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分析(共1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文题目: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分析 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分析内 容 摘 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又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流转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介绍了固原市土地流转动因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固原市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展开分析,提出了促进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以促进其农业经济发展。关键词:固原市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社会保障 农业发展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e of Guyuans Rural Area Land Transfer摘要模板Abstract"Three agriculture " problems core is a peasant problem, but peasant problem foundation is a land problem. That rural area land wanders about is to accelerate agricultur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 to promote agriculture management of scale , realize agricultural resource continuing for high-effect invisible income making use of a peasant's , increasing thereby. The ag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 here basis having introduced that Guyuan City land wanders about are listed in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 have problem carries out the analysis spreading out on current land of Guyuan City circulation in process , have submitted the suggestion promoting Guyuan City rural area land circulation marketplace health , having order to develop, to boost whose agricultural economy developing.Key words:Guyuan Land Transfer Scale operation Social Secur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目 录一、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及现状1(一)固原市土地流转的动因11.土地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2.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进行规模经济的客观要求13.各方利益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的动机1(二)固原市土地流转的现状21.土地流转总面积小22.土地流转期限短23.土地流转不成规模24.从土地流转的形式来看,以转包、出租和互换为主35.从土地流转的价格来看,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3二、固原市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3(一)大多数农户对土地流转思想上认识不足3(二)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健全4(三)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4(四)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4(五)土地流转范围窄,流转收益少5(六)耕地条件差,难流转5(七)部分乡村在土地流转中未能很好的落实耕地保护措施5三、促进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5(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广大群众提高对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的认识5(二)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和效益5(三)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利益6(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7参考文献8序 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又是土地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合理的农地制度安排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地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土地革命,是中央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创举。农村土地流转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截止2009年,固原市随着全市马铃薯、草畜、设施农业、特色优势作物及劳务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固原市各县农村已得到初步进展,对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为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及现状(一)固原市土地流转的动因1. 土地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也和其他生产力要素一样向着边际收益高的产业或地区转移,许多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向城市流动。农地较多荒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固原市也不例外。因此,农地流转可使无心种地的人将土地转让给想种地的人,保持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2 .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进行规模经济的客观要求现阶段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土地零散分割,农户经营规模小,导致土地规模经济难以实现。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土地集中,进行规模经营,才能实现土地的规模经济效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促进农民增收。3.各方利益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的动机一是农民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只要从事非农产业的边际收益大于务农的边际收益就会转出土地;反之,则会自耕土地。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部分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稳定,而部分农民也期望在市场的要求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高效经济农作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土地流转。二是政府促进土地流转的意愿比较强烈,因为土地流转有助于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减少对农业的转移支付。三是工商业主投资农业生产往往选择效益较高的开发项目,也能够支付相对较高的租金,对农村土地流动产生一定的拉力。从而各利益主体共同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二)固原市土地流转的现状1.土地流转总面积小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处于起步、初始阶段,土地流转面积不大,总体上都不超过2%。截至2009年,全市共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7310户,占总农户的2.63%,流转面积68408.85亩(西吉县1619户,流转面积22828亩;隆德县1593户,流转面积12759.1亩;彭阳县896户,流转面积7922亩;原州区3202户,流转面积24899.75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44%。2.土地流转期限短调查表明,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期绝大多数在1年和25 年间, 这种严重的短期流转行为极不利于集体经营和对土地的投入养护,造成地力下降,影响产出率。如固原市,全市共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7310户,占总农户的2.63%,流转面积68408.85亩,其中流转期限为1 年的有3676 户,面积为32592.65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47.64%;25年的有2853户,面积为23876.47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34.9%;610 年的有486 户, 面积为6429.6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9.39%;10 年以上的有295 户,面积为5510.13 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8.05%。3.土地流转不成规模从流转规模看,目前固原农村土地流转绝大多数限于亲邻之间,土地流转的面积小,且分散,没有集中联片形成规模。再者,土地承包时,地块好坏搭配,致使不少农户有多处小块田地,整体效能不高,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4.从土地流转的形式来看,以转包、出租和互换为主随着农户土地流转意识的增强和流转主体的多元化,固原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也日趋多样化。目前,土地流转形式已由过去的转让和互换发展为以转包、出租和互换为主,转让、股份合作、集体征用和拍卖为辅的多种流转形式。实行转包的3586户,面积46025.95亩;实行转让1092户,面积8637.6亩;实行互换705户,面积5183亩;实行出租1845户,面积8152.3亩;实行其它形式流转82户,面积410亩.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对比图. 5.从土地流转的价格来看,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种地承担三统五提、农业税等税费,农户土地流转纯收益几乎为零。税费改革后中央加大了支农惠农力度,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产业、高效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增值潜力逐渐显现,农户对土地流转价格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土地流转价格尤其是耕地价格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各类土地流转价格由高到低,依次是耕地、林地、滩地、荒坡和荒山。2006-2009年固原市各类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变动图二、固原市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一)大多数农户对土地流转思想上认识不足固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受到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恋土情结”,许多农户对农地流转的法律、政策缺乏了解,以种地收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把土地视为命根子而不愿流转;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对农村土地政策心存疑惑,更多的农户怕流转后失去承包权,宁可粗放经营或让亲戚代耕也不愿意流转土地。此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大多数农户小富即安思想较浓,投资兴业怕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满足于守土经营。因此,土地流转大多以村民小组内部流转为主,土地流转范围非常有限。针对固原市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原因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作为农民,不能离开土地”和“土地流转后生活没有保障”,两者合计占被调查农户的54.55%。总体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的理性是一种“生存理性”,农地仍是广大农户的生存基础,农地经营仍是农户最主要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二)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健全固原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健全,极大地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一是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缺位。由于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信息不畅,土地评价缺乏依据,农民咨询没有门路,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比较单一,往往出现“出让土地者找不到承包者,承包土地者找不到出让者”的现象。二是还没有形成鼓励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乡、村两级政府引导和服务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组织农民“以地生财”的能力;乡(镇)农经部门撤并后,人员较少,职责不明,且兼职较多,无力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指导和管理。是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由于土地价格的评估缺乏依据,农民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少,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弱势地位等因素,土地流转价格偏低,无法体现土地的真正价值。四是对土地流转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目前,缺少专门的管理部门对土地流转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和服务,导致有的县(区)在引进业主,签订合同和为业主提供必要支持等服务方面跟不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三)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一是许多土地流转行为没有签订正式流转合同。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 条规定,农村土地流转一年期以上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但是在实际的流转过程中,没有签订书面流转协议的情况较多。据调查,隆德县的土地流转没有书面协议的达到40%,彭阳县81%的农户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西吉县16%的农户只签订简单的书面协议;二是部分土地流转书面合同的内容、条款不规范,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隐患。如:部分土地流转协议中签订的土地流转期限超过了第二轮土地延包期的剩余期限;三是大量土地流转没有经过备案和鉴证程序。如:西吉县经过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登记、备案或鉴证及公证机关公证的流转土地不到1/3;四是存在强行征地方式推行土地流转的现象。调查发现,有少数基层地方政府对业主许以各种承诺,以行政命令的手段,通过强行征用和收回农民承包的土地,再将土地用于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农业企业开发、旅游开发等。(四)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除负担产出农产品的经济功能之外,还担负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我国政界和理论界习惯于把土地问题作为9 亿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甚至把它视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模式。这种模式造成“市民”和“农民”分开,农民没有真正享受到国家应当为他们提供的公共产品,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目前,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基本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民主要依靠土地收入来解决养老、看病、上学等问题,土地成为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害怕由于进行土地流转而丧失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便不得已要转包土地,也尽量转包给家族内部人。这种不以耕种适应性和方便性为依据的流转行为,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五) 土地流转范围窄,流转收益少多数农户土地流转都是发生在父子、叔侄、亲戚及邻居之间。土地流转收益少,一部分流转仍为无偿形式,部分有偿流转的也未按协议、合同兑现收益。(六) 耕地条件差,难流转由于耕地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目前又无法改变现状,有些承包户想转包,但无人愿意接受。(七)部分乡村在土地流转中未能很好的落实耕地保护措施由于流转期限较短,有的承租方采取短期行为,不愿作较多投入,造成掠夺性的土地生产经营,不利于今后的农业再生产。三、促进固原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广大群众提高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认识针对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部分农村干部群众思想上认识不足、心存顾虑以及对土地流转服务的方式方法不甚了解等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和相关服务信息的宣传。要向农民讲清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国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决策,并不改变原有的土地承包关系,从而使农民吃上“定心丸”,自觉自愿地参与土地流转。通过政策宣传、组织引导和周到服务,使农民能够在土地流转中实现“你发财,我发展”,达到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进而产生示范效应,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户以实际行动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切实增强其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认识、理解和参与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二)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和效益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国家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尚处于探索阶段,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健全,土地流转效率低下成为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为此,需要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入手,着力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和效益。一是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大力发展土地价格评估机构,对土地流转价格的评估,应以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为标准,充分考虑转让方的目标临界值、土地的选择价值和外部性问题,使土地的价值得到较为客观的体现。同时,因地制宜地建立多元化的流转价格体系,通过土地流转价格来调节土地的利用结构。二是制订土地流转产业政策,对于合乎农业产业化和土地流转政策导向的土地流转在税收上予以优惠,以优化土地流转的宏观效益。三是要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形成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同时,在有条件的县(区)或乡(镇)设立土地交易中心,发布土地流转信息,统一办理土地出租、咨询、权利认证、收益结算。四是要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主体。要结合各地实际,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引导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和壮大土地流转需求市场,提高土地流转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五是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队伍建设。要分层次、分类别对土地管理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批熟悉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干部队伍,增强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开展。(三)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利益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不仅极大损害了农民的合法利益,而且对农村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一是要成立专门的土地流转管理部门,加强土地流转全程管理、引导和服务。由农业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牵头,在各县(区)、乡(镇)设立土地流转管理部门,进行土地流转的宣传、调查、登记、引导、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农户合法利益。二是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流转必须在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要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是否需要流转、如何流转、流转给谁,只能由享有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自己决定,任何人和机构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强迫农户作出流转的决定,也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农户流转土地,更不能擅自截留农户土地流转的收益。三是要全面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和流转合同。制定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操作流程和流转合同文本,指导土地流转双方依法签订规范化的流转合同,以有效维护流转双方权益。四是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档案,重点对拟转让方的土地情况、基本条件和拟受让方的土地需求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五是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流转土地用途的监管。确保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变,对违反规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是农民对土地流转心存顾虑的主要原因,这影响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消除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一是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要加强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支持力度,使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都能纳入低保范围,解决保障资金不到位,保障对象有遗漏等问题,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的基本生活。二是要加快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向,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框架。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多层次”的原则,建立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国家补贴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方式广泛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三是要全面推行并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制度自2003 年开始试行,到目前已覆盖到了90%以上的农民,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病有所医的基本需求,在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今后,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和大病医疗统筹实施方案。出台优惠救助政策和办法,解决特困群体和高额医疗费用病人的救助问题,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并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解决好农村五保户、特困家庭交不起合作医疗基金的困难,加大对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的救助力度。同时,国家应尽快建立新农合筹资水平稳步增长的保障机制,尤其要建立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助水平随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而稳定增加的保障机制,逐步降低农民自负医药费用比例。四是要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有利条件。把失地农民统一纳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制定实施失地农民的保护性就业政策和措施。政府应出台倾斜性政策,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尽快把失地农民就业纳入再就业工程范畴,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实行税费减免。同时,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营造就业空间,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业,支持失地农民开办企业,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参 考 文 献1杨明基,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现实选择.学术期刊,2010(4)2韦燕. 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中国经济杂志社,2010(6)3倪锦丽. 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吉林长春4白俊超.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75吴群.我国农业土地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求是学刊,2002(6)6周天勇.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几个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4(4)7贺亚曼.宁夏农村社会保险问题的几点思考.宁夏社会科学,2008(1)专心-专注-专业