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共100页).doc
-
资源ID:15062807
资源大小:193.50K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共100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2学生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i)族景颇(p)族阿昌(ch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d.配乐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4第四自然段。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教学后记:、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二、自读课文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 沙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观察 花瓣 合拢(lng) 手掌 有趣三、读书感悟1第1自然段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2第2自然段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一、二段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早晨,花朵 ,草地就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a.齐读第4自然段。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三、总结课文1、朗读课文。2、小结引申。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四、完成作业:1、 熟记田字格中的字。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钓”,右边是“勺”,不是“勾”。“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后记:、爬天都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 学生读书圈划。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教学后记:、槐乡的孩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2过程与方法: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4讨论: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b.槐米有什么用处?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2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共同评议。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第二课时习作·指导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3、 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第三课时作文·讲评朗读展示优秀习作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修改誊写张贴展览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第四课时日积月累我的发现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4齐读巩固。读读认认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读读背背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教学后记:、灰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第二课时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 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教学后记:、小摄影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三、细读感悟1读文想问题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2画句找答案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3读句知内容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第二课时一、精读入情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二、演读入境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三、识字写字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阳光明媚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胶卷 秘书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a.读一读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教学后记: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n)石、大坑(k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检查预习,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c.完整地齐读课文。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二、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三、感受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四、解开巨石之谜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五、读后讨论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