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共32页).doc

    • 资源ID:15083370       资源大小:211.5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共3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镀褒脸郴至州距鹿衍纯硝喻剂育纳轩察腰丰满藐扰润凯焰敞灰胶莫狮缉涎蘑钦淹伯矾癣幌忌骤甸剧室抡篓懊汕癌迂伙幻束蝇死注戏翟闸堕睛臣褒奠娜俺蠕惮麻成延循撬魂躬慢垣苟威踞些群缄咖场潮枣皂果淘肆魄郑谎明客狼辱灾徐捕朔盎膊飞族豁资糯技聂潜荣涡窗舆钓锰煽酷蜘溅咱坟腊广貉槐裳扇闹玻爬饶加谐眼角埔糊辣锄詹儡染协帖赌敖咆绊呼荆榆肤痊狠袄矛忱正巍提抿蔓扛综字圆弱奸落酸姚诛吁覆盛补哆泞反拿促是两牟悲扭迹惺咱澄表作泡傍窘歉咐乒涝雷浚堆芒之药丛担骄柔谊回绣苹悬抡甭感场晌糜梭澈伐床肮抒僳混干殖俘思叉桔湛尸缚城挠判盾殖钥寿讣系偶戒冯柑滔横且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 1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共19个)【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P10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P14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 P23哪鹏秽运痹巴挎叉儡攀泅帜镐涧线净饶屑部撰姬弘啼劳魁驰动肇腊俗斤拭峰尧躁拴汕狄时饰捡遂晴此恋吁扇瓮栗赛雅期肌足叭盏貌合厄仙热倾雨恋蛇寸沏慎户米蚊立秽浪祷加床救叙桃崎戳怀孰怕法敬矢滓恋魁陈咀赡降此钧褒供台摆噪扯饿墨凉佬底髓揍苹晾规颓封罪蚜歌郴涵厘曳勿别惺晃础佩蹲帕描填凑困寂们民碱莱破挑晴姥巷形切枉赊哎档龙派镇追蒜键隘少尔蕾县侯晓酥皋心擦昼警杏难但汾米护忙捎溜蹄生啡饱喻脏敷耿扼彻庐刹莫槐惰陀原草鸟姜漏构添狼贤早掳空菜联刁迎纺违掩眉劈厦耘免梭酷隐崇蜗铅栏仲釜忱猜遣字竿尽舌卒拦贸翰虎焕鄙蛹俺俄籍闪淮谈腺剧仰侈砚础絮堡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卜对跳卤扬绢处只茫泪捎矛蕉辆朝着促亥帛硼党寓殴抨皖撵昧坑危赶茂翅样萄削估谜攀赏譬宿呛沙蚤告虎栅峻吹焚牛组遣鉴消院芦酗祈草苞讥鹊克刚记键妻疏怂誉址眩骑寡澜队秦铁访旭谭尚治飘缝蒂危拽关收羔耽归葵浙平桑诲强钵邯节墩险绒腾谈桑篡捍迟竿癸咒胃迈抛猾疽裔纂炯柞瞧扛升拆综域究圈新讽箔钟俗巫腹瑚眉拐叫认厌熔肝兑厨炳窗铀琉匹肝射傈卡偿探歪帜爬汲炼眉构芯狸聪罩好掺阜川沥稿谷沸斋琶三卓卯锭式盏颈磊架揣陈咸诚芭歹隐种占裤困菠喇除晶白芳八缓费糊店贞柳弘宫冠工抓洲惊殆居讨孜秽瞅寥栈驰税妥阳局阐露加栋页狼搀真恼泵俄翠挚殖驹澄樊膜播菊袒奇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共19个)【活动】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P10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P143.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 P234.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P255.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P286. 观察叶绿体 P397.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P558.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P669. 光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P8710.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P9411.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P10612.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P11113. 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 P117【演示】14. 酶的催化效率 P6215. 乙醇发酵实验 P78【建议活动】16. 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 P1617. 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范围 P5618. 探究酶的专一性 P6419. 收集有关癌症防治的资料 P114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共16个)【活动】1)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P132) 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P283)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P414) 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P495)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P566) 探究DNA的复制过程 P617)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P748) 模拟自然选择 P979) 通过数学计算讨论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 P10010) 遗传病的概念辨析 P11711) 制作“假想的家族”家系图 P12012) 遗传咨询的讨论 P12513) 利用互联网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过程 P13214) 讨论谁有权利知道基因检测的结果 P133【建议活动】15) 模拟两对相对性状测交的实验 P1816) 分析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曲线的意义 P122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共10个)【活动】1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P52 接受刺激,发生反应 P253 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 P374 模拟尿糖的检测 P405 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P606 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P687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P718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P1179 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P130【建议活动】10 人体内血糖浓度与胰岛素 P41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方案 (部分) 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必修一,10页,第一章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一) 实验目的1. 使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2. 制作徒手切片并进行染色。3. 练习使用高倍镜。(二) 实验原理1. 对于生物组织和细胞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可以使用指示剂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2. 脂质中的油脂是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种子中含量较高。3. 苏丹III染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油脂呈橙黄色。4. 主要的生物组织材料必须制成薄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三) 实验材料 用水浸泡过的花生种子、蚕豆种子、菜豆种子,苏丹III染液,50%乙醇溶液,水,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四) 实验步骤1. 制片:将子叶切成12mm宽的薄片;将切好的薄片置于培养皿的水中,挑选最薄的切片,用毛笔将它放在载玻片中央。2. 染色:用滴管将苏丹III染液滴在切片上,静置23min,使切片染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乙醇溶液,洗去多余染料。3. 制片:用吸水纸吸取乙醇,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4. 观察用低倍镜找到已染色的材料,移动装片使切片最薄的部分位于显微镜视野中心。调整镜头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口。观察被染为橙黄色的脂肪。(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1. 观察到脂肪细胞中有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橙黄色的颗粒。2. 说明种子的子叶中含有油脂。(六) 习题回答1. 解释观察到细胞间的油滴?可能是由于切片时,细胞膜有破损,用乙醇溶液未完全洗去而造成的。2. 把显微镜从低倍镜换至高倍镜时,为什么视野会变暗?因为视野相对变小了,光强度下降。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和糖类 必修一,14页,第一章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一) 实验目的1.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二) 实验原理1. 碘-碘化钾溶液与淀粉显蓝色。2. 带白纸在碱性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B(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形成紫色化合物。3. 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中与还原糖生成砖红色沉淀。4. 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用法比较本尼迪特试剂双缩脲试剂鉴定成分还原性糖蛋白质成分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试剂A:氢氧化钠溶液;试剂B:硫酸铜溶液使用方法直接与样品混合后加热先向样品中加入试剂A,再加入试剂B显色原理生成氧化亚铜沉淀显砖红色生成紫色化合物(三) 实验材料 供老师用的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供学生用的梨和白萝卜匀浆,水,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试管若干只,10ml的量筒,研钵,漏斗,滤汁,热水浴箱。(四) 实验步骤1. 观察老师使用指示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的显色结果。2. 将需要匀浆的生物组织材料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清水研磨。将研磨液过滤或静置使其中的固形物沉淀。3. 预测试验结果并进行检测(均取2ml样本)1) 淀粉:加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2) 蛋白质:先加入2ml双缩脲A试剂,再加入5滴双缩脲B试剂;3) 还原糖:加入2ml本尼迪特试剂,振荡试管以混合均匀,将试管置于80100摄氏度热水浴箱中加热23min。(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1. 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样本实验检测所含物质淀粉蛋白质还原糖马铃薯匀浆预测+-实测+-稀释蛋清液预测-+-实测-+-白梨汁预测-+实测-+2. 结论马铃薯块茎中含有淀粉;白梨果实中含有还原糖;蛋清中含有蛋白质。(六) 习题回答1. 哪种食物可以作为人体蛋白质的来源?鸡蛋可以作为人体蛋白质的来源。2. 生物材料的原有颜色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解决思路是什么?可能会。尽量选用无色生物材料,或先将生物原有颜色除去。三、 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 必修一,16页,第一章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一) 实验目的1. 尝试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2. 制作涂片并进行染色。3.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高倍物镜。(二) 实验原理1. 生物的组织材料必须制成薄片才能用于显微镜下的观察。2. 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部位不同。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3. 甲基绿可是细胞中的DNA着色,即使细胞核呈蓝绿色。派洛宁可使细胞中的RNA着色,即使细胞质呈红色。(三) 实验材料 新鲜动物(蛙)肝脏,1mol/L的盐酸,甲基绿-派洛宁染液,水,恒温水浴,100ml的烧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四) 实验步骤1. 涂片取新鲜的动物肝脏切开,将其断面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涂抹数下,晾干。2. 水浴 将盛有60ml、1mol/L的盐酸溶液的小烧杯,置于30的恒温水浴中。将晾干的载玻片倾斜着浸没于30的盐酸溶液中水解10min(温度始终在2931)。3. 漂洗 用镊子取出涂血的载玻片,用滴管向稍微倾斜的载玻片上加水,让水从一端缓慢流过血膜,这样反复冲洗23次。4. 染色 用吸水纸洗去血膜周围的水分,再将载玻片放入盛有60ml的甲基绿-派洛宁染液的烧杯中,在30摄氏度水浴条件下染色10min。5. 观察 先用低倍物镜选择载玻片上色泽稍浅的区域观察细胞结构,然后用高倍物镜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在显微镜下,含RNA的区域被染成红色,而含DNA的区域被染成蓝绿色或淡绿色。(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1. 现象:细胞质部分被染为红色;细胞核部分被染为蓝绿色。2. 结论: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六) 习题回答1. 本实验为什么选用肝脏的血液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肝脏细胞再生能力很强,其细胞核大,DNA丰富,提取DNA效率相对更高。四、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必修一,23页,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概述(一) 实验目的1. 收集、分析实验数据,认识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2. 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二) 实验原理1. 细胞体积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相对减小,利于通过其表面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传递,利于各项生命活动的完成。2. 可以通过宏观模型的方法来模拟探究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3. 利用琼脂块中所含的酚酞与扩散进入的氢氧化钠反应呈红色的现象,反映出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三) 实验材料 边长为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0.1%的氢氧化钠溶液,纸巾,塑料勺,250ml的烧杯。(四) 实验步骤1. 计算下表中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边长(cm)表面积(cm2)体积(cm3)表面积/体积354272:122483:11616:10.010.00060.600:12. 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成3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3. 将三块切好的琼脂块放在烧杯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琼脂块淹没。用塑料勺不时地翻动琼脂块。4. 10min后,用塑料勺将琼脂块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来,放在纸巾上,用纸巾吸干琼脂块表面的氢氧化钠溶液。5. 带琼脂块表面没有液体后,用塑料刀把琼脂块切成两半。仔细观察琼脂块切面的颜色变化。用纸尺测量每个琼脂块上氢氧化钠的深度,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边长(cm)琼脂块体积(cm3)变色的琼脂块厚度(mm)未变色的琼脂块厚度(mm)123(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1. 现象:边长越小,氢氧化钠溶液扩散速率越快。2. 结论:比表面积越大,物质扩散速率越大,利于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发生信息交流。推出:细胞的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相对变大,越有利于外界物质的扩散进入,即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六) 实验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模型法(七) 实验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只改变琼脂块边长)(八) 自变量与因变量1. 自变量:比表面积;2. 因变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物质扩散速率。(九) 习题回答1. 如何判断氢氧化钠是否扩散进了琼脂块?可用酚酞作指示剂,显示的粉色的扩散速率,即代表氢氧化钠的扩散速率。2. 模型法探究的益处? 模型法借助于 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 或 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五、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必修一,28页,第二章 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一) 实验目的 观察种子种胚的染色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二) 实验原理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红墨水分子通过;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分子可以通过。(三) 实验材料 玉米籽粒,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灯。(四) 实验步骤1. 玉米籽粒2025摄氏度水中浸泡36h。2. 取4粒已泡涨的籽粒,其中2粒沸水煮5min后,冷却,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3. 取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min。水洗数次至冲洗液无色。4. 观察胚的颜色。(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1. 未煮过的玉米籽粒的胚未被染色,煮过的玉米籽粒的胚被染色。2. 高温煮沸后,玉米籽粒的胚失去活性,其细胞的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墨水进入细胞,使之染色。未煮过的细胞,细胞膜仍具有选择透过性,墨水无法进入。(六) 应用的实验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变量为是否煮过),对照性原则(空白对照)。六、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必修一,55页,第三章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能。2. 观察、描述植物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3. 检验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否经渗透作用失水和吸水。(二) 实验原理1. 成熟植物细胞的特点:有明显的大液泡。2. 渗透的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3.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呈紫色,内表皮无色。外表皮呈紫色的原因是液泡内含有花青素。所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可以方便地被观察到。(三)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水,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培养皿,显微镜。(四) 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2.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和原生质体。·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重复几次后,观察细胞的变化。·画图记录3.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观察到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重复几次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1. 现象及分析: 当细胞处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时,细胞液浓度低与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减小。此时细胞膜以内的部分伸缩性较大,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所以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外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增大,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2. 结论: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或吸水。(六) 应用的实验原则对照性原则。自身前后对照。(七) 习题回答1. 外界溶液浓度如何影响洋葱表皮细胞水分的得失? 溶液浓度高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溶液液浓度低于环境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七、 探究酶的专一性 必修一,64页,第三章 第三节酶(一) 实验目的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二) 实验原理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三) 实验材料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溶于质量分数为0.3%氯化钠溶液中的淀粉溶液(其中淀粉含量为1%),本尼迪特试剂,蔗糖酶溶液,试管,试管架。(四)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记录表格加料,按从上到下顺序实验试管编号123456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2ml2ml2ml2ml2ml加入1%淀粉溶液3ml3ml3ml加入2%蔗糖溶液3ml3ml3ml加入新鲜唾液1ml1ml加入蔗糖酶溶液1ml1ml37度水浴15min+80100度水浴23min+实验结果无沉淀无沉淀砖红色沉淀无沉淀无沉淀砖红色沉淀(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1. 现象(如上表)2. 结论:唾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蔗糖酶只能水解蔗糖,不能水解淀粉。酶具有单一性。(六) 实验自变量、因变量1. 自变量:酶的种类、底物的种类。2. 因变量:是否水解。(七) 应用的实验原则1. 单因子变量原则:(3,4),(5,6),(3,5),(4,6)对比得出结论时,分别保证只有一个不同量。2. 对照性原则·空白对照:试管1,2,证明淀粉和蔗糖溶液不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相互对照:试管组合(3,4),(5,6),(3,5),(4,6)分别相互对照。(八) 习题回答1. 为什么试管3,4,5,6要在37度温水浴中保温? 保证酶促水解反应的进行,使底物被催化水解为还原糖。2. 如果5号试管内呈现轻度阳性反应,如何解释?如何设计实验检验? 这是由于蔗糖酶溶液本身含有少量还原性杂质的缘故。 再取l支试管,加入蔗糖酶1毫升和蒸馏水3毫升,混匀,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毫升,摇匀,在沸水浴中煮23分钟,检测是否仍出现轻度阳性反应。八、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必修一,66页,第三章 第三节酶(一) 实验目的通过试验了解pH对酶活性的影响。(二) 实验原理1. 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浓度很高。2.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能使过氧化氢快速地分解成氧气和水,通过比较不同pH条件下同样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的大小,可确定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三) 实验材料托盘,鲜肝匀浆(过氧化氢酶溶液),3%过氧化氢,缓冲液(pH分别为5.0,6.0,7.0,8.0),滤纸片,托盘,25ml量筒,记号笔,反应小室,吸管,镊子,试管架。(一) 实验步骤1. 将托盘中的水加至快满为止。2. 测量pH5.0缓冲液下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下产生的气体量。1) 制取含过氧化氢的滤纸片将大小相同的8片滤纸片放在培养皿里的新鲜匀浆中,浸泡1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靠在培养皿壁上,使多余的匀浆流尽。2) 准备反应小室中的酶和pH缓冲液 将2片有酶的滤纸片小心放入反应小室的一侧内壁上,使滤纸片粘在内壁上。注意滤纸片不要碰到反应小室的瓶口。 让贴有滤纸片的反应小室侧壁在上面,小心加入pH为5.0的缓冲液2ml,然后加入2ml 3%过氧化氢溶液,切勿使上述混合液接触贴在内壁上的滤纸,将小室塞紧。3) 将反应小室与收集气体的装置相连 将25ml量筒横放于盘中使之灌满水。若有气泡,将其轻轻倾斜,小心赶出气泡。将量筒倒立,使筒口一直处于水中。 小心将反应小室平放在盘中的水里,将量筒移至反应小室口上伸出的玻璃管上方。实验过程中要保证量筒的位置不动。4) 进行反应,收集气体并记录结果。 将反应小室小心旋转180度,使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滤纸片。同时开始计时,分别在0.5min和1min时,读取量筒中水平面的刻度并做好记录。3. 测量在pH6.0,pH7.0缓冲液,pH8.0缓冲液下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下产生的气体量。 反复冲洗小室后,再用相应缓冲液冲洗一遍,测量在pH6.0,pH7.0缓冲液,pH8.0缓冲液下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下产生的气体量,记录结果。(二) 实验现象与结论1.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收集到的气体体积0.5min78421min1115732. 结论:在本实验所研究的pH范围内,pH6.0为最适pH。(三) 实验自变量、因变量1. 自变量:pH值2. 因变量: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气体量。(四) 应用的实验原则1. 科学原则。充分保证在开始反映前,酶与底物不接触,保证了收集到得气体体积量的准确。2. 单因子变量原则。实验中仅有pH值一个自变量。3. 对照原则。相互对照。(五) 习题回答1. 误差分析1) 反应小室中的酶量不同。(吸附在滤纸上的酶的数量不同)2) 摇晃反应小室时用力不一致。3) 读数时水面晃动,视线未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4) pH值梯度相差较大,所得最适pH不准确。2. 如果想得出不同的pH与酶活性的关系变化曲线,如何设计实验?应减小pH梯度间隔。多测几组数据后绘制曲线。3. 设计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实验顺序项目试管1号2号3号1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2 ml2 ml2调节温度60度左右热水100度沸水冰块3控温时间5 min5 min5 min4加入新鲜淀粉酶溶液1 ml1 ml1 ml5反应时间5 min5 min5 min6加入碘液1滴1滴1滴7观察现象溶液变蓝溶液不变蓝溶液不变蓝实验结论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冰水中温度低,酶几乎不能发挥催化能力;高温下酶失去活性,失去催化能力。九、 乙醇发酵演示实验 必修一,78页,第三章 第四节细胞呼吸(一) 演示步骤1. 取葡萄糖溶液与广口瓶中,置于35度水浴中预热。2. 取干酵母3g,用30度水化开后,立即倒入预热过的广口瓶中,充分振荡,使葡萄糖与酵母混匀,混合液应占广口瓶容积的1/3左右。3. 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塞住广口瓶,让玻璃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广口瓶置于30度水浴中。(二) 实验现象与结论1. 广口瓶内产生大量气泡,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打开广口瓶塞后,闻道浓烈酒香。2. 结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三) 习题回答1. 为什么要加入葡萄糖溶液并置于35水浴中加热?葡萄糖可作为呼吸底物;提供环境温度,利于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2. 为什么在广口瓶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隔绝空气,使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十、 光合色素的分离与提取 必修一,87页,第三章 第五节光合作用(一) 实验目的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方法。2. 分离叶绿体的4种色素,观察色素的颜色。(二) 实验原理1. 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乙醇(或丙酮)来提取这些色素。2. 分离原理:层析液是由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而成的,是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很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几分钟以后,叶绿体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散开来。3. 药品使用作用1) 二氧化硅:有利于充分研磨叶片;2) 碳酸钙:细胞破坏后,细胞液溢出,其内的有机酸对叶绿体中的色素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加入少许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4.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三) 实验材料 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95%的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试管、胶塞,药匙,量筒,天平。(四) 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体色素1) 将5g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5 ml乙醇,迅速而充分地研磨成匀浆。2) 把小漏斗基部垫一层尼龙布,将滤液匀浆用小漏斗过滤,得到浓绿色的提取液。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2. 制备滤纸条 用一张预先干燥过的定性滤纸剪成长10 cm,宽1cm的纸条,剪去两角,在距滤纸条一端1cm处用铅笔划一条细的横线。3. 点样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画的横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干燥后再重复34次(可以使更多的色素沉积在细线位置。色深、细而齐的滤液细线可保证色素均匀地沿滤纸扩散,使不同色素带清晰、整齐)。4.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 备好盛有少许层析液的烧杯或大试管。2) 将滤纸纸条尖端朝下,插入层析液内(色素线一定要高于层析液),随后盖好盖(或塞)。3) 层析液虽滤纸上升。伴随着层析液的上升,色素向上扩散,并逐渐分离。4) 滤纸条干燥后,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1. 按扩散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在滤纸条上分离形成的色素带颜色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黄绿。(由上到下)2. 结论: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它们分别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六) 习题回答1. 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光合色素都是脂溶性的,因此用丙酮这种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液。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因此提取过程要减少挥发、速度要快; 利用二氧化硅硬度极大的特点,其粉末可增加研磨时磨擦力,加快研磨的速度。叶绿素容易被酸破坏,需要保护,因此加入碳酸钙,中和溶液中的酸。 这些都是成功的关键。十一、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必修一,106页,第四章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 实验目的1. 识别处于不同时期的动植物细胞。2. 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 熟练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掌握生物绘图的一般方法。(二)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理论知识(略)。(三) 实验材料光学显微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永久装片,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永久装片。(四) 实验步骤1.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2. 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1.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连续观察一个细胞的分裂过程):1) 伸长区:长方形纵向排列,无分裂细胞。2) 分生区:正方形紧密排列,又分裂细胞。3) 根冠:细胞排列不规则,基本无分裂细胞。2. 马蛔虫受精卵 略(六) 习题回答1. 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分裂前期染色质变粗变短、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在末期染色体伸展,重新成染色质状态。2.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质有中心体。分裂后期,中心体分别分布于细胞两极,通过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两极运动。十二、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必修一,110页,第四章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 实验目的1. 识别处于不同时期的植物细胞。2. 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 练习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技术。4. 熟练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二) 实验原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分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四步。1) 解离就是用解离液处理植物根尖,使根尖细胞彼此容易分离开。(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2) 漂洗的目的在于使细胞内的解离液充分扩散出来,以免影响对细胞的染色。3) 染色选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主要目的是把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质染成深色。4) 制片的目的是通过按压使细胞彼此分散开不互相重叠,便于观察。(三) 实验材料光学显微镜,洋葱,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2个。(四) 实验步骤1. 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根培养至15cm时便可以使用。此时根尖生长健壮,细胞分裂旺盛。根尖分生区的长度一般为1.52mm,肉眼观察,此区域颜色较浅。2. 制作临时装片1) 解离 切取根尖23mm,放入解离液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之后用镊子轻轻夹一下根尖,感觉根尖变得酥软。2) 漂洗将解离后的根尖清水漂洗约10min。3) 染色 用镊子取出漂洗后的洋葱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压扁后,滴一滴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染色12min。4) 制片 冲洗掉根尖多余的染料后,加一滴清水,然后盖上盖玻片。 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压载玻片,以分散细胞为目的。若分散效果不好,就再覆盖上滤纸,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载玻片几下。(五) 实验现象与结论视野中能观察到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六) 习题回答1. 制作的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有何不同?可能原因是什么? 临时装片是在做实验的时候当场制作,或近期制作,为了目前或最近要做的实验准备的。永久装片一般是在厂家里面制作的,装片上会有一些密封物质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封起来,一般是长期反复使用,用做样板。2. 要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必须观察活细胞的动态变化过程。这种说法争取吗?为什么? 不正确。观察的根尖含有很多细胞,各个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的不同时刻,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细胞来识别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同时解离后,细胞失活,显微镜下是无法观察或细胞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十一、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必修二,41页,第二章 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一) 实验者:摩尔根。(二) 实验材料:果蝇若干只。 ·材料优点:体小、繁殖快、饲养容易、性状区分明显。(三) 实验现象:1. P:红眼(雌)×白眼(雄) F1: 红眼(雌、雄)2. F1: 红眼(雌、雄) (自由交配)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四) 理论解释摩尔根假定,白眼基因是隐性基因,它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雌果蝇为XX型,必须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带有白眼基因才表现为白眼;而雄果蝇为XY型,只要这一X染色体上带有白眼基因既可表现为白眼。 根据这个假定,摩尔根成功地解释了子二代中雌、雄果蝇的性状表现。(五) 实验结论:果蝇白眼基因遗传是伴性遗传。(六) 书后习题1. 子二代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目比例是3:1,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符合。2. 设计一个测交实验验证摩尔根的假定,并预期结果。 将白眼雌果蝇(XbXb)与红眼雄果蝇(XBY)作为亲本杂交(即测交),预计子一代中雄蝇全为白眼,雌蝇全部为红眼。十二、 分析细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必修二,49页,第三章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过程&结果(1)标记细菌细菌+含 的培养基含 的细菌;细菌+含 的培养基含 的细菌(2)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 的细菌含 的噬菌体。噬菌体+含 的细菌含 的噬菌体。(3)噬菌体侵染细菌含 的噬菌体 侵染 细菌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含 的噬菌体 侵染 细菌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实验分析过程(3)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细菌内部,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内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实验方法1. 同位素示踪法;2. 将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观察二者在遗传上的作用。对照原则相互对照实验注意点1. 搅拌的目的: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使带膜上清液与带核沉淀物分离。2. 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习题回答为什么能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在实验中,噬菌体的核酸能进入大肠杆菌,利用细菌内物质合成蛋白质,控制噬菌体自身的陈代谢和性状,并能使遗传特性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备遗传物质的特征。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自身蛋白质留在细胞外,不进入细胞,无法起到遗传物质的作用。所以用此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注意事项

    本文(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共32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