计-《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浙科版)(共5页).docx
-
资源ID:15056317
资源大小:39.2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2.3-教学设计-《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浙科版)(共5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教材分析本教材主要是以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为主导,把孟德尔定律放在了第一章,众所周知,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诞生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把孟德尔定律在第一章显得十分必要,这样可以让学生从遗传学的基础学起,为以后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然后,将染色体与遗传放在了第二章,体现了学习遗传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中的一个难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学生已学过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伴性遗传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初步认识人类染色体组型;了解性别决定,理解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遗传图谱;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用探究性解决问题和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和传递规律 遗传系谱图的判别【教学难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和传递规律 遗传系谱图的判别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法导入教师:1.为什么人群中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2.生男生女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3.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我们将通 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1.染色体组型在PPT上显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 教师: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学生:有23对同源染色体。教师:男女个体染色体组成有什么区别? 学生:男性与女性的的性染色体不同。教师: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XX,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把它叫做性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2. 性染色体与决定性别在PPT上显示“XY型性别决定的示意图”课件。教师:PPT展示染色体的种类,然后给予讲解只有性染色体才参与性别决定。之后给予一些资料让学生判断性别决定的因素。最后,着重讲解人的性别决定。教师: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这种性染色体类型叫做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还有果蝇、马、牛、羊等很多高等动物以及大麻、色麻等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 教师: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X,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能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当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X,它就发育成雌性;当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Y,它就发育成雄性个体。 教师:为什么男女比例为1:1,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由含X的精子与合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人类是女性);由含Y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性个体(人类是男性)。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总之,后代雌雄比例是11。人类研究性别决定的目的是要为人类的社会生产服务。如:奶牛业为要生产牛奶,就希望母牛产下的小牛都是母牛;种瓜的农民希望多开雌花以增加产量,等等。 性染色体还有一种主要类型是ZW型,比如,鸟类,与XY型性别决定刚好相反。雌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教师:X、Y是同源染色体吗?位于性染色体上的A,a基因在遗传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讲解(PPT放映)教师: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传递就与性别相联系。同学们打开课本P41阅读伴性遗传的概念。3. 伴性遗传教师:以色盲为例进行学习。 在PPT显示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 教师: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适合当司机,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和绿灯,无法判断是停车还是通行。全色盲极个别,在病人的眼里世界上任何物 体只有明和暗的区别,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颜色,病人看彩电就象看黑白电视一样。 教师: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因为Y染色体很短小。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X隐性遗传。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实际情况,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色盲患者。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有关色觉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种),然后说出六种婚配方式。 教师: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 在银幕上显示其中一种婚配方式的图解并讲解。 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其与三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学生接着写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后代的基因型。) 师生共同检查三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教师:(1例)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2例)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3例)父亲正常 ,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4例)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一般地说,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这是色盲遗传的一个特点,即隔代遗传;色盲性状决不会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是把Y染色体传给了儿子,而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父亲的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指着图中第4例讲,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发病率达到50%。 教师: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高。比如,我国湖南大庸市偏远地带有三个“傻子村”,其中的汪家小村,全村共500人,有250人智能偏低,其中呆痴58人。 一般说来,在一个群体中,各种遗传病的患者尽管数量不多,但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较多。近亲结婚者,往往有些基因是相同的,子代中隐性纯合体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发病率比一般群体高很多。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质量,应坚决杜绝近亲结婚。可向学生打趣地说:在婚姻问题上,千万不能亲上加亲。 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伴X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蹼趾、外耳道多毛症等是伴Y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课堂小结】性别决定的方式(PPT放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激起学习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也较高,能很好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启发是非常重要的,在探究色盲基因可能位于什么染色体上时,学生不能全部完成四个假设,适当点播和引导一下,学生就能完成得很好,所以课后我认识到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师生在课堂中一起探究知识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